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課件> 課文蘇州園林ppt課件

課文蘇州園林ppt課件

課文蘇州園林ppt課件

  作者簡介

  葉聖陶: (1894~1988),原名葉紹鈞,現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有“優秀的語言藝術家”之稱,代表作是長篇小說《倪煥之》。他原籍是江蘇蘇州,所以對蘇州園林很熟悉,又有深刻的研究。

  讀準下列詞語

  軒(xuān)榭( xia) 池沼(zhǎo) 丘壑(ha)嶙峋(l ín xún)

  鏤空 (lòu) 薔薇 (qiáng wēi) 重巒疊嶂 (di? zhàng)

  欣賞完圖片後,如果讓你用一個比喻句形容蘇州園林:你覺得——蘇州園林就像??一幅幅優美的圖畫。

  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思 考

  1.文章的結構是怎麼樣的?請理清文章思路.

  劃分層次:

  一、(1)說明蘇州園林在園林藝術中的重要地位。

  二、(2-9)作者從園林建築設施的各個方面,說明了蘇州園林圖畫美的總的特徵。

  三、(10)指出蘇州園林的美還不止以上這些,引人回味。

  2、蘇州園林的總體特徵是什麼? 務必使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3.文章怎樣分項說明蘇州園林的特徵?

  1.亭臺軒榭的佈局不講究對稱,講求自然之趣。

  2.假山池沼的配合講求自然美。

  3.花草樹木的映襯給人圖畫美。

  4.近景遠景的層次給人景緻美。

  5.每個角落都注意圖畫美。

  6.門和窗是高度的圖案美。

  7.極少用彩繪給人色彩美。

  從七個方面緊扣 “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這個總體特徵。

  4.文章結尾寫什麼?有什麼特點?

  文章結尾告訴人們蘇州園林值得介紹的還很多,文中所介紹說明的只是一些方面。結尾留有餘地,給人回味無窮。

  總說——務必使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1、亭臺軒榭的佈局——自然之趣

  2、假山池沼的配合——自然美四個講究

  3、花草樹木的映襯——圖畫美

  分說4、近景遠景的層次——景緻美

  5、每個角落——圖畫美

  6、門和窗——圖案美 捎帶說明

  7、極少用彩繪——色彩美

  講究亭臺軒榭的佈局對稱的建築是圖案畫 園林是美術畫,美術畫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講究對稱的。

  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池沼或河道的邊沿很少砌齊整的石岸,總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假山的堆疊,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

  講講究究花花草草樹樹木木的的映映襯襯 高樹與低樹俯仰生姿 落葉樹和常綠樹相間,花時不同的多種花樹相間。

  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 蘇州園林的牆壁上有磚砌的鏤空圖案廊子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講究每一個角落的圖畫美

  講究色彩的`搭配

  講究門、窗的圖案美

  小結:

  可見,蘇州園林無論是整體,還是它的每一個區域性,甚至每一個細部處處都注意到了圖畫美,作者反反覆覆用圖畫作比,目的在於始終強調蘇州園林總的特徵。由此我們可以知道說明文始終要注意緊緊抓住被說明事物的特徵。

  揣摩詞句

  1、倘若要我說說總的印象,我覺得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標本”在這裡是什麼意思?)

  “標本”在這裡是典範、代表的意思。最能說明蘇州園林的重要地位:標本

  2、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藝術”與“技術”有什麼區別?)

  “藝術”是強調個人獨創性的活動,其成果能給人以審美愉悅,並且無法被複制;“技術”,意味著有固定的程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實際效用的東西,一般可以大量複製。

  3、可是牆壁上有磚砌的各式鏤空圖案,廊子大多是兩邊無所依傍的,實際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緻的深度。“隔而未隔,界而未界”是什麼意思?能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這是怎樣的情形嗎?)

  “隔而未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儘管猛看上去花牆和廊子把景緻分開了,但因為牆壁是鏤空的,廊子兩邊無所依傍,所以景緻並沒有被真正隔開,而只是緩衝了一下視線,使得景物不是一覽無餘地呈現在遊覽者眼前,而是逐次展開,這樣就使遊覽者在心理上覺得園林中景緻繁複,有層次了。

  本文及《中國石拱橋》各用了哪些方法,並結合例項說說其作用。

  1、舉例子

  作用:先介紹一種現象或說明一種道理,然後再用具體例子做例證,這樣有點有面,既增加了文章可信度,又使文章血肉豐滿。

  2、作比較作用:透過比較,容易突出被說明物件的特點。

  3、打比方作用:打比方可以使要說明物件形象可感。

  4、列數字作用:採用列數字的方法,讀者可以透過確定的數字獲得對說明物件的準確瞭解。

  5、引用 作用:引用別人的話或有關資料,可以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1.作比較:

  ①在介紹佈局的時候,將蘇州園林內亭臺軒村的佈局跟宮殿和住宅相比; 突出了蘇州園林講究“自然之趣”的特點。 ②在介紹花草樹木時說,“沒有修剪得像寶塔那樣的松柏,沒有閱兵式似的道旁樹”。這既是比喻,又是比較,表現了我國傳統的審美觀點和民族的特有風格。

  ③在介紹建築物的色彩時,又與北京的園林相比較,’‘與北京的園林的不同,極少使用彩繪。梁和

  杜子以及門窗欄杆大多漆廣漆,那是不刺眼的顏色”。

  2.舉例子

  例如:第2自然段,以遊覽都來到園裡,沒有一個不心裡想著口頭說著“如在圖畫中”的例子,說明蘇州園林是一幅完美的圖畫的特點。再如第5自然段中,以幾條園裡的古藤為例,形象地說明了蘇州園林花樹的藝術風采。

  3.摹狀貌

  例如第5自然段中,對蘇州園林樹木的栽種和修剪著眼在畫意的描摹等。

  語言特點:說出下列句畫橫線的詞的作用——

  (1)蘇州園林據說有一百多處,我到過的不過十多處。“據說”是留有餘地的說法,很有分寸。

  (2)誰要鑑賞我國的園林,蘇州園林就不該錯過。“鑑賞”指對藝術品的欣賞和評價,而“欣賞”指對藝術品的領略和玩賞,在句中用“鑑賞”詞最恰當。

  (3)務必使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務必”“無論”“總是”強調了圖畫美。

  (4)我國的建築,從古代的宮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絕大部分是對稱的。“絕大部分”是從範圍上作出限制。

  (5)蘇州園林與北京園林不同,極少使用彩繪。 “極少”則從數量上加以限制。

  (6)階砌旁邊栽幾叢書帶草。牆上蔓延著爬山虎或者薔蔽木香。如果開窗正對著白色牆壁,太單調了,給補上幾竿竹子或幾棵芭蕉。

  “栽”“蔓延”“補”這幾個動詞恰當而形象地寫出設計者和匠師們的精心佈局,化靜為動,化單調為多彩。這個例子體現了本文語言的精練。

  語言特點:語言準確、生動、周密、精煉

  小結:多種說明方法的運用,既突出了事物的特徵,又使語言達到了準確、簡明而又形象生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