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隨筆> 我的名字叫你好雜文隨筆

我的名字叫你好雜文隨筆

我的名字叫你好雜文隨筆

  我居住在墨爾本,但不懂英語。遇到鄰居,直接用漢語打招呼:“你好!”久而久之,每個人都會說“你好”了。

  居民區裡的小孩子,傍晚出門,從不玩躲貓貓,愛騎車,蹬滑板,踢足球。不惹事。但自從知道“你好”就是那個中國人——我——之後,每天都會聊發童年狂,跟在身後,愉快地不停地喊“你好”“你好”。喊了幾個星期,失去新鮮感,自行放棄。

  本以為事情過去了。但沒有。不過孩子丟下的把戲,由成年人接了過去。他們遠遠看見我,也喊“你好”;不是問好,而是稱呼。有的人,為了檢驗自己的中文水平,在收到夥伴提示後,先急忙朝天喊出“你好”,才定神檢視我的方位。我若不理,他們會嘰咕商量一陣,調整發音後,再次試探。其實第一次發音最接近標準,越調整,越怪異。我就只好接招了,否則好好一句中國話,會調整到連中國人也聽不懂。我接招,也是隻問候“你好!”話音剛落,他們會面面相覷,同時大笑。是得意他們能說中國話了,因為我聽懂了。

  其實我一直有點同情澳洲當地人。他們不好穿;一輩子也沒啥好吃的。

  以前我家的一個租客,又一個租客,再一個租客,都是白人,但家不在墨爾本。三個人先後承租,甚至沒有見過面。而吃的`卻完全一樣:一個土豆(泥),一塊牛排(或幾塊雞肉,或半邊魚肉,或兩根烤腸……),幾片面包,一盤沙拉(生菜葉、碎番茄、水果,拌各種醬),半瓶牛奶。每天!白人就吃這些東西長大的呵,變老的呵,一輩子沒吃過炒菜。確實可憐。

  這麼一想,我應答老外的積極性,就有了空前提高,出現幾絲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樣子。目前,每次,只要我出門,居民區裡就會掀起漢語熱,只會喊“你好!”“你好”既成了我的名字,也包含了其本來的意思。感覺這樣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