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公共關係初探論文
對於公共關係大家瞭解多少呢?知道關於公共關係論文應該怎麼書寫嗎?以下是小編分享的關於公共關係初探論文,一起來學習吧!
[摘要]公共關係傳播是資訊交流的過程,也是社會組織開展公共關係工作的重要手段。離開了傳播,公眾無從瞭解組織,組織也無從瞭解公眾。因此,一個社會組織不但要有明確的目標、符合公眾利益的政策和措施,還要充分利用傳播手段開展公關活動以及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關鍵詞]公共關係 傳播 模式 要素
作為一種社會生存工具,公共關係的思想和方法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在中國,由於對公共關係學的研究起步較晚,人們在思想意識、思維方法等方面表現出了對公共關係學的無限渴望。
對於公共關係傳播,它不僅是資訊交流的傳播過程,同時也是社會組織不斷髮展公共關係工作的有利手段。如果沒有公共傳播,那麼公眾也就缺乏對組織的瞭解,反過來組織也不能瞭解公眾。
一、關於公共關係傳播界說
傳播(communication)是指人類社會中的資訊傳遞、收受、交流、分享與溝通的過程。由於人們受早期傳播思想和傳播研究方法的影響,也由於中國人對傳播這一詞的傳統理解的影響,人們習慣於把傳播理解為一種單向地、大量地、大範圍地散佈、擴散某種資訊的`行為。這與我們現代所說的傳播,在概念上有較大的差距。
(一)現代“傳播”一詞的含義
1.資訊傳遞。就是將某一資訊源透過資訊傳遞送達到另一個目的地的活動。
2.雙向交流。即在傳播中的雙方都是資訊傳遞的參與者,他們之間相互影響,構成資訊上的相互交流關係。
3.資訊共享。即在傳播中,雙方透過分享資訊,使得在某種程度上取得一致的瞭解、認識、理解或意向,達到了相互間的交流合作。
(二)公共關係傳播與大眾傳播的區別
大眾傳播是專業化群體透過大眾傳播媒介的各種技術手段將大量複製的資訊傳遞給分散的讀者、聽眾、觀眾的過程,具有公共關係傳播的普遍性,是公共關係傳播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一,團體或個人是大眾傳播的主體,而一般的社會組織才是公共關係傳播的主體,後者是代表組織行使傳播職能的公共關係人員或公共關係機構。
第二,由於職業傳播者根據新聞價值規律採編構成了大眾傳播的主要內容,不僅需要告知公眾資訊,而且需要根據組織部門行使傳播職能的人編制對組織有利的資訊。
第三,大眾傳播的渠道也不是感官和簡單的表達工具的組成,而是包括大量的以先進技術為基礎的分發裝置和分發系統。
第四,流程的單向性是大眾傳播的另一特點,主導者和傳播者是一個角色,受傳者具有不確知性和不穩定的特性,因此很難取得直接的反饋。
二、公共關係傳播的基本要素
公共關係傳播的過程是組織運用傳播手段向公眾傳遞資訊,全過程是由傳播者到受傳者的過渡,同時也包含了傳播過程的五個要素。
(一)公共關係傳播者
公共關係傳播者的職能是組織資訊的採集、釋出、代表組織行使傳播。在我國政府管理部門中黨和國家的新聞釋出機構、新聞釋出人以及各級黨和政府的新聞、宣傳部門擔任了該角色;在各種福利組織和贏利性組織中,組織內部的宣傳部門、公共關係部門或宣傳人員、公共關係人員擔任該角色。
(二)公共關係傳播渠道
所謂傳播渠道,載體是資訊流通,也就是媒介或工具的作用。人們常常把用於傳播的工具統稱為傳播媒介,而把公共關係媒介規定為只在公共關係活動中使用和傳播。
(三)公共關係傳播效果
公共關係傳播效果,包括目標公眾對資訊傳播的反應。人們對傳播效果的研究經歷了長時間的探索和證明,得知公共關係人員不能把大眾傳播媒介作為惟一的手段,應當結合人際傳播、組織傳播等多種方式,來達到更好的預期效果。另外在資訊傳播過程中,還要發揮專家、學者、社會名流等“意見領袖”的作用,充分發揮他們對公眾的影響。
三、公共關係傳播模式
組織是公共關係傳播的出發點,行使的是傳播職能,代表的是組織或者個人的一個職能機構。
從內部結構看組織,通常分為三個層次:1.決策層,它在組織中擁有一定的實權,是組織內部負責決策的人物。首先制定組織的目標、綱領和實施方案,然後進行宏觀控制。2.管理層,是決策層的下屬執行機構,包括生產管理部門,計劃管理部門,物資、銷售管理部門等。堅決貫徹決策層制定的方針,政策細化到各個職能部門的工作中去,組織、管理和協調日常工作。3.執行層,在決策層的領導和管理層的協調下,用實際行動踐行著管理層下達的各種命令,使組織目標轉化為具體行動的部門。這三個層次在組織自身的發展過程中各自獨立,又互相聯絡、缺一不可,維持著組織的穩定前行。
綜上所述,利用各種有效的方法吸引媒介,並透過大眾傳播形式主動了解並採集有關組織的資訊和組織內部的資訊傳遞給大眾,傳播媒介兩種傳播形式對於組織來說都是不可缺少的,它們各有特點,也各有利弊。在實際工作中,公共關係人員可以根據組織面臨的具體情況對此加以選擇和利用。
【參考文獻】
[1]李道平.公共關係學(第三版).經濟科學出版社.
[2]耿義成,車廣吉.公共關係學基礎教程.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