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美術教案> 大班美術教案彙編10篇

大班美術教案

大班美術教案彙編10篇

  作為一名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美術教案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根據所學的有關知識和大熊貓圖片,簡單的畫出大熊貓的體態。

  2、增強幼兒愛護大熊貓的情感。

  活動準備課件大熊貓、大熊貓圖片、錄音機、磁帶、彩筆、油畫棒、繪畫紙,小椅子、呼啦圈。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隨著音樂全體小朋友學著大熊貓的動作進入活動室。

  二、基本部分:

  1、出示課件:(大熊貓吃竹子的畫面、玩耍的畫面),讓幼兒觀察並講述大熊貓的外形特徵。

  小朋友,圖上是誰啊?(大熊貓)大熊貓在幹什麼?(在吃竹子、在玩……)大熊貓長什麼樣子啊?(身上有毛,有黑色的、有白色的,有四條腿,有一條尾巴,有兩隻半圓形的耳朵,身體胖胖的……)教師:剛才小朋友們看的真仔細,說的太好了,大熊貓身體肥胖,四肢粗壯,皮毛黑白分明,四肢、肩部和耳朵黑亮,眼睛周圍也是八字形的黑毛,其餘均為白毛。而且大熊貓生活在山林中,喜歡吃竹葉和竹筍。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2、朋友們看磁性黑板,出示熊貓圖片,請幼兒觀察靜止的熊貓的樣子。

  3、老師在卡紙上示範並講解大熊貓的畫法。

  1)大熊貓圓圓的大腦袋。

  2)出大熊貓橢圓形的白色身體。

  3)畫出大熊貓又粗又短的四條黑腿。

  4)給大熊貓添畫上眼睛、鼻子、耳朵。

  5)給大熊貓進行著色。

  4、幼兒在繪畫紙進行繪畫。

  1)自己畫,老師巡迴指導,必要時給予幫助。

  2)畫簡單的大熊貓的基礎上,大膽想象,畫出不同形態的大熊貓。

  3)為大熊貓添畫竹筍、竹葉等。

  4)給大熊貓進行著色。注意畫面的整潔,塗色要均勻。

  7、對孩子的作品進行,組織孩子們選出不同姿態的大熊貓,組成熊貓的一家,進行組合活動,並進行講述活動,發展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組合能力。

  8、小朋友,今天我們把大熊貓的一家打扮的這麼漂亮,它們可高興了。讓我們一起祝賀一下,來做一個《大熊貓鑽圈》的遊戲,好不好?(好!)老師講明遊戲的玩法、規則和注意事項。

  玩法:幼兒排成兩隊,第一個幼兒學習大熊貓的模樣,手腳著地,鑽過呼啦圈後,返回拍第二個小朋友的手,依次類推,看哪一隊的小朋友先鑽完,哪隊便為勝方。

  規則:必須手腳著地鑽過呼啦圈。

  注意事項:不能碰倒呼啦圈。

  三、活動延伸:

  剛才小朋友們表現太棒了!現在讓我們把大熊貓送回家吧。

  聽著音樂,組織孩子們張貼自己的作品到互動牆壁上。

大班美術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透過牆飾中出現的不合常理的現象引發幼兒的思考和想象,激發幼兒創編故事的興趣。

  2、透過幼兒間的討論交流,開闊幼兒思維想象的空間,讓幼兒瞭解創編故事的方法,適時引導,提高幼兒創編故事的能力。

  3、瞭解並依據故事的結構,學習創編有一定情節的故事內容。

  4、有較豐富的生活經驗,敢於並願意從多角度想象和表達。

  5、鼓勵兒童發現生活中的美,培養幼兒對美術的熱愛之情。

  活動環境與材料:

  創設一面海底世界的牆飾,其中的動物植物等,都由幼兒根據自己興趣選擇放什麼,不放什麼。當幼兒的想法與牆飾內容不符時,允許幼兒先按照自己的願望表達。

  準備一些白紙、彩筆等

  活動準備:

  從新學期開始引導幼兒討論在空空的牆壁上,我們佈置些什麼,引導幼兒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組織幼兒討論並基本達到共識。而後,教師引導幼兒按照自己的設想透過各種途徑尋找相應材料,教師也為幼兒提供一些參考資料和工具等,支援並幫助幼兒順利實現自己的想法,為創編故事做準備。

  活動過程:

  1、以牆飾中隱含的問題情景引發幼兒思考和創編的興趣幼兒喝水的休閒時間裡,教師發出疑問"小兔為什麼會在海里?

  2、幼兒充分發表意見,教師耐心並認真傾聽幼兒的不同想法教師鼓勵幼兒依據自己的經驗做不同的設想

  3、教師提議以此"海底世界中的小兔子"為主題創編故事

  4、與幼兒討論創編故事的方法·說明故事名稱·小兔子掉進海里的原因·小兔子掉進海里以後結果怎麼樣?

  5、幼兒選擇獨立或小組結合的方式進行繪畫創編教師用規範的正楷字幫助幼兒記錄所講內容、名稱,並將記錄及經幼兒同意稍加整理不影響原意的文字念給幼兒聽。

  6、創編交流活動在當天及以後兩週內的生活環節閒暇時間,引導幼兒將自己創編的故事分別進行講述。

  活動的延伸和擴充套件:

  回家後幼兒以繪畫表現想象內容和主題及講述中表達的語言水平判斷幼兒創編故事水平。

  遊戲;我們要表演:引導幼兒將自己創編的故事進行表演。自己分配角色,創造性的用動作和表情表演故事內容,製作演出道具,包括頭飾等,增強幼兒創編的興趣。

  活動反思: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題,在探究性的閱讀教學中,倡導的是學生學習過程的開放。它突破傳統的限制,立足於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學生創設探究的背景,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

  在教學設計中,我首先想到的是教學過程的開放,從而體現探究性。先是情境的創設:在廣闊的海洋裡生活繁衍著無數的生物,神秘而又美麗的海底世界令無數人為之傾倒,為之讚歎。學生樂於親近海底世界,因此創設“你想了解這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海底世界嗎?”,能使學生的心靈與文字產生撞擊,產生移情效應。他們置身情境,強烈地感受著無形之“力”的作用,情不自禁地關注、嚮往、投入。當學生身臨其境,激起探究欲時,教師實行角色的轉換。當學生就“課文哪些地方體現海底世界‘景色奇異、物產豐富’這兩個特點”問題進行研究、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則是一個能欣賞學生意見的傾聽者、能積極參加小組探究的參與者;當學生呈現探究結果時,教師又是能判斷學生認識正誤的辨別者。這實質上是一個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動態過程。

  “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我們用水中聽音器一聽,就能聽見各種聲音,發揮你的想象,請你寫一寫。”

  “關於海底動物的活動方式,你還想知道些什麼?請課外查尋、蒐集相關的資料,動手寫一寫。“

  這種實踐性的作業形式,讓學生親近自然,很好的淡化了訓練意識,消除了學生與生活的界限,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實踐的熱情。

大班美術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認識三原色,感知顏色的變化,產生探索顏色變化的興趣。

  2.能在活動過程中探索顏色的變化,並能說出×顏色和×顏色混合在一起變成×顏色。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顏料(紅、黃、藍),一次性杯子,A4紙。

  【活動過程】

  1、故事匯入,引起興趣。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向你們介紹三位可愛的寶寶,他們分別是紅寶寶、黃寶寶、藍寶寶(師出示課件),他們是最好的朋友。一天,藍寶寶和黃寶寶一起到公園玩,她們在公園裡跑呀,跳呀,玩的非常開心,並且激動地抱在了一起,(出示課件)她們抱啊轉啊,結果……你們猜怎麼樣?

  --結果他們都變成了綠寶寶,你們相信嗎?

  2、讓幼兒感知顏色變化。

  今天我把黃寶寶和藍寶寶都帶來了,我們一起看看,會不會變成綠色呢?"好了,小朋友仔細看清楚了,魔術師要開始變魔術咯!"(教師示範操作)學生觀察教師操作,感受顏色的變化。(教師實物操作)小結:藍寶寶和黃寶寶抱在一起變成了綠寶寶。

  --生活中常見的綠色的物體(展示課件圖片)在黃寶寶和藍寶寶玩的開心的時候,紅寶寶來了,黃寶寶看見紅寶寶,連忙跑過去拉她,也激動地抱在了一起,小朋友們想一想,這時紅寶寶和黃寶寶抱到一起,會變成什麼顏色寶寶呢?(幼兒思考,猜想。)

  師:我把紅寶寶和黃寶寶也請來了,我請一位小朋友來變變看。(邀請一名幼兒示範操作)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的發現。

  小結:紅寶寶和黃寶寶抱在一起變成了橙寶寶。

  --生活中常見的橙色的物體(展示課件圖片)小朋友再想一想,假如紅寶寶和藍寶寶抱到一起,又會變成什麼顏色寶寶呢?(幼兒思考,自由猜想。)邀請一名幼兒操作演示,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的發現。

  小結:紅寶寶和藍寶寶抱在一起變成了紫寶寶。

  --生活中常見的紫色的物體(展示課件圖片)

  3、總結:引出原色概念(色彩中不能再分解的基本色稱之為原色,原色可以合成其他的顏色,美術色彩三原色:紅,黃,藍)加色法原理:藍+黃=綠紅+黃=橙藍+紅=紫

  4、幼兒欣賞圖畫藝術作品,探索顏色變化。

  師:這些顏色寶寶不僅會變顏色,還能印出許多漂亮的圖案,(師課件展示範作品,幼兒欣賞),這些圖案好不好看啊?我們下一節課也來動手印一印吧!

  5、結束:兒歌《彩色的世界真奇妙》

大班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嘗試運用重疊的方法安排畫面。

  2、在表現大家來背太陽的畫面中體會人們相互之間友愛的情感。

  3、大膽嘗試繪畫,並用對稱的方法進行裝飾。

  4、培養幼兒良好的作畫習慣。

  活動準備:

  幼兒用畫紙、範例、筆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

  師:太陽每天第一個起身工作,給大家帶來光明。它辛不辛苦啊?

  二、師邊說邊示範。(重點:重疊)

  師:太陽實在太辛苦了,地球上的朋友們商量怎麼樣讓它工作得輕鬆點。房子說:我來背太陽吧!(畫上一房子),可是太陽那麼大,一幢房子背得動嗎?於是兩幢、三、一幢房子一起來背太陽。(教師邊說邊畫,並出現重疊現象)

  (討論一)咦,怎麼這幢房子造了一半?三幢房子一起背不動太陽,第四幢房子也來了(教師示範)它和第三幢房子一樣,前面有人站著,就很有禮貌地站人家後面了。四幢房子一起還是背不動太陽,第五、第六幢房子來了,這兩幢房子站哪兒呢?能不能也有禮貌地站進去和前面得房子拉起手來?

  (討論二)房子背太陽走了一整天,被大樹看見了,大樹說:“第二天讓我們來背吧!”那幾棵大樹才能背得動太陽呢?

  教師小結。“一年365天,需要許許多多的朋友來背太陽。現在請你們選擇一種剛才你們說過的朋友來背太陽,把它們背太陽的樣子畫下來吧。

  三、幼兒想象作畫,教師根據幼兒得創作進行指導和介紹。

  教師根據幼兒的創作進行介紹。

  四、在座位上邊展示作品邊讓幼兒說說。

  五、小結後幼兒上色。

  師:太陽非常感謝大家,它把七彩得光芒灑向大地,使地球變得更美麗。

  六、結束課題。

  活動反思:

  以往我們也會讓幼兒嘗試一些前後關係的畫法,但發現我班的幼兒掌握得並不太好,所以我一直在尋找一次與之相關的活動。而“背太陽”這一則活動正符合我的心意。在這次活動中,我主要把如何安排好畫面的遮擋關係作為重點。

  活動一開始,由太陽的不停工作引出“背太陽”話題,讓幼兒對“誰來背太陽”產生好奇。

  緊接著就是示範,我先出示未完成的畫面,讓幼兒感知房子的遮擋關係。幼兒都能清晰的看到,“遮擋”之後可能只看到部分的線條。再經過示範第五幢房子的畫法,讓幼兒直觀的看到了作畫的過程,瞭解重疊的畫法。在示範時,我特別向幼兒強調了後面房子的身體要比前面房子的身體高一些,但是在幼兒自己繪畫時,還是有幼兒畫錯,在我的提醒下才改正過來。在請個別幼兒上來畫房子時,有的幼兒把遮擋的房子的兩面牆都畫出來了。我當時想本次活動的目標是嘗試運用重疊或相互連線的方法安排畫面,個別幼兒的那種畫法可以屬於相互連線的方法安排畫面,我就沒有特別指出。只是讓幼兒再在兩幢房子之間畫重疊的房子。

  五張範例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呈現“背太陽”的朋友,不但從不同的角度來讓幼兒觀察其中的遮擋關係,還在內容的選擇上拓展幼兒的思路。在請幼兒找五張範例的相同點時,幼兒不能找出。透過我的引導,幼兒們知道“朋友之間都是互相連線在一起或是重疊在一起的,不能有縫隙”。但是對於“每天只能請一種朋友”幼兒不能理解。

  最後,讓幼兒自由想象請朋友來幫助太陽。有的說可以請大象,有的說可以請天上的雲朵等,但是在真的繪畫中,幼兒都是模仿我的五張範例作畫,只有一位幼兒畫了自己剛剛提到的雲朵,其餘的幼兒沒有自己的想法。

  講評時,考慮到時間關係,我有些急,沒有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只是點點就沒有了,講評的比較簡單。

  整個活動中,我說的比較多,給幼兒說的機會少,以後要多給幼兒提供說的機會。另外以後提供範例的時候可以在拓寬一點,並準備一些簡筆畫來提醒幼兒,擴寬幼兒的思路,也許幼兒的畫面會更豐富一些吧!

大班美術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大膽用各種線條、形狀來描繪未來城市的房子。

  2、活動中注意色彩的搭配。

  3、養成大膽用色、均勻塗色的良好習慣。

  4、能展開豐富的想象,大膽自信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

  活動過程:

  1、小朋友,我們是哪個城市的?你覺得江陰美嗎?什麼地方最美?。老師請大家去看看其他城市的風景,請大家看看那裡的房子是怎麼樣的?

  2、請幼兒觀看有名建築的幻燈片:東方明珠、上海外灘等。

  3、提問:你覺得這個建築什麼地方最特別。

  4、師:今天老師請大家來做一個小小建築師,設計我們將來的房子。先說說看,你準備設計怎樣的房子?它有什麼特別的功能?

  5、幼兒相互討論自己準備設計的房子,期望能夠個別幼兒說說自己的設計》

  6、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7、講評幼兒作品,請幼兒到前面講講自己的設計,主要講其獨特之處。

  教學反思:

  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小班幼兒的手部精細動作發展還不成熟,教師在今後設計的活動中,可以從平面開始逐步過渡到立體,隨著孩子手部動作的不斷協調發展來增加操作材料的難度。

大班美術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自然界中的形象與藝術作品中的形象兩者之間的關係,知道大小是在對比中發生的。

  2、能大膽的作畫,充溢畫面,畫一條大魚。

  3、培養同學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和熱愛自然的情感。

  4、能呈現自己的作品,並能欣賞別人的作品。

  5、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魚的課件、圖畫紙、水彩筆和油畫棒。

  2、知識準備:魚類的知識。

  活動重難點:

  透過本課的學習使小朋友瞭解魚的形狀和特徵,運用所學的知識畫一條漂亮的並充溢畫面的大魚。

  自然界中的魚與美術作品中的魚的區別,如何突出特徵把魚畫大。

  活動方式:

  集體個別

  活動過程:

  一、開始區域性:

  1、猜謎引入,激發興趣:

  教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介紹一位朋友,它是我們人類的好夥伴,你們想知道他是誰嗎?(想)好,現在,就請你們仔細聽謎語,邊聽邊想,聽完了以後再回答問題。

  從不離水,搖頭擺尾,鱗光閃閃,滿身珠翠

  2、你真聰明!你怎麼猜出來是魚呢?

  出示課題:《誰畫的魚最大》

  3、欣賞:美麗的海洋世界

  教師:小朋友們,就讓我們跟隨小魚胖胖一起到美麗的海底世界去看一看吧。大家看的時候一定要仔細,想想你看到了什麼?看了以後有什麼感受?(放課件:欣賞海底世界)

  看完了以後感覺非常美,也想到海底世界像小魚一樣玩一玩。

  教師總結:大家說的非常好,魚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大海是它的家,讓我們每個小朋友保護魚類的同時,也保護它的家。

  4、教師:魚之所以能在水裡自由自在的遊玩,就因為它有著特殊的身體,下面就讓我們認識一下。

  (1)小朋友說,教師透過課件演示魚身體的各部位的特點。

  (2)認識不同形狀的魚的特點。

  教師小結:魚的形狀真是千奇百怪啊。(教師透過課件演示魚身體的各部位的特點。)

  (3)比較:認識大小

  教師:小朋友們,老師從大海的深處請來了兩條魚,你們看,它們是什麼形狀?有什麼不同?(小朋友:一大一小)好,現在我將這兩條魚放在一樣大的紙上,你們仔細比較,哪條魚放在畫面上更合適?更好看?(出示兩條魚)

  請你們舉起你們的小手,在你的紙上試著畫一條充溢畫面的大魚,並研究一下如何將魚畫大,最後將你的經驗介紹給大家。

  體會如何將魚畫大:(小朋友進行畫大的感受)

  小朋友回答教師小結:作畫時應有正確的作畫習慣,敢於充溢畫面並畫大。

  欣賞藝術作品

  指導說出魚的變、加、色三方面的變化,就把魚變得更美了。

  5、幼兒作業,提出作業要求:

  教師:今天每個小朋友畫一條又大、又美麗的魚,看那個小朋友給小魚設計的衣服最漂亮,先想一想,然後抓緊時間畫。

  作畫,教師巡視指導。

  二、結束區域性:

  課後展評

  1、各小組選出你最喜歡的魚。

  2、師生互評

  3、海底漫遊(師生一起進行)

  教師帶領小朋友聽音樂到海底世界去遊玩,看誰的動作最像小魚,將你的小魚展示在珊瑚礁上,小朋友圍坐欣賞。

  教師小結:海底世界真是太美了,讓我們保護大自然,保護我們的朋友。

  教學反思

  新的課程標準提倡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造性學習,所以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儘量多的自由發揮空間。本此活動在設計的時候就注重了幼兒的自主創造,這條大魚是幼兒喜歡的'任意一條魚,它身上的裝飾也是幼兒自己所設計塗畫的。最後,幼兒的作品還可以按一定的思路進行二次創作,比如把幼兒畫的大魚按輪廓剪下來,貼上成海洋裡的魚群或是魚的佇列,看上去也很有趣。在以前的美術活動中,往往會出現學生被動模仿老師的範例而難以有自己的獨特創意的現象。當然,這個活動也會出現一些問題。有些幼兒在分塊時,有的分的太細,裝飾時太密,不清楚;有的分的太寬,裝飾時太空了,影響了效果,再如我在幼兒操作部分,沒有考慮到幼兒的個體差異,因而看到幼兒不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作品,便非常的無措,而忽視了對幼兒作品相學的破壞,對作品的內容提升不夠。還有對個別幼兒的指導不夠。在教具準備時稍有疏忽,水粉刷子太小了,在描線條的時候,有些幼兒很不細心,把線條描的很毛糙,會描到外面去,多出很多的小線條,影響了畫面的效果。這些方面還需要加強練習。如果讓我重新再上一遍,我會更注重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幼兒參與度,為幼兒自主活動提供條件,根據活動需要為幼兒提供交流機會,要使幼兒情緒積極愉快,樂於參與到活動當中。

大班美術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對於大班上學期的孩子來說,孩子的繪畫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會畫一些簡單的圖形、人物。線描畫這種作畫形式,有獨特的美感,孩子們很喜歡,但是接觸得比較少,特別是在作畫方面缺少經驗,因此,我設計了線描畫《美麗的手套》。

  活動目標:

  1.欣賞線描畫,瞭解線描畫設計手套的特點,感受線描畫的獨特美感。

  2.能大膽想象,嘗試用線描畫的形式設計各種手套。

  3.能夠了解對稱的特點。

  活動準備:手套(一些線描畫的手套作品),幼兒每人一支黑色水筆、一支黑色記號筆、一張畫紙。

  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生活中的手套

  ⒈小朋友現在是什麼季節?(冬天)冬天到了,我們外出時會感覺怎麼樣?(很冷)是的,有些小朋友的手摸上去都是很冷的,你有什麼辦法保護自己的小手?(戴手套)

  ⒉你見過什麼手套?它是什麼樣子的?(從花紋、顏色等引導)

  (二)欣賞線描畫--手套

  1.今天,老師也帶來一些手套,請小朋友上來戴一戴。戴了手套小朋友感覺怎麼樣?(請小朋友用完整話表達)

  2.老師也畫了一幅手套,請小朋友看一看。

  看了這一幅手套,你感覺怎麼樣?它是怎麼裝飾的?(從顏色、線條、對稱方面引導)

  3.:原來這種用黑白顏色來表現,分別用粗細線條對比,這種裝飾的形式,就叫線描畫,線描畫帶給了我們一種很特別的美。

  4.老師這裡還有一些用線描畫裝飾的手套,我們一一看。

  5.(繼續欣賞線描畫手套)你覺得哪一個圖案、裝飾得方法很漂亮,我們可以學習的?(從粗細線條、點、線、面等幾個方面來引導幼兒觀察)

  6.:所以在畫線描畫時一定注意要用粗線條和細線條搭配來裝飾,只用一種線條,就比較單調。此外,還要注意畫面中要有適量的面的裝飾,有規律的設計會讓你的畫更加有立體感。

  (三)設計我的手套

  ⒈先想一想,你要設計什麼樣的手套?上面可以有哪些圖案?可以用哪些線來裝飾?(幼兒自由討論,可以和同伴討論)(波浪線、螺旋線、鋸齒線、長城線、斜線、直線、弧線)

  ⒉提醒幼兒作畫時要將手套的輪廓畫得大一些,這樣就能有更多的空間去裝飾。

  ⒊裝飾注意點、線、面的設計儘量都要有。

  ⒋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四)展示幼兒作品、講評請幼兒把自己的作品送到主題牆上展覽。

大班美術教案 篇8

  課題生成:

  在進行有關“馬”的主題活動時,為了進一步促進幼兒加深對馬的認識,我結合了二胡獨奏曲《賽馬》進行音樂欣賞活動,它是我國著名的民樂樂曲,不失為幼兒音樂欣賞的好教材。我將一首結構比較複雜的器樂曲詮釋成特定的情景表演,讓幼兒去了解它、接納它、表現它,運用多通道參與理論的方式,讓幼兒透過欣賞、律動、打擊樂演奏活動讓幼兒自發的投入到聽、說、想、做、演的活動中來,進行探索性、創造性的學習,從而生成本課題。

  教育目標:

  1、透過觀看木偶表演,欣賞樂曲《賽馬》,根據音樂形象和情緒,用筷子隨節拍較投入地進行表演。

  2、 幼兒根據已有經驗和提供的材料,積極探索嘗試用筷子不同的敲擊方式,並探討其他樂器如何進行合理的匹配。創造性的表現自身對音樂的感知。

  3、培養幼兒對欣賞樂曲的興趣及對民族音樂的喜愛。

  4、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後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成良好習慣。

  5、根據色彩進行大膽合理的想象。

  活動準備:

  四種顏色(紅、黃、白、黑)的木偶馬飾,二胡曲《賽馬》,共四組幼兒人手兩把筷子,串鈴,圓舞板,小鈴,實物二胡。

  活動過程:

  一、情景匯入

  老師:在一片美麗的大草原上奔跑著四匹駿馬,一匹紅馬、一匹黃馬、一匹白馬、還有一匹黑馬(相繼出現馬飾),看----它們來啦!(兩位老師手持馬飾,隨樂進行木偶操作)幼兒邊聽樂曲,邊欣賞木偶表演。

  二、分析音樂,將音樂情境化。

  <1>師幼討論:剛才的音樂聽了有什麼感覺?你們看到它們在幹什麼?幼兒回憶剛才的情景表演,討論音樂情節。在此基礎上教師小結:對,剛才小朋友看得很仔細,聽得很認真。這首音樂聽上去很歡快、奔放,表現了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群馬飛奔,你追我該的動人場面。

  三、幼兒根據音樂情節大膽表現音樂。

  <1>教師示範隨樂用筷子敲奏。

  ① 教師:你應該表演什麼顏色的馬?為什麼?幼兒:我坐的是紅色的椅子,就扮演紅色的馬。

  ② 教師:你怎樣表演馬在奔跑?幼兒1:我可以象騎馬的叔叔那樣揮鞭;幼兒2:我可以喊“駕——”

  <3>幼兒聽音樂,分組用筷子演奏。

  ① 教師出示小樂器:圓舞板、小鈴、串鈴。手持木偶馬飾:剛才四匹馬奔跑時,哪裡發出聲音?哪種樂器最象馬鈴聲?(串鈴)加在單獨演奏,還是集體演奏的地方?(集體);哪種樂器最象馬蹄聲?(圓舞板)加在單獨演奏,還是集體演奏的地方?(單獨)

  ② 各請兩位幼兒分別加奏串鈴和圓舞板,全體幼兒共同演奏。

  四、小結:

  今天我們大家共同欣賞了我國著名的民樂樂曲《賽馬》,它是由絃樂器二胡演奏的,好聽嗎?下次老師再次帶領你們欣賞優美的二胡曲!(出示二胡實物,讓幼兒摸一摸,看一看,聽一聽)。

  活動反思:

  一、成功之處:

  學生處於活潑好動的年齡階段,一般情況下很難要求他們非常靜心的投入地來完整欣賞一首音樂,那麼,就需要教師來引導他們一步一步地被音樂吸引。因此在教學中,我採用多種教學手段來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從而發展他們的感受力、表現力和創造力。但如何保證學生的學習物件始終是音樂,就需要教師把握一個度,因為任何教學手段都是為音樂服務的。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緊緊抓住以音樂審美為核心,讓學生充分地感受音樂情境。教學伊始,一段那達慕大會的影片將學生帶進遼闊的大草原,帶進緊張激烈的比賽現場,為學生感受音樂情緒、聯想情境做鋪墊,生動形象地引導學生開啟視野。在完整初聽音樂中模仿賽馬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結合樂曲三樂段不同的音樂特點在分段細聽時,我根據A樂段的旋律緊湊密集音樂情緒緊張的特點設計了蒙古舞揚馬鞭的動作,將學生帶進緊張激烈的賽馬場。學生們有的小拳頭握得緊緊的,有的興奮地揮動著馬鞭,進入到音樂的意境中。在細聽B樂段時我以主題的三次變奏用了二胡連弓、頓弓、撥絃三種演奏方法為切入點,讓學生視唱音樂主題,聆聽主題出現幾次,每次音樂情緒的變化。最後我揭示答案:演奏方法的不同。學生在音樂中興高采烈的模仿二胡三種不同的演奏方法,對音樂知識,音樂情緒理解更為深刻。在細聽A1樂段設計了學生模仿賽馬衝刺,體驗音樂。

  當學生臉上洋溢位緊張的神情時,我知道學生已與音樂融為了一體。在模仿馬嘶鳴的動作時,學生更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熱情,現在想到那一匹匹小駿馬可愛的模樣,我的心就會隨著興奮起來,這說明我的教學是成功的。他們已在律動與模仿中感受到了《賽馬》所表現的意境和情趣。

  二、有待提高之處:

  針對學生音樂視野窄,對民族音樂的體驗感受不足的弱點,我把二胡實物引入課堂,讓學生觸控,試著撥絃,加深對我國民族樂器的瞭解,激發對民族音樂的熱愛之情。如果教師能現場用二胡演奏一曲賽馬,會讓學生更為深刻的感受到二胡這種民族樂器的極大藝術魅力。以後方面還要多下苦功夫。

  小百科:馬在動物分類學中分類為: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哺乳綱(Mammalia)、奇蹄目(Perissodactyla)、馬科(Equidae)、馬屬(Equus)、馬(Equus caballus)。是一種草食性動物。現存家馬和普氏野馬兩個亞種。

大班美術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能根據材料的特徵,運用剪、切、拼貼、畫、固定、連線等方法制作“禮物”。

  2.發展想象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進一步萌發對夜裡工作者的感恩之情。

  活動重難點

  能根據材料的外形特徵,運用剪、切、拼貼、畫、固定、連線等方法制作“禮物”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已閱讀過繪本《夜裡什麼人不睡覺》;知道夜裡有許多工作的人,以及他們的辛苦工作是為了給大家的生活帶來美好與幸福;區角活動中製作過一些作品。

  2.物質準備:

  (1)貼上組1:各種豆類、染色的米、染色的稻草稈、稻穀等;貼上組2:各種不同形狀、顏色的葉子;水果組:蘋果、橘子、柚子、青棗、梨、金桔等;蔬菜組:紅、白蘿蔔、青瓜、菜椒、茄子、洋蔥、南瓜、葉類蔬菜等;農作物組:玉米、地瓜、馬鈴薯、豆莢類等。

  (2)收集以前大班幼兒製作的優秀作品。

  (3)輔助材料:色紙、水彩筆、大小黑筆、各色即時貼、剪刀、橡皮泥、塑膠刀、牙籤、白乳膠、紙板若干。

  (4)作品展板,《感恩的心》《雨的印記》音樂。

  (5)畫有“列車員、飛行員、船長、水手、醫生、護士、警察、計程車司機、消防員、工廠上夜班的工人、加油站工人、收費站收費員、印刷工人、送牛奶的人、清潔工人、在網上查詢資料的老師”背景圖。

  3.場地佈置:

  活動過程

  (一)出示背景圖,談話引入

  師:這些夜裡工作的人們真辛苦!小朋友用跳舞、唱歌、說感謝的話、幫他們捶背、按摩……很多方法來感謝夜裡不睡覺辛苦工作的人,請小朋友想想我們還可以用什麼不同的辦法感謝他們?

  幼:畫圖畫、製作卡片、製作禮物…

  透過直觀展現夜裡各行各業工作者的背景圖切入,能很好地渲染氣氛,激發學習興趣。

  (二)欣賞優秀作品,激發創作慾望

  1.師:這些作品是以前大哥哥大姐姐們製作的,漂亮嗎?請認真仔細觀察,都用了些什麼材料製作了什麼?選擇你喜歡的跟同伴輕聲說一說。

  2.交流:你喜歡哪幅作品?用了什麼材料製作出了什麼?

  (三)介紹材料,提出製作要求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很多秋天收穫的東西,我知道,小朋友們很想為夜裡不睡覺辛勤工作的人制作“禮物”了是嗎?我們一起來看看有些什麼材料!

  2.分組介紹材料。(拎出一組為重點做示範,引導幼兒根據材料的特徵製作禮物,激發其想象。)

  師:小朋友,快看!這根地瓜長得像什麼?我們可以給它添上什麼才能讓它更像××?

  小結:哇,小朋友們真愛動腦筋!我們可以用很多不同的材料組合在一起,讓製作的禮物更漂亮!

  3.提出製作要求:

  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認真看一看、想一想這個材料像什麼?最合適做什麼漂亮的禮物;做的時候可以用我們學過的剪、切、畫、拼接、貼上等方法來製作,可以自己製作,也可以和小朋友一起合作完成作品;用剪刀、牙籤時口不向著別人;禮物做完後可以向好朋友介紹介紹。

  師:希望每個小朋友都能做出漂亮的禮物!小朋友們有信心嗎?

  (四)播放音樂《雨的印記》,幼兒製作,教師觀察指導

  重點:引導並鼓勵幼兒根據材料的特徵發揮想象,大膽使用輔助材料運用剪、切、畫、拼貼、貼上等方法制作禮物。

  (五)展示、欣賞作品

  1.集體欣賞、交流。

  師:哇!小朋友做的禮物真漂亮!誰願意把你的禮物跟大家分享分享,請說說你用什麼材料做了什麼禮物?你想把禮物送給誰?(請個別幼兒介紹禮物)

  2.播放音樂《感恩的心》,“贈送”禮物。

  教師:夜裡工作的人們真辛苦,我們感謝他們辛勤的付出,使我們的生活變得那麼美好!讓我們一起把我們製作的禮物送給他們吧!

  (六)收拾材料,結束活動

  教師引導幼兒有序的分類收拾材料。

  延伸活動:在區域活動中投放水果、蔬菜、農作物、葉子、豆類等材料,讓幼兒再次透過剪、切、畫、拼接、貼上的方法進行製作,進一步體驗用不同材料進行製作的樂趣。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是《夜裡什麼人不睡覺》的延伸活動,美術製作—《我們的禮物》。活動中採用了談話引入—激發想象—自主操作—交流分享—成果展示等教學策略,整合“金色的秋天”主題的開展,引導幼兒運用秋天的蔬菜、水果、農作物、種子、葉子等材料進行製作。在活動中老師只用一些簡練的引導語如:“××長得像什麼?給它添上什麼讓它更像××?”“看一看、想一想這個材料像什麼?最合適做什麼禮物?”引發孩子思考,充分發揮其想象。

  在製作“禮物”過程中,為幼兒創設動腦、動手的平臺進行剪剪、切切、畫畫、拼拼、貼貼等方法制作漂亮的禮物,配著背景音樂在相對輕鬆的氛圍中自主探索,最後,在《感恩的心》音樂的烘托下給夜裡不睡覺辛勤工作的人們贈送“禮物”,進一步萌發幼兒的感恩之情,在整個活動中真正讓幼兒達到了“欣賞美—感受美—創作美”的目的。

大班美術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瞭解彩虹的色彩,嘗試按照彩虹的色彩畫出彩虹橋,並新增相關的背景。

  2、能大膽透過想象力表現絢麗的彩虹橋。

  3、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與美妙,欣賞彩虹七種色彩搭配。

  4、體驗運用不同方式與同伴合作作畫的樂趣。

  5、根據色彩進行大膽合理的想象

  活動準備:

  彩虹圖片、畫紙、蠟筆、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情境匯入談話匯入:激發幼兒參加活動的興趣。

  師:你們喜歡彩虹嗎?它是怎樣的?

  二、探索發現

  1、引導幼兒欣賞圖片"彩虹"。

  師:你們在哪裡見過美麗的彩虹?你覺得彩虹美在什麼地方?圖片中的彩虹橋有幾種顏色?引導幼兒認識組成彩虹的七種顏色(紅、橙、黃、綠、青、藍、紫)。

  師:彩虹是什麼樣子的,像什麼?它有哪些顏色?

  師:今天我們就來畫彩虹橋,把彩虹畫成橋。

  2、出示蠟筆,引導幼兒交流討論彩虹橋的繪畫方法。

  師:按照紅、橙、黃、綠、青、藍、紫的顏色順序塗畫,先畫一種顏色接著畫另一種顏色。注意每種顏色之間要靠近一些。

  師:每一種顏色都要相連,一種顏色跟著一個顏色後面。

  三、幼兒創作1、鼓勵幼兒用自己的創意進行創作。

  師:我們來一起來畫一畫彩虹橋,2、幼兒自由創作,教師巡迴指導,提供幫助。

  提醒幼兒為彩虹橋添畫上你喜歡的人物、裝飾和背景。幼兒換顏色的時候要將蠟筆、水彩筆放回原位,使用時保持桌面和畫面的整潔。

  四、欣賞評價:

  1、請幼兒在集體面前介紹自己的"彩虹橋"。

  2、教師從幼兒創作過程中的表現及完成的作品兩方面作出評價,同時鼓勵和表揚繪畫常規好的幼兒。

  五、結束活動師幼一起收拾整理物品,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的重點是在拱形橋的形態上。第一個環節在音樂聲中欣賞幼兒的作品。畫面中溫暖的陽光、寧靜的綠波和繁茂的樹林,無一不烘托出濃濃的春意。在和幼兒共同欣賞時,要將之作為一個和諧的整體,並重點突出橋的意義。

  拱形橋是江南水鄉常見的橋,它適合於小河又需要行船的地方。拱形橋不僅可以方便船透過,而且能夠增加承受的能力。後者需要實驗證明,在活動時我也給幼兒做了這樣一個實驗:教師搭建兩座橋,一座彎彎的橋,一座直橋,透過往兩座橋上放相同重量的物品,看它們的承 受能力,因為得出了一個道理:彎彎的橋能承受根多的重量。

  我覺得本次活動,幼兒的學習興趣非常濃厚,活動自始至終都表現出較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思維活躍,創作熱情很高,下筆很大膽,畫出了範例以外的很多彎彎的物品。總的來說,整個教學過程層層相扣,過渡自然,節奏較緊湊。使幼兒在輕鬆、愉快、自由的情境中,知識、技能、情感得到全面發展。所以我認為本次活動的效果還是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