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科學教案> 大班科學有趣的繩子教案

大班科學有趣的繩子教案

大班科學有趣的繩子教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學有趣的繩子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班科學有趣的繩子教案1

  活動目標:

  1、透過觀察、觸控,感知不同材料的繩子的不同特性,瞭解它們的用途。

  2、透過比較分析,理解長短粗細都是相對的,培養幼兒思維的精確性。

  3、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 活動室的屋頂吸著用長短粗細不同的繩子拴著的氣球。

  2、多種材料的繩子頭若干。

  3、字卡“長”、“短”、“粗”、“細”。

  活動過程:

  1、“夠氣球”,引起幼兒對繩子的興趣。

  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屋頂上漂亮的氣球,鼓勵幼兒跳起來將氣球夠下來。

  討論:為什麼有的氣球能夠著,有的氣球夠不著?(拴氣球的繩子有長有短)拴氣球的繩子是用什麼材料做的?是什麼顏色的?(毛線繩、棉線繩。)。

  2、認識幾種不同材料的繩子,瞭解它們的特性及用途。

  (1)出示幾種繩子的樣品(毛線繩、尼龍繩、麻繩、草繩、紙繩。),引導幼兒觀察,幫助幼兒憑經驗判斷繩子的材料,並教幼兒認識幾種不常見的繩子。

  (2)幼兒每人取一根不同材料的繩子,摸一摸,說出有什麼感覺?(麻繩粗糙、塑膠繩光滑、毛線繩毛絨絨的有彈性。)

  (3)繩子種類擴散:除以上這些繩子,你還知道哪些?(鋼絲繩、橡皮繩、鐵絲繩。)

  (4)討論繩子的用途:啟發幼兒回答。

  教師小結:(麻繩用於拉車、拔河,毛線繩用於織毛衣、翻繩,草繩用於捆菜,鋼絲繩用於吊拉貨物等)。透過討論,使幼兒瞭解不同的繩子有不同的用途。

  1、 分類遊戲。

  2、 幼兒分組將雜亂的繩頭按材料進行分類。

  4、比長短、比粗細。

  教師出示“長”“短”兩個大字卡,分別貼在左右兩邊的牆壁上。幼兒每人手中拿一根繩子,教師引導幼兒兩兩比較,拿長繩子的幼兒跑到左邊去,拿短繩子的幼兒跑到右邊去。

  再啟發幼兒與站在自己身邊的小朋友比一比,繩子長的跑到或停留在左邊,繩子短的也要跑到或留在相應的一邊。透過多次比較,使幼兒體會“長短”“粗細”是相對的。

  活動反思:

  繩子是孩子日常生活中喜聞樂見的東西,取材方便,玩起來花樣可以不斷翻新,對於大班幼兒生理、心理發展很適宜,透過對繩子不同用途的認識、探索,在有趣的活動中充分感受到了繩子的多變性,並能將繩子的變化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本活動幼兒比較感興趣,符合大班幼兒現有的發展水平,使每個孩子都能積極主動地玩耍、探索,獲得了各種能力的發展,在和繩子的操作中感受到了玩繩的樂趣。在活動準備方面,不管是幼兒的知識準備,課前的操作材料準備,我覺得都挺充分的,特別是我為了這次活動還在網上搜集了許多有關繩子的圖片,製作了兩個PPT,分別是《各種各樣的繩子》和《繩子的用途》,幫助幼兒認識幾種最常見的繩子以及相應的用途。

  在活動中我自己覺得有很多的缺陷:

  一、家長方面。雖然是我請父母幫助其完成親子單,但是有部分是父母獨立完成的,幼兒沒有真正的參與進去,所以這個環節沒有很好的達到預期的效果。

  二、教案設計得不夠科學,我在活動前雖然讓孩子收集了很多的`繩子及用繩子做成的東西,並在活動中還佈置了展覽臺,但是沒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如果是每組提供每種繩子一份,那麼讓幼兒透過觸控能更好的感受到不同繩子的不同材質。

  三、活動中讓幼兒說說自己玩的繩子這一環節,假如讓幼兒將自己的操作成果(特別是扎禮物)呈現在集體面前,並及時給予表揚及鼓勵,那麼能更好的加強幼兒的成就感。

  科學活動是嚴謹的,但是要將活動設計的既嚴謹又生動有趣,卻是是很難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大班科學有趣的繩子教案2

  【活動目標】

  1、透過觀察、觸控,感知不同材料的繩子的不同特性,瞭解它們的用途。

  2、透過比較分析,理解長短粗細都是相對的,培養幼兒思維的精確性。

  3、激發幼兒樂於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4、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重點難點】

  1、瞭解不同材料的繩子的特性及用途。

  2、理解長短、粗細是相對的。

  【活動準備】

  1、活動室的屋頂吸著用長短粗細不同的繩子拴著的氣球。

  2、多種材料的繩子頭若干。

  3、字卡“長”、“短”、“粗”、“細”。

  【活動過程】

  1、“夠氣球”,引起幼兒對繩子的興趣。

  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屋頂上漂亮的氣球,鼓勵幼兒跳起來將氣球夠下來。

  討論:為什麼有的氣球能夠著,有的氣球夠不著?(拴氣球的繩子有長有短)拴氣球的繩子是用什麼材料做的?是什麼顏色的?(毛線繩、棉線繩……)。

  2、認識幾種不同材料的繩子,瞭解它們的特性及用途。

  (1)出示幾種繩子的樣品(毛線繩、尼龍繩、麻繩、草繩、紙繩……),引導幼兒觀察,幫助幼兒憑經驗判斷繩子的材料,並教幼兒認識幾種不常見的繩子。

  (2)幼兒每人取一根不同材料的繩子,摸一摸,說出有什麼感覺?(麻繩粗糙、塑膠繩光滑、毛線繩毛絨絨的有彈性……)

  (3)繩子種類擴散:除以上這些繩子,你還知道哪些?(鋼絲繩、橡皮繩、鐵絲繩……)

  (4)討論繩子的用途:啟發幼兒回答,教師小結:(麻繩用於拉車、拔河,毛線繩用於織毛衣、翻繩,草繩用於捆菜,鋼絲繩用於吊拉貨物等)。透過討論,使幼兒瞭解不同的繩子有不同的用途。

  3、分類遊戲。

  幼兒分組將雜亂的繩頭按材料進行分類。

  4、比長短、比粗細。

  教師出示“長”“短”兩個大字卡,分別貼在左右兩邊的牆壁上。幼兒每人手中拿一根繩子,教師引導幼兒兩兩比較,拿長繩子的幼兒跑到左邊去,拿短繩子的幼兒跑到右邊去。

  再啟發幼兒與站在自己身邊的小朋友比一比,繩子長的跑到或停留在左邊,繩子短的也要跑到或留在相應的一邊。透過多次比較,使幼兒體會“長短”“粗細”是相對的。

  【活動延伸】

  讓幼兒自由選擇玩繩類遊戲:翻繩、毛線拼圖、編繩子、繫鞋帶、跳繩等。

  【活動反思】

  繩子是幼兒喜歡而熟悉的東西,繩子的多變性為幼兒發展認知能力提供了多種機會。活動中,透過讓幼兒觀察、觸控,親身感知了不同材料的繩子的特性,並瞭解了各類繩子的不同用途。透過運用繩子的兩兩比較,使幼兒初步理解了長短、粗細是相對而言的。在遊戲活動中,準備各種各樣的繩類材料,使幼兒自由選擇,發展多方面能力,進一步提高了幼兒對繩類活動的興趣。

  小百科:繩子的出現最早可以上溯到數萬年前。在人類開始有最簡單的工具的時候,他們便會用草或細小的樹枝絞合搓捻成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