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學教案精選15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班科學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班科學教案1
一、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柳樹的特徵。
2、培養幼兒觀察能力,懂得愛護樹木。
二、活動準備
園內的柳樹下
三、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引出課題。
春天到了,許多的樹都發芽長出了新的葉子。今天老師帶你們去走一走,看一看我們幼兒園裡有哪些樹長出了新葉子好嗎。(好)但老師有一個小小的要求:我們出去一定要聽老師的口令,不能隨自己走好嗎?(好)那出發散步到柳樹下。
(二)觀察談話。
1、小朋友,誰知道我們現在站的樹是什麼樹?幼兒回答:昨天我媽帶我去過小普陀,那裡也有,媽媽說叫柳樹,小朋友們紛紛舉手告訴我:我也看見過了,樹枝長得長長的細細的,葉子是綠色的,會彎下來的,還可以做花環戴在頭上很好看。對了,小朋友真聰明,我們現在站的樹就叫柳樹。
2、老師小結:柳樹的樹枝細細長長的、輕輕地往下垂,看上去一條一條的,我們叫它柳條,柳條會隨風擺動,風一吹來,它就會左右搖擺,柳條上會長出綠色的樹葉,好看極了,它們可以擋住夏天的太陽,老師小時候不好會折柳枝做花環戴,現在明白了,要保護樹,不能折柳枝,對吧!
那我們小朋友就不要去折,如果媽媽折了要及時阻止,告訴媽媽好嗎?(好)另外,老師告訴你們:柳枝的生命力很強,把柳枝用剪刀翦下來插在泥土裡很容易生根成活,柳樹的根很發達,不怕溼,不怕風沙,還能抵擋煙塵,因此一般柳樹都種在工廠區、河灘邊、沙地中,能防止河水衝擊河岸的作用。
小班科學教案2
活動目標:
1、在看看、猜猜、講講的活動中瞭解車子是由不同數量的輪子組成的
2、透過遊戲讓幼兒知道輪子是可以滾動的
活動準備:
PPT、幼兒帶來的各種車子
活動過程:
一、介紹各種不同數量輪子的車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一個神奇的寶貝,你們知道是誰嗎?
(一)出示兩隻輪子,引起興趣
1、你們看這是什麼?有幾隻?
2、你見過的兩隻輪子的車嗎?是什麼車?
小結:兩隻輪子的車有腳踏車、電動車、摩托車過渡:還想接著往下看嗎?
(二)出示三隻輪子
1、你們看這裡有幾隻輪子?
2、三隻輪子是什麼車?
小結:三隻輪子的是三輪車
(三)出示玩具車
1、這是一輛什麼車?這輛車有幾隻輪子?
2、出示四隻輪子,四隻輪子有些什麼車?
小結:四隻輪子的有轎車、警車、消防車、公共汽車等等
二、講講玩玩:知道車有了輪子會滾動
1、討論:為什麼這些車都要有輪子呢?
2、你們想不想開開自己帶來的車?
3、幼兒開開自己的車,開完後將車按輪子數量放進不同的停車場總結:原來我們剛才看見的車和你們玩的車都是有不同數量的輪子組成的,有了這些輪子車才可以在馬路上開。
活動延伸:
師:你們玩得開心嗎?還有很多寶貝也想出來和你們見見面,我們請他們出來好嗎?
師:你見過這麼多輪子的車嗎?
師:平時請你們爸爸媽媽帶你們一起找找看哪些車有這麼多的輪子,好嗎?
活動反思:幼兒的探索和發現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幼兒是學習的主體,他們選擇探索活動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不可直接控制,而應以尊重和支援,引導幼兒用自己獨特的方式進行探究活動。所以,教師應該為幼兒提供一定的環境來鼓勵幼兒積極探索。
小班科學教案3
活動目標:
1、瞭解雷給人們生活造成的影響。
2、學習躲避雷的方法和雨天自我保護意識。
3、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並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4、瞭解雷電是如何形成的。
活動重點:
瞭解雷電給人們生活造成的影響。
活動難點:
學習躲避雷電的方法,培養雨天的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
躲避雷電圖
活動過程:
一、出示各種有關雷電的圖片,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引出活動主題。
1、教師出示各種有關雷電的圖片,教師:小朋友,你們看看這些圖片是什麼?它對我們的生活會有危害嗎?
2、幼兒仔細觀察圖片並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
二、透過觀看影片,讓幼兒瞭解雷電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危害。
1、教師:下面請小朋友們觀看一下影片錄影,看看雷電對我們的生活會造成哪些危害呢?
2、幼兒觀看錄影,並集體討論雷電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影響。
教師小結:
雷電的危害特別大,雷電不僅會引發火災,而且如果人或動物被雷電 擊中就會死掉的。
三、引導幼兒討論躲避雷電的方法。
1、教師:大家知道如何躲避雷電嗎?
2、教師向幼兒展示說出自己的想法。
3、教師向幼兒展示躲避雷電的圖片,讓幼兒瞭解生活中應該如何躲避雷電。
教師小結:
有雷電時要趕快關閉門窗,不要站在視窗,把房間裡的電源線路斷開,並拔下插頭,雷雨天不要躲在帶線杆、煙囪或大樹底下,打雷時應該切斷電源,同時儘量不要開水龍頭,打雷時不要用手機,有雷電時要遠離建築物中外露的水管、煤氣管等金屬物體及電力裝置,不要再水邊停留,若在空曠地帶聽見雷聲,應兩腳併攏迅速蹲下,雙手抱住頭。
四、遊戲:我做得對嗎?
1、教師做出雷電交加的各種躲避的動作,請幼兒判斷對錯。
2、幼兒以小組為單位,做雷電時的各種躲避的動作,請其他組的幼兒判斷對錯。
教師小結:
雷電時如何形成的雷電是因為在下雨時兩朵積雨雲相互碰撞,一片是正電荷,一片是負電荷,撞在一起時,雲的上下部份之間形成一個電位差,就會產生電。
小百科:一般是指自然界中的雷電,雷是由於大氣中的雲體之間、雲地之間正負電荷互相摩擦產生劇烈的放電,產生高溫、使大氣急劇膨脹,產生震耳欲聾的巨響,這就是閃電雷鳴。
小班科學教案4
目標:
1、瞭解火車軌道是長長的。
2、學習建構火車軌道,能發展幼兒合作意識。
準備:
硬紙板、顏料、泡沫膠、示範圖。
重點:
學習建構火車軌道、培養幼兒合作意識。
過程:
一、出示火車軌道
1、這是什麼呀?(火車軌道)
2、什麼車在上面行駛呀?(火車)
3、為什麼火車路和汽車路不一樣?因為火車比汽車長,有許多輪子。
二、瞭解軌道的建構。
1、火車軌道是長長的,一個紙框一個紙框連起來的,長長的。
2、教師示範建構火車軌道,先豎放兩根,再橫放許多根硬紙條。
3、火車軌道長長的,要求小朋友們和同伴合作。
三、幼兒建構。
1、幼兒嘗試,教師引導。
2、表揚合作得好的幼兒。
3、教師引導幼兒連起來,這樣火一軌道長長的。
四、展示講評。
你們建構的火車軌道真棒,下次老師和小朋友們一起來開火車。
小班科學教案5
一:活動目標:
①初步感知彩虹糖在水中溶化的現象,願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認知目標)
②能夠大膽猜想嘗試,觀察彩虹糖溶化在水中的現象
③感受色彩變化所帶來的驚喜。(情感目標)
二:活動準備
彩虹糖若干,白紙盤20個,塑膠杯子20個,塑膠杯一個,一瓶牛奶,勺子20把
三:活動過程
激發幼兒的興趣
一、教師出示蓋好布的彩虹糖盒子
①今天老師帶來了個神秘的禮物,你們聽一聽,這是什麼聲音(教師搖晃彩虹糖盒子,用聲音激起幼兒的興趣。
②你們想不想知道里面是什麼東西? 好, 我請一位小朋友上來看一看(給上來的小朋友看一個角落,然後讓他說出來剛看看到了什麼)
二、觀察彩虹糖的顏色
1.教師出示彩虹糖,瞭解幼兒已有的經驗
①你們想不想知道老師帶來的禮物到底是什麼?
②那我現在把它變出來,讓你們看看。
③咦!這是什麼?
④你們有吃過彩虹糖嗎?你們吃的彩虹糖是什麼顏色的`?
⑤我們來看一看。彩虹糖有哪些顏色?(根據彩虹糖的顏色回答)
三、幼兒動手實驗操作
①師:“彩虹糖有這麼多顏色,那用什麼方法能把彩紅糖的顏色變沒呢?” (幼兒大膽猜想,大膽表達)
②師:“我覺得呢,用水可以把彩虹糖的顏色變沒,你們相不相信?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好不好。”
③師:“水是什麼顏色的?”(如果有幼兒說白色,教師出示裝牛奶,把牛奶放到塑膠杯裡,說一說牛奶是什麼顏色的?它們的顏色一樣嗎?我能透過水看到你們,所以水是透明的。
小結:我們水是透明的,我們可以透過水來看到對方。
一、操作步驟
1、拿一顆彩虹糖放到裝了水的塑膠杯裡
2、再拿我們的勺子輕輕的攪拌
教師提問:“我的水變成了什麼顏色了,彩虹糖的顏色怎麼不見了”
小結:原來彩虹的顏色融化到了水裡了
二、幼兒操作
①師 :“你們也想不想讓彩虹糖變沒?”
②師 :“你們看一下我們後面的桌子有什麼?”
(準備操作的物品)
③師:“我們在操作的時候一個人一個杯子,勺子,和一顆彩虹糖,還有在操作的時候我們要觀察我們的彩虹糖是怎麼變沒的,還要注意我們的這個彩虹糖能吃嗎?我們這個彩虹糖是用來做實驗的”。
(講一些注意事項)
總結:“小朋友我們今天做了什麼實驗啊。讓幼兒說出彩虹糖的顏色融化在水裡了,那我們今天晚上回到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做一下實驗,看看還有什麼東西放到水裡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小班科學教案6
活動準備:
晴天、雨天、多雲的氣象圖片,晴天、雨天、多雲的標誌圖片,小兔圖片
活動目標:
觀察天氣變化,知道不同天氣現象的名稱,並用語言正確表達。
活動過程:
1、情景角色匯入,引起幼兒活動興趣。
教師扮演小兔:聽說奶奶生病了,我得去看看她。
然後教師演的小兔起了床,拉開窗簾,強烈的陽光射進來。
2、觀看圖片瞭解不同的天氣變化。
(1)觀察晴天的天氣特徵。
小兔:今天的天氣怎麼樣啊?
教師出示晴天的氣象標誌:一個紅太陽。
小兔:今天是個大晴天,紅紅的太陽高高掛,我要去看奶奶去了!
(2)觀察陰天的天氣特徵。
小兔提著籃子走在樹林裡,忽然一片烏雲遮住了遮住了太陽。
教師播放陰天的氣象,問:現在天氣怎麼樣啊?
發生了什麼變化?
教師出示陰天的天氣標誌:烏雲。
(3)觀察雨天的天氣特徵。
教師播放雷雨氣象,討論:這時候,天氣又發生了什麼變化?小朋友聽到了什麼聲音?看到了什麼現象呢?
教師出示雨天標誌:雨滴
3、幼兒從圖片中找出晴天、陰天、雨天的標誌並貼在相應的位置上。
分析與反思:春夏時天氣變化反覆,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孩子們對天氣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在這次活動中,我結合圖片的形式來讓孩子們瞭解天氣,大部分的孩子們都能很快地說出來,而且能夠說出各種氣候的明顯的特徵,活動的效果比較好。值得提到的是,我應該利用孩子們指認圖片的歡快氣氛再引導孩子們討論一下各種天氣下人的活動,尤其是雨天要注意哪些安全?這是整個活動中的一個不足吧。
小班科學教案7
一、教學目標:
1、透過視覺感知各種顏色和圖案。
2、喜歡塗色活動。
3、能自己選擇喜歡的顏色在輪廓線內塗色。
二、教學重點:
初步瞭解故事的主要內容。
三、教學難點:
願意跟隨教師逐幅講述故事。
四、教學準備:
錄音機、磁帶。一幅圖片。
五、教學過程:
1、引導幼兒看圖片,引起幼兒學習興趣
教師:小朋友自己看一看,圖片中都有哪些動物,它們的家是什麼顏色的?
2、教師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教師:故事裡有哪些顏色的房子?紅色的房子是誰的家?黃色的房子是誰的家?綠色的房子是誰的家?
幼兒回答每個問題後,教師一起逐幅展示相應的畫面,確認故事的內容。
3、教師帶領幼兒一起講述自己繪畫的內容。
幼兒自己翻書,和教師一起逐幅講述故事。
引導幼兒說說每種動物的家中還有什麼顏色的物體,鞏固幼兒對色彩的認識。
小班科學教案8
活動目標:
1.透過比較,進一步感知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不同。
2.初步感知圓形與生活的人密切關係。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樂於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積木若干
活動過程:
一、欣賞輪子工程師的作品
1.(蒐集各種帶輪子的圖片腳踏車、飛機、摩托車、輪椅、三輪車、小汽車、卡車、火車、旱冰鞋、寶寶車、輪船等)讓幼兒天觀察這些是什麼?哪裡有輪子,哪裡沒有輪子。
2.討論:這裡有很多東西都是輪子工程師的作品,輪子工程師就是造輪子的人,找一找哪是他造的輪子。
二、觀察並思考圓形輪子的作用
1.工程師設計的輪子都是什麼形狀的?為什麼是圓形的?
2.一個輪子的是什麼車,兩個輪子的是什麼,三個輪子的是什麼?四個輪子的是什麼?許多輪子的是什麼?
三、比較圓形、三角形、正方形。
1.出示三角形、正方形的輪子圖。有什麼地方會用到它們呢?為什麼它們不能做輪子?
2.如果把圓形的輪子換成三角形或正方形會發生什麼事?
3.玩一玩試一試看哪些積木能滾動。
4.有一次,輪子工程師做了一些三角形、正方形的輪子。他想用來幹什麼呢?原來啊,工程師把壞蛋的腳踏車和汽車的輪子換成三角形、正方形的,這樣壞蛋騎上腳踏車就摔跤,想開車,汽車一動也不會動。壞蛋都跑不掉了。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透過想象有趣的故事情景,進一步認識圓形、三角形、正方形;比較認識圓形圓滾滾、無邊無角的特徵,感知圖形與現實生活的密切關係。
活動反思:
新《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好和探索慾望以及儘量為幼兒創設條件,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驗發現的樂趣。透過輪子的自述,孩子們對輪子的作用有了進一步的瞭解,讓孩子們到輪子的自豪,知道輪子給我們帶來了方便,輪子是如何來幫助我們的。
小班科學教案9
活動目標:
1.透過活動,讓幼兒認識多種水果,瞭解水果的生長處。
2.能愉快地參與活動,體驗集體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兩大區域(地上,樹上),水果實物卡(長在樹上的若干,長在地上的若干),神秘的袋子
2.會唱歌曲《蘋果》
3.會玩高人,矮人的遊戲
4.音樂磁帶:《蘋果》,《我是小司機》
5.課件:《哪些水果長在樹上》
活動過程:
一.匯入活動
師出示一個袋子
師:老師這裡有一個神秘的袋子,裡面裝著好多水果寶寶,我們來摸一摸,猜一猜,他們是誰?
二.透過摸摸猜猜,認識各種水果
(1)幼兒操作,找出各種水果,瞭解水果的特徵
師:你們喜歡吃水果嗎?為什麼?
幼兒自由講述
師:每一種水果都有不同的營養,多吃水果的小朋友會長的越來越漂亮,越來越健康
(2)律動:《蘋果》
師:今天,水果寶寶要和小朋友一起來唱歌跳舞,聽!
音樂:《蘋果》
師幼做律動:《蘋果》
(3)看看說說,瞭解水果生長地
師:水果寶寶要回家了,他們的家在哪裡呀?
幼兒自由講述,教師出示課件
(4)送水果回家
師放錄音
幼兒自由選擇水果後與老師一起做開車動作
師:瞧,我們來到了一個美麗的地方
出示背景圖(樹,地)
師:這裡有什麼?那老師的水果寶寶哪個住這裡的?還有一個住哪裡呀?
師示範送水果
幼兒操作,送水果回家
(5)評價分析
師:你們覺得有沒有哪個水果走錯了家?
幼兒觀察後講述
教師指導,幫助幼兒找到水果的家(重點認識菠蘿的家)
二.透過遊戲,幼兒進一步瞭解水果的生長地
師:水果寶寶回到家了,他們真高興,要和我們來做高人和矮人的遊戲
遊戲:高人,矮人
方法:教師出示各種水果,幼兒做相應的動作
要求:長在樹上的水果就做高人,踮起腳尖,舉起雙手
長在地上的水果就做矮人,低頭蹲下,團緊全身
師出示不同的水果,幼兒遊戲
師:你們玩得開心嗎?我們跟著水果寶寶到外面去玩吧!
小班科學教案10
1、透過觀察,感知,知道鼻子的基本特徵和作用,知道我們每個人都離不開鼻子。
2、懂得要愛護我們的鼻子,瞭解保護鼻子的一些方法。
活動過程:
出示ppt:匯入課題引出話題了解鼻子的基本特徵。
1、師:,小朋友看看這是什麼呀?鼻子有兩個什麼呢?
2、瞭解鼻子的作用。
(1)聞氣味
師:鼻子是用來幹什麼的呢
老師噴香水,問小朋友你們聞到了什麼氣味?
老師再次噴香水,和孩子們一起深呼吸。聞氣味,小朋友我們再來聞一下
師:小朋友們,你們除了聞過香水是香的還聞過什麼香味的?(幼兒談),小朋友們說的真好、
師:除了聞過香味,我們的小鼻子還聞過什麼氣味(幼兒談),小朋友們真聰明,我們的小鼻子不光聞過香味,還聞個酸聞,臭味各種各樣氣味
幼兒自由結伴來到桌子邊體驗各種氣味。
師:小朋友們我們用小鼻子聞聞桌子上面杯子裡的東西,告訴你身邊的小朋友,你聞到了什麼氣味,它是什麼東西。
老師作總結。
(2)感知鼻子是呼吸的重要器官。
師:小朋友除了聞味道還可以還有什麼作用。
師:我們來做個遊戲好不好深呼吸用手指放在鼻孔下面會感覺到什麼,(熱氣)那我們再手把鼻孔捏起來緊閉嘴巴,老師倒數五個數,談談你們的感受。(老師先閉上嘴巴,再捏鼻子,老師也誇張的做呼吸困難,難受。師幼一起深呼吸,真舒服呀)。
小結:我們的鼻子不光能聞各種各樣的氣味,還能呼吸與透氣。
3、保護鼻子觀看ppt。
師“圖片上的小朋友在幹嗎?這樣做對嗎?這個小朋友怎麼了?
師:老師發現有個別小朋友,經常用手摳他們的小鼻子,他們的鼻子呀經常流血,你們說這樣好不好呀?也不能撞到自己的鼻子。
流鼻涕的時候我們應該樣呀?(小朋友們說出很多種擦鼻涕的方法)
幼兒用餐巾紙學習擦鼻涕的正確方法。
小結:師:看我們知道了這麼多,也認識了我們的鼻子,那小朋友們說說我們的小鼻子重不重要呀,我們是不是應該好好的保護它呀,
4、師幼一起做鼻子操。
師:來,我們來做做鼻子操好不好(師幼一起做)。好舒服呀,孩子們,現在讓我們一起到外面去用鼻子暢快的呼吸吧,和老師們再見。
小班科學教案1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和少。
2、培養初步的分析、比較能力。
3、讓幼兒在活動中體驗做小主人的快樂。
活動準備:
小凳子、葡萄、西瓜等水果卡片、小汽車音樂、小口杯、動物頭飾、小球、布娃娃。
活動過程:
一、智力遊戲:小司機快快坐下來。
1、導語:小朋友想當小司機嗎?今天老師帶你們做個有趣的遊戲:小司機快快坐下來。
2、介紹遊戲規則:圈內放三個小凳子,請四名小朋友當小司機,放音樂,小司機圍著小凳子轉圈,音樂一停,小司機趕快找凳子坐下來。
3、遊戲開始:先放音樂,再停下來。
問:
1、小司機都坐下來了嗎?
2、有一個小司機為什麼沒有坐下來呢?(引出:小司機多,小凳子少。)
二、情景表演:小班請客。
師述:剛才小司機把小汽車開到我們小班來了,還給我們帶來了三位小客人,請你們看看是誰來了?(小客人上場)
1、我們和客人打打招呼(老虎、小豬、小老鼠好,請坐!)
2、客人來了,我們要給客人倒杯茶,哪位小朋友來招待客人?
3、客人都喝茶了嗎?為什麼?(客人多,茶杯少。)
4、老師還買了許多水果招待客人你們看看有哪些水果?(出示水果卡片)
5、認識水果:葡萄、西瓜。並比較兩種水果那種多,那種少。
6、找一名小朋友上前找水果給客人。先找葡萄。問:客人都有葡萄了嗎?為什麼?(葡萄少,客人多。)
7、再找西瓜。問:客人都有西瓜了嗎?(都有)。西瓜找完了嗎?為什麼?(西瓜多,客人少。)
三、活動延伸:遊戲(互送禮物)。
1、讓小客人把禮物(小球)送給小朋友,比較得出(小朋友多,禮物少)。
2、回送禮物,讓小朋友把禮物(布娃娃)送給小客人,比較得出(禮物多,客人少)。
四、活動結束:評價小朋友在活動中的表現。
小班科學教案12
活動目標:
1.樂意尋找蚯蚓,萌發喜愛、愛護蚯蚓的情感。
2.知道蚯蚓的名稱,初步瞭解蚯蚓的生活環境。
活動準備:
1.錄音磁帶一盒,玻璃瓶子3—4只,蚯蚓若干條。
2.戶外自然環境。
3.雨靴、杯子、筷子。
活動過程:
(一)感知討論:蚯蚓是花草樹木的好朋友。
1.觀察幼兒園自然環境。
2.花草樹木長得怎樣?它們長得這麼美,需要得到哪些好朋友來幫助?(空氣,陽光,水。)
3.除了這些,還需要哪些好朋友的幫助?為什麼?請它自己來說說。(放錄音)
4.小朋友,你們知道還有誰是花草樹木的好朋友?(蚯蚓)
(二)體驗理解:觀察瞭解蚯蚓。
1.你關心過上次老師帶的蚯蚓嗎?發現了什麼?
2.為什麼認為蚯蚓死了?蚯蚓為什麼會死?怎樣讓它不死?
3.小結:我的名字叫蚯蚓,身體長得圓圓的,我沒有眼、耳、鼻子和腳.這樣便於鑽土。我在泥土裡鑽來鑽去地鬆土,我可離不開泥土,我的糞便可作肥料,這樣花草樹木就長得更好。小朋友你們看,我的本領大不大?
(三)實踐活動:挖蚯蚓(一人一杯、一筷。)
1、找一找蚯蚓在什麼地方呢?想一想蚯蚓為什麼在這個地方呢?
2、出示放在同一容器中的乾溼兩種泥,讓幼兒觀察,泥有什麼不一樣呢?(一邊幹一邊溼)
小結:蚯蚓喜歡生活在潮溼的泥土。
(四)內化遷移:飼養蚯蚓。
1.你們喜歡蚯蚓嗎,為什麼?
2.為蚯蚓安個家,飼養蚯蚓。
小班科學教案13
目標:
1.感知聲音可以透過管狀材料從一頭傳到另一頭的現象。
2.在“打電話”的情景中嘗試兩個人合作探索。
3.能控制音量,避免音量過大損傷同伴的聽力。
準備:
用管狀材料(如PVc管、紙筒、塑膠軟管等)連線成傳聲筒。
玩法說明:
兩名幼兒合作探索,一名幼兒對著傳聲筒說話,另一名在傳聲筒的另一端傾聽。
指導要點:
1.創設“打電話”的遊戲情景,引導幼兒遷移生活經驗,瞭解材料的玩法。
2.觀察兩人共同玩“打電話”遊戲時是否明確“聽”和“說”的關係,能否互相配合。如果兩名幼兒出現同時聽或同時說的現象,可透過提問“兩個人都說(聽),誰來聽(說)呢”引導幼兒關注兩種角色之間的配合。教師不要替幼兒分配角色,如果幼兒之間不能較好地協調,教師可以遊戲者身份參與到遊戲中,引導幼兒學習分配角色。
3.創設“說悄悄話”的情景,引導幼兒控制音量。當幼兒用較大的音量對著管子說話時,教師可請他的同伴表述“聽”的感受。
4.幼兒說話時鼓勵其先對著管子說一說,再離開管子說一說,然後問一問另一端的同伴在兩種情形下聲音聽起來是否一樣。
小班科學教案14
活動目標:
1、感知春筍的外形特徵。
2、瞭解春筍與竹子的關係。
3、主動地參與探索活動,體驗剝筍、玩筍殼的樂趣。
活動準備:
每個幼兒兩支春筍、一把刀(供教師用)、沙盤、色拉油、每組兩個籃子、春筍掛圖。
活動過程:
一、觀察春筍的外形特徵。
1、請幼兒猜謎語:“底粗頂尖像寶塔,層層衣服粘泥巴,衣服裡面節節肉,做菜湯頂呱呱。”
2、分給幼兒每人一支春筍,讓幼兒摸摸、看看。
3、請幼兒說說春筍是什麼樣子的?(長長圓圓,下粗,上尖)看上去像什麼?什麼季節長出來的?長在什麼地方?(出示圖片)春筍外面包著什麼?是怎麼包著的?
4、請幼兒將春筍的外殼一層一層地剝去,提醒幼兒不要把外殼剝破。
5、教師把剝好的筍豎著切開,讓幼兒觀察筍的內部。
6、請幼兒說說,筍肉是什麼顏色的?
7、小結:春筍長在竹園裡,“春筍娃娃”的媽媽是竹子,春筍長大以後也變成竹子,筍殼可以一層一層地剝去,裡面是一節一節的筍肉,它可以當菜吃。
二、玩筍殼
1、再給幼兒一支筍,讓他們剝,剝下的筍殼讓幼兒玩。如把筍殼從小到大套起來看看像什麼。
2、將幼兒的作品放在沙盤裡,供幼兒欣賞。
三、品嚐筍肉
教師將筍肉洗乾淨,切成數塊。淋上色拉油,請幼兒品嚐。
小班科學教案15
本活動目標
1.感知常見的可泡發食品由小變大的有趣現象,願意動手嘗試泡發食品。
2.在探索中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初步培養幼兒喜歡探究科學的興趣。
活動準備
透明玻璃杯兩個,盆子一個,小碗、勺子、小碟、水杯幼兒人手一個;盛有溫水的量杯1個;木耳、各種花茶、茶葉、胖大海、銀耳、泡麵、鈣奶餅乾若干;mp3。
活動過程
1.師幼共同唱手指歌,並做動作。
2.用手指遊戲“變變變”,匯入活動。
一個手指頭,變成毛毛蟲,爬呀爬呀爬一爬。……
過渡:小朋友們表現的太棒了,現在咱們坐下休息一會,老師給你們變一個魔術。
(由於小班幼兒年齡小,開始時注意力不易集中,因此匯入部分,我設計了一個幼兒愛唱的手指歌,旨在引起幼兒的興趣,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3.出示兩塊大小基本一樣的木耳,動手實驗
師:你們知道老師手裡拿的是什麼嗎?
幼:木耳。
師:我能把這兩塊一樣大的木耳變得不一樣,相不相信?
師:待會兒老師要把兩塊木耳分別放在兩個杯子裡,一個杯子裡倒上水,另一個杯子裡不放水,一會兒它們就會變得不一樣了。小朋友猜一猜木耳會變成什麼樣?
4.幼兒進行猜想,並說說為什麼
①木耳變大了;②木耳變小了;③木耳大小沒變化。
(大部分幼兒說木耳會變大,理由五花八門。儘管孩子們的想法很誇張很幼稚,但我沒有打斷和干預,而是鼓勵他們大膽想象和表述,因為那是孩子們智慧的火花在閃爍。)
5.幼兒驗證猜想結果,並觀察和比較幹、溼木耳的區別。
把木耳放入小碟中,請幾名小朋友上前面摸摸幹、溼木耳,並說說區別。
6.組織幼兒自主選擇泡發木耳
師:小朋友,你們想不想變這個魔術?
(讓小朋友當魔術師,更容易使孩子產生積極的行為動機。在變木耳的同時幼兒觀察木耳泡發的過程,並說:“木耳木耳快變大)
讓幼兒回家給父母變魔術,和父母共同做好吃的木耳炒肉。
7.幼兒動手泡發木耳,進一步感知和驗證
啟發幼兒進行生活經驗聯想:你還知道哪些食物泡發後會發生變化,鼓勵幼兒說說自己的發現。(教師出示實物,讓幼兒近距離感知)
8.師幼共同遊戲:變了變了
請幼兒變成會泡發的食物原地不動做準備,教師隨音樂講述泡發食品由小變大的過程,幼兒隨音樂變化做動作,讓自己越變越大,變到最大。
(科學與音樂活動相融合,引導孩子發揮想象,用肢體語言表現食品由小變大的過程,動靜結合,並能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
9、共同欣賞菊花在水中散開的美妙過程
請幼兒拿自己的小水杯喝菊花水,體驗快樂。
活動延伸
讓幼兒回家給父母變魔術,和父母共同做好吃的木耳炒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