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科學教案> 有關科學教案範文6篇

科學教案

有關科學教案範文6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向幼兒介紹沙漠,擴大幼兒對自然界的瞭解。

  2、認識沙漠裡的駱駝,瞭解駱駝的主要特徵以及沙漠中的其他生物。

  3、激發幼兒探索大自然的願望。

  3、引導幼兒知道沙漠對我們人類有什麼危害。

  3、讓幼兒懂得我們應該怎樣防止沙漠沙化。

  活動準備:

  1、有關沙漠自然風光及防治沙漠化的音像資料。

  2、幼兒用書人手一冊,實物投影儀、人手一支筆。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用實物投影儀放大的畫面,初步瞭解駱駝的主要特徵。

  -教師:畫面上有什麼?駱駝是什麼樣子的?

  -教師:駱駝的身上有什麼?它們有什麼特殊的用處?

  -教師:駱駝喜歡吃什麼?駱駝生活在什麼地方?

  -教師:駱駝有什麼用途?

  -教師小結:駱駝生活在沙漠裡,駱駝的身上有厚活的毛,可以防止身體裡的水分散失,還可以白天防曬,晚上保暖。駱駝底眼睛會產生許多眼淚,讓眼睛不幹燥,而且有長長的睫毛,可以阻擋沙子跑進去。駱駝的鼻孔可以閉合,這樣可以防風沙。駱駝耳朵裡有好多毛,可以防沙子跑進去。駱駝的身上有駝峰。可以分為單駝峰和雙駝峰。駝峰可以儲藏營養。

  駱駝的腳底有寬寬厚厚的肉墊,不怕熱熱的沙子,也不會陷進軟軟的沙子裡。駱駝是沙漠裡的交通工具,有人稱駱駝為沙漠之舟。

  2、組織幼兒討論:

  -教師:你見過沙漠嗎?沙漠是什麼樣子的?

  -教師:沙漠裡有什麼?(仙人掌、蠍子等)

  -教師:沙漠對我們人類有什麼危害?我們應該怎樣防止沙化?

  3、有條件的話可以組織幼兒觀看介紹沙漠的錄影,瞭解沙漠的特性以及沙漠裡生活的動植物。沒有條件的,可組織幼兒根據已有經驗交談,教師可尋找相應的書籍和圖片,向幼兒介紹相關的知識和經驗。

  4、引導幼兒閱讀幼兒用書。

  -觀察畫面,說說:沙漠裡有哪些動物?它們叫什麼名字?

  -請你用連線的方法幫駱駝走出沙漠。

  小百科:沙漠,主要是指地面完全被沙所覆蓋、植物非常稀少、雨水稀少、空氣乾燥的荒蕪地區。沙漠亦作“ 沙幕 ”,乾旱缺水,植物稀少的地區。沙漠地域大多是沙灘或沙丘,沙下岩石也經常出現。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許多物體能發光,瞭解光的用途。

  2、能自己制定標準並根據標準對各種光進行分類。

  3、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4、透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活動準備:

  1、有意識地讓青年供幼兒感受太陽光的明亮和熱量。事先請家長帶幼兒參觀星星。

  2、收集有關現代科技對光的應用的錄影片,如X光的應用等。

  3、提供手電筒、電池、玩具娃娃、電動玩具、積木、塑膠玩具等若干,記錄單、筆。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認識各種光源。

  教師(介紹材料):這裡有許多材料,請你們自己試一試,看看哪些東西會發光,它是怎樣發光的,並將結果記錄在記錄單上。

  教師引導幼兒進行探索活動,鼓勵幼兒大膽嘗試,並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記錄。

  2、引導幼兒討論,擴充套件對光的認識。

  教師:你剛才發現了哪些東西會發光,它是怎樣發光的?(鼓勵幼兒大膽進行表述,教師用圖示記錄幼兒的發現。)教師:除了這些東西,你還知道哪些東西會發光,它們又是怎樣發光的?(教師繼續用圖示記錄。)

  3、透過討論,引導幼兒對光進行分類。

  教師:這麼多的東西都能發光,這些光一樣嗎?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教師:原來每種光都互不相同,那我們怎樣將它們分類呢?可以怎樣分呢?(教師引導幼兒根據講演指定標準進行分類,如自身發光、需要電力等。)

  4、師生共同討論光的用途。

  教師:我們認識了這麼多會發光的物體,光對我們有什麼作用呢?

  引導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講述光的作用,例如:光能照明,光能傳遞資訊,光是一種訊號標誌(綠燈—前進、紅燈—停止)、光能幫助人們切割和焊接、光能帶給人們美好的視覺感受……(進一步感知體驗高科技帶給人們的好處)。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感知和發現項鍊按 ABC 規律排序更加整齊、美觀。

  2.能力目標:能夠運用 ABC 排序規律(三個物體依次重複出現)進行排序。

  3.情感目標:在活動中能和小朋友分享、交流,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感知和發現項鍊按 ABC 規律排序更加整齊、美觀。活動難點:能夠運用 ABC 排序規律進行排序。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能夠按 ABAB 的規律進行排序

  2、物質準備: PPT、操作板 12 套, 顏色、形狀、水果、蔬菜卡片各 6 套、12 只小動物、穿珠 24 套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創設故事情境,喚醒幼兒原有經驗,激發幼兒興趣。播放 PPT,引導幼兒發現項鍊排序的規律

  提問:拉亞的項鍊裡有什麼秘密?

  小結:項鍊裡有顏色的秘密,並且是按紅綠紅綠的順序排序的。

  (二)基本部分:感知和發現項鍊按 ABC 規律排序更加整齊、美觀。

  1、幼兒初步感知小兔的項鍊按 ABC 的規律排序的,並集體幫助小兔穿項鍊。提問:小兔的項鍊裡有什麼秘密?是怎樣排序的?

  2、幼兒觀察小猴項鍊,發現四條項鍊都是按 ABC 的規律排序。

  提問:小猴的四條項鍊都是什麼樣的?裡面的共同秘密是什麼?

  小結:小猴 4 條項鍊裡藏著共同的秘密是“三個物體在一起,依次反覆出現”的排序規律 3、幼兒操作體驗,嘗試按 ABC 的排序規律為小猴設計新的項鍊。

  (1)幼兒每人選一組材料在操作板進行操作。在幼兒操作過程中,教師適時引導幼兒。

  (2)教師與幼兒一起總結分享排序結果

  請一名幼兒來前面分享,說說自己是按什麼規律排序的。

  4、幼兒運用 ABC 的排序規律,自主為小動物串項鍊,鞏固已有的排序方法及相關經驗。

  (1)創設故事情景,激發幼兒的興趣。

  (2)鼓勵幼兒用 ABC 的排序方法進行實物穿珠,教師巡迴指導,請幼兒邊操作邊發表自己的想法。

  (3)項鍊展示,請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排序規律。

  (三)結束部分:

  1、觀察生活中的圖片,請幼兒說說自己發現了哪些規律,活動結束後再去尋找生活中更復雜的規律。

  2、出示彩虹傘,請幼兒說說彩虹傘上有什麼秘密,隨後帶幼兒離開教室到戶外遊戲。

  活動總結

  我選擇的材料都是生活中常見的,比如顏色、圖形、水果、蔬菜,為幼兒提供多種多樣的操作材料更易於拓展幼兒的思維,促進幼兒思維的發散,從而聯想到生活中其他物體中的規律。操作材料和操作方式都是幼兒熟悉的,在粘和揭的過程中, 不影響幼兒的自主探究。

  我希望我的孩子們在上完這個活動之後,在生活中看到每一種好看的裝飾或序列,都能注意它的顏色,形狀等特點,找到隱藏的規律,提高觀察,分析和推理能力。在進行藝術創作的時候也能夠運用所認識的規律來創造更美好的事物,體驗“有序”的美。

科學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透過自身的探索活動,瞭解自己身體能動的`一些部位,從而對自己的身體感興趣。

  2、知道身體的一些關節及保護方法。

  二、活動準備:

  一張人體圖音樂磁帶

  三、活動過程:

  (一)尋找全身會動的地方

  師:

  (二)認識靈活的關節,

  1、引導幼兒發現關節。

  師:為什麼我們的手指可以彎曲下來做點點頭、彎彎腰的這些動作啊

  幼兒討論回答

  2、教師引出關節

  骨頭和骨頭連線起來的地方,它有一個名字關節

  師:有了關節才可以靈活的動起來,我們身上還有很多地方有關節,找找我們的關節藏在哪裡了?

  3、教師根據幼兒所說的,在人體圖上畫上紅色的圈圈。

  4、請幼兒讓有標記的部位動一動。

  5、哦!我們的關節必須靈活,牢固,才能很好的發揮它的作用,幫助我們完成各種動作,

  (三)、沒有關節,我們的身體會怎麼樣?

  幼兒討論,教師可逐步引導,如:沒有手指關節,我們就沒有辦法拿東西等。讓幼兒體驗沒有關節的動作。原來關節是很重要的,沒有它們可不行啊!

  但是,我們的關節它也會生病,不信,你們聽————

  (四)透過故事,知道關節的重要性。

  1、師:這個其其真調皮,他碰到了意見什麼事情啊?

  什麼是脫臼了?怎麼會脫臼的啊?

  幼:關節錯位,用力過猛————

  師:哦原來脫臼會給我們帶來那麼多的麻煩!那我們該怎樣保護自己的關節呢?

  2、討論如何保護關節。

  (合理鍛鍊、加強營養、注意安全、天冷保暖)

  (五)透過遊戲,進一步感知關節對我們的幫助

  師:我們的關節本領可大著呢!現在讓我們來玩關節的遊戲吧!———我的關節會表演

  師在我這裡有兩個很大的篩子,我把他們丟出去,在上面的數字是幾,我們就根據圖上的的數字在哪裡,是什麼關節,我們就讓這個關節來動動吧!

  (六)、結束

  師:哦,我發現這個場地不是很大,現在我們帶著篩子去樓下的操場去玩吧!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意圖:

  活動中我們以氣球為載體,以孩子身體各個部位和提供的多種工具為媒介,給予幼兒充分的探索、嘗試機會,讓幼兒做中學,做中求答案,體現了幼兒的主體地位。活動中透過輔助材料的運動,不斷增加活動的難度,從而不斷提升孩子玩氣球興趣,也是活動目標得以完成。活動中孩子們始終興趣盎然,創造力合作能力得以提高。

  活動目標:

  1、能用身體的各個部位和各種輔助材料大膽探索氣球的多種玩法。

  2、積極參與活動,激發幼兒快樂情緒,體驗合作的樂趣。

  3、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並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4、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活動準備:

  彩色氣球若干(數量多於幼兒人數)紙盒、舊報紙、紙棒、毛線繩、絲巾、硬紙板、等輔助材料。

  一段輕鬆、活潑的音樂,在較大的空間內活動,活動重、難點:、能用身體的各個部位和各種輔助材料大膽探索氣球的多種玩法。

  活動課時:一課時活動過程:

  一、吹氣球幼兒人手一隻氣球,將自己的氣球吹鼓起來,並兩兩合作將氣球嘴紮緊。

  二、自由玩氣球,探索玩法1、師:想一想,氣球可以怎麼玩呢?幼:可以用頭頂球;幼:可以用手拍球;幼:可以用腳踢球……(教師啟發幼兒說出用身體的各個部位可以如何玩球)師:現在,小朋友就可以找個空地方試一試,不過當聽到音樂聲結束就回家坐好。

  幼兒運用身體各部位獨自或合作玩球。

  孩子們有的用手拍球、轉球;有的用頭、肩、頂球;有的用胳膊肘託球、用腳踢球、用腿夾球;還可以兩人相對拋球等等。

  師幼共同總結,重點表揚了合作玩氣球的孩子。

  2、運用輔助材料玩氣球。(聽到音樂聲結束就回家坐好)師:老師這兒有報紙、小棒、毛線繩、絲巾、硬紙板、紙盒等工具,它們也想和氣球交朋友,請大家動腦筋想一想,怎樣用這些工具玩氣球?每人找一樣工具去試一試!

  只見孩子們有的用小棒趕吹頂拍氣球;用毛線綁氣球跑、拎氣球踢;用硬紙板扇氣球、向上託氣球;用紙盒晃氣球等。

  師幼再次總結,用輔助材料玩氣球。但是我發現沒有孩子合作玩的現象。

  3、合作用輔助材料玩氣球。並嘗試用幾種輔助材料一起玩。(這一環節以幼兒自主探索為主,教師引導為輔)師生一起再次玩球,鼓勵幼兒在剛才玩的基礎上有新的創造,如用兩種不同材料一起玩球,如用毛線繩把紙棒和氣球綁在一起玩球;鼓勵兩人或多人合作玩球,如兩人用大圍巾或大報紙託球玩等三、模仿動作,放鬆身心師:剛才,大家玩得真開心,可小氣球累了,回家了。老師說聲“變變變”,把小朋友變成氣球吧!請根據我的口令做動作:我來給氣球打氣,氣球越來越大,氣球飛起來了,氣球轉圈了,氣球落下來了,氣球飛走了!

  活動延伸:

  讓幼兒在戶外模仿氣球來回飄動、旋轉、下落等的樣子,感受快樂的情緒。

  活動反思:

  氣球是幼兒常見的、易得的材料,幼兒對氣球有相應的遊戲經驗。例如:讓氣球不落到地上,能訓練幼兒對物體運動速度的判斷,發展手眼協調能力;用身體的各個部位來碰觸氣球,能讓幼兒感受到身體各部位運動靈活性之間的差異;將輕飄飄的氣球拍到更遠的地方,則需要幼兒體驗手臂的推力和手腕的彈力;躺到氣球墊上,則可以讓幼兒感受到一種掌握和控制身體平衡的獨特體驗。

  在環節設計上,我力圖體現由易到難、層層深入的思路。

  首先,讓幼兒創造性地用手的各個部位(手指、手背、拳頭等)來墊氣球,感受墊氣球的快樂,瞭解氣球的特性。然後,讓幼兒大膽猜測除了用手自己身體的哪個部位也能墊氣球,並透過自己的操作進行驗證。幼兒在驗證過程中不僅鍛鍊了手眼協調能力,同時自然地感受到了身體部位和運動的關係.大班幼兒喜歡競賽、挑戰。於是在幼兒練習的基礎上設計了墊氣球的挑戰賽,讓幼兒選定挑戰部位進行挑戰(頭頂、腳踢等),給幼兒一個充分展示自己和挑戰他人的機會。在這過程中,教師可以關注每個個體的動作表現,給予個別化的指導。運用排球賽作為遊戲情節,讓幼兒嘗試向前方遠距離拍球,進一步感受手臂、手腕的推力與爆發力,在緊張、激烈、刺激的競賽遊戲中挑戰自我。

  氣球按摩床。這個遊戲有極大的趣味性,既可以讓幼兒進行放鬆,又能讓幼兒挑戰自我,克服恐懼感。同時在與氣球間接的接觸中,幼兒還可獲取一些有關"力"和"平衡"的科學經驗。

科學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

  (1)能對“瓶子裡的氣球為什麼吹不大”做出合理假設,並能用實驗來進行驗證;

  (2)能初步依照“問題—假設—驗證—結論”的科學認知程式,做好簡單的記錄;

  (3)能解釋“氣墊”復原的原因,並能根據假設設計驗證性實驗。

  2.知識與技能

  (1)知道空氣要佔據空間,空氣有質量,空氣能被壓縮,壓縮空氣有彈性;

  (2)瞭解壓縮空氣在生產生活中的運用,能說出空qi槍的原理;

  (3)會製作空qi槍。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重證據和按照科學認知程式進行科學探究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習慣;

  (2)會觀察生活中相關的例子,知道所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

  二、教學準備:

  1.空氣佔據空間:

  演示——瓶子、氣球(2~3套)。

  分組——粉筆頭、磚塊、氣球、塑膠袋、玻璃杯、紙團、塑膠瓶、水、水槽。

  2.空氣有質量:

  細木棍、細繩、大氣球兩個、大頭針、膠泥、膠帶等。

  3.壓縮空氣:

  演示——充足氣的大塑膠袋。

  分組——塑膠注射器、橡皮擦。

  4.製作空qi槍:

  廢圓珠筆芯和小於筆芯內徑的木棍;塑膠注射器、溼紙團、橘子皮等。

  5.自制壓縮空氣水“火箭”、qi槍等。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匯入:

  1. 猜謎: 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見來摸不著,無孔不入變化多,動物植物都需要。

  2. 學生回答。

  3. 談話: 不錯,謎底是空氣。那麼請同學們想一想,關於空氣我們已經知道了什麼?你還想知道些什麼?

  4. 學生交流。

  5. 談話: 今天我們就來解決這些問題。先讓我們來研究一下空氣是怎樣的一種物質。

  (二) 探究空氣是否佔據空間

  1.提問: 這是一隻氣球,你們能把它吹大嗎?(出示氣球在瓶裡的實驗裝置)如果我們來吹這個氣球,能把它吹大嗎?

  2.學生假設。

  3.推選幾位同學來試一試。

  4.討論: 氣球為什麼吹不大?

  5.小結:由“瓶子裡的空間被空氣佔據著”引出“有空間就有空氣佔據嗎?”這一問題,並對這個問題作出假設。

  (三)學生利用實驗來探明空氣是不是佔據空間

  1. 談話: 我們得出的假設是否正確呢?我們透過實驗來檢驗,把一團紙塞進玻璃杯的底部,然後將杯子倒立放入水中,杯子不能傾斜,會發生什麼現象呢?如果把杯子傾斜著放,又會產生什麼現象呢?

  2. 同組的同學展開討論。

  3. 提出實驗前的思考:根據剛才的問題,你認為應該準備哪些材料來做這一實驗呢?實驗可以分成幾步去做?

  4. 同組的同學根據老師提出的問題展開討論,開始設計實驗。

  5. 學生做把一團紙塞進玻璃杯底部的實驗。

  6.各組彙報實驗結果。

  7.提問: 為什麼在第一次實驗中紙團沒溼?而在第二次實驗中紙團卻溼了呢?

  8.學生討論,彙報討論結果。學生透過分析紙團溼與不溼的原因,進一步認識空氣要佔據空間的性質。

  9.教師幫助學生歸納概括,最後得出結論。

  10. 師生共同總結:透過以上研究,我們知道了空氣的又一個性質——空氣佔據空間。(板書課題:空氣佔據空間。)

  第二課時

  (一) 探究空氣是否有質量

  1.教師出示兩個雪碧瓶(一個裝水,一個空的),提問:這兩個瓶子裡面有什麼?哪個重?

  2.提問: 這個瓶子裡有空氣,空氣有重量嗎?

  3.學生討論。

  4.教師介紹器材,談話:你們可以用這些材料設計實驗來證明空氣有沒有重量。

  5.學生討論。

  6.學生彙報設計的實驗方法。

  7.教師提醒學生注意,實驗時要儘可能地做到以下幾點:

  ① 兩隻氣球要吹得一樣大;

  ② 一隻氣球表面貼一小塊膠帶;

  ③ 把兩隻氣球分別系在長棍的兩端;

  ④ 在長棍中間繫上繩子,調節其位置,並用適量的膠泥配重,使長棍保持平衡;

  ⑤ 用大頭針從貼膠帶處刺破氣球,觀察發生的現象。

  8.學生分小組活動,並畫下實驗裝置圖和實驗情況。

  9.學生彙報實驗情況。

  10. 師生小結。

  (二)探究空氣可以被壓縮

  1. 教師出示一個充足了氣的塑膠口袋,提問:用手壓“氣墊”有什麼感覺?鬆開手後會發生什麼現象?這是怎麼回事?注意用力不要太大,以防袋子破裂。

  2. 學生分組實驗。

  3. 學生彙報實驗情況。解釋活動中的感覺與看到的現象。

  4. 教師指導學生想辦法證明自己提出的假設。

  5. 學生分組實驗。

  6. 學生討論彙報。

  7. 學生回答。

  8. 教師小結: 生產和生活中用到空氣的這種性質的地方很多,只要我們勤動手、多動腦就一定能發現空氣的這種性質能在更多的地方發揮它的作用。

  (三)探究壓縮空氣有彈性和彈力

  1. 演示教師自制的空qi槍,激趣:你想製作一個你自己的空qi槍嗎?

  2. 指導學生製作空qi槍。

  3. 學生自選材料製作,玩空qi槍。(強調:不要對著人)

  4. 遊戲: 比一比,誰射得遠。

  5. 討論: 為什麼有的空qi槍射得遠?

  (四) 總結

  談話: 透過這兩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空氣具有哪些性質?是怎麼知道的?還有哪些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