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新世紀的教學藝術論文

新世紀的教學藝術論文

新世紀的教學藝術論文

  新世紀的教學藝術論文如何寫,選題方面可以選什麼呢,下面小編為你分享新世紀的教學藝術論文吧,僅供參考!

  新時代下的藝術設計教育發展問題研究

  內容摘要:作為藝術設計文化傳承的重要方式,藝術設計教育也被賦予了新的使命。針對當前藝術設計教育所存在的諸多問題,本文對當今資訊時代創新型人才所必須具備的一些重要特徵進行了深入分析,探討了藝術設計教育創新的必要性,同時指出了培養學生藝術設計的關鍵在於對學生的思維及工作方式進行正確的創新型引導,並對在實際藝術設計當中的創新方法做出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

  關鍵詞:資訊時代 藝術教育 藝術設計 文化傳承

  文化存在於藝術之中,在社會文化氛圍大環境影響下,藝術形態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在傳統文化禮儀的制約下,我國傳統藝術不斷朝著“至善至美”的最高境界發展,故其具有善化人心的教育作用。直到近代,我國依靠著計算機技術的大力發展,社會開始步入了一個全新的資訊時代,我國的社會文化發展受到了新技術的不斷推動,並開始有了明確的發展方向,民眾的審美願望得到了最大的滿足,一些能夠體現大多數民眾思想型學科不斷地產生,這大大地充實了藝術教育學科的內容,但是也使得其更加地多元化及複雜化。此時,傳統的觀念下的藝術教育人才培養模式便難以繼續存在,這便需要運用全新觀念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重新審視,偉大科學家錢學森先生在其“大成智慧”教育思想中明確提出:“多種知識需要兼收幷蓄、相互貫通,從而達到知識萬千知識集於一身,完成思想之大成,能夠觸類旁通,最終做出開拓創新。”

  (一)審美消費,當代中國民眾審美需求

  改革開放後,隨著社會文化的多方向發展,大眾的審美心理開始由最初的“馬克思主義式審美”轉變為“大眾消費式審美”。例如,人們在進行商品消費時,不僅只滿足於商品為其帶來的生活便利,往往更注重商品的精神價值及情感特點,並將此作為與社會的情感溝通的重要形式。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尤其是資訊科技的大力發展使得消費者保護方面得到了健全,大眾的消費習慣開始逐漸朝藝術化、情感化方面發展,這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在文化領域內的藝術設計思維的發展。

  (二)創新強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目標和動力

  當前,多數西方國家將藝術創新和技術創新作為國家發展的新戰略,創新則國家興,這就要求不僅要具備領先的教育,為人才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還必須制定新的政策,為創新型設計產業的發展提供法律保障。創新型的設計教育,能夠培養出大量的創新型人才,從而推動設計創新及技術改革,為國家的經濟發展及社會進步提供持久動力。一個國家只有具備了不斷創新的能力,才能時刻保持活力,從而擺脫西方大國的技術控制。“要走強國之路,必須要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即不斷地進行創新知識探索,培養創新型人才,為國家指引方向”。因此,培育一大批滿足“創新型國家”發展戰略要求的人才迫在眉睫。

  一.藝術設計教育不足之處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設計教育策略發展研究中心對藝術設計學科解釋如下:“藝術設計學科是一門集多學科於一體、實用性較強的綜合性學科。其依據科學技術與文化藝術完美結合的特性,為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的提高創造條件,它是一門功用與審美相互統一的學科。”由此可知,中國現存的藝術設計教育存在諸多方面的問題需要解決。

  從學校層面上來說,藝術設計教育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全面發展的創新性設計人才,但現在大多院校均表現出“重技巧輕理論”的教學模式,同時在與國際的設計教育交流方面也有很多欠缺,這導致培育出來的學生缺乏創新能力及設計表達能力,往往難以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從學生層面來說,由於接受了傳統的教學思維方式及應試形式的影響,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過多的接受了技巧方面的訓練,卻往往忽視了理論方面的深入研究,造成了自身發展不夠全面。在這樣的教育模式形態下,培養出的大多都是在某一方面的人才,從而制約了自我創新思想與創新能力的全面進步。

  二.資訊時代影響下的藝術設計教育的創新思考

  (一)堅持以人為本,完善教育體系

  教育事業並非為一項簡單的系統工程,建設教育事業需要多個機構的協同合作,例如,政府、企業、學校等等。本章節力圖透過對學校教學方式的創新,改變以往學生的學習方法及思維方式,讓學生們在掌握過硬技術的同時,也必須明白在設計方面需要創新型思維,從而能夠更深入的瞭解設計的文化內涵及社會意義。

  “要實現全面共同發展,就必須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不動搖。”這也是藝術設計教育所必須堅持的原則。目前,我國處在一個高度發展的資訊時代,這就要求我國的藝術設計教育必須跟上資訊發展的步伐。實現藝術設計視覺資訊化應當是我國大多數藝術設計類院校的重點目標所在,但是,目前我國的大部分藝術設計院校仍舊只拘泥於在本專業知識上的理論培育,這極大地阻礙了優秀型創新人才的培養。要成為一名優秀的創新型人才,不僅要求在設計上高人一等,還應當具備高水平的組織、設計、策劃管理能力。因此,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為基礎,突破專業限制,結合管理學、心理學、情報學、人文學等各學科自身優勢對藝術設計教育結構進行補充,結合不同專業、不同學科之間優勢的綜合式教育將會是未來教育的新特徵。

  (二)學以致用,實現“產學研”一體化體系

  英國式教學提倡“大學主導模式”,而法國式教育則以政府管理為主導,將二者進行比較分析,同時結合我國具體國情,筆者對目前中國的藝術設計教育的創新方法提出以下兩點建議。

  1.實踐教育必須以思考創新為前提

  思考創新能力對藝術設計教育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思考創新能力需要在實踐的基礎進行培養。目前我國的藝術設計類院校應當利用現有的社會資源鼓勵學生進行創新性思考,並創作出具有實際社會作用的.優秀設計成果,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2.增加校企合作,為學生開闢更多的社會實踐空間

  學校應該積極為學生增加社會實踐的機會,提高教學質量。例如,學校可以開展與社會企業間的合作關係,讓學生們的理論知識能夠與現代先進技術相連線,做到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同時,在企業實習期間,學生能夠更好地發現自身的不足,反過來加強理論方面的學習,最終實現理論與實踐相互促進的良性迴圈。另外,學生在企業工作期間,能夠將自身所學與市場緊密結合,這樣的設計才能轉化成社會生產力,才能具有實際的社會價值。   (三)因地制宜,整合區域教育特點

  在我國,由於不同地區的經濟繁榮程度及科技發展水平存在差異,同時,由於不同地區間的民族特色及社會文化的不同造成不同地區間人們的審美觀念及價值觀念存在差異,這也造成了不同地區間的教育觀念的不同。所以,針對此類情況,我們可以採取實踐調查手段,對當地的具體經濟發展狀況、人文特點及教育資源水平進行實際考察,有針對性地發展當地所需的專業藝術設計人才。例如,我們可以邀請對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深入研究的專家學者以講座形式對學生進行相關知識的講解,這不僅能讓學生們對當地文化遺產有了認知性理解,同時還能夠讓學生明白該地區的藝術設計發展方向,從而產生出針對該地區特色的創新性設計思維。

  三.結語

  現代社會是一個高速發展中的資訊社會,藝術設計知識學科的結構也越來越複雜,且與其他學科相互滲透、相互影響,開始漸漸演變成為一門集多學科知識為一身的綜合性學科。但是,因為我國的設計教育是在近幾年才逐漸發展起來,與西方國家還有不少的差距,且與市場未能有效結合起來,這造成了我國的設計類人才難以將自身設計與社會實際所需緊密結合,缺乏創新性思想,所以,我國的藝術設計教育還需要有更多完善。

  參考文獻:

  [1]解冬梅.數字化時代傳統美育的挑戰[J].當代教育科,2007(15) :62.

  [2]劉基玫.論中國近代藝術教育理念之嬗變[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2):67 -71.

  [3]孫榮春.論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及當代意義[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198(10) :110-112.

  [4]高明偉,金星,楊文劍.現代高等教育體系中的藝術教育[J].裝飾,2007(3 ):41 -42.

  [5]遊澤清.適應資訊時代要求培養創新型人才[J].中國資訊科技教育,2009(3) :9 -10.

  [6]陳高明.廣義設計學觀念下的現代藝術設計教育[J].文藝爭鳴,2011(2) :155 -157.

  [7]李友玲.“大成美育”觀念下的藝術教育思考[J].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2005(1) :89 -91.

  [8]李澤厚.美學三書[M].天津: 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58.

  [9]王令中.視覺藝術心理[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85.

  (作者單位:河南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