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情表複習課件
導語:人總是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苦苦地尋找著自己精神的樂園。每一次的新發現,都會帶來無限的感激與驚喜。以下小編為大家介紹陳情表複習課件文章,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陳情表複習課件1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劉向)
6、禮之用,_________。(《論語》)
7、青山遮不住,_____________。(辛棄疾《菩薩蠻》)
8、潮平兩岸闊,___________。(王灣《次北固山下》)
9、子曰:質勝文則野,___________,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論語》)
10、_______________,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春日》)
(六)翻譯訓練
1、逮奉聖朝,沐浴清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能力遷移
文言文閱讀(18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題。
梁孝王①武者,與孝景帝同母。母,竇太后也。
梁孝王十四年,入朝。十七年,十八年,比年入朝,留,明年,乃之國。二十四年,入朝。二十五年,復入朝。是時上未置太子也。上與梁王燕飲,嘗從容言曰:“千秋萬歲後傳於王。”王辭謝。雖知非至言,然心內喜。太后亦然。
孝王,竇太后少子也,愛之,賞賜不可勝道。於是孝王築東苑,方三百餘里。廣睢陽城七十里。大治宮室,為複道,自宮連屬於平臺三十餘里。得賜天子旌旗,出入千乘萬騎。東西馳獵,擬於天子。出言蹕,入言警。招延四方豪桀,自山以東遊說之士,莫不畢至,齊人羊勝、公孫詭、鄒陽之屬。公孫詭多奇邪計,初見王,賜千金,官至中尉,梁號之曰公孫將軍。梁多作兵器弩弓矛數十萬,而府庫金錢且百鉅萬,珠玉寶器多於京師。
二十九年十月,梁孝王入朝。景帝使使持節乘輿駟馬,迎梁王於關下。既朝,上疏因留,以太后親故。王入則侍景帝同輦,出則同車遊獵,射禽獸上林中。梁之侍中、郎、謁者著籍引出入天子殿門,與漢宦官無異。
十一月,上廢慄太子,竇太后心欲以梁王為後嗣。大臣及袁盎等有所關說於景帝,竇太后義格②,亦遂不復言以梁王為嗣事。乃辭歸國。
其夏四月,上立膠東王為太子。梁王怨袁盎及議臣,乃與羊勝、公孫詭之屬陰使人刺殺袁盎及他議臣十餘人。逐其賊,未得也。於是天子意梁王,逐賊,果梁使之。乃遣使冠蓋相屬於道,覆按於梁,捕公孫詭、羊勝。公孫詭、羊勝匿王后宮。使者責二千石③急,梁相軒丘豹及內史韓安國進諫王,王乃令勝、詭皆自殺,出之。上由此怨望於梁王。梁王恐,乃使韓安國因長公主謝罪太后,然後得釋。
上怒稍解,因上書請朝。既至關,茅蘭說王,使乘布車,從兩騎入,匿於長公主園。漢使使迎王,王已入關,車騎盡居外,不知王處。太后泣曰:“帝殺吾子!”景帝憂恐。於是梁王伏斧質於闕下,謝罪,然後太后、景帝大喜,相泣,復如故。悉召王從官入關。然景帝益疏王,不同車輦矣。
太史公曰:梁孝王雖以親愛之故,王膏腴之地,然會漢家隆盛,百姓殷富,故能植其財貨,廣宮室,車服擬於天子。然亦僭矣。
(《史記梁孝王世家》)
註釋:①梁孝王:名武,封為梁王,諡號孝王。②義格:建議被阻遏。“義”通“議”。③二千石:指下文的梁相軒丘豹。
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廣睢陽城七十里 廣:擴大
B.東西馳獵,擬於天子 擬:類似
C.上由此怨望於梁王 望:怨恨
D.故能植其財貨 植:培植
7、下列各組句子中,都能反映梁孝王僭越本分的一組是(3分)
①二十四年,入朝。二十五年,復入朝
②梁多作兵器弩弓矛數十萬
③府庫金錢且百鉅萬,珠玉寶器多於京師
④東西馳獵,擬於天子
⑤梁之侍中、郎、謁者著籍引出入天子殿門,與漢宦官無異
⑥漢使使迎王,王已入關,車騎盡居外,不知王處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⑥ D.①②④⑤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孝景帝和梁孝王一起喝酒時曾從容對梁孝王承諾:自己死後將帝位傳給梁孝王。梁孝王謝恩推辭,雖然知道皇帝說的不是真心誠意的話,內心還是十分高興的。
B.二十九年十月,梁孝王入朝後留在京城,出入遊玩一如皇帝待遇,其屬官只要登記之後,便可如朝廷宦官一樣出入宮禁。
C.梁孝王再次進京時,在茅蘭的勸說下,他輕裝簡行,跟在使者後面入城,並且沒有馬上去見皇帝,而是躲藏進長公主府中暫避風頭。
D.梁孝王因怨恨袁盎等人阻止了立他為太子的事,派人去刺殺了袁盎等大臣。皇上懷疑是梁孝王所為,追捕兇手,果然發現是梁孝王指使的。
9、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
①十七年,十八年,比年入朝,留,明年,乃之國。(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乃遣使冠蓋相屬於道,覆按於梁,捕公孫詭、羊勝。(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梁王恐,乃使韓安國因長公主謝罪太后,然後得釋。(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能力提升----課內寫作素材積累
提示: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才能使對方信服。李密是前朝遺臣,拒任當朝的官,難免令皇帝猜疑,幸而他的一篇《陳情表》,寫得入理入清,如“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使皇帝也不得不讚嘆他的孝心。(可用於“情與理”、“說話藝術”等話題)
陳情表複習課件2
第二課時
一、導語設計
作者“未曾廢離”只是一相情願,朝廷追責甚急,作者還有什麼推辭的良策呢?我們繼續來看文章的3、4兩段。
二、具體研習第3段
1、本段結尾落在辭官養親上(“是以區區不能廢遠”),是從哪幾個角度來展開的?
提示:
三層分別以“伏惟”“且”“但”來轉換文意。
①抓住晉“以孝治天下”的大理(可將有關背景移至此處),解釋自己應得到同情。
②自陳宦歷,稱頌君恩,表明辭職與“名節”無關,以求諒解。
③正面陳述劉之現狀,是為“不能廢遠”惟一原因。
(解說:藉此理清本段的層次。)
2、作者為什麼扯起“孝”這面大旗?“凡”句有何含義?
提示:
①借“孝”來掩飾自己的觀望之意,從而解除晉武帝的疑忌之心。
②“凡”是指一般,“況”是指特殊。孝既已及於一般,對特殊就更應如此了。理由充足且冠冕堂皇。
③“孤苦”一詞承首段,又為下文“臣之辛苦”張本。
3、品味2、3層,看本段的語言特點是什麼?
①“至微至陋”“豈敢”等詞委婉動人,至為懇切。
②“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更相為命,……不能廢遠”一組四字句,皆出於至孝之心,感人至深。
特點:委婉、流暢。此段中反覆表明心跡,敘說衷曲,解釋不能“廢遠”的原因,情辭俱切。
三、具體研習第4段
1、本段中哪句話是表文主旨?(“願乞終養”)
2、貫穿全段的是哪兩個詞?(“盡節”“抱養”——忠孝兩顧)
3、用語有什麼特點?(“願乞”“願矜憫”“聽臣微言”——無比懇切)
4、由本段見全文感情真摯、悲惻動人的原因是什麼?
事之實: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
言之切:願乞、願矜憫、聽臣微言、明知、共鑑。
心之誠:生當隕首,死當結草。
(解說:以品味為主,採用分層讀、對答讀、個人讀、小組讀、全班讀等多種誦讀方式,讀中議,議中讀,在不斷的誦讀中感受情深理切。)
四、討論
文中的孝表現在哪裡?你如何看待李密的“孝”?(結合課文來談。)
提示:
A.臣侍湯藥,未曾廢離
B.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
C.劉日薄西山,奄奄一息,不能為遠
D.庶劉僥倖,保卒餘年
作者比較真實地寫出了自己的境遇和終養祖母的'願望,這種在長期艱難生活中培養和發展起來的骨肉之情,在利慾薰心、爾虞我詐的封建統治階級中,應該說是少有的,因而是可貴的。
(解說:討論的目的是為汲取李密的“孝”中的積極意義,並過渡到課堂訓練。)
五、課堂訓練
閱讀《石奢自刎》,結合課後練習三回答文後問題。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堅直廉正,無所阿避。行縣,道有殺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縱其父,還而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殺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廢法縱罪,非忠也。臣罪當死。”王曰:“追而不及,不當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王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誅而死,臣職也。”遂不受命,自刎而死。
1、石奢為何自刎?
2、你如何看待石奢自刎?
3、古代孝的特點是什麼?
4、站在今天的角度,我們如何理解孝?
六、佈置作業
1、文中有些富有表現力的詞語沿用至今,請找出來加以體會。
2、練筆:①學習《陳情表》的表達細膩、真切等特點,寫一則“孝親”的故事。
②根據你對“孝”的理解,聯絡實際,寫一則短文《我看“孝”》。(選其一)
(解說:作業設計目的在於語言積累、知識積累,以及思考習慣、思維品質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