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綜合性學習新思維論文

綜合性學習新思維論文

綜合性學習新思維論文

  一、性質與地位

  一般說來,綜合性學習似乎不能與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並列,而且不能作為教學目標,只能算是一種學習方式。可是(語文課程標準)卻把綜合性學習作為教學目標的五個板塊之一,這是基於這樣一些認識。

  ——它是綜合性課程。它溝通了聽說讀寫,溝通了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溝通了課內課外,溝通了校內校外,溝通了書本學習與實踐,是一種綜合化了的課程。它引導學生綜合運用語文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有利於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有利於學生知識能力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協調發展。

  ——它是生活化的課程。它開放了語文課程,使語文課程從封閉的課堂上走出來,走向了生活和家庭,走向了自然和社會,拓展了語文學習的空間。它與傳統的教學不同,每次學習的目標、過程、結果都是開放的。在社會生活中學語文,會學到比課上更多、更珍貴的東西。

  ——它是經驗性的課程。與閱讀、寫作等傳統意義上學術課程不同,它是一種經驗性課程。根據建構主義的觀點,人的經驗也是一種很重要的知識。綜合性學習大多以“問題—解決”和“活動—探究”為載體。在這樣的學習活動中,更注重學生的參與和體驗,有利於學生豐富自己的閱歷,整合知識,運用知識,生成新的知識。學生情意態度方面的發展,組織、協調、合作等能力的發展,將會比在學術性課程中更為顯著。也許這種課程讓學生得到的大多是隱性的,不像知識性課程那樣能有顯著的收穫,但常常會有“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驚喜,會有“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的感嘆,而且經驗的增長、閱歷的豐富是終生受益的。

  ——它是個性化的課程。綜合性學習不再是標準化、模式化的學習,也許每一個人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都會不一樣,因為它是一種充滿個性化創造性的學習活動,特別容易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和進取精神。每個學生都有可能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去選題、探究、活動、創造與表現。

  二、學習方式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階段目標的要求,語文綜合學習的方式主要有三種:

  1.問題一解決

  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有目的地進行收集資料,共同討論。(1—2年級)

  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結合課內外閱讀,共同討論。

  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中,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簡單問題。3—4年級)

  為解決與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問題,利用圖書館、網路等資訊渠道獲取資料,嘗試寫簡單的報告。 (5—6年級)

  “問題一解決”的學習方式,一般都是圍繞感興趣的問題展開。這些問題應該由學生去發現,能提出問題也是一個能力。然後,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來研究問題,解決問題。這樣的問題可以多種多樣的,有身邊的,有自然的,有生活的.,有社會的,有家庭的小事,也有學校、社群、國家的大事。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可以是多種多樣,可以透過查詢資料、調查訪問、相互討論等方法去解決;可以合作完成,也可以獨立完成。展示研究成果的形式,也可以是多種多樣的。

  2.觀察一表達

  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1—2級)

  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書面與口頭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4年級)

  這種學習方式主要安排在低中年級,結合語文學習觀察自然,觀察社會,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活動一探究

  熱心參加校園、社群活動。結合活動,用口頭或圖文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想法。(1—2年級)

  能在老師的指導下組織有趣味的語文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會合作。 (3—4年級)

  策劃簡單的校園活動,對所策劃的主題進行討論和分析,學寫活動計劃和活動總結。

  對自己身邊的、大家共同關心的問題,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組織討論、主題演講,非善惡。(5-6年級)

  語文活動中充滿了探究,充滿了語文知識和能力的綜合運用,這在以往的語文課外活動中開展得很普遍。可以借鑑以往的這些課外活動方式,使語文活動更加豐富多彩。

  語文活動應逐步發展到由學生來自主組織,組織活動的過程也應成為學習語文的過程,如制訂活動計劃、學寫活動總結等等。

  三、組織與指導

  綜合性學習的指導應突出自主、合作和探究。

  ——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動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

  ——重視學生之間的合作、互助與交流,注意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

  ——重視學生的探索和研究,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

  ——倡導學生和教師創造性地設計和開展綜合學習活動。參加新課程設計和實驗的老師們有很多新穎的設計和創造。

  ——根據動畫故事的精彩片斷,製作簡單道具,進行表演。

  ——參觀考察本地的山水風光、動植物資源,說出見聞和感受。

  ——展示、觀摩自己的手工和圖畫作品,介紹作品和製作心得。

  ——參加社會用字的調查活動,展示調查結果。

  ——調查方音、方言、諺語、俗語。

  ——開展專題性閱讀,收集各種資料,解決與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問題。

  ——舉辦詩歌朗誦會、故事會、課本劇表演、小話劇表演等活動。

  ——組織書法比賽、展覽活動。

  ——選編自己或別人的習作,裝訂成冊,展示交流。

  ——組織郊遊、參觀訪問(如博物館、風景名勝、古蹟等),寫出參觀訪問記。

  ——調查並整理民俗風情、民間傳說。

  ——調查考察並描述當地建設新貌。

  ——調查家庭改革開放前後的發展變化,結果。用圖文展示調查

  ——調查當地勞模、企業家等名人,併為他們撰寫傳記。

  ——調查瞭解鄉鎮街道工廠發展史。

  ——組織字謎、成語等方面的文字遊戲活動。

  ——調查考察社會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寫出調查報告。

  ——探究各學科中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收集資料,寫出研究報告,舉辦研討交流會。

  ——編輯學校社團活動,寫出活動計劃書。

  ——開展讀書討論、電影電視欣賞、文學創作等活動。

  ——給合適的報刊投稿。

  ——組織計算機文字編輯、版面設計比賽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