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課程設計中應當注意的問題論文

課程設計中應當注意的問題論文

課程設計中應當注意的問題論文

  課程設計,是一個多義詞詞條。它可以指“為掌握某一課程內容所進行的設計”,見概念中的課程設計(Practicum),此含義的課程設計也稱作“課程實習”;也可以指“對某一門課程進行教學策劃的研究活動”,見概念中的課程設計(Curriculumdesign),此含義的課程設計也稱作“課程開發”。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 課程設計中應當注意的問題論文,歡迎閱讀。

  摘 要: 文章闡述了課程對於教學質量提高的重要性,詳細論述了課程設計的原則,包括與人才培養方案的關係、基本定位、培養目標、學習內容與學時分配、教學形式、考核與評價、課程銜接和與多種課外教學相結合等,旨在幫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

  關鍵詞: 課程設計 教學質量 注意問題

  課程是教學的關鍵,任何一個階段的教育都必須圍繞課程開展,並且以課程為基礎。應該說,沒有很好的課程設計與實施,教學過程就是海市蜃樓,教育工作就是一幅不成功的繪畫作品。2010年7月教育部頒佈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1]。提高教學質量的首要任務是課程的有效改革,將教育的宗旨真正落實到課程教學中。

  一、與人才培養方案的關係

  課程設計必須圍繞人才培養方案開展,人才培養方案是專業培養的綱領性檔案,引領整個專業的'培養目標,其內容是透過專業階段的學習,讓學生實現知識與能力目標,其中最重要的教學過程就是課程設定。通常和人才培養方案配套的一個重要檔案就是教學程序表,規定了學制與學分,每個學期需要完成的課程內容,因此課程設計必須圍繞人才培養方案開展。

  二、基本定位

  任何一門課程都要有一個基本定位,定位的內容就是定義該門課程在專業課程中的地位,往往分為核心課、非核心課及拓展課等內容。核心課時專業課中基礎的內容也是最重要的幾門課程,核心課培養學生專業技能,通常核心課會與職業資格認證掛鉤。非核心課是核心課的延伸,核心課培養不了的技能需要非核心課完成。拓展課程通常是知識的提升和思維的拓展,這些課程在專業教學中主要的表現形式是前沿知識的講座。

  課程的定位需要說明透過該門課程的學習,學生能掌握哪些知識與技能,理解哪些內容,等等。課程的定位不能太高,有些老師為了突出其課程的重要性,往往把課程的定位定得太高,導致教學內容難以設計。課程定位前,必須瞭解學生的情況,也就是學情分析。學情分析不是得出學生的優點與缺點,而是知道學生心理與智力的發展狀況,前面所學課程已經掌握的內容。

  三、培養目標

  課程的培養目標是課程定位的詳細闡述,培養目標在高等職業教育領域比較流行的格式就是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三部分內容。專業能力是與專業掛鉤的技能體現,也是將來工作時用人單位要求的勞動技能內容。方法能力是學習能力,獲取知識支撐的能力,科學思維、協作、創新的能力。社會能力主要反映社會和諧相處的能力,在學習階段表現出來的就是團隊的合作和互相溝通、包容的能力。

  四、學習內容與學時分配

  課程的內容就是教學內容,很多學校在設計內容時會採用專案化或者模組化的形式。內容設定要做到難度適中,學生容易掌握的標準。過難的內容學生接受不了,教學就流於形式。過於簡單學生會感覺學不到東西,興趣往往在短時間提高後又會降低。內容設計前,最好能做好調研工作,和相關企業、院校進行交流,將內容設計得科學、合理。

  學時分配是將課程的總學時在每個教學單元進行合理分配。在單元教學中,學時往往體現出教學的複雜性。學時要涵蓋全部內容,必須做到重點與難點在學時規定中,補充性的內容可以安排在課後自學等。

  五、教學形式

  一門課程的教學,不能僅用簡單的教學形式。現代教學中,主流形式有任務驅動法、專案管理法、小組團隊法、講練結合法、多媒體講授法等。要根據實際教學情況,不斷調整教學形式。如在基礎課中,多采用多媒體講授法與教師引導法,教師透過多媒體課件的展示,告訴學生應當掌握哪些內容,對於學生不清楚或者不太容易理解的部分,需要進行引導,讓學生尋求問題的解決方式。在實踐課中,絕大部分教師會採用任務驅動或者專案驅動的形式,將課程需要掌握的技能演化成幾個任務或者專案,然後拆解,分成若干個實驗,根據實驗內容,依託實驗室環境,讓學生獨立完成操作過程,這樣教學教師起到的就是演示與指導作用。

  六、考核與評價

  課程目標最終能否實現,現階段主要透過考核與評價體現,儘管這樣的過程並非十分科學,但考核與評價不能單靠一張試卷的成績確定,過程性的內容要融入考核評價中,如學生的考勤、作業、實驗等。需要注意的是,分階段的考核能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老師能做到第一時間瞭解、調整。因此,將分階段的考核與最終考核結合,不僅體現了學生對該門課程的掌握情況,而且提高了教學質量。

  七、課程銜接

  課程往往有銜接性,有其前置課程,也有相關後續課程。課程不是獨立的,它要根據前面學生所學的內容展開教學,也要透過本身的效果影響後續課程。前置課程的教學目標往往是後續課程的基礎。課程的有效銜接可以貫穿整個專業階段的學習,課程目標能體現出專業的目標。

  在銜接課程時,需要關注課程的分類。通常分為同類或者同性質的課程,其銜接程度比較高,否則就較弱。要認識到課程的銜接不是內容的重複,而是提升過程。重複是一種浪費性教學,但是提升是在緊湊的基礎上的突破。

  八、與多種課外教學相結合

  受教學程序的影響,課程完全依靠課堂教學是不夠的,需要輔以多種課外教學過程,如學生技能競賽、社團活動、社會服務等,傳統意義上的課外教學主要侷限於課前預習與課後複習,現代課外教學形式多種多樣,如微課等。課外教學需要學生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做好相應的引導工作。

  本文主要針對現階段的課程設計做了總體描述,課程是教育的關鍵,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內容。任何一門課程的設計必須關注社會的需求與學生的情況,結合教學條件,有效開展實踐,對學生知識的掌握與能力的培養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