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幼兒課堂教學論文

幼兒課堂教學論文

幼兒課堂教學論文

  每個人都處於一定的社會環境之中,時時受到環境的薰陶和感染,幼兒的行為方式都帶有所處環境的烙印。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課堂教學論文,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們。

  【摘要】

  教學效果是所有教學的最終目的,幼兒園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如何讓幼兒在得到更多快樂的同時,身心得到健康發展。因此,提高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效果,必須從提高幼兒的課堂注意力開始。教師應從切實改進教學方法,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充分挖掘遊戲的趣味性,把握教學時機,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家校聯動入手,促進幼兒注意力的提高。

  【關鍵詞】

  課堂注意力   有效策略    研究

  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動指向和集中於某種事物的能力。課堂注意力,顧名思義指的是人的心理活動指向和集中於課堂教學。由於注意,人們才能集中精力去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深入地思考一定的問題,而不被其他事物所幹擾;沒有注意,人們的各種智力因素,觀察、記憶、想象、和思維等將得不到一定的支援而失去控制。提高幼兒課堂注意力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培養幼兒良好品質的重要保障。如何培養幼兒的課堂注意力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切實改進教學方法

  幼兒園的集中教育活動是培養幼兒有意注意的重要手段。教師在設計教育活動時,應根據幼兒注意的特點,精心設計教育環節,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將幼兒的注意吸引到活動中來。如綜合主題活動“幫助小白兔”的活動目的是透過幫助小盲兔,激發幼兒的同情心和愛心,同時,發展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一開始,教師組織幼兒進入事先精心佈置的場地中,使他們置身於“森林小動物住宅區”,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激發了其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緊接著,教師設計了一系列吸引幼兒的環節:小盲兔探路的情境表演;表演後讓幼兒各抒己見的談話;幼兒戴上墨鏡體驗雙目失明的感覺;教師邊演示教具邊聲情並茂地講述“小白兔的故事”;幼兒結對子玩“小狗幫小兔”的遊戲;幼兒為小兔設計用具等。整個教育活動環環相扣,銜接自然,巧妙地鞏固了幼兒的無意注意,發展其有意注意。設計時還注意了動靜交替,時張時弛,使幼兒的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有節奏地交替,以調節大腦皮層的活動,使幼兒自始至終情緒愉悅,積極性高漲。活動中,教師靈活運用了情境表演、談話、講故事、遊戲、操作等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幼兒認真觀察、積極思維、大膽表述、扮演角色,使他們情趣盎然,注意力集中,達到了預期的教育效果。

  (二)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適宜的教學內容,能促進幼兒注意力的培養。幼兒園的教學內容不是像中小學那樣全都規定好的,而是依據幼兒的經驗,要符合整體性、綜合性特點,所以內容選擇具有廣泛性、豐富性,要以幼兒的生活為源泉,就好比陳鶴琴先生說的“生活即學習,生活即課程”,幼兒周圍的生活都可以是幼兒學習的內容,教學內容最重要的是適宜,要適合我們所面對的孩子,要適合我們的教育目標。

  (三)把握一堂課的最佳時間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指向和集中於某一物件時,大腦皮層相應區域就產生一個優勢興奮中心。注意集中,大腦中只有一個興奮中心,並且興奮中心有穩定的節奏。對兒童的研究表明:兩歲兒童的平均注意力集中時間為7分鐘,四歲為12分鐘,5歲為14分鐘。因此,在教學中應緊扣連續注意的最佳時間。教師可以把一節課的主要內容放在前十分鐘,後面適當進行遊戲、練習,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同時當孩子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徵兆時,教師可以透過變換聲調、榜樣示範和遊戲獎勵等辦法,讓孩子重新關注課堂。

  (四)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

  1、尊重幼兒的學習特點

  幼兒的學習受興趣和需求的直接驅動。幼兒的認識活動會受到興趣和需求的直接影響,他們會以極大的熱情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和認識他們感興趣、感到好奇和有需求的事物。要使幼兒成為主動的學習者,那就必須尊重幼兒的興趣和需求。要善於將幼兒的興趣和需求作為教育的生長點,支援和促進幼兒的學習活動。儘可能把期望幼兒學習的內容轉化為幼兒的興趣和需求,由此引起並引導幼兒的學習活動。幼兒對世界的認識還是感性的、具體的、形象的,常常需要用動作來幫助思維,這就決定了他們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的。他們必須透過人於物的.相互作用,構建起真正內化的新的知識經驗,形成幼兒期所獨有的知識經驗。如:在欣賞散文“家是什麼”中,要求能力強的幼兒不重複別人說過的詞,對能力弱的幼兒要求能說說散文的大致內容。這樣幼兒都能體驗到成功感,從而對學習也會有興趣。幼兒在認識事物、獲取經驗的過程中具有整體性,所以要將幼兒學習習慣的培養滲透與幼兒的一日生活之中,透過相互滲透來促進幼兒學習習慣的發展。

  2、培養幼兒對學習的興趣

  一是化平淡為神奇。適當給平淡的事情添上一些神秘的色彩,比如在和孩子一起看書時採用一些啟發性的語句,像“這是怎麼回事呀?”“讓我們來猜猜看”,來引發幼兒對學習的好奇心。二是對淺顯的現象給予深度的揭示。孩子對常見的事物往往容易失去興趣。此時若把這些事物背後的奧秘告訴幼兒,就會重新激發起他們學習的興趣。如:幼兒對太陽的落山,天變黑的現象司空見慣,不當回事,可以告訴幼兒並不是太陽在我們頭頂上走,而是地球繞著太陽走,幼兒對太陽、地球再次產生了新的認識興趣。任何事物都有無窮的奧秘,我們要善於把握幼兒的心理,引導幼兒保持認識事物的興趣。三是鼓勵幼兒動手操作。實踐是幼兒在學習過程中認識事物的最佳途徑,而幼兒又大都喜歡動手操作,儘管嘗試可能會失敗,但幼兒對學習的興趣則會長盛不衰,對學習的知識也會掌握得更多。動手操作能使幼兒的認識由表面趨向實質,從而激發更大的求知興趣,促使幼兒更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為養成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結實基礎。孩子對某事物的興趣越濃,越容易形成穩定和集中的注意力。教師要鼓勵他們從事各種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發掘和發展自己的能力及興趣,並藉以培養自己的注意力。

  3、不斷鼓勵,讓幼兒在練習中慢慢養成良好行為習慣

  幼兒的意志力不能持久,注意力很難長期集中。根據幼兒的這個特點,需要不斷鼓勵,矯正幼兒不良的行為。比如,大家在午睡的時候,往往有個別幼兒起來小便,腳步走的很重,就給他一個暗示,提醒他矯正;當幼兒小心走路的時候,就微笑著點頭表示他做的對。當幼兒受到鼓勵的時候,他們為了要從自己的行為中得到愉快,也就會自覺地制止那些不好的行為了。

  4、加強實踐訓練

  習慣、習慣,習了才會慣。同一個動作,同一件事情,只有做惡劣,而且要反覆做,才能養成習慣。法國作家大仲馬說:“每一個重複的動作都有養成習慣的肯能;重複的次數越多,動作也就越成熟。”毫無疑問,行為習慣的形成也來於反覆做,即反覆的實踐。如果家長在思想上重視了,而在行動上卻沒有耐心,那麼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也將成為一句空話人們知道:知識是基礎,行為是關鍵,習慣是歸宿。孩子由於年齡特點,往往會言行不一,許多孩子嘴上說得頭頭是道,行動上卻難以做到,“知”、“行”嚴重脫節。為此,父母必須加強對孩子行為的訓練,創設孩子反覆實踐的機會,使孩子在日常生活、交往、遊樂、勞動等活動中,進行學習技能、習慣的訓練,獲得“為何做”的認識,形成一系列的行為方式,並在實踐生活中不斷練習,反覆強化,直至最後形成自動化的行為,養成一種自然的習慣。教師可以透過幼兒在一段時間內專心做一件事,如繪畫、練琴、練書法等等,來培養孩子的自制力。不要一會兒叫做這事,一會兒又叫做那事。訓練最好有固定的時間和固定的地點,以便形成一種心理活動的定向。

  (五)在家庭教育中培養幼兒的注意力

  1、創造良好環境

  每個人都處於一定的社會環境之中,時時受到環境的薰陶和感染,幼兒的行為方式都帶有所處環境的烙印。“萬物細無聲,”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有助於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家人和睦,是讓孩子感到快樂、安全的首要條件,在這種環境下,孩子身心健康,做事情也更能集中注意力。

  同樣,父母努力創造和保持喜愛學習、樂於學習的家庭氛圍,將會使孩子感到溫暖愉快,情緒穩定,萌發孩子的學習積極性,這樣孩子也一定會有較好的學習習慣。

  2、制定共同目標

  習慣的“慣”字,有一以貫之的意思,就是說,要求和標準不能走樣。培養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特別需要家長在教育上的配合以至。家長和學校對孩子在教育上取得一致,意味著相同“資訊”重複輸入孩子的大腦,易於形成神經聯絡,促使習慣形成。如果要求不一致,孩子就會無所適從,逐漸養成鑽空心子的心理。而且不同方向的教育資訊互相干擾,容易形成孩子的兩面性等不良的性格特徵。

  當然,要實現要求一致,不是輕而易舉的,家長應十分重視並努力去實現,可以訂立一個約定,如果在對待孩子的態度和教育方式上發生分歧,決不要在孩子面前公開暴露矛盾,而要在事後交換意見,以求統一行動,這樣的教育效果才會好。

  3、起好表率作用

  幼兒時期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他們最不喜歡說教。榜樣是具體形象的,正符合幼兒的思維特點,所以它有強大的說服力和感染力。故事、兒歌、歌曲等等,作品中的藝術形象有著巨大的魅力,會深深打動孩子,這些藝術形象所塑造的榜樣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孩子最愛模仿。他們會對孩子產生最直接、最具體的影響,會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家長應該懂得孩子的心理特點,在家中應經常給孩子將一些具有傳統美德的故事;念一些有助於陶冶孩子情操的詩歌、兒歌;唱一些有助於孩子良好性格形成的歌曲。

  同樣,幼兒又是好奇、好模仿的,模仿是他們學習的重要途徑,而家長的良好行為習慣是他們學習的直接範例,為什麼呢?家庭、教養機構和社會環境是影響幼兒成長的三大環境因素,但其中家庭又是對他們發展影響最大的環境因素。首先,血緣關係、親子之情對孩子發展提供了最強烈的感情氛圍,因而父母的教育,影響最易感染幼兒。其次,父母與幼兒朝夕相處,關係密切,你們的言行無時無刻不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行為習慣的形成。所以,幼兒時期,家長在孩子的心目中是最具權威的人,是孩子最愛模仿的物件,父母的良好行為習慣將有效地影響著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形成。

  幼兒注意力不集中,對幼兒的身心發展極為不利。培養和調整幼兒的注意力家長和教師要掌握靈活的方法才能行之有效,要根據不同性格,不同特點,因材施教,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發揮機智,勇於創新,充分發掘幼兒的潛力,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習慣和優良品格。同時藉助家長的積極配合,只要採取科學的方法和態度,努力去做,一定會取得成功。

  參考文獻

  [1] 《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 《學前心理學》          (人民教育出版社)

  [3] 《幼兒教育概論》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4] 繆建東著:《家庭教育社會學》,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5] 趙忠心著:《家庭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6]《兒童的早期邏輯發展》————J .皮亞傑、 B .英海爾德 亞洲出版社文章來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