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勵志成功> 一個毛頭小夥的IT事業路創業勵志文章

一個毛頭小夥的IT事業路創業勵志文章

一個毛頭小夥的IT事業路創業勵志文章

  初為學徒

  來H公司的頭兩個月,我幾乎什麼都不知道,所以也只能幹些送貨之類的雜活,每天奔波於公司和中關村幾個市場之間。那陣正是天最熱的時侯,而且號稱是北京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呆在辦公室裡坐著都會覺得熱得發慌,天天在外面跑就更難受了。一開始是熱得發瘋,過一會兒就是熱的發矇了。總之,那陣了,每天都是這麼度過的,早上來時頭腦還清醒,不到中午就暈了。到下午下班走時,早就已經不醒人事了,雖然當時我還能麻木地走路,幹活。我感到很疲憊,很難受,甚至每天早上上班去的路上都會對一天的工作感到恐懼。

  送貨的活我幹了三個月,雖然這活看起來很不起眼,也沒什麼前途,但事在人為,只要你用心,幹什麼都能搞出名堂,至少能等待機會。

  送貨要求有很強的責任心,因為這活太不招人喜歡了,所以很多人幹不了幾天就會開始想辦法偷懶、磨洋工。但我還算很用心,每去一家櫃檯時,只要自己公司那邊沒別的事,我就想辦法多與櫃檯聊一陣,一是儘快與公司下面的經銷商混熟,二是也多和人家學學生意經。平時在公司裡,我也是一直豎起耳朵,不管多累,總要把別人的交談的內容(當然也包括電話談的內容)聽的一清二楚,不是為別的,只是因為當時我知道的實在是太少了,必須多學習啊。不怕大家笑話,當時我甚至以為Celeon是AMD、Intel以外另一家公司出的,CPU市場是三足鼎立的格局,哈哈,現在想起來真是羞死人了。所以,晚上回家後,雖然累得連晚飯都不想吃就睡,但還是強打著精神,仔細看報紙、雜誌和公司的產品資料。

  功夫不負有心人,三個月後,我對產品和市場的瞭解已非昔日可比了。哈哈,而且當時還出現了一個好機會,那就是公司的技術走了,在招來新人前,老闆開始讓我學著裝機器了。

  學無止境

  裝機器要說難其實也不難,不就是十三件拼起來嗎,這就是我裝過一些機器後的想法,這東西上手居然這麼容易,呵呵,看來自己原來對計算機的看法過於神化了。

  但隨著裝機量的增加,我開始知道自己當初想錯了。裝機器不是簡單的拼體力的活,還要涉及到更多的軟硬體知識,否則,你只能裝出一臺讓自己不斷頭疼的玩具。由於自己平時裝機除錯的實踐機會太多,所以對於很多原先看不懂的東西,都有機會很快融會貫通。隨著接觸的東西越來越多,我發現,真是天外有天,需要學習的東西也越來越多。

  除了硬體知識外,大量的實踐經驗實際上對能力的提高幫助也很大,最起碼,可以提高效率。比如象機箱面板上的燈吧,原來我老是裝反亮不了,但後來別人告訴我,我們賣的這個品牌的主機板上,只需要把所有的火線都朝外就行了,呵呵,這招可真靈驗,省了我不少事。

  獨挑櫃檯

  去年年底的時候,我們公司在海龍租下了一個櫃檯,派我和一個老員工去負責。當時,我的心情非常激動,呵呵,終於可以從後臺跳出來,在前臺練練了。在海龍市場裡,我感覺自己提高很快,因為這裡商家太多,競爭也異常激烈,提高的不快才怪呢。

  不久以後,那位和我一起撐攤的老哥回原單位了,因為他的關係還在原單位,而且他並不想失去那份工作,這樣,櫃檯就成了我一人挑梁,外加上一個新來的小姑娘。我想這樣的成長機會確實很難得,一般人都是得在公司裡混上很長時間,才有機會當上一個櫃檯主管,而我所在的這家公司,由於正處於快速發展的階段,所以機會自然也就更多一些。

  在做櫃檯這段經歷中,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尤其是在待人接物上,包括對使用者和經銷商,我都能應對自如。現在,我們的櫃檯已經成為海龍4層最火的櫃檯之一。

  惡性競爭

  村裡雖然有發展的機會,但平時讓我感觸更多的卻是惡劣的競爭環境。這幾年,村裡確實有點人滿為患,商家太多,而大家賣的東西又多重合,所以競爭不可能不激烈。在擁擠的市場環境中,如何競爭生存其實是門很大的學問。但在村裡,我印象中更多的競爭就是簡單的價格拼殺,搞得人很煩。

  今年5、6月份,我的櫃檯受到競爭對手R公司很大的干擾,R公司與我們公司同為某品牌的代理,在北京只有我們兩家。5、6月份時,R公司經常殺價格,搞得我們櫃檯很難受。而我的櫃檯實際上就是公司在海龍的根據地,海龍這邊的分銷業務全靠我這裡了,我的櫃檯生意不好,也就意味著公司在海龍這個村裡最大的市場生意不好,對公司的影響很大,我的壓力也很大。當時我真的被搞得有點心灰意冷。我們公司主要是靠服務,包括售前和售後的服務來吸引櫃檯和終端使用者。但這種簡單拼價格的方式讓我實在太不喜歡,也很難適應。

  6月底,我們代理的這種主機板有一款新型號剛剛上市。由於這種產品效能出色,附加功能很多,所以一直是輿論關注的熱點,很多DIY都期待這種產品面市。這種產品到貨後,我心想,已經連續兩個月挨人擠兌了,所有的貨幾乎都是平出。這種產品剛上市,大家手裡貨又不多,估計沒人會拼價格,這回應該能做得舒服一些。到貨的第二天上午,我向一位來購機的學生賣了一塊這種板子。哪成想,沒過一會兒,這位學生就回來了,說東西他還沒用過,能不能退了。我問起退貨的原因,他說在別的櫃檯找到了更便宜的,所以想退貨。本來,正常情況下,如果遇到產品品質問題,我們最多也就是給換貨,除非這種產品本身存在無法克服的缺陷,否則退貨是根本不可能的。這件事搞得我差點崩潰,因為我壓抑了兩個月後,剛剛有了一點點希望,沒想到就在短短的數分鐘就被人無情地擊碎了,於是一氣之下就同意給退了貨。

  心情不好自然也沒有幹活的勁頭,與其說這種不死不活的樣子,還不如先歇歇再說。於是,我向公司請了一週的長假,我需要休息,我實在有點心灰意冷,覺得不管自己怎麼努力,也無力抗拒別人最低階的競爭舉動,我不想做一個只會殺價格的商人,我需要調整。

  我回來了

  離開嘈雜的中關村,我去南方旅遊了一週。一路上,我都在考慮是否要走出中關村,是不是要換換環境這個問題。其實,中關村裡所謂的商戰根本沒有電視劇裡那麼精彩,我現在才知道,這裡的很多競爭實際上處於很初級的水平,其實一點都不好玩,只不過被別人美化的太多了。 考慮再三,最終我決定還是留下來,我不能輸給除了拼價格就不知道別的、根本不如我的人,我要回去,讓他們知道頭腦太簡單的話應該活的很痛苦,除非他是阿甘。因此,旅遊的後半段,我幾乎沒有再去遊山玩水,都是泡在了當地的電腦市場裡。

  回來後不到一週,R公司又開始了新的動作。因為我們公司也被迫一直在跟著他們降價,雖然總是處於後手,但總讓他們佔不到絕對的優勢。於是,他們趁廠商調價的機會,全線大幅降價。由於我們兩家是同級別的'代理,所以進貨成本是一樣的,按他們現在的出貨價格,他們每塊板子也就掙5~10元。但一般而言,廠商降價後,代理商這邊都會有幾天好日子過,因為降價會刺激出貨量增長;而且由於價格體系向下做了調整,代理商可以把價格空間拉大一點,多掙幾天好利潤,畢竟大家平時都拼得太苦。哪知R公司根本不考慮自己的利潤,只是一心想把我們打下去。原因也很簡單,由於我的櫃檯做得好,他們的處境自然不妙,所以他們想要在海龍奪回失去的地盤。他們這次殺價最堅決的就是在海龍,而在別的市場則不是特別堅定,看來大炮也要上刺刀了。[Page]

  反戈一擊

  當時老闆正在外地出差,聽到訊息後他讓我們先按兵不動,我隱約地感覺老闆有些特別的想法。而那些天,我們的出貨價一直比R公司要高不少,所以幾乎沒有生意。幾天後老闆回來了,我們覺得跟進的時機已經過去,現在再把價格降下去會很被動,會讓別的櫃檯覺得我們做的太黑,利潤空間留得太大,所以我們那幾天價格沒動,而是對下面的經銷商說我們的貨都是老貨源,價格不好,所以只能高來高走。

  之後我們制定了一個反攻計劃,想讓對手傷點元氣。市場裡做貨的經銷商一般都是看哪家代理商的貨價格好就拿誰的,我們如果一直把價格繃的很高,那麼市場裡所有的經銷商都會跑到對手那裡拿貨。而R公司對下面的經銷商有10天的帳期,這基本上也是他們的定貨週期。在10天帳期來臨時,經銷商門肯定都會重新定貨。由於他們的貨的價格現在很好,所以海龍里幾乎所有做我們這個品牌的人都會找R公司去拿貨,兩家的量現在被他們走了絕大部分。據我們瞭解,他們留給北京市場的庫存已經全被掏空了,有要貨的都很難滿足。所以,10天帳期來臨時,下面的經銷商都會找他們多定一點,畢竟R公司的貨源有限,下面的經銷商如果還象平時那樣,先定個三天的貨量,賣完了再定的話,那麼三天後可能就沒貨可做了。

  而R公司呢,因為降價帶來了銷量上升,加上拼價格造成分銷量的上升,他們這次定貨的量應該會比平時大很多。所以,我們會在他們這次降價後的第10到15天之間,把價格拉下來,全部平出,並做好賠著出的準備,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R公司的貨全死在渠道里,無法變現。而且我們還聯絡了幾家業務關係比較穩固的經銷商,他們也會在市場裡平出,給R公司下的經銷商造成根本無法抗爭的壓力,除非他們願意賠著出。

  這樣,R公司下面的渠道中大量的貨,由於價格變的並不好,所以出貨會有障礙,當然也沒法跟R公司結帳了。而且他們現在手裡的屯貨量還遠大於平時,結起帳來肯定會更困難。R公司經過這麼一折騰,資金回籠會成為很大的問題,短期內流動資金量也會極為有限,到時就無力再亂折騰。面對這種局面,R公司這時要不然對經銷商手裡的貨進行降價,給經銷商平出脫手的機會;要麼死扛著,但估計他們也不會這麼做。即便R公司下面的經銷商也都平出,對於R公司來講,他們渠道整體的出貨速度也會比前一陣要慢得多,因為畢竟現在市場裡還有我們的貨在大量流通,而不是象前一陣那樣,他們獨家的貨在流通。R下面渠道那種超出正常出貨需求的庫存必定成為沉重的包袱,整個渠道都會被無法贏利的庫存所困擾,而R公司更要為資金回籠而痛苦。我們公司就不一樣了,訂貨量比較合理,沒有什麼壓力。 我們這麼做了,而且也如我們預期,R公司損失慘重,一直到現在都很老實。

  身心疲憊

  我每天早上得6點半起床,坐公交車到公司差不多8點40。晚上一般6點多才從公司走,8點多才到,吃完飯也得9點了。生活因此變的比較簡單,因為沒有時間去幹別的。 我覺得村裡應該有人出來組織些經銷商間的交流活動,類似於居委會搞社群文化那樣,讓村裡人能多些交流。我想,如果大家間的交流如果能多些的話,大家都會過的更輕鬆一些。 我真希望工作能更輕鬆一點,多些時間踢踢球,看看電視,不過既然在村裡混,這些也都不過多指望了,只是希望能有個不錯的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