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科學教案> 小班科學呼—變大了教案10篇

小班科學呼—變大了教案

小班科學呼—變大了教案10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班科學呼—變大了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班科學呼—變大了教案1

  活動目標:

  1.觀察充氣過程,感受物體充氣前後的大小變化。

  2.能用動作表現物體充氣前後的大小變化。

  活動重難點:

  重點:觀察充氣過程,感受物體充氣前後的大小變化。

  難點:能用動作表現物體充氣前後的大小變化。

  活動準備:

  1.氣球、塑膠袋、游泳圈、籃球、花皮球、車載充氣枕頭等充氣物品及打氣工具。

  2.音樂《變大變小》、課件。

  3.經驗準備:尋找身邊充氣能變大的物體,有吹氣球的經驗。

  活動過程:

  1.出示充氣和未充氣的兩個氣球,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教師出示充氣和未充氣的兩個氣球,引導幼兒觀察這兩個氣球的不同。

  小結:這兩個氣球一個大大的、胖胖的;一個小小的、瘦瘦的。

  2.幼兒嘗試給氣球充氣,初步感受氣球充氣前後的大小變化。

  (1)設疑:如何把小氣球變成大氣球?請幼兒上前嘗試,引導幼兒觀察氣球充氣過程的變化。

  小結:如果向氣球吹氣,“呼——”,氣球就會變大,但是吹的氣太多,氣球就會爆炸,會有受傷的危險。

  (2)給氣球漏氣,引導幼兒觀察氣球漏氣過程的變化。

  小結:如果給氣球漏氣,發出“哧”的聲音,氣球就會變小。

  3.幼兒嘗試給充氣物品充氣,進一步感知充氣物體在充氣前後的變化。

  (1)提問:除了氣球,還有什麼物體充氣會變大?

  (2)出示漏氣的充氣物體並提問:充氣物體怎麼了?這樣小朋友還能不能玩了?如果要玩應該怎麼辦?引導幼兒想辦法並大膽表述自己的方法。

  (3)介紹充氣工具,播放音樂,幼兒嘗試合作充氣。

  幼兒操作前,教師提要求:請小朋友仔細觀察充氣物體在充氣前後的變化,一會兒結束後說一說你是用什麼辦法給它充氣的,充氣物體有什麼變化。

  小結:我們給這些充氣物體充氣,它們都會變大大的、變鼓鼓的。4.遊戲“變成一隻大氣球”,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氣球充氣前後的大小變化。

  (1)創設教師變魔法將幼兒變成小小的氣球,教師變成充氣筒給氣球充氣,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現氣球漸漸變大的樣子。

  (2)幼兒手牽手拉個圓圈,合作表現氣球逐漸變大、漏氣、越來越小及破掉的情形。

  (3)引導幼兒隨著音樂變一變。隨著越來越強的音樂表現氣球逐漸膨脹,隨著音樂減弱表現氣球越來越小的情形。

  延伸活動:

  1.欣賞生活中的充氣物體,感受充氣物體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快樂和方便。

  2.提供相關學習資源,鼓勵幼兒嘗試用身體其它部位(如嘴巴、手)來表現變大變小的形象,增加活動樂趣。

  課後反思:

  對於小班幼兒來說在操作探索中和遊戲中學習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因此,活動中以觀察、操作和遊戲為主,貫穿整體,利用了多媒體課件和操作材料,探索操作充氣物體變大變小,並在遊戲中用動作表現氣球變大變小,活動過程既富有情趣,又環環相扣、層次緊密相連,讓幼兒在一個寬鬆自然的探索氛圍中積極地學習,培養幼兒的探究興趣和科學學習態度,形成了良好的師幼互動、幼幼互動的學習氛圍。

  作為教師更多的是一位支持者、適時的引領者。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關注幼兒的學習品質。在活動中注重激發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創設寬鬆的探究環境,並以幼兒最喜歡遊戲形式和操作緩解貫穿,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對於教師的提問、分配的任務,幼兒都能積極主動的完成。在活動中我也注重幼兒傾聽習慣、操作習慣、敢於表現分享探索結果和專注力的培養。

  2.重視幼兒操作,避免說教。整個活動中,我採用觀察、操作、表演等教學策略,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材料,如出示幼兒感興趣的氣球引導幼兒觀察對比之間的不同;讓幼兒直觀地動手操作氣球、游泳圈、花皮球、籃球、塑膠袋及其它充氣玩具變大變小;在遊戲“變成一隻大氣球”中,引導幼兒用動作、合作圍圓表現氣球的變化,各環節層層相扣,讓每個孩子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對物體充氣大小變化的探索。幼兒透過看看、說說、試試、玩玩,在寬鬆的探索氛圍中直接感知物體

  充氣前後的大小變化等。親身的體驗,讓孩子的學習變被動為主動學習,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3.注重有效的師幼互動,設計開放的問題。整個過程,注重以啟發、開放性的問題引領,讓幼兒自主思考、在觀察操作發現分享中成為學習的主人,避免了教師乾澀的說教,教師敢於追問,一問一答,有效互動。如在展示癟的、漏氣的充氣物體後提問:這些充氣玩具怎麼了?小朋友還能玩嗎?如果你想玩應該怎麼辦?我們可以用什麼辦法給它們充氣?教師透過問題層層引導幼兒積極思考,主動學習,加深幼兒對充氣物體特性的瞭解,知道玩具充氣後才能玩,而且在幼兒充氣過程中更好地觀察到物體的變化,進一步積累感性經驗。

  4.關注個別差異,眼中有幼兒。面向全體幼兒的同時,能及時關注個別能力弱的幼兒,引導鼓勵能力弱的幼兒大膽嘗試操作,鼓勵其積極有信心交流分享自己的發現,當幼兒敢於嘗試時及時給予表揚和讚賞的眼神,讓能力弱的幼兒和內向的孩子獲得認同感。

  5.活動中存在的不足:在活動中,也存在一些需要進一步提升的地方:一是細節處理不夠,問題提問有時存在瑣碎現象,語言需乾淨凝練;二是遊戲手拉手圍圈變氣球變大變小環節中,應多引導幼兒仔細聽音樂節奏並跟隨節奏變化而變化氣球形態。今後的活動中將會多多注重教師自我素養的修煉,提高教師專業性和教師教育智慧。

小班科學呼—變大了教案2

  設計意圖:

  “綱要”指出活動的內容來源於幼兒的生活,而活動中得到的經驗又將服務於生活,這就構成了幼兒學習與生活的迴圈往復。對於小班孩子來說,教學活動生動化、遊戲化是最能體現他們年齡特點和學習需求的。本次活動的.材料,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氣球,孩子們對氣球有著濃烈的興趣,願意去探索氣球變大變小的科學道理。因此,我設計了此活動,讓幼兒在玩玩樂樂中體驗到科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目標:

  1、觀察充氣過程,感受物體充氣前後的大小變化。

  2、能用動作表現玩具充氣前後的大小變化。

  活動準備:

  1、氣球若干(充好氣的、不充氣的各若干)。

  2、吸管、泡泡液羊角球若干。

  活動過程:

  一、以自由玩的形式讓幼兒認識充氣玩具。

  1、匯入。

  吹泡泡遊戲。

  2、師幼共同玩充氣玩具。(放自由玩音樂)

  提醒幼兒注意安全,玩氣球時不要太用力。

  二、觀察充氣過程,並討論。

  1、說“充氣玩具”名稱。

  2、討論:

  (1)我們玩的氣球是什麼樣子的呢?

  (2)根據生活經驗說說在哪裡見過氣球。

  3、師幼共同探索氣球充氣前後的大小變化。

  (1)出示沒有充氣的氣球,引導幼兒說出它們的不同。

  (2)討論怎樣讓它變大呢(用嘴吹氣)。

  (3)師幼共同探索各種讓氣球變大、變小的方法。

  4、總結:

  (1)氣球充氣呼——變大,漏氣哧——變小。

  (2)充氣的時間長,漏氣的時間短、速度快。

  三、用動作表示氣球大小。(注意安全及充氣、漏氣的速度)

  1、幼兒自己用動作變大變小,知道充氣變大,漏氣變小。

  2、合作圍成圓圈變大變小。

  3、隨音樂強弱來變大變小。(放遊戲音樂,適時放爆炸音樂。)

  四、用身體部位來變大變小。(眼睛、嘴巴、手)等。

  五、延伸活動:

  1、根據幼兒生活經驗談談還有那些東西是充氣變大、漏氣變小的?

  2、現在我們就用睜的大大的眼睛到外面去發現更多的能變大變小的東西吧!

  活動反思:

  在活動的過程中我發現我們的孩子對於氣球的變化特別感興趣,給氣球打氣的時候都特別賣力地配合發出“氣,氣,氣……”的聲音。在教學活動中,我的精神狀態很好,有著很高的熱情,親和力較強,富有很的感染力,激發、感染了全體幼兒,使得幼兒的參與性、積極性很高,在我的帶動下,每個環節都與幼兒互動起來了,活動中趣味性較明顯。認識氣球外形時整合了語言,引導幼兒大膽地想像,在輕鬆的氛圍中幼兒說出了許多圓圓的物體,並溶入了朗朗上口的兒歌引導幼兒跟念,簡潔明朗,極易上口,好學又好記,符合託班的年齡特點,效果較好。

  在瞭解氣球變大變小的原因及過程時激發了幼兒探索的慾望,充滿了好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還滿足了幼兒的求知慾,引導幼兒學吹氣球時,我及時把幼兒吹好的氣球紮起來,讓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整個活動一環扣一環,環節過渡自然,活動內容緊湊。

  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孩子們很喜歡,能將氣球變大也能將氣球變小,整個活動的氛圍很好。

小班科學呼—變大了教案3

  【活動目標】

  1、觀察充氣過程,感受物體充氣前後的大小變化。

  2、能用動作表現玩具充氣前後的大小變化。

  3、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4、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氣球,塑膠袋,棉線。

  2、《變大變小》音樂CD。

  【活動過程】

  一、匯入: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奇妙的朋友,先聽我說一個謎語,猜猜他是誰。(有一個東西很奇怪,胖也胖的快,瘦也瘦的快,胖了飛上天,瘦了落下來)。

  幼:氣球。

  二、觀察氣球變大變小。

  師:現在這個氣球是胖的還是瘦的?是大的還是小的?

  幼:瘦的,小的。

  師:我怎麼能讓這個氣球變大呢?

  幼:吹氣……

  師:氣球變大了,如果我一直吹一直吹氣球會怎麼樣?

  幼:破,爆炸

  師:小朋友在吹氣球的時候也不能一直吹一直吹,氣球爆炸的話會傷到臉和眼睛,非常危險。現在氣球變的大了,我怎麼讓氣球再變小呢?

  幼:放氣,撒氣。

  師:氣球小姐還帶來了她的好朋友,氣球先生,可是呢,氣球先生生病了,你來看看他發生什麼事情了?

  幼:漏氣……

  師:氣球漏氣的時候是慢慢漏氣的,還是一下子漏氣的?

  幼:慢慢漏氣的……

  三、嘗試給充氣物品充氣。

  師:你還知道哪些東西是充氣的嗎?

  幼:皮球、熱氣球、游泳圈……

  師:我還知道有一個東西也是可以充氣的,(塑膠袋),你來試試怎麼能讓塑膠袋充氣呢?

  幼:每人一個嘗試。

  四、遊戲:“變成一隻大氣球”

  (1)請幼兒想象自己是一隻大氣球,教師給氣球充氣,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現氣球漸漸變大的樣子。

  (2)幼兒手拉圓圈,合作表現氣球逐漸變大與破掉的情形。

  (3)幼兒牽手拉個圓圈,合作表現氣球逐漸變大、漏氣、越來越小的情形。

  活動反思:

  氣球本身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玩具,透過讓幼兒親自嘗試給氣球充氣,直觀形象的讓幼兒感受到氣球充氣過程中的變化。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透過遊戲的方式,讓幼兒大膽的用肢體動作來表現充氣前後的大小變化。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對此活動非常感興趣,教師帶動起幼兒,使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很濃厚,每個環節也初步達到預設的目標。

小班科學呼—變大了教案4

  【活動目標】

  1、觀察充氣過程,感受物體充氣前後的大小變化。

  2、能用動作表現玩具充氣前後的大小變化。

  3、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4、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氣球,塑膠袋,棉線。

  2、《變大變小》音樂CD。

  【活動過程】

  一、匯入: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奇妙的朋友,先聽我說一個謎語,猜猜他是誰。(有一個東西很奇怪,胖也胖的快,瘦也瘦的快,胖了飛上天,瘦了落下來)。

  幼:氣球。

  二、觀察氣球變大變小。

  師:現在這個氣球是胖的還是瘦的?是大的還是小的?

  幼:瘦的,小的。

  師:我怎麼能讓這個氣球變大呢?

  幼:吹氣……

  師:氣球變大了,如果我一直吹一直吹氣球會怎麼樣?

  幼:破,爆炸

  師:小朋友在吹氣球的時候也不能一直吹一直吹,氣球爆炸的話會傷到臉和眼睛,非常危險。現在氣球變的大了,我怎麼讓氣球再變小呢?

  幼:放氣,撒氣。

  師:氣球小姐還帶來了她的好朋友,氣球先生,可是呢,氣球先生生病了,你來看看他發生什麼事情了?

  幼:漏氣……

  師:氣球漏氣的時候是慢慢漏氣的,還是一下子漏氣的?

  幼:慢慢漏氣的……

  三、嘗試給充氣物品充氣。

  師:你還知道哪些東西是充氣的嗎?

  幼:皮球、熱氣球、游泳圈……

  師:我還知道有一個東西也是可以充氣的,(塑膠袋),你來試試怎麼能讓塑膠袋充氣呢?

  幼:每人一個嘗試。

  四、遊戲:“變成一隻大氣球”

  (1)請幼兒想象自己是一隻大氣球,教師給氣球充氣,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現氣球漸漸變大的樣子。

  (2)幼兒手拉圓圈,合作表現氣球逐漸變大與破掉的情形。

  (3)幼兒牽手拉個圓圈,合作表現氣球逐漸變大、漏氣、越來越小的情形。

  活動反思:

  氣球本身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玩具,透過讓幼兒親自嘗試給氣球充氣,直觀形象的讓幼兒感受到氣球充氣過程中的變化。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透過遊戲的方式,讓幼兒大膽的用肢體動作來表現充氣前後的大小變化。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對此活動非常感興趣,教師帶動起幼兒,使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很濃厚,每個環節也初步達到預設的目標。

小班科學呼—變大了教案5

  活動目標:

  1.觀察充氣過程,感受物體充氣前後的大小變化。

  2.能用動作表現玩具充氣前後的大小變化。

  重難點分析:

  重點:感受物體充氣前後的大小變化。

  難點:用動作表現玩具充氣前後的大小變化。

  活動準備:

  1.氣球、塑膠袋、遊圈、打氣筒等。

  2.輕鬆歡快的音樂

  安全要求:

  充氣的過程中注意不要過度,避免爆破造成的傷害。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匯入:幼兒和球寶寶一家隨《去郊遊》音樂入場,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今天我要帶小朋友進行一次神秘旅行。在旅行途中,我們可能會遇到一些問題,一些困難。我們要一起想辦法解決它,每解決一個問題就會響起快樂的音樂,然後才能繼續前進。

  二、過程部分

  (一)給物體充氣--感受物體充氣前後的變化。

  1.幼兒嘗試給物體充氣,培養勇於探索的精神,感受物體充氣前後的變化。

  2.猜想如果氣球一直充氣,氣球會怎樣?

  教師小結:給物體充氣,物體變得越來越大,如果一直充氣,物體會爆炸的。

  (二)遊戲"變成充氣的物體",用動作表示充氣前後的變化。

  1.幼兒自己是充氣物體,幼兒自己用肢體表現充氣變大的樣子。

  2.嘗試用身體其它部位表演變大變小,進一步感受充氣前後的變化。

  鼓勵幼兒嘗試身體的其他部位(如嘴巴、手)來表演變大變小的形象。

  3.變稍大一些的氣球,嘗試體驗合作,感受充氣變大與破掉的情形。

  (三)幼兒變成一隻氣球:幼兒合作表現氣球逐漸變大、漏氣、越來越小的情形。

小班科學呼—變大了教案6

  活動目標:

  1、觀察充氣過程,感受物體充氣前後的大小變化2、能用動作表現玩具充氣前後的大小變化重難點分析:

  重點:感受物體充氣前後的大小變化難點:用動作表現玩具充氣前後的大小變化活動準備:

  1、氣球、塑膠袋、遊圈、打氣筒等。

  2、輕鬆歡快的音樂。

  安全要求:充氣的過程中注意不要過度,來避免爆破造成的傷害。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匯入:幼兒和球寶寶一家隨《去郊遊》音樂入場--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今天我要帶小朋友進行一次神秘旅行。在旅行途中,我們可能會遇到一些問題,一些困難。我們要一起想辦法解決它,每解決一個問題就會響起快樂的音樂,然後才能繼續前進。

  二、過程部分:

  (一)給物體充氣--感受物體充氣前後的變化。

  1、幼兒嘗試給物體充氣--培養勇於探索的,感受物體充氣前後的變化。

  2、猜想如果氣球一直充氣,氣球會怎樣?

  教師:給物體充氣,物體變得越來越大,如果一直充氣,物體會爆炸的。

  (二)遊戲"變成充氣的物體"--用動作表示充氣前後的變化1、幼兒自己是充氣物體--幼兒自己用肢體表現充氣變大的樣子。

  2、嘗試用身體其它部位表演變大變小--進一步感受充氣前後的變化。

  鼓勵幼兒嘗試身體的其他部位(如嘴巴、手)來表演變大變小的形象。

  3、變稍大一些的氣球--嘗試體驗合作,感受充氣變大與破掉的情形。

  (三)幼兒變成一隻氣球--幼兒合作表現氣球逐漸變大、漏氣、越來越小的情形。

  三、結束部分隨音樂變成大氣球離場。

小班科學呼—變大了教案7

  設計意圖

  "變了變了"是省編教材小班主題活動"大大小小"中的一個科學活動內容。設計活動時,我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嘗試運用"做中學"的教育理念,從幼兒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幼兒透過自己的探究和發現獲得有關的經驗。同時考慮到趣味性對小班幼兒來說尤其重要,就以遊戲的形式來貫穿始終,持續引發幼兒內在的探究動機和興趣。

  活動目標

  1.感知常見的可泡發食品由小變大的有趣現象,願意動手嘗試泡發食品。

  2.在探索中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初步培養幼兒喜歡探究科學的興趣。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透明玻璃杯兩個,小碗幼兒人手一個;盛有溫水的大盆四個,小碟四個,盤子四個;木耳、菊花茶葉若干;音樂磁帶一盤。

  活動過程

  1.以"變魔術"引發幼兒的好奇心。

  師: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麼?

  幼:手。

  師:對,老師的手會變魔術,你們想不想看?

  2.用手指遊戲"變變變",匯入活動。

  一根手指頭,一根手指頭;變變變變,變成毛毛蟲。……過渡:老師還有一個本領,我會把兩個一樣的東西變得不一樣,你們信不信?

  (由於小班幼兒年齡小,開始時注意力不易集中,因此匯入部分,我設計了一個圍繞"變"的小環節,旨在引起幼兒的興趣,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3.出示兩塊大小基本一樣的木耳,動手實驗師:你們知道老師手裡拿的是什麼嗎?

  幼:木耳。

  師:這兩塊木耳一樣大嗎?

  幼:一樣。

  師:待會兒老師要把兩塊木耳分別放在兩個杯子裡,一個杯子裡倒上水,另一個杯子裡不放水,一會兒它們就會變得不一樣了。小朋友猜一猜木耳會變成什麼樣?

  4.幼兒進行猜想,並說說為什麼①木耳變大了;②木耳變小了;③木耳大小沒變化。

  (大部分幼兒說木耳會變大,理由五花八門。儘管孩子們的想法很誇張很幼稚,但我沒有打斷和干預,而是鼓勵他們大膽想象和表述,因為那是孩子們智慧的火花在閃爍。)

  5.幼兒驗證猜想結果,並觀察和比較幹、溼木耳的區別

  6.組織幼兒自主選擇泡發木耳

  師:小朋友,老師有件事情想請你們幫忙,食堂的阿姨中午要做"木耳炒肉",你們能幫阿姨泡一些木耳做菜用嗎?

  (以尋求幫助的口吻,更容易使孩子產生積極的行為動機。)

  7.幼兒動手泡發木耳,進一步感知和驗證(幼兒在等待驗證結果時,啟發幼兒進行生活經驗聯想:你還知道那些食物泡發後會發生變化,鼓勵幼兒說說自己的發現。)

  8.師幼共同遊戲:變呀變請幼兒變成會泡發的食物原地不動做準備,教師隨音樂講述泡發食品由小變大的過程,幼兒隨音樂變化做動作,讓自己越變越大,變到最大。教師用道具隨音樂"攪拌翻炒食品",幼兒則翩翩起舞。

  (科學與音樂活動相融合,引導孩子發揮想象,用肢體語言表現食品由小變大的過程,動靜結合,並能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

  9.幼兒動手沖泡菊花茶,品嚐茶水教師以優美形象的語言引導幼兒觀察、欣賞菊花在杯子裡慢慢"開放"的過程,體驗美的感受。

  (泡茶一方面是對孩子探索的獎勵,另一方面是加深他們對泡發食物由小變大的感知和理解。)活動延伸教師和孩子一起將泡發後的木耳送到食堂,請阿姨炒菜用。

  活動反思

  自從參與了省級實驗課題《操作材料對幼兒探究式科學學習的支援》的研究以來,面對進行的科學活動,我更加註重嘗試運用"做中學"的教育理念,多元化、多角度地實施教學活動。"變了變了"主題活動,如果按教材上進行也會上得很順利,對幼兒來說掌握起來也比較容易,能較好地實現教學目標。但我認為,教材只是提供給教師可參考的活動內容和素材,不一定是最適用的。什麼樣的形式更能吸引幼兒呢?除了考慮到讓幼兒親歷探究的全過程外,還要透過遊戲、圖片、音樂、肢體語言等多元化形式,引導幼兒在輕鬆愉悅的環境中感受科學的奧秘。這次活動總的來說效果比較好,幼兒對活動內容非常感興趣,發言積極踴躍,當看到水中的木耳慢慢變大了後,他們都興奮地拍起手來,活動結束時好多幼兒還意猶未盡。我覺得活動效果比較好的原因與以下因素有關:

  一是活動內容貼近幼兒生活,從幼兒熟悉的一些生活用品(木耳、茶)入手;

  二是幼兒親手驗證,感受變化,滿足了參與活動的願望;

  三是活動是在比較輕鬆的氛圍中進行的。

小班科學呼—變大了教案8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一些物體的可變性。

  2.體驗“變大”或“變小”帶來的快樂。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氣球(與幼兒人數相等)、木耳、茶葉、胖大海、扇子,手工紙、毛巾、幻燈片。

  活動過程

  匯入:小朋友,看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什麼禮物?(巴拉魔仙棒) 請魔仙棒帶我們到魔仙城堡。

  第一部分:讓孩子體驗氣球變化帶來的快樂。

  1.魔仙城堡裡有好多會變的東西,你們想玩嗎?你能讓氣球變大嗎?(每人一個氣球試一試)

  2.小朋友使勁往氣球裡吹氣,氣球會變大。有的小朋友力氣太小,沒能讓氣球變大,怎麼辦呢?除了用嘴吹以外,誰還能想個別的辦法讓氣球變大?(往氣球裡面充水、用打氣筒往裡面打氣等)

  3.小朋友能讓氣球變大,但你能讓大大的氣球變小嗎?用什麼方法讓大大的氣球變小?幼:把手鬆開氣球就變小了

  第二部分:經驗提升:什麼東西會變大或變小?

  4.魔仙城堡裡除了氣球能夠變大變小,還有好多東西能夠變大變小。下面我們一起來變一變吧!

  出示:木耳、茶葉、胖大海(加入水)——變大;

  雨傘、被子、紙(摺疊)——變小。

  5.提問:日常生活中你知道哪些東西都會變大變小?

  教師小結:原來在我們周圍有這麼多的東西會變化,只要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我們身邊還有很多東西都是會變化的。     第三部分:利用遊戲讓幼兒充分體驗自己身體或身體某部分“變大”或“變小”的快樂。

  6.你們想變嗎?可是我們哪兒能變呢?(身體、眼睛、手、嘴巴等)

  7.和魔仙棒一起遊戲:變大變小。

  第四部分:延伸活動

  8.現在我們就拿著魔仙棒用睜得的大大的眼睛到院子裡去發現更多的能變大變小的東西吧!‘

  活動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我追求一種“寬鬆、自然、科學、愉快”的活動氛圍,讓孩子在與合作中成長,在分享中體驗快樂,在成長中擁有自信。這是我在進行科學教育活動的忠旨。孩子們在活動中體驗出來的快樂超出我的想象,連平時最不願意動手的李雨成都在那忙的不亦樂乎,看來我們應該注重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來進行科學學習,比為了追求知識的掌握去灌輸和強化訓練要效果要好的多。

小班科學呼—變大了教案9

  活動目標:

  1、觀察充氣過程,感受物體充氣前後的大小變化。

  2、能用動作表現玩具充氣前後的大小變化。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充氣玩具,如氣球、塑膠袋、游泳圈等,打氣筒

  2、輕鬆歡快的音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好玩的玩具,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出示玩具氣球,與幼兒一起討論:氣球如何變大?

  二、給氣球充氣

  1.教師給氣球充氣,請幼兒觀察。

  師:“小朋友仔細看一下氣球發生了什麼變化?”

  幼:變大了、、、、、、

  教師引導幼兒感受氣球的變化:越來越大。

  2.教師引導幼兒猜想:如果氣球一直充氣,會發生什麼變化?

  三、教師分給每個幼兒一隻氣球,請幼兒嘗試給充氣玩具充氣並提醒幼兒不要充的過滿。

  四、師幼共同遊戲:變成一隻大氣球。

  1、請幼兒想象自己是一隻氣球,教師給氣球充氣

  師:“現在請寶寶一起變成一個小氣球,老師要開始充氣了,氣球變大了變大了、、、、、、”

  教師引導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現氣球漸漸變大的樣子。

  2、幼兒手拉手拉個圓圈,給氣球充氣。

  師:“現在我們所有的寶寶一起變成一個小氣球,我們一起來充氣吧!”

  教師引導幼兒透過合作表現氣球逐漸變大與破掉的情形。

  3.幼兒手拉手拉個圓圈,合作表現氣球逐漸變大、漏氣、越來越小的情形。

  五、鼓勵幼兒隨著音樂變一變。

  請幼兒隨著越來越強的音樂表現氣球逐漸膨脹的過程,隨著音樂減弱表現氣球越來越小的情形。

  六.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嘗試用身體的其他部位(如嘴巴、手)來表演變大變小的形象,增加活動樂趣。

  活動反思:

  氣球本身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玩具,透過讓幼兒親自嘗試給氣球充氣,直觀形象的讓幼兒感受到氣球充氣過程中的變化。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透過遊戲的方式,讓幼兒大膽的用肢體動作來表現充氣前後的大小變化。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對此活動非常感興趣,教師帶動起幼兒,使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很濃厚,每個環節也初步達到預設的目標。

小班科學呼—變大了教案10

  設計意圖:

  繼《糖不見了》活動課之後,有一天李朝琪問我:“為什麼老師杯子裡的“黑糖”沒有化掉,而是變大了呢?”其他小朋友也附和著“是呀是呀,變大了,好神奇!” “好像我爺爺杯子裡的茶葉也是這樣的。”……小班幼兒的好奇心是很強的,他們還沉浸在溶解的現象中,突然發現老師杯中的胖大海不但沒有溶解反而變大了,他們對此感到很疑惑。結合我的個人子課題《“做中學”模式在小班科學活動中的探究》,考慮到小班幼兒具有直觀思維的特點,我決定嘗試運用“做中學”的教育理念,讓幼兒在觀察、比較、猜測、實驗驗證和交流的過程中發現物體膨脹的有趣現象。對於活動材料的選擇,我事先做過試驗,發現胖大海膨脹需要的時間很長,像花茶之類的膨脹前後變化不夠明顯,唯有黑木耳、白木耳兼具需時短、膨脹前後對比效果明顯兩大特點,符合我們的課時需求。希望透過這次活動,讓小班幼兒充分體驗科學探究、科學發現的整個過程,從而激發他們的探究興趣,提高他們的探究能力。

  活動目標:

  1.透過觀察、嘗試探索,感知物體膨脹的有趣現象。

  2.對膨脹的現象產生好奇,並願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

  3.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一次性塑膠杯人手一個。

  2.盤子四個(內裝黑木耳和白木耳若干)。

  3.課件。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感知黑、白木耳的特徵。

  1.師:你們看盤子有什麼?

  幼:黑木耳和白木耳。

  2.引導幼兒從顏色、形狀和觸感三方面來感知。

  師:請你們每人拿一朵黑木耳、一朵白木耳,看一看它們是什麼顏色的?像什麼?

  師:摸一摸是什麼感覺的?

  3.小結:黑木耳的顏色是黑色的,看上去像耳朵。白木耳的顏色是有點白有點黃,看上去像獅子的臉、像花、像珊瑚……它們摸上去都是硬硬的、脆脆的。

  (分析:透過有目的的引導,讓幼兒感知木耳的特性,有了原型事物的基本瞭解,為幼兒進行大膽的猜測提供了一定的科學理論依據。)

  二、透過猜測、實驗,感知膨脹現象。

  1.師:如果把硬硬的黑木耳和白木耳放到水裡,你們猜猜會怎樣?(幼兒猜測並講述)

  2.師:黑木耳和白木耳到底會怎樣呢?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吧!(幼兒操作並探索)

  (分析:小班幼兒的生活經驗有限,他們的猜測會有對有錯,讓他們帶著自己的猜測去實驗,能滿足他們的求知慾望,初步感知膨脹的現象。)

  三、對比黑白木耳在水中前後的變化,共同討論膨脹現象。

  1.師:黑木耳、白木耳在水中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情?

  幼1:開花了。

  幼2:變大了。

  師:它們為什麼會變大?

  幼:喝了好多的水。

  2.師:我們再來摸一摸它們,會是什麼感覺呢?

  幼:滑滑的、軟軟的。

  3.小結:像黑木耳、白木耳這樣原來乾乾的、硬硬的東西,放在水裡會變大、變軟的,就是膨脹現象。

  (分析:透過形態、軟硬程度方面的對比,將幼兒的觀察進行集中,突顯本次活動的重點,幫助幼兒更好地感知事物膨脹的原理。)

  四、延伸、遷移幼兒的生活經驗。

  1.還有什麼東西也像黑木耳、白木耳一樣,在水裡會膨脹的?

  2.播放課件,當幼兒說出來即出示相應的物品圖片。

  3.你們回家後可以跟爸爸媽媽一起找一找、試一試,然後把你的發現和老師、小朋友說一說。

  (分析:這是將幼兒的認知放大、擴寬,引向生活的重要一步,是讓幼兒認識、瞭解、熟悉、理解生活的重要一步。)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環節、思路很清晰,我在課前也做了很多的考量和工作,從材料的選擇方面、課件的準備等。活動分四個環節:首先,透過讓幼兒看看、摸摸,在說說中感知、瞭解黑白木耳的基本特徵,幼兒的參與熱情很高。接著,讓幼兒猜測,驗證,使得幼兒在觀察、對比的過程中慢慢發現木耳在水中變大了,體現了“做中學”的教育理念。然後,透過對比膨脹前後木耳的變化,分析其長大的原因,感知了膨脹現象,總結膨脹的概念。最後一環節又迴歸到幼兒的日常生活,從生活中找會膨脹的物體,幼兒在前,教師在後,以PPT的方式滲透了更多會膨脹的物體。

  但在活動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如由於出現了兩樣物體同時需要幼兒觀察,所以他們的觀察注意力不能夠全面顧及,所以我想如果在材料的選擇方面,只選擇一樣白木耳而非兩樣的話,幼兒觀察的注意力會更集中些。在活動中有的小朋友說不知道杯中的黑白木耳已經變大了,可以讓他們參照盤中剩餘的黑白木耳,多對比一下、引導一下,那麼他們就會更加地明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