查文庫>論文> 語文教學論文以研究性閱讀實現學生的主動發展

語文教學論文以研究性閱讀實現學生的主動發展

語文教學論文以研究性閱讀實現學生的主動發展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聽後感

  “研究性學習”理念的“研究性閱讀”教學方式,重在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發展的語文綜合素養。《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無論是從課文的主題、人物的形象看,都是實施“研究性閱讀”教學方式的極好載體。正由於本教材具有這一特色,教師在教學設計及教學中,學生的主動研究在閱讀活動之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一、讀通課文,把握研究主題。

  在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全部到位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找出課文中最有研究價值的問題。經研究後學生認定“為什麼伯父會得到各色各樣的人的愛戴?”這一問題是“研究”的關鍵所在。教師在教學中以此突破重點,集中了“研究”的主題,並以此輻射全文。

  二、精讀課文,領悟研究策略。

  教師引入:“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第一件事(板書:談《水滸傳》)。你覺得哪些句子值得研究?”然後讓學生自主學習,不管是小組學習,還是自己獨立思考,或者在感情朗讀中體會。最後得出兩個句子值得研究:“哈哈!還是我的記性好。”“聽了伯父這句話,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捱打捱罵還難受。”接著教師巧妙地引導學生研究閱讀這兩個句子,透過反覆感情朗讀和研究性地討論,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悟。使學生品味出魯迅先生在誇自己“記性好”時,實際上是在批評“我”讀書“囫圇吞棗”。雖然伯父沒有直接批評“我”,但“我”知道,伯父是在教育“我”要認真讀書,在這同時,伯父不願傷“我”的自尊心,這是伯父對“我”的關心和愛護。因此使我感受到“聽了伯父這句話,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捱打捱罵還難受。”

  當學生在研究中遇到困難時,教師又為學生提供了魯迅先生關愛青少年的有關資料,還有目的地設計了這樣一個填空:“因為伯父關心愛護青少年,所以得到 的愛戴。”使學生真切地感悟到了魯迅先生為什麼得到青少年的愛戴。

  三、回讀課文,類化研究體驗。

  在學習第二件事(談“碰壁”)時,著重研究了“你想,四周圍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這句話。學生以前一件事的學習方式,來研究閱讀這一件事。學生研讀,教師巡視,讀後組織交流對這句話的理解。因這句話比較難理解,教師就作了巧妙地引導和點撥。使學生真正懂得了魯迅先生說這句話的含義,並且對魯迅先生有了更深的瞭解,知道魯迅先生敢於與黑暗勢力作鬥爭,因此得到了許許多多愛國人士的愛戴。

  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抓住“研究”主題:“為什麼伯父會得到各色各樣的.人的愛戴?”突出重點, 輻射全文,收以一當十之效,擺脫了“多餘的情節分析、繁瑣的提問設計、僵化的章法講解”的傳統模式,培養了學生的研究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在實施研究的過程中,又充分體現了“反覆誦讀、情感薰陶、自由感悟”的語文學科個性,從根本上有別於其他學科的研究方式,充滿了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