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關於社群社交的言語特點的分析》的論文

《社群社交的言語特點的分析》的論文

《關於社群社交的言語特點的分析》的論文

  一、言語社群

  言語社群通常被定義為“指生活在一定地域、具有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相似的生活方式、在交際過程中遵守相同言語規則的一群人”。而言語社群中的人通常享有一種或兩種共同的特徵,“社會語言學家所考察的物件是使用著的語言(languageinuse)和語言的使用者(languageuser),而且他們所關注的是反覆發生的而不是偶然出現的言語模式;是群體的而不是個人的語言行為”。從這一點看,透過社交網路而聚集的人構成了一個依託資料形成的言語社群。它擺脫地理位置和時間的侷限,其成員雖有著不同的社會和文化背景,但是具有共同特點,即掌握一定的網路知識,有著透過社交媒體與他人進行溝通的動機,並且遵守網路交際的規範,相對於其他言語社群,它有其自身的特點,即廣泛性、針對性和平等性。

  二、廣泛性

  過去,主要是由於交通不便,地區間缺少交流,而形成了獨屬於該地區的地域方言。語言的地理性變異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並非一蹴而就。現在,隨著交通條件改善,大眾媒體發展,不同地域交流日漸頻繁,語言的地理差異性正在減弱。社交網路言語社群的廣泛性主要指兩個方面,一是指橫向的,主要是指其擺脫地域的侷限。若我們將每一參與社交媒體進行交流的人看作一個獨立的個體,而這些個體的分佈範圍可以至全世界。不同的個體攜帶著自身的文化背景進行交流,不斷碰撞融合,摸索出適用於網路交流屬於網路社群的語言。例如,網路用語“藍瘦香菇”,其實就是南寧普通話與壯族語言的語調的結合體。它由一人發起,而後藉由網路傳播,而在網路言語社群的成員認同其用法,而廣為採用,使之迅速傳播。二是指縱向的,主要是指其擺脫時間的侷限。時間是單向的,它只能前進而不能後退。我們此刻所說的話語,若是沒有像書籍、錄音等載體一樣進行有效記錄,則達不到有效交流的目的。不同於這些載體,社交網路提供的載體是指說話人和聽話人雙向的`聯絡。即甲向乙傳送一個資訊,乙可以即時回覆也可稍後回覆,甚至可以選擇不予回覆,這樣就是交流存在一種打破地域限制的“即時性”或是“延時性”。

  三、針對性

  傳統統計學傾向於以性別、收入、年齡或是教育背景來劃分群體。當然,以上分類都可形成獨立的語言社群。不過,這同樣顯示了傳統統計學的一個侷限,即它事先將總體依據不同標準來劃分成不同小組,進而得出不同小組的共性特點。例如,若以性別為劃分標準,則得出女性的言語特點是傾向於語調上揚,習慣使用反義疑問句,更加註重措辭等。而男性的話語則往往語調低沉,語氣堅定。可是,網路言語社群是自發形成的,其成員具有共同點或共識,比如興趣或愛好甚至職業傾向。他們可以用專業術語來探討問題和感興趣的事,所用語言具有專業化或職業性的特點,無需提供先前的知識,不用擔心聽話人理解不了的情況,有利於交流繼續。例如,網路工程師論壇可視作一個言語社群,他們有著自己的行業術語,比如“Switch#configterminal”表示的是“進入配置子模式”。類似於這種專業術語,若無一定的背景知識,確實不易被人理解。因為,該言語社群就是面向可以理解話語的“同道中人”。

  四、平等性

  由現實生活延伸至網路的關係,與現實生活中具有一致性。也就是說個體在其言語社群中的位置未變,與其所在的言語社群的其他成員關係明確。此時網路僅僅相當於交流工具。而這種關係在網路言語社群中也依然存在,不過只佔其一小部分。而對於在現實言語社群中不存在交際或是現實情況中處於同等地位的人來說,透過網路,其可以重新定義自己,並且“自由”地與他人進行交流。有的人甚至會打破其在現實社會的標籤,在網路社群裡可隱藏自己的姓名、年齡和性別,而其語言特徵也不會隨便被“標籤化”。人們更多的是出於自身的興趣來進行言語交流,而此時的“興趣”便是這一言語社群的向心力。人們在用社交網路進行交流時,目的大多是出於想要了解和知道自己感興趣的事並闡明自己的觀點而忽略其他因素,例如說話人之間的相對權勢或是年齡差異等因素。這體現了社交網路社群語言的平等性。例如,我們可以透過論壇、貼吧或是微博等社交媒體表明自己的立場和觀點。以及在交談時開始語往往是“你好”“在嗎”,通常是“下了”“88”等。

  五、結語

  網路言語社群語言是一個特殊的言語變體,具有自身的特點,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並逐漸形成自身獨立的體系。不過,個體本身在現實言語社群中便充當著多種角色,社交網路使其角色得以擴充。如何在不同言語社群採用恰當的言語變體進行角色轉換,促進有效溝通,完善和發展“朋友圈”,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和思考。

  作者:倪莎莎 單位:遼寧大學外國語學院

  參考文獻:

  [1]GeorgeYule,TheStudyofLangua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10.

  [2]祝畹瑾.社會語言學概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