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美術教案> 關於美術教案模板集錦6篇

美術教案

關於美術教案模板集錦6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美術教案6篇,歡迎大家分享。

美術教案 篇1

  (一)教學內容與目標 :

  l顯性內容與目標

  應知:透過欣賞、分析藝術作品,能夠認識到不同季節的色彩變化,及不同色彩給人帶來的不同感受。

  應會:認識該課中介紹的四位畫家,在教師的指導下,對其作品進行初步分析,並寫出短文,以表達對畫而的認識與感受。

  2、隱性內容與目標

  (1)透過本課欣賞,認識多種藝術表現形式,瞭解東西方不同的文化。

  (2)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培養學生觀察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能力和情感。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

  重點:認識四季的色彩,能正確表達自己對藝術作品的感受。

  難點:用寫短文的方法,表達個人對藝術作品的感受。

  課前準備

  l、教師設計《四季的色彩》課件,音像結合,圖文並茂。

  2、學生蒐集在不同季節拍攝的照片或相關資料,並和家人聊一聊對不同季節的感受。

  教學過程:

  匯入

  1請看,我給大家帶來了什麼?(課件出示四季圖片)

  2問題:

  (I)你看到了什麼?

  (2)聽到了什麼?

  (3)又想到了什麼?(請學生回答)

  3自學:開啟書第2頁選擇你最喜歡的季節,試著用“這是季,是 的季節。”來形容它。

  4全班交流:你對最喜歡的季節有哪些美好的記憶或感受?

  5出示課題:四季的色彩

  I、欣賞。

  (I)出示教材中的四幅畫。

  (2)問題:說說四幅作品有什麼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

  2.分組活動。

  (1)要求: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幅畫,由組長帶領分組欣賞。

  (2)學生根據要求.在問題的引導下展開小組合作學習.教師指導。

  反饋

  l反饋。(以小組形式)

  (1)《早春之路》(日本畫)東山魁夷(日本)

  ①畫面體現了什麼繪畫風格? (寫實性、裝飾性)

  ②畫家主要運用了哪些色彩表現春天?

  ③寫一篇短文來表達你從這幅作品中看到了什麼?又感受到什麼?

  ④你還想了解什麼?

  (2)《夏》列維坦(俄國)

  ①畫家運用了怎樣的筆觸來表現畫面?(細碎、完整)

  小知識:筆觸是畫家在再現或表現自然和生活時運用的各種筆痕。

  ②畫面主要使用了哪些顏色?

  ④用短文表達欣賞這幅作品之後的所見、所聞、所感。

  (3)《金秋》(中國畫)林風眠

  ①畫面用色有什麼特點?(淡雅、濃重)

  ②樹林在陽光照耀下呈現什麼色彩’

  ③給你帶來哪些秋天的感受?試用短文表達。

  (4)《冬獵》(油畫)勃魯蓋爾(尼德蘭)

  ①你從畫面中看到了什麼?(風景、人物、動物、植物)說一說。

  ②觀察作品的色彩,你有哪些體會?

  ③你能感受到哪些冬天特有的美麗?用一篇短文表達出來。

  拓展

  教師總結:雖然冬季將一切事物歸於沉寂,但是卻預示著春天的來l晦。四季的色彩是豐富的,有無限象徵意義,四季的更替又是一種自然現象,它們之間是互相孕育、不斷積累、迴圈往復的。

  問:透過這節課的學習大家有什麼收穫?

  希望同學們學會運用藝術的服光和美術的語言來觀察、表達藝術作品和大自然帶給我們的感受。

美術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在數學操作活動、美術活動以及日常生活中,孩子們透過觀察並認識了一些實心圓、圓環、折線、弧線、紡錐線等等。在這些的活動中後,孩子們對生活中的一些線條在生活中的轉換更加的敏銳和仔細了。有時候他們會指這樓梯說"這是折線",拿著香蕉不停的說著"香蕉彎彎的像弧線"。在從具體實物中的概括和認識過程中,也更深刻的感知生活中各種不同的線條,如直線、弧線等。為了讓幼兒對各種線條有更深的感知,培養幼兒關注生活中各種線條的興趣,我們開展了主題 "奇妙的線條"。

  主題目標:

  1、引導幼兒關住各種直線型的物品,在拼拼、玩玩、變變活動中體驗自由創造的快樂。

  2、學習利用直直的線進行自然測量的方法。

  3、利用多種方式練習沿著不同的線進行走、跑等,發展幼兒的平衡能力。

  4、認識各種不同的線,關注生活中像各種不同線條的物品。

  5、瞭解彎彎的路和直直的路在生活中的不同作用。晨間活動塑膠圈、小推車、跳繩目標:能繞著不同的線路玩車子和圈,掌握轉彎時的技巧。能商量著互相友好的交換器械。

  活動一綜合活動:神奇的棒子

  目標:

  1、認識各種不同的棒子,知道棒子有不同的粗細、長短、材料。

  2、玩一玩,拼一拼,讓幼兒在玩中體驗自由創造的快樂。

  3、鼓勵幼兒用棒子拼出各種不同的圖案,發展幼兒的想象能力。

  重點:在玩玩拼拼中,體驗自由創造的快樂,發展幼兒的想象能力。

  難點:認識各種不同的棒子,能用棒子拼出各種不同的圖案。

  準備:一次性筷子(分粗細)、棉籤、不鏽鋼棒子、彩色紙每人一張

  過程:

  一、出示各種棒子,認識它們的不同。

  1、今天老師帶來了很多棒子,看看有哪些?

  2、這些棒子有什麼不一樣?

  小結:這些棒子有不同的長短、粗細,是用不同的材料做的。

  二、幼兒自由的用棒子拼搭圖案,體驗自由創造的快樂。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也準備了很多的小棒子,看看是什麼棒子?

  2、請你用棒子玩一玩,拼一拼,看看能拼出哪些漂亮的圖案?

  3、請幼兒說一說自己拼的圖案,教師在幻燈片上展示個別幼兒的作品。

  三、幼兒根據教師出示的數字,拿出相應數量的棒子自由的拼搭圖形,進一步發展幼兒的創造能力。

  1、現在我們來個比賽好嗎?請你根據老師出示的數字拿出相應的小棒子來拼圖形好嗎?

  2、教師先後出示兩根、三根、四根、五根等不同數量的棒子,鼓勵幼兒進行相應的創造活動。

  大班美術《奇妙的線條》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選擇的是大班的美術活動,《奇妙的線條》。本次活動的第一個目標就是學習合理的搭配顏色;第二個目標是能夠在不規則的線條畫裡找出小魚並添畫魚的眼睛、嘴巴、魚鰭、尾巴及花紋;第三個目標是體驗畫小魚的樂趣。我的活動是圍繞著這三個目標展開。一節活動下來,我幾乎都是按照我設計好的活動步驟一步一步進行,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幼兒都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去,幼兒都與我的積極呼應,和幼兒的互動也很自然,幼兒作品的完成情況也很好。但在有些環節和細節的處理上,我認為做得還不夠,我總結了以下幾個仍需要改進的問題:

  首先是在教具準備上,我認為自己準備的還不夠充分。在出示教師範畫時,我才發現自己有兩條魚的鰭沒有畫上,導致後面的活動設計有些改動,在請幼兒添畫魚鰭時耽誤了一些時間,因此在教具的準備上要細心加用心,千萬不可馬虎。

  其次就是在教學環節上,對於一些突發的問題過於較真兒,反而起的相反的效果。比如幼兒把魚的鰭叫魚翅,更有甚的雞翅,在這裡其實教師可以用一句話就解決的問題,而我卻糾結在這個問題上,這裡反而耽誤了幼兒作畫的時間,因此在活動過程中幼兒出現的突發的與活動關係不是很大的,不必去過多的糾結在這個問題上,要機智處理。再比如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幼兒的感受。要站在幼兒的角度看待問題:在讓幼兒回憶小魚是什麼樣時,有的幼兒說到了花紋,

  我沒有理會,還是想按照我預想的步驟來,總想著先畫魚的頭,再畫花紋,這樣做是不正確的,應該按照幼兒的想法來,教師應做到尊重幼兒的想法,這樣幼兒才會樂於參與。

  再次就是在細節的處理上考慮的還不夠透徹。比如在讓幼兒伸出右手的食指的過程中,我沒有考慮到鏡面的問題,導致了幼兒都伸錯手了,讓幼兒伸右手,而老師應該伸左手的,這個方面沒有考慮到;再就是個人的口頭語的問題,在活動中我會經常不自覺的做“噓”的這個動作,我想一個好的老師這些東西都不應該有,以後一定要改掉這個壞習慣。

  最後就是活動結束的總結要具體、全面。當幼兒說完喜歡哪幅畫,並說完理由後教師要做一個全面性的總結,比如幼兒哪些小朋友創意很好、哪些小朋友顏色塗得很棒、哪些小朋友添畫了一些其它的東西,很好等等。這個環節我認為總結的還不夠全面。

  以上的這些都是需要我今後改進的地方。我想透過我不斷地反思、改進、總結、改正,整個活動會變得更加的透徹,會更加的清晰、完整。只要有一點改進,我認為那就是提高,就是我邁出的一小步,許多個小步會變成一大步,我相信透過我的努力,一定會達到我想要的好的效果!

美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嘗試用豐富的線條和色彩進行表現。 藉助想象,初步感受延續想象畫的風格特點。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 幼兒繪畫工具:記號筆、油畫棒、畫紙。

  活動過程:

  出示課件,啟發幼兒想象,引起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畫畫嗎?老師也很喜歡,你們看我畫了什麼?它象什麼?

  演示課件,初步感受延續想象畫的風格特點。

  師:我覺得以前畫畫的方法不好玩,我想隨意畫。我在這幅畫的 上面添加了一條曲線,再畫上一條曲線和它相交,圖的中間畫一些弧線、圓圈,下面畫一條折線,看,一幅畫就畫好了。

  欣賞思考,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將抽象的圖形、線相應的事物聯絡起來。

  (1)提問:你們從這幅畫裡看到了什麼?

  (2)演示課件,展示從畫中聯想到的事物。

  演示課件,隱性示範,幫助幼兒掌握畫線條的要點,進一步展現延續想象畫的風格特點。

  (1)出現有基本形狀的畫面,這幅圖畫什麼?在上面新增線條,可以是曲線,可以是折線、圓圈。

  (2)教師強調要點:從基本形狀出發,根據自己的意願新增線條,這些線條可以交織在一起,但線條不能太多太密,塊面可以大一些。 (3)你們從這幅畫裡看到了什麼?我看到了飛馬,我就給飛馬塗上各種美麗的顏色,我在下面看到了一隻老鷹,就給老鷹塗上顏色,後面是五彩雲,最後塗上底色。

  幼兒創作。

  (1)教師提出要求。記住,畫的時候,想怎麼畫線條就怎麼畫,畫好線條後,看看你們畫的線條裡藏著什麼,再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

  (2)鼓勵能力較弱的幼兒大膽運用線條進行作畫,引導能力較強的幼兒從不同角度進行想象,豐富畫面。

  展示作品,分享創作的快樂。

  (1)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說一說畫了些什麼。

  (2)請幼兒講述別人的作品。

美術教案 篇4

  單元總目標:

  1、透過古今中外美術作品的欣賞和評述,使學生了解藝術家以及人類對生命活力的嚮往、熱愛和藝術表現是對生命價值的追求與肯定,‘教案’初二美術教案1。

  2、透過對美術作品的分析與研究,使學生了解物種的生命活動與自然環境的相互依存關係。

  3、透過對作品的研討與解釋,使學生初步懂得,對自然的欣賞與表現包含著人的精神世界與大自然的和諧交融。

  4、透過美術作品的欣賞與評價,使學生對美術作品涵育美感與陶冶情操的功能與價值有初步的體驗和認識。

  藝術--生命與自然和諧交融(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藝術--生命與自然和諧交融》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人教版)七年級,這一單元的主要目的是透過對古今中外美術作品的欣賞與評述,使學生了解藝術家對生命的嚮往與熱愛,感受到藝術表

  現的是對生命價值的追求與肯定,懂得藝術家對自然的欣賞與表現包含著人的精神世界與大自然的和諧交融。

  學生分析

  初中一年級學生天真、活潑、好勝心強,初步接觸過一些中外美術作品,對美術欣賞普遍感興趣,能夠對美術作品和美術現象進行簡單的欣賞與陳述,基本具備了一些欣賞知識。具體地說,他們對作品的表現形式諸如油畫、中國畫等的認識不會感到困難,但對藝術作品的文化內涵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不能夠透過美術作品的表面現象抓住美術作品的本質。因此在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在瞭解作品形式的基礎上,進一步領會藝術作品的內涵美,啟發學生在課外主動地去關注藝術。

  設計理念

  引導學生圍繞欣賞評述的問題,自主欣賞美術作品,記下欣賞的體會或疑惑,從網上查詢有關資料,深化學生對"藝術--生命與自然和諧交融"的理解。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一定的自主空間,讓學生進行質疑解惑,充分體驗藝術作品的美感與真諦,讓學生髮揮小組合作的精神,遇到不懂的問題與同學進行討論交流,共同解決問題。如圍繞"藝術是什麼"、"美術作品中的生命指的是什麼"等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分析。除了讓學生理解美術作品中對生命與自然的感情外,還應讓學生對作品的形式、內容、時代背景、作者生平與傳聞軼事進行綜合探索,在此基礎上聯絡其他學科(音樂、文學、影視等)進行綜合探討,以提高學生的綜合探索能力。

  教學重點:生命與自然和諧交融的基本內涵是本節課的重點。

  教學難點:學會運用這一理論去欣賞美術作品。

  教學流程

  一、匯入新課。

  課前利用多媒體播放課本里的美術作品,創設氣氛,觸發學生熱愛藝術的情感。

  師: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要欣賞的是一些中外美術作品,這些作品的風格豐富多樣,記錄著人類文明的足跡,凝聚著人類的思想情感,反映出不同時代、不同民族對美的追求,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教師板書課題:藝術--生命與自然和諧交融。

  二、新課學習。

  師:藝術是否包括美術?在自然界裡,是先有藝術,還是先有生命?美術作品中的藝術形象是否有生命?

  啟發學生思考,教師引導學生理解:要了解藝術是否有生命,就得從遠古時代的藝術作品去欣賞。在人類最早的藝術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距今一萬多年前的阿爾塔米拉洞窟壁畫。(教師展示課件《野牛》,讓學生欣賞作品中的形象。)

  教師以故事的形式講解這幅作品的創作年代及發現過程,然後讓學生對作品的情節進行描述。引導學生思考這些問題:原始人為什麼要在牆壁上畫一頭健壯的野牛?野牛是否有生命力?

  學生進行討論,發表不同的見解,透過討論明確:健壯的野牛富於生命力,原始人在洞窟中進行藝術活動有著更為嚴肅的目的,這種活動是一種祈求狩獵串收的"儀式",他們相信畫在洞窟壁上的野牛有一天會變成活的獵獲品,或者希望下一次行獵的時候會取得成功。

  教師展示課件《稷神崇拜圖》,讓學生對作品中的形象和情節進行描述,然後提出問題:為什麼原始人要在岩石上刻上植物人面形?原始人刻的植物人面形是否有生命?

  教師接著展示課件--義大利藝術家米開朗基羅的作品《創造亞當》,透過交代其創作背景,幫助學生理解這幅作品,教案《‘教案’初二美術教案1》。教師簡要介紹中世紀美術的基本特徵和藝術精神,再讓學生描述作品的內容,討論作者描繪的

  "亞當"是人還是神?是否有生命力?

  學生髮表不同的見解,透過教師的引導,最後理解作者是藉助於對基督教傳說的題材--上帝創造的第一個人"亞當"的描繪,表現出畫家對人的健美、力量和智慧的讚美以及對人獲得生命力的渴望。

  教師又用課件展示了義大利波提切利的《維納斯的誕生》,請學生談談作品表現的內容,理解維納斯的象徵性,即維納斯同樣也具有生命活力。

  接下來,讓學生比較原始社會和中世紀的'美術作品在表現物件和思想內涵上的區別,教師用課件展示:

  原始社會美術-表現物件:動物植物-思想內涵:對動、植物的信仰。

  中世紀的美術-表現物件:人的生命-思想內涵:對生命價值的讚美。

  教師小結:美術作品中的藝術形象,不論是原始洞窟中的野牛,還是傳說與神話中的人或神,

  大都是充滿生命活力的形象,這些形象都具有深刻的含義。

  三、發展階段。

  師:在現實生活中,人的生命和藝術活動能否離開自然而單獨存在?

  生:不可以,離開了自然一切就不存在。

  師:那麼,下面我們來看看生命與自然有什麼關係?

  透過課件展示,讓學生依次欣賞中國山水畫作品《紅蓼白鵝圖》、《溪山行旅圖》、《擒兔圖》,教師圍繞作者的生平及作品的表現形式、方法、內容、特色、意境進行描述。

  再用課件,讓學生依次欣賞外國繪畫作品《孟特方丹的回憶》、《神奈竄川浪圖》、《運草》,同時根據自己的觀察和了解,對風景畫中的形象和情節進行描述。

  讓學生比較各種藝術形式的不同特點,引導學生思考、討論以下問題

  1.課本所舉的美術作品中,哪些形象屬於有生命的物種形象?

  2.哪些形象是與生命有關的自然形象?

  3.這些有生命的形象生活在哪裡?

  4.美術作品中的藝術形象來源於哪裡?

  5.物種的生命與自然條件有什麼關係?

  教師展示課件:

  有生命的物種形象--動物、植物、人。

  自然形象--山、水、天空。

  生命與自然的關係--相互依存。

  藝術形象來源於--客觀自然。

  教師小結:自然與人的生命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沒有自然就沒有生命的存在。自然是人類生活的家園、精神的慰藉。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人類自身。同時,自然又是藝術創作的源泉。

  四、深化階段。

  師:動物、植物和人類都是有生命的,又都是自然的一部分。生命和自然應該是和諧相融的。那麼生命與自然是如何相融的呢?讓我們透過欣賞美術作品來體會。

  1、展示課件,引導學生欣賞中國山水畫《煉丹臺》,先介紹作者的生平,然後讓學生思考:這幅作品採用什麼形式表現?作者登上黃山煉丹臺有什麼感受?"人疑世外仙"是什麼意思?

  透過欣賞和思考,讓學生體會到畫面中的情景交融,即生命與自然和諧交融,這也是中國山水畫追求的意境。

  2、展示課件,欣賞風景畫《岩石的靜觀》,從作品的主要景物、特色、意境等方面,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即把頑強的生命力、堅毅的性格與岩石聯絡在一起。

  3、展示課件,欣賞外國風景畫《金黃色的莊稼和柏樹》,請學生思考並討論:作品描繪的內容是什麼?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與自然景物有什麼區別?體現出畫家的什麼情趣?風景畫與山水畫在表現生命與自然和諧交融的特點上有什麼不同?

  學生討論後得出結論:山水畫--寄物抒情,物我合一;風景畫--藉助色彩揭示主觀世界。

  4、展示課件,依次欣賞中國花鳥畫《玉蘭黃鸝》、《群蝦》、《雨點》,看看作者如何透過花鳥畫作品,把生命與自然融合起來。教師簡單介紹花鳥畫和"工筆"、"寫意"兩種繪畫形式。

  讓學生以小組或同桌為單位討論:花鳥畫表現的物件是否有生命?是否屬於自然的一部分?為什麼?花鳥畫的特點是什麼?畫家透過什麼方法

  使自然與生命和諧交融?

  5、進一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美術家的藝術創作是不是一種與自然和諧交融的生命活動?欣賞美術作品的過程,是豐富自身審美經驗和提高審美能力的一種有效的途徑。

  6、學生透過討論明確:畫家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人到自然中,把自己的感受與自然聯絡起來,就會使生命與自然和諧相融。

  教師小結:透過以上作品的欣賞,大家明白了生命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是人類生存的環境,也是人的審美物件,生命與自然透過審美創造和欣賞達到和諧統一。生命與自然的和諧交融,是藝術家永恆關注的主題。

  五、課後拓展。

  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和自己對自然與生命的認識,從網上查詢資料,

  談談如何保護人類生存的環境?如何保護生命?為什麼說生命與自然和諧

  交融,是藝術家普遍關注的主題?

  教學反思

  本課需要教師在理論上的引導和講解比較多,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這就要求教師把知識點進行高度的概括,用學生能接受的方式進行講解。為了能讓學生很快地接受這些複雜的理論,我首先以多媒體課件播放世界名畫,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對藝術的興趣;接著以人類童年時代和中世紀的藝術作品進入新課,使學生明確原始人從事藝術活動的真正目的,引起了學生對原始藝術的好奇心,讓學生對原始藝術表現的物件進行審美體驗。中世紀的藝術是借神話題材讚美人的生命,洋溢著濃烈的人文主義精神,必須讓學生理解這一點。在講解生命與自然的關係時,我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探究,深入討論,從而明白生命與自然相互依存,進行藝術創作也離不開自然的道理。讓學生體驗感悟生命與自然在美術作品裡是怎樣和諧相融的,是這堂課的教學重點,我有意識地讓學生透過比較的方法,圍繞課本中提出的問題主動思考、討論,共同解決問題,領悟藝術作品的思想內涵。

美術教案 篇5

  教學目的:

  透過本課教學,使學生初步瞭解戲劇臉譜的特點、樣式及有關知識,學習臉譜繪製的基本方法和步驟,創造性地畫出一個臉譜樣式,提高對中國戲劇臉譜的欣賞能力和表現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常見臉譜樣式的繪製步驟及有關知識

  2、臉譜紋樣的流暢、和諧與色彩的恰當運用。

  教學準備:

  課件、彩筆或水粉畫工具

  教學過程:

  一、設問匯入

  1、課件播放京劇節目,提問:這是什麼音樂?(生答。引出戲劇)

  除了京劇外,你還知道中國有哪些戲曲劇種?

  戲劇表演除了要唱、念、做、打的功夫處,表演前還需要

  做什麼準備?

  戲劇的化妝與生活化妝有哪些不同?

  教師小結:戲劇化妝色彩濃重,形式誇張,具有象徵性和約定俗成的程式。

  2、課件出示張飛和角圖片並簡析形式特點

  二、欣賞分析

  1、在戲曲表演中,臉譜的描繪往往根據戲劇角色行當生、旦、淨、末、醜來分別對待,特別是淨、丑角臉譜顯多種多樣,豐富多彩

  2、課件打出資料,並講述不同樣式特點

  3、課件錄影資料,讓學生再次欣賞並分辨角色行當

  4、教師小結:臉譜既是化妝手段,也是裝飾性很強的圖案藝術,具有較高審美欣賞價值,人物的忠*善惡,愛憎分明地躍然臉上,為人民群眾所喜愛.

  三、步驟演示

  1、課件打出步驟圖,老師演示

  (1)畫出頭形、定五官位置

  (2)確定人物型別(紅、黑、反派、正派.....)

  (3)用線畫紋樣(流暢、和諧、美)

  (4)塗畫色彩(有主色、黑色和白色)

  四、學生作業

  1、大部份學生在作業紙上繪製

  2、請幾個學生在黑板上別畫出生、旦、淨、醜臉譜。

  3、放戲劇音樂,掛出“戲劇大舞臺”作業展示板

  五、展評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臉譜,大家不僅知道了戲劇臉譜的審美價值所在,還自己繪製出了一幅幅生動的臉譜,希望同學們在以後的學習中進一步去體會欣賞臉譜藝術,提高對戲劇藝術的欣賞能力,弘揚祖國傳統藝術。

美術教案 篇6

  本課教材分析:

  名片,是成年人與他人溝通最便捷有效的工具,小小名片,形式豐富多彩,內容包羅永珍。集實用與美感與一身的交往使者,我們小朋友為什麼就不能深入的接觸感受一下呢?而且,我們小朋友筆下的名片設計,自然有與成年人截然不同的一份天真和童趣。有句話說得好:“教師在新教材實驗中,教材只是提供了一個個教學話題而已,以新的理念為指導,教師們可以根據話題來創造性地展開教學。”本課是二年級上冊的《新穎的泥名片》,是一堂手工製作課,但目的不是簡單的進行某種手工製作,而是能透過對自己名片的設計製作過程,更深入的瞭解名片,並能夠借鑑其他藝術設計元素,為自己設計出新穎美觀的個性化名片,更多的重視了藝術感受、表現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體現了新課程理念倡導的美術與現實生活的密切關聯。它對美術教學各學習領域或多或少的都有所涵蓋。因此,本課在設計中力求體現新課改精神,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和參與意識。一開始老師就在課堂上創設生活情境,以提示學生對生活的關注,引導對美的感受創造慾望。重點部分從名片的設計到製作完成,整個學習過程都是在學生自主探究、發現、表達中進行,老師只在其中穿針引線,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給學生提供了自我展現的機會,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個性的形成和發展,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協作精神。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初步嘗試用美術語言表現生活、表現自我,激發學生個性化的創造,增強動手能力和審美能力。

  能力目標:用泥設計、製作文字和圖形、用來表達自己的興趣、愛好。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生活中有許多需要展示和介紹的東西,人們要介紹自己,就要靠名片了。動物、植物、商品標牌,說明卡都有需要用美術技法進行裝飾和設計,名片也不例外,泥名片是兒童們介紹自我的一種嘗試。

  教學重點:瞭解美術在生活中的作用,學習用簡單的圖形和文字裝飾、美化自己的名片。

  教學難點:製作得新穎、生動,作品美觀,富於個性。

  教學準備:

  教具:成人用的各種名片、不同形狀的彩泥名片若干、硬紙板、彩泥、剪刀等。

  學具:硬紙板、剪刀、彩色橡皮泥、用以壓印花紋的工具(如瓶蓋、筆頭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引發興趣。

  師:老師與小朋友們已經接觸了一個多月了,可老師還是不認識你們,怎麼辦呢?

  生:一個個逐一自我介紹一下……

  師:真是個好方法,可是老師一下子記不住全部學生的名字的,又怎麼辦呢?

  生:名片。

  【設計意圖:聯絡生活,豐富學生知識面,感受藝術來源於生活。】

  二、觀察分析、探究

  師:同學的爸爸、媽媽有名片嗎?生:有

  師:說說爸爸媽媽的名片是什麼樣的?生:有名字,地址,電話,還有顏色的……

  師:名片最早出現在漢代,人們利用竹片刻上自己的姓名和職位,用於互相介紹,這種竹片叫“謁”。隨著時代的發展,名片得到進一步的發展,直到現在。教師展示古代名片和現代名片,請學生對比其中的的異同。

  a、外形都是什麼樣子的?(板書:外形、)

  b、材料有什麼不同?(板書:材料)

  c、名片上都有什麼內容?(板書:內容)

  d、名片的色彩怎樣?(板書:色彩)

  小結:a、外形古代:長方形,比較大現代:形狀各異

  b、材料古代:竹片現代:紙張

  c、內容古代:姓名 職位現代:姓名 電話 工作單位 家庭住址……

  d、色彩古代:竹片本色現代:色彩豐富

  【設計意圖:透過古今的對比,學生能更好的掌握名片的基本結構。】

  師:對!多虧這小小的名片幫忙,人與人之間才可以順利地溝通、交流,人們都十分重視名片的設計和美化。如果你的名片很美觀、有特色,那麼第一次見面就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看,這是老師的名片,小朋友們比較一下,它與普通的名片是一樣的嗎?用什麼做出來的?

  生透過觀察就會比較出:不一樣,這是立體的,用彩色橡皮泥製作的。

  師:名片就代表著你的形象。要想做的很特別,讓同學一眼認出是你,那可得先好好動腦設計呀!現在我們就來欣賞一下這些小朋友是怎樣設計的(課件展示各種造型的名片)。欣賞時要注意觀察這樣幾個問題:

  問題1,生透過觀察答:外形有長方形、正方形、橢圓、不規則形等。

  師總結:外形可以自由選擇。板書:外形——多樣

  問題2,師根據生的回答總結板書:色彩——醒目

  問題3,生答:名字。

  師:這是最重要的一點,要放在的位置。除了名字還有什麼?

  生:音符、調色盤、球拍……

  師:從這些裝飾圖案你能看出這個小朋友的愛好特長嗎?

  師總結:名片上除了要製作名字,還可以加上一些代表自己特點的裝飾圖案,使你的名片與眾不同,體現你的個人特色。板書:內容——有特色名片要有個性

  三、討論名片的設計內容——“我的名片我設計”

  師:名片上的內容可以包涵學校、班級、姓名(英文名)、性別、星座、愛好、人生格言、吉祥物、電話、QQ號碼……怎樣設計名片,才能讓人家對你印象深刻?(名字設計與個性體現至關重要)

  師:現在哪位同學能告訴大家,你的名片將怎樣設計呢?

  生自由發言。師發現創意新穎的構思及時表揚。

  【設計意圖:教師的示範作品可以很好的吸引學生的眼球,這是透過欣賞設定一些小問題,逐步引導學生進行有目的的探究、發現,啟用學生創造的靈感,同時在欣賞他人作品的過程中,也大大地拓寬了自己的設計思路。】

  四、實踐活動

  師:現在不少同學已經迫不及待地要把自己的設計製作出來了,好的,我們先分組討論一下做的方法好嗎?大家可以邊試做邊討論。

  生嘗試並熱烈討論。

  師:你們認為做泥名片應該注意些什麼?怎樣才能使名片更美觀?

  學生髮言,如遇到問題可請求其他同學幫助解決。

  師:哪位同學能總結出製作步驟?

  師根據生的發言進行補充並總結:

  1、用硬紙板剪出名片的外形。

  2、鋪底色。

  3、搓出泥條拼貼名字。(注意字不要太粗)

  4、新增特色圖案。師提示:新增的圖案是裝飾,可利用身邊的用具來做做(這步很重要,體現你的個性)

  5、藉助工具裝飾完成。

  學生開始製作。師巡視指導,隨時幫助解決學生實際中遇到的小困難。

  【設計意圖:探究性學習是一個障礙重重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必須與他人交往、合作,從而獲取同學的幫助。,我讓學生在解決本課的泥名片的基本要素、方法與步驟這些知識點的基礎中,讓學生學會參與,積極投入到探究的環節中。】

  五、評價展示、交流延伸。

  情境表演:(扮演兩位剛認識的人)

  請兩個同學分別拿自己製作的泥名片,進行互相介紹。

  分組進行表演,同學之間相互交換自己製作的名片,增進友誼,共同體驗成功。

  師課堂小結:

  老師看到大家臉上一直在開心地笑著,是啊,這節課我們都為自己設計了那麼棒的泥名片,老師也為你高興啊!今天,同學都發揮了聰明才智為自己製作了一個新穎的泥名片,讓更多的人瞭解你,瞭解你長大後的理想和志願,老師祝福你們:好好學習,早日實現自己偉大的夢想!

  【設計意圖:給孩子提供展示自我、自由交流的空間,既能使他們充分感受創造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喜悅,又可增進同學之間的情感溝通。名片設計的課後延伸,也有利於激發學生開放性思維,發展其想象力。】

  板書設計:

  9.新穎的泥名片

  (一)外形----多樣

  (二)材料----紙、橡皮泥

  (三)內容----姓名、電話、住址等體現個性

  (四)色彩----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