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課件> 迴圈與運輸科學課件

迴圈與運輸科學課件

迴圈與運輸科學課件

  迴圈與運輸科學課件

  教學設計思想:

  本課將引導學生進入血液迴圈系統的學習。以問題的形式引入,激發學生探究氧氣和養料的運輸問題,透過觀察教科書中的插圖(利用泵灌溉圖、人體迴圈系統示意圖、食物傳送示意圖——孩子們從傳送帶上取食物並將垃圾放回到傳送帶上)引導學生用類比的方法進行分析,是什麼力量“推動”血液在我們體內的血管中不停地迴圈往復流動。

  教學目標:

  一、科學探究目標

  1.能用類比或聯想的方法對所要探究的問題進行假設。

  2.能想出2種以上測量和計算心率或脈搏的方法。

  3.能透過擠壓網球推測並描述心臟是怎樣工作的。

  4.能初步制定比較完整的探究計劃。

  5.能運用一種調查的`方法尋找治療心臟疾病的新技術。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能將自己的方法或觀點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

  三、科學知識目標

  1.能正確說出心率的定義。

  2.能舉例說明哪些因素能影響心率的變化。

  四、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目標

  能舉例項說明新技術如何幫助人們解除疾病。

  教學重點和難點

  指導學生透過綜合運用以往學過的方法探究與“心臟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相關的問題。

  教學方法:

  教師講授與學生活動相結合的互動教學法。

  教學媒體:

  多媒體裝置,人體迴圈系統圖,醫用聽診器,計時工具。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同學們,我們昨天學習了《迴圈與運輸》一課,完成了活動一,測量了心率,知道了心臟如何工作的,下面我們回憶一下上節所學內容。

  2、出示複習題。

  (1)人體血液迴圈系統由心臟、動脈、靜脈、毛細血管組成。

  (2)心臟每分鐘跳動的次數叫做心率。

  (3)心臟的大小與自己握緊的拳頭相似。心臟就像一臺強有力的泵,將血液壓入血管,推動血液流經全身各部位,從而將養料和氧氣輸送到全身,滿足人體生長髮育的需要。

  (4)心跳與脈搏的頻率是一致的,我們可以透過測量測量脈搏來測量心率。

  3、今天繼續學習這一課,完成活動二:探究心跳的快慢究竟與哪些因素有關。讓我們一起來研究吧!

  二、自學

  1、自學教材36-38頁,回答下面問題:

  (1)正常成年人在平靜狀態下的心率是75次左右,兒童的心率一般略高於成年人。

  (2)心跳加快時血液流動加快,從而運送到全身的營養和氧氣增加,滿足人地的需要。

  (3)新技術在醫療中的發展和應用能夠幫助人們擺脫病痛,甚至重新獲得生命,你知道的與迴圈系統有關的醫療技術有哪些?

  2、彙報交流

  三、探究

  1、影片:心臟跳動

  2、教師:在一天中我們的心跳快慢會發生一些變化,有些時候會感到心跳加快,全身發熱,甚至流出汗來。那麼,心跳的快慢究竟與哪些因素有關呢?讓我們一起來研究吧!

  3、提出問題:心跳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

  4、活動

  (1)分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

  (2)交流完善實驗方案。

  (3)分組開展探究活動。

  (4)彙報交流探究結果。

  5、教師小結:影響心跳快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心跳加快時,輸送到全身的血液增多,以滿足人體的需要。

  四、拓展

  1、影片、小知識

  2、檢測題

  (一)填空

  (1)動脈是把血液從心臟輸送到身體各部分的血管。靜脈是把血液從身體

  各部分送回心臟的血管。

  (2)在人的手背上常能看到一條條“青筋”,它屬於(靜脈)血管,出血時往往呈噴射狀的血管是(動脈)血管,在人體內的三種血管,有利於物質交換的是(毛細)血管。

  (3)心臟不停地跳動,促使血液在心臟和全部血管所組成的管道中迴圈流動的過程就是血液迴圈。

  (二)計算一天中的心跳次數?

  (三)你知道有關血液迴圈系統的一些疾病嗎?怎樣保護心臟?

  板書設計:

  第七課 迴圈與運輸

  影響心跳快慢的因素:

  (1)緊張。

  (2)吃辣或燙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