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學前教育的論文參考模板

學前教育的論文參考

學前教育的論文參考模板

  學前教育能起到一個很好啟蒙作用,透過學前教育,能給孩子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我們要重視學前教育,並且不斷對學前教育進行探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分享的學前教育的論文參考模板,來看看是怎麼寫的吧!

  學前教育的論文參考模板

  論文摘要:

  現在早期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0~3歲的嬰兒正視人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接受正確的早期教育對嬰兒今後的成長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對早期教育的參與者來說,掌握正確的原則和方法就尤為重要。

  論文關鍵詞:

  早期教育,原則,方法

  1.1早期教育的定義

  早期教育是一種有組織、有目的教育活動,能夠有效地促進嬰兒各方面的發育,而不是字面意義上對嬰兒的提前教育。早期教育的主體不單單是指嬰兒,其更需要養育者(父母)與教育者的參與。

  1.2早期教育的'內容

  從早期教育的定義可以看出,其內容不是提前教授知識,更重要的是促進他們更好更健康地成長。對於嬰兒教育並不需要採用特別完整而正規的教材,它需要的是一種情感的交流,一種與外界互動的活動。

  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嬰兒期是人身心發展的第一飛躍期,在0~3歲期間,嬰兒的神經系統、語言、感知動作、情緒和社會化都有質的發展。在早期教育中,父母的處事態度、社交技能、聰明智慧、情感風格和人格力量都融化在嬰兒的每日接觸之中,也都在“無聲”地薰陶著他們,給嬰兒潔白的心靈世界塗上某種基調。

  早期教育的原則

  3.1情感化

  0~1歲是母嬰依戀的關鍵期,依戀是一種積極的、充滿熱情的相互關係。嬰兒與照顧者之間的相互作用不斷強化著這種情感上的聯結。如果嬰兒早期缺乏關心、愛撫,就很難建立良好的依戀關係,影響他們認知與社會性的發展。

  在早期教育中,特別是父母,他們需要用感情作為載體來教育孩子。父母對孩子的愛,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滲透進孩子的內心。當愛的教育能夠充滿在孩子的身邊,孩子也能習得一些良好的品質。

  3.2主動性

  依據埃裡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論,1~3歲為兒童早期階段,這個階段的嬰兒主要是獲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感,體驗著意志的實現。埃裡克森認為,這時的嬰兒除了養成適宜的大小便習慣外,他們已不滿足於狹窄的空間活動,而是渴望探索外面的世界。

  在這段期間,父母要特別注意對嬰兒的態度,一方面要把嬰兒看成一個獨立的人來看待,給予他們適當的自由,另一方面也要仔細觀察和幫助他們塑造寬容和自尊的性格。嬰兒不是父母的玩偶或寵物,他們是有思想、有生命力並且不斷髮展的人,父母要了解他們內心的需要,並幫助嬰兒發揮主動性,促進其身心發展。

  3.3社會化

  教育是一種將人從自然人轉變為社會人的活動。而在0~3歲,嬰兒已經開始出現社會化的發展,嬰兒透過自身與外界環境的接觸,自身的社會經驗也在增長。這裡的增長是以成長作為中介來獲得的,父母在此階段應該正確引導他們,使嬰兒習得親社會行為。

  早期教育的方法

  4.1身教重於言教

  0~3歲的嬰兒對於語言的理解有限,他們獲得資訊最大的來源主要是觀察與模仿。雖然嬰兒對於他們看見的景象還不能表達自己的意見,但是卻都將所看到的一些行為印入腦海,並可能進行模仿。一些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禮儀,其實並不需要特意教授,平日成人的行為就是最好的教科書,在年幼養成良好的習慣,對於將來一生都是受益匪淺。

  4.2愛的教育

  父母對於孩子的愛是無私的,是偉大的,現在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他們身上的愛實在是太沉重了。不少孩子因為溺愛,而養成了不良的習慣,甚至是性格的缺陷。現在大多數的孩子都以自我為中心,全家都必須圍繞著他轉,成人的溺愛讓他們成為了溫室中的花朵。愛,不是溺愛,而是一種正確的教育態度。父母正確的愛是為了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4.3適當的鍛鍊

  嬰兒出生後,他們個方面都在迅速發展,首先是軀體和運動能力的發展,運動能力的發展是為了思維發展作鋪墊。在嬰兒初期,可以讓嬰兒多游泳,也可以伴隨音樂,給孩子做一些肢體鍛鍊,適宜的鍛鍊有利於嬰兒智力、思維的開發。

  參考文獻

  1 林崇德(2002):發展心理學。杭州市:浙江教育出版社。

  2 夢昭蘭(2005):嬰兒心理學。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