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小學科學教學改革研究論文

小學科學教學改革研究論文

小學科學教學改革研究論文

  新課程改革,核心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勞動者和專業人才。在《科學》新教材的教學過程中,實驗教學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因而做好實驗教學十分重要。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科學教學改革研究論文,歡迎來參考!

  摘要:

  強化教學模式改革研究對提高科學教學成效意義重大,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增加觀察與演示的比重,指導學生聯絡生活感知理解教材,多動手操作進行學習理解,充分發揮實踐調研活動的作用。

  鍵詞:

  小學科學;教學模式;改革研究

  科學學科在小學教學工作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其融合了更多的知識、蘊含了更多的資訊量,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學科。如何提高科學教學效率?教師需要適應教學改革的變化,改變傳統教學模式,讓學生在科學學科的學習中獲得知識、培養能力、受到教育,本文主要針對科學教學中的模式改革進行初步分析。

  一、現場觀察與媒體演示提高學生理解效果

  在科學學科的教學中,教師切忌進行空洞的說教,一定要讓學生多參與,認真觀察、分析研究,並且要將多媒體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在《觀察魚》教學中,筆者就採取了現場觀察和媒體演示相結合的方式。將魚缸搬到教室,裡面放上一條鯽魚,學生的興趣頓時被調動起來。筆者要求學生先仔細觀察,然後安排學生走上講臺向其他同學講述魚是什麼樣的、分為幾部分。學生代表輪流上臺觀察講述,整個課堂教學氛圍立即變得活躍起來,他們躍躍欲試,參與的主動性非常高。在完成了現場演示環節之後,筆者重點透過多媒體演示的方式,讓學生加深瞭解和全面把握。在多媒體的演示中,魚的形象被大幅投影在幕布上,筆者和學生逐一分析魚的頭、軀幹、尾部,同時還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初步的拓展延伸,讓學生分析魚的尾巴有什麼功能,魚的鰭有什麼功能。學生紛紛暢所欲言,結合課前的預習,在學生的充分討論和教師的點撥引導下,對尾巴的向前推動作用,對鰭的轉彎控制功能做出了較為準確的分析,並現場運用多媒體演示魚的遊動推進原理,極大的豐富了學生的感知認識。

  二、聯絡學生的生活感知強化教材內容研究

  學生在科學學科學習中會產生許多似曾相識的感知,因為科學學科是立足於學生生活、立足於社會發展而設定的一門綜合學科,聯絡學生生活感知可以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冷和熱對物體的影響》教學中,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相似的情景,例如糖加熱變為液體,冷卻之後變為固體,這一現象可以在學生生活中找到類似的情景。炎熱的夏天,家裡糖罐子裡的糖溶化了,在高溫下從固體變成了液體,而爸爸媽媽為了處理這一問題,往往會將糖罐放進冰箱,經過一番冷凍之後又變成了固體,透過生活中的感知對冷熱影響有了較為直觀的認識。再比如物體和空氣熱脹冷縮原理,也可以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找到案例進行論證。夏天的兩根線杆之間電線下垂的弧度較大,而冬天則明顯繃直了許多,同樣的一段電線在夏天受熱膨脹,在冬天受冷收縮,這就是熱脹冷縮的典型表現。透過引導學生尋找生活中的案例,結合教材內容進行對比了解,學生在科學學科的學習中不僅掌握了規律知識,而且提高了分析研究能力,增強了學以致用的意識。

  三、引導學生自主地操作直觀獲得學習感知

  科學學科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教師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要儘可能給予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特別是要將實驗搬入課堂,或是帶領學生走進實驗室親身感受一下,無論是教師示範演示,還是學生操作演示,都可以幫助他們獲得直觀的學習感知,有助於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例如《聲音是透過什麼傳播的》教學中,學生對這一方面往往沒有直觀的認識,認為聲音無論是什麼情況下都可以進行傳播。為了幫助學生了解聲音傳播需要一定的媒介,筆者和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了實驗,在一小塊金屬棒的一端敲擊一下,大家可以聽到聲音,讓學生明白聲音可以透過金屬來傳播。用一瓶水輕輕敲擊一下,學生也可以聽到聲音,說明聲音也可以透過水來傳播。接下來筆者搬出了真空演示器,讓學生共同配合教師進行演示。當玻璃器皿中抽光了空氣之後,小鬧鐘在裡面不停的敲擊,而學生卻聽不到聲音,然後開啟氣門裡面灌入空氣之後,學生忽然聽到了聲音,引導學生從這樣的實驗中明白真空是無法進行聲音傳播的,從而對聲音透過媒介傳播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筆者要求學生分小組進行不同媒介傳播聲音的操作演示,然後分組上臺操作真空演示儀,透過自己的動手操作來深刻理解教學內容。學生在動手操作過程中,所獲得的感知體驗,所獲得的知識理解更加直觀形象。

  四、組織課外實踐性活動培養分析研究能力

  科學教學一定要注重實踐性,要讓學生將課堂所學的內容有效運用到課外實踐中,在課外進行專題分析、實踐調查,這也是能力素養提升的一條重要路徑。在《家鄉的水資源》教學之後,筆者要求學生在課外自行組織調研小組,利用課餘時間瞭解本地區水源分佈的狀況、水源受汙染的情況,透過走訪調查、查閱資料瞭解水汙染對群眾生活、農業生產等方面產生了怎樣的影響,然後提出自己的建議。在廣泛調研蒐集資料的基礎上,學生對水資源分佈、水汙染情況及其危害性有了較為直觀的認識,在具體提出建議措施時,明確指出了要保護水源、根治汙染的鮮明觀點。雖然學生提出的一些措施在成人看來還是比較稚嫩的,但是這充分體現了學生自主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提高了他們環境保護意識,增強了學習內容的理解。

  五、結語

  綜上所述,強化科學教學模式改革,是當前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廣大教師應當充分強化科學教學模式改革,更好的推動教學工作開展。

  參考文獻:

  [1]宗騫.小學科學問題意識的培養[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05)

  [2]張文俠.小學科學教學要走進自然[J].學週刊,2016(19)

  [3]郎虎.小學科學有效開展實驗的探究[J].學週刊,2016(25)

  [4]殷海斌.讓生活化點綴小學科學教學[J].華夏教師,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