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獨立學院大學語文教學論文參考

獨立學院大學語文教學論文參考

獨立學院大學語文教學論文參考

  一、開放式教學以啟發學生思維

  學習是一種過程,而不只是結果。教學並不是一個從問題走向結論的簡單過程,教學的目的不在於單單教會解答、得出結論,而在於讓學生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發其認知衝動,鍛鍊其思維能力。這不僅契合當下大學生自身的特點,也符合大學語文“人文性”的課程定位。當代大學生思想獨立,個性張揚,喜歡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課堂討論不僅可以滿足他們的這一要求,更能夠激發他們的興趣,在相互聆聽和學習的過程中拓寬視野、加深理解、共同進步。所以我認為,正像西方的崛起起源於“文藝復興”一樣,開啟學生的思想禁忌,讓學生放飛思考的翅膀,透過啟發學生思維,增加課堂討論的時間;重視讀者的個體生命體驗,開啟“文史哲的邊界”,幫助建立立體的知識結構,讓學生對世界形成自己獨到的看法,真正融入讀者的個體的生命感受,幫助學生確立自己的人生追求和價值標準是大學語文課的歷史使命。

  二、教師教學要注入豐富的情感

  在大學語文的課堂上,教師應該善於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要調動自己對世界的感性認識去感染每一個學生。教師上課的情緒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果。有的教師的情緒高昂、精神飽滿,學生也會受到感染,才會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深刻的情感教育。教師要能夠用寬廣的胸懷接納學生,用真誠去贏得學生的信任,用愛心去體味學生的情感,用耐心去呵護學生成長,使學生在優秀作品的薰陶下,形成健康的人格。當代大學生往往熱情、自負,只有放下權威架子,具有高尚人格魅力的教師,才會得到他們的敬仰,進而形成很強的凝聚力。反之,如果教師照本宣科、目光遊離、心不在焉,自然會降低學生聽課興趣,以至昏昏欲睡;老師只能自說自話,毫無互動。在這樣的狀態下,無論多好的文學作品,也難以散發出它應有的魅力。

  三、模組教學以提升教師專業度

  大學語文課程因其教學內容覆蓋面廣,要求教師博學多才,有很深的知識底蘊。同一篇作品,可以因大師的評說而精彩紛呈,也會因庸者的說教兒味同嚼蠟。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大一國文”就有由名師任教的優秀傳統。在當時的清華和北大,非一流名師不能擔任次課程。今天南開大學和東南大學的大學語文課之所以能建成國家級精品課程,也是因為陳洪教授和王步高教授兩位學界大腕的擔綱主持。所以在我們的大學語文教學一線上缺少專家的情況下,可以集中成立課題組,每一位老師只承擔其中的幾篇文章,把每一節課都當成一個講座來準備,由若干老師共同來擔當一個學期的'大學語文課程,做到優勢共享,資源共享,把大學語文課程建立成學院的精品課程,切實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對於大學語文的喜愛程度,促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大學語文教育到底是要給學生什麼?是知識的傳遞還是讓學生獨立思考?是工具論還是人文論?這些問題的討論一直到現在依然沒有結論。但是,對於獨立學院的大學語文教學除了進行知識傳授以外,更重要的是大學語文課程結束後給學生留下的東西,讓學生在文學經典中體驗到豐富的人生世界和鮮活的生命體驗,透過文字的學習,誘發學生對人的存在、人的命運的思考與追問,這才是我們的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