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科學教案> 大班科學好玩的紙球教案

大班科學好玩的紙球教案

大班科學好玩的紙球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學好玩的紙球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科學好玩的紙球教案1

  活動目標

  1、喜歡玩報紙,積極探索報紙的不同玩法。

  2、能想辦法把報紙變成紙球,並探索出固定紙球的方法。

  3、體驗探索成功的快樂。

  4、能在情景中,透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於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5、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活動準備:

  幼兒準備:

  使幼兒具有一定的玩紙的經驗。

  教具準備:

  報紙、小簍子、彩色毛線、彩色橡皮筋、包裝袋、透明膠布、雙面膠、固體膠、乒乓球拍、羽毛球拍、足球門、小籃球架、剪刀、小揹簍。

  活動過程:

  1、自由玩報紙,積極探索報紙的不同玩法。

  教師引導:

  老師今天帶來了很多報紙,我們要和報紙一塊兒做遊戲。請你們每人拿一張報紙玩一玩,看看可以怎麼玩,比一比誰玩報紙的方法多。

  幼兒自由玩報紙。(摺疊、拋、投擲、跨跳、頂在頭上玩等)教師與幼兒共同交流報紙的玩法。(幼兒把報紙放在地上,找張椅子坐下來)

  2、探索報紙變紙球的方法。

  教師引導:

  剛才我們用報紙玩了很多遊戲,有的把報紙折成小動物玩,有的把報紙向上拋著玩,你們想不想把報紙變成球來玩呢?用什麼辦法能把報紙變成球呢?想變成什麼樣的球?(能提供足夠的報紙,接著,出示羽毛球拍、乒乓球拍、足球門、小籃球架)我們帶著自己的球來玩一玩吧。

  幼兒自由玩。教師巡迴指導。

  3、探索固定紙球的方法。

  教師引導:

  玩了這麼長時間,看看你的紙球有什麼變化。

  幼兒:散了,不圓了。

  教師:玩了一會兒,紙球就有點散了,沒有原來那樣圓了,那怎樣才能讓你的紙球變得緊緊的、圓圓的,更好玩呢?我們用什麼來固定紙球呢?(教師出示材料)我們來試一試誰固定得又快又好。

  幼兒探索固定紙球的方法。

  4、師幼共同遊戲:投籃。

  教師引導:

  剛才小朋友投籃的那個架子是不動的,很容易投。現在,我來當籃球架(老師把小揹簍放胸前),在前面跑,看看誰有本領把球投進我這個小揹簍中來,好嗎?

  活動反思:

  (一)崇尚簡約幼兒園科學活動的簡約化,是指對科學活動中的情境創設、資源選擇、活動組織、結構安排、媒體使用等各教學要素的精確把握和有效利用,使教學活動變得更為簡潔、清晰、流暢、凝練、深刻。簡化後的幼兒園科學活動,意味著幼兒有足夠的時間探究操作,有足夠的空間展現自我;教師有足夠的機會促進生成,有足夠的時間研究幼兒。

  1、材料簡單實用。

  本活動提供給幼兒的操作材料是幼兒生活中最為常見的報紙,幼兒在折、團、固定紙球等活動中,建構了關於報紙的相關經驗,體驗到了探索、發現、獲得成功的喜悅情感。因此,科學探究應從幼兒身邊的事物開始,引導他們關注周圍生活和常見的事物,發現其中的趣味和奧妙,這有利於保持幼兒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探究熱情,使他們從小就善於觀察和發現。

  2、過程簡潔明瞭。

  課堂是幼兒學習、思考的場所,不是表現教師才藝的場所。教學的.過程設計要簡單有效。簡單的設計可以給幼兒留下更多的學習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去發現和建構出新知。環節的預設不在於多,而在於精和簡。本活動的教學環節簡單而清晰:自由玩報紙,探索報紙的不同玩法→探索報紙變紙球的方法→探索固定紙球的不同方法。這三個環節看似簡單,卻是我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徵、知識水平並對教材的重、難、疑點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擬定的一個大致框架。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為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大班科學好玩的紙球教案2

  活動目標:

  1.喜歡玩報紙,積極探索報紙的不同玩法。

  2.能想辦法把報紙變成紙球,並探索出固定紙球的方法。

  3.體驗探索成功的快樂。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5.激發幼兒樂於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幼兒準備:使幼兒具有一定的玩紙的經驗。

  教具準備:報紙、小簍子、彩色毛線、彩色橡皮筋、包裝袋、透明膠布、雙面膠、固體膠、乒乓球拍、羽毛球拍、足球門、小籃球架、剪刀、小揹簍。

  活動過程

  1.自由玩報紙,積極探索報紙的不同玩法。

  教師引導:老師今天帶來了很多報紙,我們要和報紙一塊兒做遊戲。請你們每人拿一張報紙玩一玩,看看可以怎麼玩,比一比誰玩報紙的方法多。

  幼兒自由玩報紙。(摺疊、拋、投擲、跨跳、頂在頭上玩等)教師與幼兒共同交流報紙的玩法。(幼兒把報紙放在地上,找張椅子坐下來)2.探索報紙變紙球的方法。

  教師引導:剛才我們用報紙玩了很多遊戲,有的把報紙折成小動物玩,有的把報紙向上拋著玩,你們想不想把報紙變成球來玩呢?用什麼辦法能把報紙變成球呢?想變成什麼樣的球?(能提供足夠的報紙,接著,出示羽毛球拍、乒乓球拍、足球門、小籃球架)我們帶著自己的球來玩一玩吧。

  幼兒自由玩。教師巡迴指導。

  3.探索固定紙球的方法。

  教師引導:玩了這麼長時間,看看你的紙球有什麼變化。

  幼兒:散了,不圓了。

  教師:玩了一會兒,紙球就有點散了,沒有原來那樣圓了,那怎樣才能讓你的紙球變得緊緊的、圓圓的,更好玩呢?我們用什麼來固定紙球呢?(教師出示材料)我們來試一試誰固定得又快又好。

  幼兒探索固定紙球的方法。

  4.師幼共同遊戲:投籃。

  教師引導:剛才小朋友投籃的那個架子是不動的,很容易投。現在,我來當籃球架(老師把小揹簍放胸前),在前面跑,看看誰有本領把球投進我這個小揹簍中來,好嗎?

  活動反思

  (一)崇尚簡約幼兒園科學活動的簡約化,是指對科學活動中的情境創設、資源選擇、活動組織、結構安排、媒體使用等各教學要素的精確把握和有效利用,使教學活動變得更為簡潔、清晰、流暢、凝練、深刻。簡化後的幼兒園科學活動,意味著幼兒有足夠的時間探究操作,有足夠的空間展現自我;教師有足夠的機會促進生成,有足夠的時間研究幼兒。

  1. 材料簡單實用。

  本活動提供給幼兒的操作材料是幼兒生活中最為常見的報紙,幼兒在折、團、固定紙球等活動中,建構了關於報紙的相關經驗,體驗到了探索、發現、獲得成功的喜悅情感。因此,科學探究應從幼兒身邊的事物開始,引導他們關注周圍生活和常見的事物,發現其中的趣味和奧妙,這有利於保持幼兒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探究熱情,使他們從小就善於觀察和發現。

  2.過程簡潔明瞭。

  課堂是幼兒學習、思考的場所,不是表現教師才藝的場所。教學的過程設計要簡單有效。簡單的設計可以給幼兒留下更多的學習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去發現和建構出新知。環節的預設不在於多,而在於精和簡。本活動的教學環節簡單而清晰:自由玩報紙,探索報紙的不同玩法→探索報紙變紙球的方法→探索固定紙球的不同方法。這三個環節看似簡單,卻是我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徵、知識水平並對教材的重、難、疑點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擬定的一個大致框架。

  教學反思

  1、活動設計符合大班孩子喜歡玩遊戲的特點,大班幼兒已有了一定生活經驗,在遊戲活動中也積累了一定的合作能力,所以在活動中大部分孩子都能與他人配合著玩,合作得比較好,但也有個別孩子動作協調能力差些,需要教師給予個別的指導。

  2、在練習夾包跳、投擲動作中,有一部分孩子的動作完成得不怎麼好,特別是夾包跳,幼兒的雙腿既要夾著包,又要往前跳起來,有的孩子跳起來時,雙腿就自然地打開了,包就掉下來了,大部分幼兒練習一兩次後,就能領會了要領,很好地完成了動作。

  3、在玩炒豆豆遊戲時,剛開始幼兒在抖動大圓布時,有的用力太大,有的幼兒還沒抓穩布角,球在大圓布里蹦不起來,有的球一下子就掉下來了,經過兩三次的摸索、配合,幼兒找到了要領,球很快地在大圓滿布裡蹦跳起來了,孩子們玩得很開心,也持續了很久球都沒有掉下來。

  4、我認為在設計和完成這個活動是成功的,教師在活動中是幼兒的支持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活動中教師沒有過多地干涉,讓幼兒在自己探索、摸索和實踐中成長起來,找到玩中的竅門,以及同伴之間的協作能力,我認為是對孩子來說是一輩子受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