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課件> 物理說課課件

物理說課課件

物理說課課件

  物理說課課件應該要怎麼進行制定才能使物理教學順利開展呢?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閱讀物理說課課件,相信能帶給大家啟發。

  一、說教材

  《牛頓第三定律》選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五節。牛頓第三定律是牛頓運動定律的重要內容之一,它是把物體受到的力與其他物體受到的力聯絡起來的橋樑,因此它是對牛頓第一、二定律最有效的補充,有了它就會把受力分析的物件從一個物體擴充套件到多個物體,拓寬了分析思路和解題範圍。本節課除了能更好地分析解決之前所學過的力、運動,力和運動的關係外,它對後面碰撞問題的研究更是功不可沒,在整個高中階段的學習中,還常把受力情況複雜的物體的受力轉換到與之相互作用的物體上進行研究。

  二、說學情

  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經對物體的相互作用問題有了定性的瞭解,這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了知識鋪墊。進入高中後,學生已經初步具備分析和歸納、具體和抽象的思維能力,具備了一定的分析、解決和問題進行反省的能力,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了思維能力的準備。

  高中生在知覺和觀察事物時比以前更全面、更深刻。他們能發現事物的一些主要細節和本質方面,其目的性、永續性、精確性、概括性都比初中有了很大提高,其思維具有高度的抽象概括性,喜歡懷疑、爭論。因此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從實際問題出發,引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期達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效果。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認識物體間的作用是相互的。

  2.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間的關係,並用它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3.學會受力分析,區分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和平衡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透過觀察三個演示實驗,總結實驗背後蘊藏的物理知識,找出共同點,得出物理規律。

  2.透過從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分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學會分類簡化的問題分析法。

  3.透過自主設計實驗驗證,養成獨立的思考能力和實驗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透過列舉和分析有關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生活例項,培養獨立思考、勇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和團結協作的科學精神。

  2.透過自主探究,感受物理學科研究的方法和意義,養成一種科學探究的意識。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

  掌握牛頓第三定律及其應用,學會用牛頓第三定律分析實際問題。

  【難點】

  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與平衡力的異同。

  五、說教學方法

  在教學活動中,良好的教學方法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本節課我採用了啟發引導與探究法相結合,並輔以問題法、演示法、歸納法等。

  六、說教學過程

  環節一:匯入新課

  我採用的是實驗匯入,首先向學生演示三個實驗:

  實驗一:用一隻食指,用力去壓另外一隻手的手掌,看到食指彎曲;

  實驗二:將兩個條形磁鐵固定在小車上,同名磁極相對放置,鬆開手後,兩個小車相互排斥;

  實驗三。螺旋槳在空氣的作用下,使遙控飛機飛行

  透過這三個實驗讓學生初步感受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透過這樣的匯入,能夠幫助學生體會物理來源於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能夠幫助學生初步體會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係。

  環節二:規律建立

  對上述三個實驗進行分析,分別對三組實驗中的物體進行受力分析,可以發現手指給手掌壓力的同時也會受到來自於手掌的壓力;磁鐵A、B都會受到來自於對方的斥力;螺旋槳與空氣之間也存在相互作用的力。

  之後提出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概念:一個物體如果對另一個物體施加了力的作用,同時後一個物體也對前一個物體有力的作用。在這一作用過程當中,我們把它們一個稱為作用力,另一個稱為反作用力。

  然後讓學生舉例分析生活中常見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例如:人打沙包等。從而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為後面的教學做好鋪墊。

  之所以這樣設計,是透過實驗,能夠讓學生清晰的看到到物理現場,從而更加直觀的呈現物理知識。

  接下來進一步探究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係,分別從作用點、方向、大小三個方面進行。

  1.作用點的探究。

  讓學生分析課堂開始是所做的三個演示實驗,分別讓學生找出各個力的作用點,並說出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作用點的特點,並對學生的答案進行總結: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作用點分別作用在兩個物體上

  2.方向的探究。

  同樣讓學生分析演示實驗中三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方向,找出其特點。這裡我會提出如下問題:“如果作用力的方向改變了,反作用力的方向應該如何變化?”

  學生思考給出答案後,我會加以總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方向關係總是相反,其中的一個力方向改變,另一個力同時也跟著變。

  3.大小的探究。

  這裡採用的方法是讓學生分組實驗進行探究。

  首先是透過之前的學習,讓學生提出猜想: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大小相等。

  之後設計實驗,並進行完善:

  方案一:兩個彈簧測力計,沿著同一條直線沿相反方向拉動。

  方案二:利用兩個彈簧測力計,一方固定,讓後拉動另一方。

  透過實驗,學生能夠觀測到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大小相等。

  然後,我會提出問題:我們測得的是靜止時的情況,如果運動過程中,兩個力的大小又有什麼關係?

  這裡我會透過演示實驗讓學生觀察:用感測器實時演示兩個力在任意時刻的大小關係,並且記錄實驗資料,會出曲線。

  透過實驗觀察得出結論:兩個力的大小在任意時刻都相等,且兩個力同時存在或消失。

  最後,讓學生對實驗結論加以總結,得出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係,即牛頓第三定律:

  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這就是牛頓第三定律。

  採用實驗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直觀的認識,一方面加深其對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能夠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環節三:規律的深化

  要求學生自己閱讀課本,找出牛頓第三定律的表示式: F=-F',然後讓學生思考這裡負號的含義,並進行強調。

  之所以採取讓學生自學的方法,是因為此部分知識相對簡單,讓學生自學然後由教師進一步解釋的方法一是能夠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養成主動學習的能力,有助於幫助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同時教師在進行說明能夠讓學生進一步對概念加深理解。

  接下來要求學生進行小組談論,總結出平衡力與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區別,並且用表格的形式呈現。學生討論完成後要求學生用投影的形式將自己小組的結論呈現給大家看,並進行總結完善。

  透過小組討論的形式能夠增強學生的交流合作能力,提高其團隊意識。

  環節四:規律的應用

  在這個環節我要求學生分析生活中常用的俗語“雞蛋碰石頭”,要求學生用牛頓第三定律對其作出解釋。

  透過這樣的設計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檢驗學生本節課的學習情況,同時採用俗語的形式讓學生增強對物理的學習興趣。

  環節五:小結作業

  課堂最後,我透過提問的形式來進行總結,透過問學生“本節課都學過哪些知識點”等問題,一方面幫助學生正確理解功的概念,同時深化對牛頓第三定律認識,從而達到真正理解、應用的教學目的。

  作業是讓學生尋找牛頓第三定律在生活中的運用。

  這樣設計的目的,讓學生感受到物理與生活之間的關係,學會運用物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最後做到服務於生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