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談課堂生成的魅力優秀論文1500字

談課堂生成的魅力優秀論文

談課堂生成的魅力優秀論文1500字

  我國小學語文教學有重視備課的好傳統,許多老師課前精心設計教案,並按著教案上課。但是,不少老師的課堂教學只是按著預先的設計“走教案”,較少關注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生命狀態。讓“死”的教案支配和限制“活”的學生,遏止了他們在課堂上思想和生命的活力,使原本鮮活靈動充滿情趣的語文課變得機械、刻板與程式化,這是我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一種缺憾。

  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的生命歷程,課堂教學應當煥發生命的活力。語文字身的豐富性使得語文課堂教學具有生成的多種可能性。語文課堂教學應當少一點固定的預設,多一點課堂的生成。我們可以在學生的需求中,在嘗試和探究的活動中,在對教學文字的多元解讀中,在師生、生生的平等對話中,在適度的拓展中,在創造中促進課堂教學的生成。從“預設”走向“生成”,關鍵是把學生看成一種教育資源。倡導生成的課堂教學,需要重建課堂教學效率觀。

  一、課堂生成是對話不是談話

  教學《祁黃羊》,在對祁黃羊評價時學生產生了截然不同的看法。

  師:讀了課文,你覺得祁黃羊是個怎樣的人呢?

  生:祁黃羊是一位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的了不起的中軍尉。 師:你說得很好。 生:祁黃羊是對國家的安危、興亡特別負責任的一個人。 師:你說得真好,祁黃羊對國家真的很負責任。 生:祁黃羊是大公無私的一個人。 師:是的,讀完這篇文章,我們是能看出他的大公無私。 生:我覺得祁黃羊最終目的是為了推自己的兒子當中軍尉,他知道解狐大病在身,就先推了仇人解狐,解狐死了,他就舉薦了兒子祁午。(老師大吃一驚!但猶豫了一下後,他馬上把問題拋給大家)

  師:請大家仔細讀課文,邊讀邊認真思考,祁黃羊真是這樣陰險的一個人嗎?

  (生再讀課文並進行了較長時間的討論。)

  生1:我覺得說得不對,課本是不會教我們學習私心的。

  生2:祁黃羊先舉薦他的仇人,再舉薦自己的兒子,這樣別人就不會說閒話了。不過,從“當時,晉國的軍事力量比較強大”和“多年的征戰中”這些話中,我覺得祁黃羊不僅有軍事才能,而且對國家是非常忠心的。

  反思:在課堂“對話”中,教師要真心實意地傾聽每一個學生的發言,發現他們思想和語言的閃光點。允許對文字多元解讀,引發學生不同觀點的碰撞,促使爭論中產生思想的火花。生成的問題應該順勢利導,讓學生自己深入下去找到答案,是疏導,而不是堵塞或簡單的“談話”。《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寸太少問對語的材耜”堂矽新靦和寸太之間跨越時空的對話應當放飛心情,感悟生命的歷程,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關於文字的對話應當是平等、互動的過程。“對話”與我們過去教學中常用的“談話法”有質的區別:“談話法”實際上是教師心中早已有了答案,只是用“談話”的方式把學生往既定的答案上引,而“對話”則是對話者之間資訊的溝通、情感的`交融、思想的碰撞。按照解構主義哲學的觀點,“對話”應當是一種“消解”——既消解教師在課堂裡的中心地位,也消解好學生在課堂中的“話語霸權”,話題也是隨著對話者的關注點而轉移的。在這樣的“對話”中,教師和學生都會有新的思想和語言生成。

  二、課堂對話是寬容不是縱容

  教學《林沖棒打洪教頭》,在對洪教頭進行評價時學生產生了“一致”的認同。

  學生齊讀最後一句話:“洪教頭滿面羞慚,灰溜溜地走開了。”

  師:你們心裡什麼感受?

  生:痛快!

  師:為什麼?

  生1:他蠻橫無禮。

  生2:他是個小肚雞腸的人。

  (此時學生的評價已成定勢,這是教師備課時就預想到的。)

  師:我心裡卻有一種酸溜溜的感覺,知道為什麼嗎?(生成問題)

  生:你同情洪教頭。

  師:同情倒不至於。

  生:你以為他輸了就離開,這個人並不是無理取鬧,也很仗義,可以理解。

  師:洪教頭是誰的教頭?

  生:柴進。

  師:他到這裡來當教頭,圖個什麼?

  生:為了生活,為了生計。

  師:在這樣一個混亂的社會里,能得到這個差事,很不容易的。他聽說誰來了?這個人怎樣?

  生:他知道林沖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

  師:洪教頭意識到了什麼?

  生:下崗。

  師:那時還沒有這個詞。

  生:會被炒魷魚的。我的心裡在思考:他今後要到哪裡去?

  生:我也認為洪教頭可以原諒。這個人物在《水滸傳》中是個普通的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小人物,他蠻橫無禮,但只是素質低下的問題。

  生:這些人只是無知、莽撞,沒有多少修養。

  師:我們在生活中遇到過這樣的人嗎?我們怎樣看待他們?

  生:我遇到過這樣的人。雖然我們同情他,但決不會做這樣的人。

  反思:新課程把課堂教學看作建構過程,主張透過設計真實、複雜、具有挑戰性的學習環境與問題情境,誘發、驅動並支撐學習者的探索、思考與問題解決的活動。當語文學習過程變成學習者自主建構的過程時,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研讀課文充分發表己見,對問題作出多樣化的回答,課堂教學可能會出現多個發展方向。此時,教師要“以學定教”、“順學而導”,課堂教學必然成為一個生成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