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課件> 月光啟蒙教學課件

月光啟蒙教學課件

月光啟蒙教學課件

  月光啟蒙教學課件1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理解民謠童謠的內容,領悟二者的內容美、形式美。

  3、 學習作者描寫母親歌聲的方法。

  教學重點

  重點是:形象再現歌謠意境,感受民謠、童謠的深遠意境。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上節課我們認讀了礦工詩人孫友田的散文《月光母親》的節選,課題是:(生答)《月光啟蒙》。

  課文敘述了母親在月光下對作者的啟蒙教育,啟蒙教育的主要方式是(學生看板書齊讀)唱民歌、講神話、唱童謠和說謎語。

  二、理清寫作順序

  課文的這四方面內容分別對應哪些自然段?

  2-5 唱民歌

  6 講神話

  7-9 唱童謠

  10-13 說謎語

  三、教學課文重點語段

  你最喜歡哪個部分內容呢?選擇自己最喜愛的段落讀一讀,想一想,這部分內容好在哪裡?準備朗讀並給予說明。

  教學第一段

  1指名讀自己喜愛的語段,說說主要內容、語言特點以及你的讀後感。

  2出示文字:

  月亮出來亮堂堂,

  開啟樓門洗衣裳,

  洗得白白的,

  曬得脆脆的。

  月兒彎彎像小船,帶俺娘倆去雲南。

  飛了千里萬里路,鳳凰落在梧桐樹。

  鳳凰鳳凰一擺頭,先蓋瓦屋後蓋樓。

  東樓西樓都蓋上,再蓋南樓遮太陽。

  3組織討論:

  (主要內容)這兩段歌謠分別描繪了什麼樣的生活?

  現實生活和想象生活,都與月亮有關,都很美。表達了熱愛生活、熱愛家鄉、嚮往未來的思想感情。

  文中哪段話是對現實生活的具體描寫,對應第一段歌謠?找出來,讀一讀。

  (語言特點)這兩段歌謠從形式結構上看,像我們學過的什麼型別文章?

  像古詩:句式工整,句末押韻,淺顯易懂,朗朗上口,充滿詩情。

  4誰再來讀兩段民謠?

  5討論怎樣讀好兩段民謠。

  出示文字: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

  “吟唱”什麼意思?輕聲歌唱。

  “深情”指什麼樣的感情?對生活的熱愛、對家鄉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兒女的殷切期望)

  “芳香的音韻”什麼意思?動聽的歌聲就如同瀰漫在空氣中的芳香一樣,讓我們陶醉。我們彷彿來到一個開滿鮮花的大花園。

  6誰來再讀一下兩段民謠。

  7下面請欣賞吟唱歌曲。(播放歌曲)

  教學第三段

  1再指名讀自己喜愛的語段,說說主要內容和語言特點以及你的讀後感。

  2出示文字,指導朗讀:

  “小紅孩,上南山,割荊草,編箔籃,篩大米,做乾飯。小狗吃,小貓看,急得老鼠啃鍋沿。”

  “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喝,下不來

  ——老鼠老鼠你別急,抱個狸貓來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轎。 毛娃醒,吃油餅。毛娃睡,蓋花被。毛娃走,喚花狗,花狗伸著花舌頭。”

  3組織討論

  主要內容:勤勞的小紅孩、貪吃的小老鼠、幸福的毛娃,都非常可愛。

  語言特點:簡潔明瞭,節奏明快,幽默風趣。

  4誰再讀一下這三段童謠。

  5誰能為我們演唱這三段童謠?

  6請你仿照第四段話,描述一下這個同學的歌聲。

  ( )用( )的嗓音( )地為我們( ),( ),像( ),像( )。教室裡立即飄滿了她那( )的音韻。

  小結。

  母親的民歌民謠有什麼特點?給了我什麼樣的啟蒙呢?

  結合學生回答,出示下列句子:

  1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討論“豁然開朗”指我明白了什麼:熱愛家鄉、熱愛生活、嚮往未來的思想感情。

  2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討論板書:“明快、流暢、含蓄、風趣”,“飛向詩歌的王國”。

  四、佈置作業

  你的媽媽為你唱過什麼歌謠呢?我們的家鄉有哪些民歌童謠?把你搜集的讀給或唱給同學們聽聽。

  板書設計:

  月光啟蒙

  2-5 唱民歌 明快

  6 講神話 流暢

  母親 7-9 唱童謠 含蓄 我飛向詩歌的王國

  10-13 說謎語 風趣

  月光啟蒙教學課件2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聯絡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啟蒙”作課題的深刻含義。

  3.憑藉課文的語言材料,感受濃郁的母子親情,體會作者對母親終身難忘的感激、懷念和敬愛之情。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課文語言優美,其中民歌民謠風格明快、流暢、含蓄、風趣,值得好好體味。

  2.文中插圖精美,在指導讀書感悟時,可結合插圖,引導學生感悟語言內在意蘊感情。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同學們,上一課大家和老師一道伴著柔和的月光走進了作者童年時的籬笆小院(出示課文插圖),看著這溫馨的畫面,你會想些什麼?或是想說點什麼?(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都浸透著母親無數的心血與汗水,蘊含著母親無盡的牽掛與關愛)

  2、這一課,就讓我們走進這個籬笆小院,與這對母子倆,一同分享他們的快樂!

  二、品讀課文,感悟真情:

  1、師:作者成年以後,回憶起自己童年的夏夜,總是充滿深情地說:“童年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投影,生朗讀)是什麼讓作者對童年的夏夜總是念念不忘,覺得那樣的夜晚永遠是“美妙”的呢?

  2、生自由朗讀課文,用筆圈劃(師巡視,相機點撥。)

  3、學生分小組交流,傾聽他人意見。

  4、進行全班交流:

  A:暑熱散去了,星星出齊了,月亮升起來了,柔和的月色立即灑滿了我們的籬笆小院。這是孩子眼裡最美的時辰。(景色美)

  B:母親忙完了一天的活計,洗完澡,換上一件白色白布褂子,在院中的乾草堆旁摟著我。

  此時明月已至中天,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裡,像一尊玉石雕像。(母親形象美是樸素的,純潔,神聖的。)

  C: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那芳香的音韻。

  (1)讀一讀從中你知道什麼美?

  (2)體會到什麼美?(嗓音甜甜,深情的。)

  (3)輕輕地讀出這種感受。

  (4)讀完後你覺得哪個詞顯得很特別,特別的亮眼?(芳香)

  (5)為什麼呢?。引出並理解“芳香”:芳香是鼻子聞,而這兒指的是什麼?

  (6)是阿這是聽了歌謠時讓作者的內心充滿了芳香。這裡“芳香”意思是:對世界對人生懷有一種美好的情感。不是嗎?不然哪有這樣的詩句:去吧,去呼吸山水間芬芳的空氣,去吧,去開啟大自然綠色的課本。

  (7)同學們,你們見過芳香的歌謠嗎?那麼芳香指的什麼/讀出來。

  (8)讀歌謠。自由讀,指名讀。(讀出柔和,輕輕的,甜甜的音)

  (9)引讀:

  “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這樣的日子雖然清苦,但精神生活是豐富的。如果你就是籬笆小院那個被媽媽摟在懷裡的孩子,聽著這樣的歌謠,你會想些什麼?

  齊讀: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D:高深莫測的`夜空是個神話的世界。

  高深莫測的夜空竟是個神話的世界。

  比較:自由讀看兩句有什麼區別?從這相“竟”字你知道了什麼?

  再齊讀。

  E:月光似水,身穿白布褂子的母親沉浸其中,顯得莊嚴肅穆,有如玉石雕像。指導讀出“我”對母親的崇敬之情。

  F:童謠用拍手歌讀,感受風趣

  G:猜謎語。

  自由讀10~13自然段

  ①說說你讀懂了什麼

  ②交流

  ③分角色朗讀母子間的對話

  指導讀好母親笑著說一句。

  5、過渡、引申:

  在這柔和的月色裡,母親為他唱歌謠,童謠,講神話猜謎語,作者聽著母親甜甜的的聲音,覺得童年的夏夜永遠是分外的美妙,不由發自內心地說……

  投影:“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

  ①生朗讀

  ②問:母親不識字,她怎能成為作者小時侯的啟蒙老師呢?

  (在作者童年夏夜母親美好的聲音中,作者不知不覺懂得了要熱愛生活,熱愛家鄉,對生活要充滿想象,從而使作者逐漸走上文學道路,做正直、有為的人。)

  ③生深情朗讀文章最後一小節。

  6、師簡介寫作背景,配樂深情朗誦:

  我寫這篇文章時,母親已經老了,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記憶。我趕回老家去看她時,她安詳地坐在藤椅裡,依然那麼和藹、慈祥,但卻不知我從哪裡來,不知我來幹什麼,甚至不知我是誰。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只是對著我笑,笑得我淚流滿面,她永遠不再明白兒子的內心是多麼的苦痛,我多想抹平母親額上的皺紋,我多想用淚水喚醒你的記憶,答應一聲兒子的呼喚啊……

  再讀,體會其中包含的終身難忘的感激、懷念和敬愛之情。

  三、總結全文

  默讀課文,討論:作者為什麼用“月光啟蒙”作為課題?

  四、聯絡學生生活實際,拓展練習

  1、師過渡:作者對他的母親充滿深深的感激之情,一句歌詞唱得好: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她們時時給我們啟迪,給我們鼓勵……

  2、生根據自身實際,完成下面課堂寫話練習:

  當我,您,使我;

  當我,您,使我;

  ……

  母親,您是我的啟蒙老師,

  母親,感謝您!

  3、生朗誦。

  板書設計:

  17.月光啟蒙

  唱歌謠

  講故事

  月光下母親 唱童謠 啟蒙“我”

  猜謎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