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蘇州園林》課件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瞭解蘇州園林的特點,理清說明順序。
⑵學習本文運用多種說明方法說明事物,體會說明語言的多樣性。
⑶培養閱讀說明文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採用做讀書卡片和分組研討方式,層層引導。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領略作者筆下的圖畫美,從而激發熱愛祖國燦爛文化的感情。
【教學重點】
抓住事物特點運用適當說明程式、說明方法進行說明。
【課前準備】
1、佈置學生預習課文找出生字、詞。
2、蒐集有關蘇州園林的圖片、資料,用計算機設計課件。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景,激趣匯入
有人說:“桂林山水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今天,讓我們師生一起走近蘇州園林,欣賞蘇州的.美景,品味園林的佳趣吧!
(請欣賞大螢幕)
景點很美吧,讓同學們帶著美景的餘味,讀一讀葉聖陶筆下的《蘇州園林》,看看葉聖陶對蘇州園林的評價,感受那如詩如畫的藝術境界。
二、感知課文,把握要點
請同學們認真閱讀課文,根據螢幕提示做一張讀書卡。
從我們製作的圖書卡中可以看出這篇說明文順序是由總到分。在分寫部分中,前四段是詳細說明,又按照由主到次的說明順序,⑶~⑹自然段分別照應第二自然段那幾句?讓我們一起讀一遍。
三、研讀課文,突破重點
在⑶~⑷段中作者進行重點說明,現在就四人一組進行研讀,選擇你們小組喜歡的段落,合作學習,就黑板上提示進行探討,對優秀合作小組是有獎勵的喲。
研讀段落:本段中心句:。
說明事物特徵。
運用、說明手法。
不太理解的句子:。
附:喜歡自己獨立完成的同學可自己填寫。優秀者或小組獎勵旅遊蘇州園林景點。
答案:
⑶研讀段落 ③本段中心句:無(亭臺軒榭佈局)。
說明亭臺軒榭不講對稱的圖畫美的特點。
運用作比較、打比方的說明方法。
問題:圖案畫與美術畫的區別?
⑷研讀段落 ④本段中心句:第一句,蘇州園林都有假山和池沼。
說明假山 (講究藝術)與池沼 (講究高低屈曲,任其自然)的特點。
運用分類別,舉例子的說明方法。
問題:雷同――不該相同的相同
藝術、技術
“藝術”強調個人獨創性活動,其成果給人以審美愉悅,並且無法被複制,“技術”有固定的程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實際效用的東西,一般可以大量複製。
⑸研讀段落: ⑤本段中心句:第一句,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的樹木也著眼於畫意特點。
說明著眼於畫意的特點。
運用作比較、舉例子說明方法。
不太理解的句子:無。
⑹研讀段落: ⑥本段中心句:遊覽蘇州園林必然會注意到花牆和廊子。
說明花牆和廊子的“隔而未隔”,“界而未界”的特點
問題:“隔而未隔,界而未界”
看上去是被花牆和廊子把景分開了,但因為牆是一段空的廊子是無所依靠,景緻又如象沒有隔開使景緻不是一覽無餘的展開,有一種“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更有層次性。
剛才同學們已研讀重點段⑶~⑹段。下面簡單看一看⑺~⑼段,找出每一段中心句,抓住景物特點。最後一段給人以餘味無窮之感。(多媒體配合)
四、回味課文,拓展創新
經過剛才同學們學習,我們已對蘇州園林有了很多瞭解。每個小組推薦一位同學就書上提供內容,老師提供參考畫面,嘗試做一次導遊,要求看大螢幕。
要求:1、注意導遊物件,導遊方式;2、抓事物特徵,講究層次性;3、就課文內容,要求有一定創新。
每個小組推薦一位導遊小姐或先生,小組內討論,寫一份提綱,可拿提綱上臺。
今天我們一起愉悅地遊覽了蘇州園林,透過這次旅遊,你有什麼收穫?又有什麼感想呢?請課外寫一篇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