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全科醫學診斷學實踐教學改革論文

全科醫學診斷學實踐教學改革論文

全科醫學診斷學實踐教學改革論文

  全科醫學是一個面向社群與家庭,整合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康復醫學以及人文社會學科相關內容於一體的綜合性醫學專業學科。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全科醫學診斷學實踐教學改革論文,歡迎閱讀。

  【摘要】普通醫學院校在診斷學教學中仍普遍存在重理論教學而忽視基本技能的訓練,學生動手機會少,基本技能操作不規範,考核方法傳統、單一,有弊於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且目前畢業生透過國家執業醫師資格操作考試日趨漸難[1]。如何在實踐教學中使學生更好、更快的掌握基本技能,最佳化教學,值得探討。

  【關鍵詞】診斷學實踐改革

  針對臨床醫學本科(全科醫學方向)專業培養的學生畢業後大部分要去最基層的社群醫院與鄉鎮衛生院工作,這些醫療單位沒有高精尖的醫療裝置,如果沒有嫻熟紮實的臨床技能操作功底,就很難承擔診療基層常見病的重任。據此,自2007年始,我們對診斷學實踐教學計劃與大綱進行了修訂和完善,把體格檢查與多種穿刺術作為改革的重點,透過加強課外實訓,積極開展技能競賽,改革技能操作考核形式與醫師資格證考試相結合等措施,真正培養“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幹得好”的應用型基層醫務工作者。

  1.科學設計教學內容,合理安排實驗課時

  根據臨床本科(全科醫學方向)《診斷學》完善實驗大綱,設計總課時約68學時,與理論課時比例約1:1.3。實驗課程教學環節有:

  (1)體格檢查課時設計為30學時。

  (2)臨床見習16學時。

  (3)實驗診斷3學時。

  (4)心電圖實驗7學時。

  (5)病歷分組討論4學時。

  (6)多種穿刺術8學時。

  2.突出重點,注重培養能力

  2.1體格檢查的`操作訓練是診斷學實踐教學的關鍵,關係到學生對醫學基本技能的掌握。實驗課與相應章節理論課協調統一安排,實驗分組以2-3人為一小組,以充分保證學生的訓練時間。嚴把授課老師質量關,新進老師試講經院級教學督導評課合格後方能上講臺,每次新內容老師要統一規範手法,課中要留在實驗室全程指導學生練習,及時糾正學生不規範的動作及較難覺察到的錯誤手法。腹部檢查課程結束後,利用標準化電子模擬人(臺/1人)進行專項訓練,增加實踐教學的形象性,這些均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2.2理論與臨床實踐密切結合在相應章節理論授課結束後,及時安排學生到醫院見習該系統常見疾病的症狀與體徵,在老師的指導下,分組進行病史採集,帶隊老師在結束時要針對學生的疑問進行見習小結,並要求學生寫出見習報告。這樣,使理論和實踐有效的結合,對於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臨床診斷思維能力大有裨益。

  2.3創新教學模式,嘗試開展PBL教學為培養學生診斷學的學習興趣和啟發學生的臨床思維,內科教研室的教師自行設計病例,將病史採集、體格檢查與實驗診斷等知識點有效串聯起來。老師當導演,學生當主演,結合實際開展PBL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獲得了學院教學督導的高度評價。

  2.4改進考核方法,突出綜合技能傳統考核容易造成學生忽視實訓教學,為此,我校在2007年就改革了考核方法,採取與國家執業醫師考試接軌的客觀結構臨床(OSCE)[2]考核方法,讓每位考生都經過病史採集和病歷分析、體格檢查、技能操作、心電圖、X線片、化驗單的辨認和分析等多站式綜合測評,設計為總分100分,60分為及格。透過對考試方式的改革,在上實訓課時學生不僅很認真的對待,而且還積極參加課外實訓。近幾年來,從實習巡檢反饋結果來看,我校臨床本科生的基本技能、臨床實踐能力、病歷書寫有了較大的進步。

  3.配套給力,保障教學

  3.1加大投入,引進先進教學裝置2010年我院花巨資新購置了60套網路多媒體胸腹部模擬人與16臺全自動電腦叩診多種穿刺模擬人,對我院臨床本科學生開出了心-肺-腹部異常體徵檢查及多種穿刺術新實驗專案;2011年引進進口的SimMan3G模擬人兩臺,智慧化無線高階模擬人一臺,可反覆為學生提供模擬臨床見習;充分的利用了先進的教學資源。

  3.2自編實驗教材,保證實訓質量2006年以來,診斷學教研室針對基層醫療單位臨床診療特點,編寫了具有針對性和操作性較強的《全科醫學診斷學》實驗、見習指導教材,錄製了“體格檢查”教學光碟,新編了常用的心電圖圖譜等輔助教材,這些實用、經濟的輔助教材在提高診斷學教學質量上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3.3以建設《診斷學》省級精品課程為契機,以打造臨床醫學(全科醫學)國家級特色專業為龍頭。近兩年來,新引進醫學博士2名,碩士研究生3名,基本上形成了一支綜合素質高且年齡與學歷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

  4.總結

  本文對臨床醫學本科(全科醫學方向)專業診斷學第一階段的實踐教學進行了初步的探討,當然也存在一些問題。教學者一定要秉承著對社會、對學生負責的態度,一切以學生利益為中心,從多方面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徐賽群,張中喜.《科教導刊》.診斷學實踐教學研究.科教導刊雜誌社,2010,10.

  [2]國家醫學考試中心網站(http://www.nmec.org.cn/).標準化病人(SP)在考試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2009,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