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課件> 媽媽的賬單說課課件

媽媽的賬單說課課件

媽媽的賬單說課課件

  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媽媽的賬單說課課件,歡迎閱讀。

  我今天的說課題目是《媽媽的賬單》。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和教具設計五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闡述說明。

  一說教材

  《 媽媽的賬單》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片略讀課文》。該單元以“可貴的親情友情,感受和回報父母之愛”為主題而展開。《媽媽的賬單》屬記敘文題材。寫了一個叫彼得的德國小男孩做完家務事向媽媽索取勞動報酬,開出了一份總額為“60”芬尼的賬單。當小彼得如願以償得到報酬時,也收到了媽媽給他的一份賬單,總額為“0”,這份特殊的賬單讓小彼得感到羞愧萬分,主動把報酬退還。課文表達了母愛的偉大,親情的無價 ,孩子在親情的感召下健康成長。課文的切入角度獨特,把母愛的無聲無私表達得淋漓盡致,因此我認為平實的語言中透露著親情的可貴是本文最大的寫作特色。

  結合單元教學目標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識,能力,情感”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1 讀懂課文內容,體會人物思想感情。2 理解媽媽給彼得的那份賬單的含義。3透過學習,體會母愛的偉大,懂得回報父母,學會對父母感恩。

  課文共分19個自然段,整個故事環節以兩份賬單連線而成,文中的媽媽未說一句話讓兒子主動退還報酬,文中對小男孩彼得也沒有語言描寫,卻讓小彼得為自己的做法感到羞愧。因此結合課文特點我把讀懂課文內容,體會人物思想感情作為文章的重點。其中媽媽的賬單內容特殊,母愛是不需要回報的,是學生難以理解的,因此結合學生年齡特點,我把理解媽媽帳單的含義作為文章的難點,同時也是文中的重點。關於重點如何突出,難點如何突破,我將在教學過程中給予闡述說明。

  二說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於此,我採用的引導點撥法,提問談話法,以讀促說,以說促寫。學法上,我貫徹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透過讀而體驗,透過自身體驗而暢談感受,透過心理感受而致力於生活中的實際行動。完成預定的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中的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五個環節而展開。

  環節1 匯入新課

  我設計的導語從學生熟悉的電視劇《家有兒女》入手,師生回憶裡邊的'片段:即劇中的小主人公搶著幹家務,目的是從家長手裡換取家務卡,再兌換成零用錢作為勞動後的報酬。然後瞭解學生們平時在家幫家長做些什麼。學生回答後教師提問,看看誰是最誠實的孩子,有誰在家幫家長幹家務來向家長索取報酬呢?老師對舉手的同學進行現場採訪,對學生的誠實給予鼓勵。此導語以學生熟知感興趣的電視節目入手加以師生談話激發學生興趣,披露學生幹家務活向家長索取報酬的缺點,並對學生的誠實給予肯定。

  環節2:品讀第一份賬單

  教師出示第一份賬單。首先讓學生讀一讀賬單,找出不理解的地方。相機理解詞語:“款項”指專案;“芬尼”屬德國貨幣單位,20芬尼相當於人民幣1元,文中的60芬尼則合人民幣3元。其次指名讀一讀彼得列出了哪些款項。待學生讀完後,教師引導,這是一份彼得給媽媽的賬單(板書:賬單 彼得)繼而提問:從這份賬單中看出彼得是一個怎樣的小男孩。預設學生會回答出“聽話、懂事、愛勞動”等答案。教師給予肯定後引導:既然彼得這麼聽話為什麼給媽媽開出這樣一份賬單。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1、2自然段。學生讀完後教師引讀。找出答案:小彼得是一個商人的兒子,受家庭的耳濡目染,認為幹家務活向媽媽索取報酬是理所當然的環節3 品讀第二份賬單(文章重點,難點)

  問題一:透過預習說一說小彼得索要報酬的願望實現了嗎?問題二:在願望得以實現的同時還得到了什麼?待學生答出後,教師出示第二份賬單,即媽媽的賬單(補充課題:“媽媽的““媽媽”)問題三:對比兩份賬單。說說你發現了什麼?預設學生會回答 “彼得寫了60芬尼,媽媽寫了0芬尼”。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0芬尼 60芬尼)

  問題四:媽媽的賬單上沒有一件件具體的事,但是十年是一個漫長的歲月,十年的幸福生活包含了許許多多數不清的事。結合自己的經歷想一想,十年來彼得的媽媽是怎樣照顧彼得的?(預設:學生回答媽媽給彼做出可口的飯菜,讓他上學注意安全、生病時會照顧他等等)教師引導:十年的幸福生活、十年的吃喝是一筆龐大的數字,還有彼得生病時無微不至的照顧,如果媽媽的賬單上不寫“0芬尼”你認為該寫多少?學生在練習紙上寫出答案,師生交流。教師介紹:《母親的價格》片段。問題五:既然母親的工資可以和公司的大總裁相比,那媽媽的賬單上為社麼寫“0芬尼”呢?學生回答後教師小結:十年中媽媽付出的心血、汗水和可貴的青春年華,這筆錢怎麼能算的清呢?媽媽只有全心全意地愛著自己的孩子,請說一說媽媽的愛是一種怎樣的愛呢?學生回答後,(板書:無聲、無價)在這裡我會穿插5.12地震中媽媽在去世前給自己的孩子編寫簡訊的感人事蹟,讓學生體會到母愛是多麼偉大、無私。最後師生合作飽含深情的朗讀這份無價、無私的賬單。此環節在教學過程中,透過教師的引導,由淺入深地進行提問,採用層層剝筍法,讓學生感受母愛之偉大,體會母愛是不需要回報的,親情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讓學生以讀為基礎,以說來表達,一些簡易問題留給後進生解決,照顧到全體學生。從而突破難點,解決重點。

  環節四:圖文結合,提升情感(也是文中的重點將從五個方面解決)

  1、引導學生透過看圖,抓住課文最後一自然段中重點詞語, 從彼得的神態、動作中體會他的“羞愧萬分”

  2、想象說活:此時此刻的彼得會對媽媽說些什麼?

  3、透過朗讀傳遞彼得的心聲,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4、對照歌詞聽歌曲《母親》

  5、說出心裡話,可以對彼得或彼得的媽媽說,也可以對自己或自己的媽媽說。

  此環節透過讀體會人物思想感情,透過聽歌曲提升情感,透過練習表達感受,讓學生在情感上得到質的飛躍。

  環節五:作業

  完成老師設計的作品,給字型塗上媽媽喜歡的顏色,在空白處寫出自己的心裡話,向父母表達自己的愛。目的學會感恩父母,學會表達感受。

  四、說板書設計

  人們常說,好的板書就是一份微型的教案,此板書在教學過程中逐步補充新增而完成,簡明全面的傳達文章的主要內容,體現教學重點。

  五、 附加:說教具設計

  本文自然段較多看似零散,但從中提取出兩份賬單,學生透過反覆讀體會到母愛的偉大、無私。剩餘的內容就顯得平實而簡單,學生理解了重點詞語便可以一帶而過。這也是我解決重點製作教具的初衷。另外在出示的教具中,我特別畫上了綠葉和紅花。這一點在我的結束語中得以體現:請同學們像歌詞中唱的那樣,試著當一把為媽媽遮風擋雨的花折傘。從溫室的花朵變成奉獻而無私的綠葉,讓媽媽感受到你的愛與成長。

  以上,我從說教材,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和附加說教具設計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