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鼓勵學生更多的自信小學論文

鼓勵學生更多的自信小學論文

鼓勵學生更多的自信小學論文

  “失敗是成功之母”,但屢遭失敗容易導致青少年學生的自我否定。實踐證明,相信“成功是成功之母”,更加符合成長中學生的實際。成功者的行為模式往往是創造機會,追求卓越,繼而走向更大的成功。體驗成功,是培植自信的最好方法。當學生取得成功後,因成功而產生的自信心,有利於形成追求新目標、新成績的新動力,隨著新成績的取得,心理因素再次得到最佳化,從而形成發展進步的良性迴圈。

  我給初一年學生上地理課,一開始就發現這樣一個現象:課堂上,一部分學生熱烈地參加討論、發言;而大部分學生害怕犯錯誤,不敢發言,只是專心地聽講、思考;還有小部分學生注意力分散,開小差,沒有心思參與討論。這些熱烈地參加討論、發言的,基本上是班上學習冒尖、經常受表揚的學生,他們的自信心很強;那些不敢發言的學生,除了個別例外,學習成績一般,受表揚的機會相對較少了,他們自信心不足,十分介意教師的評價;而那些經常開小差的學生,各個科目的成績都比較差,受表揚的機會就更少了,課堂比較鬱悶和普通。在開片區“同一節課”之前,我很擔心還是象以前那個樣子。

  但是在我開課的那一天,不知是由於聽課的老師多,還是我的再三交代?學生變得非常的積極和踴躍,平常最不愛發言,又喜歡起鬨的同學竟然手舉得最高,而且還舉雙手,一副生怕老師不叫到他的樣子,說句心裡話,按平常我應該不會去理睬他,那天的情形我是出於“不叫他說不過去”的心態讓他發言,他不僅收集到的日本相撲的.由來、發展,更讓我想不到的是他還和他的同學要求到講臺表演“相撲”,我也沒有多考慮就讓他們上臺了,結果倆人的表演果真是惟妙惟肖,頓時引起了全班同學和老師們的熱烈鼓掌,使課堂在愉快、輕鬆的氣氛中進入主題並貫穿整堂課,我呢,馬上前所未有的大大表揚了他,也在這種環境氣氛感染下,較為滿意的完成了整個教學程式。後來的幾節課,發現他再也不是以前的他了,發言積極、討論深入、不起鬨了,判若兩人。

  我課後反思了一番,怎樣才能促使更多的學生參與討論、發言呢?看來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是很重要的,於是我覺得用鼓勵和表揚的辦法,採取了一些相應的措施,可以改變這種情況:

  首先,可以用表揚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課堂上,在學生討論之後,把學生分成四個小組進行比賽,讓學生自覺舉手發言。學生答對了一個問題,就在黑板上給該小組加一面小紅旗,最後,對奪冠的小組進行表揚。教師提問時,應儘量提問那些還沒有發言過的學生,不能總是提問幾個好學生。這樣,為了小組的榮譽,就會有更多的學生參加發言。課後,及時記錄課堂發言情況。在已經準備好的記錄表中,給參加發言的學生加一面小紅旗,以資鼓勵,並作為今後期末評價的一個參考。有時,學生會來看看他們的得分情況,教師也可以利用這個機會與學生談談心,鼓勵學生。

  第二,可以讓全體學生都有成功的體驗。好的學習成績本身是相對的,對一個學生來說,五分是成績好的標誌,而對另一個學生來說,三分可能就是很大的成功。只要有進步,就值得表揚。給學生的問題應該有難有易,讓學生在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中體會成功的喜悅,收穫思考的樂趣,學生得到了一次肯定後,就會對討論和發言產生興趣,進步就比較快了。

  第三,可以幫助學生髮現自己的閃光點。每個人都有要求進步的願望,每個人都有豐富的潛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智力優勢。是泥土,可以燒成磚瓦;是鐵礦,可以百鍊成鋼;是金子,就應當放出光彩。相信人人都有才,才會正確對待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潛能;相信人人能成才,才能找到適合學生髮展的好方法、好途徑。教師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用每個學生的閃光點來評價學生,對學生就是很大的激勵。“很好,再試一試”,“你用詞非常正確”,“很好,你有獨立的見解”,“你的動手能力很強”……讓懇切的激勵成為學生前進的新動力。

  成長需要激勵。面對失敗或成功的結果,孩子最需要成人的安慰或鼓勵,學生最期待教師公正的評價和積極的肯定。教師拿起表揚的武器,就能減少學生失敗後的灰心,增加學生成功後的信心。教師的責任是,儘可能多地運用表揚的武器,幫助學生維持良好的情緒體驗,樹立再創佳績的信念;無論何時,不能諷刺、挖苦學生,防止他們形成自卑人格,產生自我否定甚至反社會的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