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科學教案> 大班優秀科學教案彙總10篇

大班優秀科學教案

大班優秀科學教案彙總10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班優秀科學教案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優秀科學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學會用統計記錄的方法,真實記錄實驗結果。

  2、能利用生活經驗考慮問題,大膽在活動中提出自己的設想。

  3、學會與人合作。

  4、透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5、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願望。

  大班優秀科學教案《讓熱水快變冷》

  二、活動材料

  1、人手一套:透明的杯子,熱水瓶。溫度計、毛巾。冰塊、冰毛巾、冷水、鵝卵石等各種材料。記錄紙、筆。

  2、每組一塊記錄歸類板

  三、活動過程:

  (一)提出問題:

  1、師:這裡有一杯熱水,如果想知道它現在有幾度,該怎麼辦?

  2、師:如果這杯水一直放著,結果會怎樣?

  (一)提出辦法、猜測:

  1、師:你們能不能想出各種辦法讓熱水快點變冷?

  2、幼兒在紙上記錄自己設計的想法。

  3、在集體中交流各自的方法。並把方法貼入表格,統計一共有幾種方法。(方法相同的貼一起)

  (三)小組實驗,記錄結果:

  1、小組討論,哪幾種方法能讓熱水快速變冷,引導幼兒尋找材料進行實驗,教師巡迴指導。

  (1)觀察每個幼兒的實驗情況。

  (2)詢問個別幼兒採用某種方法的理由。

  (3)教師以幼兒沒有采用的方法,與幼兒共同實驗。

  2、實驗結束,請每個幼兒測量實驗後杯中的水溫,並記錄。

  (四)交流討論

  1、提問:你是用什麼辦法讓熱水快點變冷的?

  教師在幼兒介紹的基礎上總結:生活中有很多方法可以讓熱水快點變冷。

  2、引導幼兒共同討論。

  (1)為什麼不斷地攪拌熱水,熱水就會快點變冷水?

  (2)為什麼在熱水中放入冰塊,熱水也會快點變冷水?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以“老師口渴了倒了一大杯熱水,可水太燙喝不了,請小朋友想辦法讓這杯熱水快快變冷”這話引起了小朋友們的興趣。於是,“讓熱水快點變冷”的活動展開了,圍繞著“有什麼辦法讓熱水變冷”,我讓孩子們充分猜想、討論,然後發表自己的想法,孩子們的辦法可多了,“把熱水放在空調下吹”、“用扇子扇風”、“往杯子里加冷水”、“把熱水放在冰箱裡”等等。這麼多的方法使熱水變冷,我請幼兒進行了小小實驗,分成幾個小組,選擇老師提供的材料,用不同的方法實驗。孩子們的參與性、積極性很高,動手操作能力也得到進一步發展和提高。在活動中應多讓幾位幼兒上來說說自己用的是什麼方法,使熱水變冷的。另外,應該多準備一些溫度計,讓幼兒自己來測量水溫。

大班優秀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探索蛋寶寶站起來的方法,體驗探索帶來的樂趣。

  2、透過幼兒動手探索,學會積累經驗,並做個記錄。

  3、在與材料的互動中獲得物體支撐的經驗。

  4、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5、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為幼兒準備雞蛋,人手一份。並塗成彩蛋或加上圖案,使其具有蛋寶寶的特徵。

  2、輔助材料:米、沙包、尾巴、紙、鉛絲、海綿、積木、電線、布、瓶子、各種蓋子等等。

  3、《運動員進行曲》音樂。

  活動過程:

  一、蛋寶寶想要站起來。

  1、跟隨音樂節奏,幼兒精神飽滿的行走,音樂結束時做立正動作。

  2、蛋寶寶非常想象小朋友一樣神氣的站起來,你們能讓它在桌子上站起來嗎?

  幼兒進行探索,看看雞蛋能否在平面上站起來。

  二、我幫蛋寶寶站起來。

  1、引導幼兒嘗試各種在平面上讓蛋站起來的方法。

  2、你怎樣讓蛋寶寶在桌子上站起來的?

  3、為什麼蛋寶寶不容易站起來?

  引導幼兒說出蛋的特徵,蛋的兩頭是尖尖的。

  三、幫蛋寶寶找朋友幫忙,並記錄下來。

  (一)

  1、我們請一些朋友來幫蛋寶寶站起來,你們想想找誰呢?

  2、幼兒進行操作,鼓勵幼兒運用不同的材料進行嘗試,比較什麼方法能讓蛋寶寶站得更穩,並作好記錄。活動記錄表

  OO

  所用材料

  √或×

  3、組織幼兒進行交流,分享各自的好辦法。

  (二)、二次操作:

  1、有的桌上的材料和另的桌上的是不一樣的,你可以嘗試一下其它材料,看看它能不能讓蛋寶寶站穩?

  2、幼兒繼續探索發現,並做好記錄。

  3、再次交流,讓幼兒說出更多更好的讓蛋站起來的辦法。

  四、拓展思維,尋找材料以便投入區域中。

大班優秀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萌發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及求知慾望。

  2、樂於參加科學探究活動,瞭解光和影子的關係。

  3、對身體的影子及其變化感興趣,體驗遊戲的快樂。

  4、透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投影儀,操作音樂。

  教師幼兒具備做各種手影的經驗、畫紙、蠟筆。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小朋友們,今天張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謎語,請大家認真聽,比比是誰第一個猜出謎底。我的謎面是:有個好朋友,天天跟我走,有時走在前,有時走在 後,我和他說話,就是不開口。(是一種現象,有陽光的時候就會出現)(影子)

  二、尋找螢幕上的影子,激發幼兒對影子的興趣師:孩子們,這兒有我們的影子,一起來看哪! 師:揮揮手,搖搖頭,我們一起來和影子跳個舞吧! (評:孩子們興奮地在大螢幕前急切地尋找自己和同伴的影 子,不停地和自己的影子一起舞動,繼而產生了對影子的好奇。)

  三.猜一猜手影並欣賞手影錄影,感知手影的神奇魅力

  1、幼兒互相討論 師:白色的螢幕上怎麼會有影子的呢?

  師(小結): 光照在身上, 身體擋住了光線, 螢幕上就有了影子。

  2、師生做手影.猜手影,感受影子的多樣性 師:光照在我的手上,螢幕上就有了手的影子。我來表演幾 個手影,你們來猜猜。 師:看這是誰呢?(師分別用手變出小鳥、大灰狼、孔雀。) 師:你們真厲害,都被你們猜到了。誰也會表演手影來考考 大家?

  分別請 3-4 個幼兒演示手影) 師:那你們知道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不同的影子呢? (幼兒自由討論。) 師:你們真聰明,原來手的不同姿勢形成了不同的影子。

  我這有一段小朋友們尋找影子的影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好不好?那我們要帶著幾個任務去看:

  第一個:你找到了那些影子?(在什麼情況下找到的)第二個:我們去了什麼地方影子就突然消失了,為什麼?(幼兒觀看影片資料)(引導幼兒思考回答之前提出的問題)小朋友們回答得真棒,我們表揚下自己。接下來,我們再透過一張圖片更進一步的瞭解光與影子的關係(出示圖片)(引導幼兒懂得在有光的情況下才會有影子,當光線被物體擋住後,物體後面光線照不到的地方就變黑了,這就是影子)(發現光和影子的關係)。

  四.讓幼兒一起到外面陽光下去找找,有沒有影子呢?一起畫一畫影子。

  五.欣賞作品

  教學反思:

  要上好科學活動,就要密切聯絡幼兒的實際生活,也要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究的物件,更要讓幼兒自我探究、自我發現、自我提高。

大班優秀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認識常見的溫度計,瞭解其用途,獲得初步經驗。

  2、幫助幼兒獲取溫度計指示溫度的粗淺知識,初步掌握正確使用溫度計及測量、記錄的簡單技能。

  3、激發幼兒測量溫度的興趣,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5、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體溫計3支,記錄卡,筆。

  2、溫度計圖片,指導要點。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瞭解常見溫度計的名稱及用途,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

  2、難點:對測溫活動感興趣,能正確記錄測量結果。

  指導要點:

  透過經驗調動、對比觀察,引導幼兒瞭解各種溫度計的名稱及用途,並指導幼兒在簡單的測量實驗中掌握正確使用溫度計和記錄溫度的方法。

  活動過程:

  一、認識溫度計。

  1、認識體溫計、氣溫計和水溫計。

  提問:如果有人身體不舒服,我們用什麼辦法知道他有沒有發燒?我們怎麼知道今天的溫度是幾度?怎麼知道杯子裡的水是幾度?

  2、出示氣溫計和水溫計圖片以及溫度計實物認識這些溫度計。

  3、討論拿溫度計的方法。

  提問:溫度計是由什麼材料做的?我們應該怎樣拿溫度計呢?(教師示範拿溫度計的正確方法)

  小結:這些東西都是用來測量溫度的,它們有個共同的名字叫溫度計。大多溫度計都是玻璃做的,而玻璃一不小心就會被碰碎,所以我們要輕拿輕放,保護好溫度計。

  二、觀察、比較溫度計。

  1、透過圖片觀察氣溫計、體溫計、水溫計,找出相同之處。

  提問:你在這些溫度計上發現了什麼?(每個溫度計上都有刻度和紅線)

  2、觀察溫度計的結構,認讀、記錄溫度。

  出示實物體溫計,提問:溫度計裡的這條神奇的線和數字有什麼用?它們是怎麼表示溫度的?

  小結:這條神奇的線對應的數字就是溫度,與紅線頂頭平齊的刻度線指示的是該溫度的讀數,我們可以用攝氏幾度來表示。

  三、分組實驗。

  1、實驗:測量體溫。操作要求:分別請幼兒用體溫計測量身體溫度,並記錄下來。

  2、完成幼兒用書第10頁。

  四、分享與交流。

  每組請一位幼兒在大家面前分享自己的實驗過程和結果。

  教學反思:

  《神奇的溫度計》是海南教版第三主題----有趣的線中的科學教學內容。又由於最近天氣較炎熱以及是手足口病的高發期,所以我們在晨午檢時一發現孩子的體溫有些異常就會拿出體溫計測量溫度。這支小小的體溫計頻繁的出現引起了小朋友們的興趣。在這節活動中,每個幼兒的興趣高,積極參與活動。但是由於幼兒園材料的限制,在活動中,只有三支體溫計給孩子操作,以致造成孩子們爭搶體溫計、幼兒等待的時間過長等問題的出現。在活動中我雖然激起了幼兒的興趣,但是身為師者,我卻不能給他們提供充分的操作機會。(個別內向的孩子甚至都沒有摸到溫度計。)因為材料的限制,我的活動只讓我灌輸了如何拿溫度計,而其他的探索活動都只是紙上談兵。活動後,我深刻的反思我自己:

  1、如果我園能為幼兒提供充足的溫度計,我相信這節活動,孩子們肯定收益匪淺。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2、曾經我們的孩子一度被評“高智商,低能兒”即,我們很聰明,但是我們的動手能力是0.為什麼呢?專家已經告訴了我們,國家的教育策略也已經發生了轉變,偏向於動手操作了。可是城鄉的區別太大了,城裡專家設計出的優秀教案正好碰上了鄉下孩子們的興趣。多好的教育契機啊,可是不可替代的材料材料限制了我怎麼辦?我的策略是材料少的,那就拿到區域裡分多次對孩子進行引導。《神奇的體溫計》我要趁著孩子的興趣還不退的情況下,帶到區域再進行。

大班優秀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的:

  1、瞭解向日葵的生長過程,對植物生長變化感興趣。

  2、觀察感知向日葵的形狀、色彩、大小等特徵,瞭解向日葵種子給人們帶來的好處。

  3、對身邊的動植物感興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有初步的按變化排序經驗。瞭解平時吃的葵花籽是向日葵的種子。

  2、物質準備:有關向日葵的影片3、教育掛圖《領域活動、科學、向日葵》

  活動過程:

  一、以猜謎匯入活動,激發興趣。

  謎語:身體長又長,開花黃又黃,臉蛋像太陽,籽香又香。(謎底:向日葵)

  二、引導幼兒觀看多媒體圖片(用葵花籽製作的食品和工藝品等)引:看看這些是什麼?你見過嗎?猜一猜這些食品和工藝品都是用什麼做出來的?你是怎麼知道的?

  三、引導幼兒觀看有關向日葵的影片,瞭解向日葵的生長過程。

  1、出示教育掛圖《向日葵》,引導幼兒瞭解向日葵的形狀、色彩和朝陽的特性。

  2、出示《向日葵的生長過程》,引導幼兒瞭解向日葵的生長過程。

  A、引:請小朋友仔細看看,你認為這些圖怎樣排列更合適,可以和旁邊的小朋友討論一下。

  B、提問:你是按什麼順序排列的?向日葵是怎樣長大的呢?

  四、品嚐用向日葵種子製作的食品,感知向日葵與人們的關係。

  1、引:你們嘗過葵花籽嗎?好吃嗎?

  2、幼兒與教師一起品嚐用葵花子製作的食品,邊品嚐邊交流食品的味道。

  3、討論:向日葵種子做得食品可以吃,向日葵的種子還能做什麼?

  五、種植與記錄引:春天到了,我們有這麼多向日葵的`種子,大家一起來種一種,看看到底是不是按照我們知道的過程長大的。大家要細緻地記錄它們的生長變化過程,做一個很棒的小小記錄員。

  六、活動延伸:引導幼兒種植葵花籽。

大班優秀科學教案 篇6

  背景設計:

  中國成功發射載人飛船。這件具有世界性的事件不僅全國人民都關注、興奮,就連我班的孩子一提起這件事都非常的高興。許多幼兒在談到自己的理想時,紛紛表示要向楊利偉叔叔他們學習,做一名宇航員遨遊太空,也有小朋友表示長大後想登上月球看看上面到底有什麼……雖然這事情已成為往事,但我班幼兒的交談內容還是不離開這一話題進行,他們還帶來了各種圖書、碟片、報紙,互相閱讀和交流。我想:幼兒的興趣不能簡單地讓它停留在口頭上,應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幼兒去感受、去想象、去創造,使幼兒的經驗得以提升。

  大班幼兒求知慾望強,他們好問好學,對數學知識也較感興趣,積極嘗試做一些計算練習,為跨入小學做一些必要的準備。我們知道數學活動有時顯得較為枯燥乏味,如果只滿足於讓幼兒學會加減練習、編一些應用題,內容顯得過於狹窄單一,很難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綜上所述,我在剖析《黑夜密語》這一大主題的精神要領下,預設了這個活動,以此激發幼兒的學習積極,滿足他們探索太空的若干需求。

  活動目標:

  1、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解答虛擬遊戲中的問題。

  2、能用語言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

  3、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4、透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活動準備:

  1、寫有6—10數字的星星五顆,制定成貼絨磁性教具。

  2、模擬的大張登月軌道圖,在軌道的九個點上寫數字10。幼兒每人一張相同的小圖、筆。

  3、幼兒每人1—10的數卡一套,彩色"通行證"一、手指遊戲匯入。

  師:今天老師和你們一起玩個手指變數字遊戲。

  兒歌:食指中指並並,做把剪刀剪剪,我是手指魔術師。變、變、變個……。

  二、給星星打電話。

  1、出示圖片。提問:這幾位叔叔,你們認識嗎?(楊利偉,翟志剛等)

  2、大家都想上月球,我們閉上眼睛,祈禱星星幫忙。

  3、出現星星圖片,揭示上月球的要求。

  要求:到月球上去,先要和星星打電話。(出示五顆星星)每顆星星上面都有一個數字,數字是幾就代表是幾號星星。我們從卡片中找出兩個數字,如果兩個數字合起來和其中一顆星星上的數字一樣大,就算撥通這顆星星的電話。

  4、幼兒解密碼,第一次操作。

  幼兒拿出卡片擺一擺。

  師:你拿出是x和x,撥通的是x號星星的電話。幼:我拿出的是4和5,撥通了9號星星的電話。幼:3和2,可以撥通5號星星的電話。

  ……以同樣的方法,讓幼兒練習6—10的分合。

  5、破譯了星星的號碼,接通星星的電話。

  提出要求:上月球要進入軌道,進入軌道必須先解開密碼,密碼是由兩個數字組成的,這兩個數字合起來都必須等於10,密碼解開了,到老師那兒領取通行證,就能登上月球。

  三、解密碼上月球

  1、帶領幼兒觀察軌道圖。

  2、幼兒玩拍手遊戲(複習10的分成)、

  3、幼兒解密碼,第二次操作。

  幼兒在小圖上的方框內寫出10的各種組合數字。

  4、檢查密碼,領取通行證。

  5、幼兒登上軌道,虛擬上月球。

  活動延伸:

  聽音樂,幼兒做各種動作,模擬宇航員在月球的探索的情景。

  自我評析執教了科學活動《上月球》這個活動中,在活動中我密切聯絡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現狀作為科學探究的物件,讓幼兒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解答虛擬遊戲中的問題,使得數學活動更遊戲化、趣味化,深受幼兒的歡迎。活動中,我以登上月球為線索,把充滿奧秘的太空知識用圖片的形式簡單的展示在幼兒的面前,促進了幼兒的感官探索;把簡單劃一的數字分合式穿插在虛擬遊戲中,既鞏固了幼兒數學經驗,又滿足了幼兒上月球的探索慾望,讓幼兒進一步認識到學習知識的重要性,對促進幼兒的學習積極性也起到了較好的推動作用。活動中,幼兒認真地追隨環節要求的變化,一次次大膽地闡述自己對分合知識的理解,探究的慾望無處不在。"通行證"的發放使得幼兒的操作結果被得到認可,雖然有些小朋友做錯或者重複了,但老師給予的訂正機會讓他們從失落中走了出來重新煥發求知慾望,使他們有成功和被重視的感覺,課堂氣氛非常活躍。而且幼兒之間的互相檢查既提高了幼兒的數學經驗,增強了幼兒的責任意識,又促進了語言和思維的相互作用。

  教學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並且達到了預期目標,效果非常好,甚至超過了預期效果。整個活動既讓幼兒體驗了實驗成功時的快樂、增強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護環境的必要性,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這個活動在中班開展是非常有意義和有必要的。

大班優秀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透過探索活動,初步感知影子的有關知識。

  2、在探索、觀察過程中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3、能在情景中,透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於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盛有水的臉盆若干,鏡子、手電筒、木塊、書、薯片罐、玻璃各若干。

  2、幼兒記錄卡人手一,蠟筆。

  【活動過程】

  一、讓幼兒在水盆中找一找:發現了什麼?初步感知影子。

  幼兒在水盆中觀察、尋找,透過觀察,交流,初步感知水中看見的是物體的影子。

  二、提供各種實物,讓幼兒透過探索,瞭解哪些物體能幫助我們看到影子。

  1、猜一猜:這些物體中,誰能幫助我們找到影子?

  請幼兒把自己的猜測在記錄卡上記下來。

  提供的實物有:鏡子、手電筒、木塊、玻璃、書、薯片罐。

  幼兒記錄好後讓幼兒說說他們的猜測,並和其他小朋友比較一下,和別人的猜想是否一樣?

  2、試一試:到底誰猜得對呢?讓我們一起來試一試。

  幼兒嘗試、操作、記錄。

  請幼兒一邊探索,一邊把實驗結果記錄在卡上,並和自己所猜的對照一下,是否一樣?

  3、講述操作結果和過程。

  和你的朋友比一比,看看有什麼新發現嗎?或者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幼兒的發現可能有:薯片罐有的記錄的是能幫助我們看到影子,有的卻不能。教師可引導幼兒再次探索:這是為什麼?

  讓幼兒自己尋找答案。

  三、遊戲:踩影子。

  影子看得見,但是抓得住嗎?讓我們來試一試!

  幼兒玩踩影子、抓影子的遊戲,再次感知影子的特徵。

  四、拓展新的經驗

  在生活中,影子有些什麼用處呢?

  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講述:人們利用影子成像的原理髮明瞭照相機,電視機,錄象機裡放出來的也是影子,皮影戲、手影遊戲……

  【活動延伸】

  影子中還有許多的小秘密,我們可以和小朋友、和爸爸媽媽一起再來尋找,然後把你的新發現告訴大家,好嗎?

  【活動反思】

  影子一直是孩子們感興趣的話題,將科學教育融於幼兒生活中中心的觀念的體現,設計活動旨在透過讓幼兒探索影子,讓幼兒來了解影子與光的密切關係,激發幼兒對影子的好奇與興趣,學習科學的方法,養成良好的科學態度。

  活動開始,我以手影遊戲匯入,遊戲是幼兒喜聞樂見的一種方式,可以使幼兒迅速的集中精神,很快的進入課堂角色中來.接著就讓孩子自己動手探索發現影子,讓孩子從實踐中感悟出真知,讓幼兒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培養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在積極的討論交流和細心的觀察中弄明白影子的奧秘,孩子的創新精神和思維能力併發出火花。第一次操作後,孩子們獲得了”因為有光,物體擋住光,所以產生影子”的道理.接著又從孩子的生活經驗匯入,觀看多媒體課件”生活中的影子”,從孩子的認知出發,交流已有的生活經驗,讓他們暢所欲言,發展語言和思維的同時引發了對影子形狀、大小、變化的興趣,從中引發第二次探索的興趣。第二次探索的重點是引導引導幼兒從不同的方向照物體,發現影子的方位及大小變化。在這次操作中,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成功地發現了影子變化的秘密,所以我請幾名成功的孩子到前臺來示範操作,我進行引導小結,然後讓所有的孩子進行第三次操作,並要求孩子把操作結果記錄下來,效果很好,所有的孩子都在科學探索活動中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培養了自信心。最後,向幼兒介紹了影子在生活中的利用和弊端,可惜的是孩子們這方面的經驗特別匱乏。

  本次科學探索活動,我抓住了孩子對科學現象好奇、好動手的特點,讓孩子們在充分自主的實踐探索中發現科學道理,活動效果好。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孩子個別操作無目的,所以沒有能很好地發現問題,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大班優秀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對生活中力的有趣現象產生興趣,並有進一步探究的慾望。

  2、透過實驗瞭解小膠囊翻跟頭是重心轉移的現象。

  3、學習用實驗的方法驗證自己的想法。

  活動重點

  能理解鋼珠在小膠囊裡翻跟頭的原因。

  注意事項

  膠囊和鋼珠的安全性。

  活動準備

  膠囊、綠豆、鋼珠、螺絲釘、紙滑梯

  活動過程

  一、活動引入:講故事,引發幼兒興趣

  雜技團裡有一個會表演的小膠囊。有一天,雜技團團長要求小膠囊出一個新節目,要表演從滑梯上翻著跟頭下來。這可難住了小膠囊,它不停地練習,小朋友們幫它看一看。(示範小膠囊從滑梯上滑下來)這是翻跟頭嗎?在它著急的時候,雜技團團長跟它說:“你肚子裡是空的,怎麼能翻跟頭呢,”你要放進東西去試一試。小膠囊想:我要在裡面裝什麼才能翻跟頭呢?小朋友,你們幫它想一想吧。

  師:你覺得小膠囊裡放什麼可以讓它翻跟頭呢?為什麼?

  二、活動實施:

  1、幼兒認識材料。

  師:我們取出的都有什麼?這三個材料哪兒不一樣?放在手裡掂一掂,在盤子裡滾動一下看看。

  :這三個材料形狀不一樣、重量不一樣、滾起來也不一樣。

  2、幼兒進行猜想。

  師:你覺得這三樣東西哪個放進膠囊裡哪個能讓小膠囊翻跟頭呢?

  3、幼兒進行實驗。

  師:小膠囊裡面放什麼材料可以讓它翻跟頭?另外兩個材料可以讓小膠囊放跟頭嗎?

  4、幼兒記錄實驗發現。

  5、幼兒進行實驗分享。

  師:為什麼鋼珠可以讓小膠囊翻跟頭?它和另外兩個材料有什麼不一樣?

  三、活動:

  教師進行經驗:透過讓小膠囊翻跟頭我們知道了:圓的、重的東西可以讓小膠囊翻跟頭。長的、輕的不可以。我們下來可以再試試還有什麼東西可以讓小膠囊翻跟頭。

  活動

  幼兒能說出小膠囊在斜面上翻跟頭是因為鋼珠在裡面滾動的原因,並說出鋼珠與兩外兩個材料的不同。

  活動延伸

  尋找可以讓小膠囊翻跟頭的材料,發現它們的共同點。

大班優秀科學教案 篇9

  設計意圖

  有一天中午看電視我給小朋友找了一些魔術,孩子們看得認真了,當看到一個關於懸空的魔術時,就有小朋友問:"老師,什麼是懸空?他為什麼會懸空呢?"還有的小朋友說:"老師,除了魔術裡的人能懸空,還有什麼也能懸空呢?"看到孩子們對懸空現象這麼感興趣,針對孩子們提出來的一系列問題,我也上網查了一下這方面的資料,最後組織了開展了《會懸空的紙盒》這一科學活動。

  活動目標:

  1.發現紙盒懸空的現象,體驗探究的樂趣。

  2.探索讓"紙盒懸空最多"的方法。

  3.感知紙盒懸空現象與重心的位置、輔助材料的輕重有關。

  4.能在情景中,透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於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5.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自制紙盒娃娃、音樂。

  2.輔助材料:螺絲帽、木塊、塑膠。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1.出示紙盒娃娃,引題:有一個很特別的雜技團要在我們班作精彩演出。他要給我們表演雜技--懸空,你們猜他能成功嗎?

  2.教師演示成功的"紙盒娃娃的雜技",提示:他能用這麼少的部分把身體懸空,你們的紙盒娃娃會不會懸空呢?

  二、基本部分

  (一)、發現紙盒的懸空現象

  1.設問:你們的紙盒娃娃能懸空嗎?

  2.幼兒探索(教師提供"木塊"讓幼兒自發嘗試懸空的方法:紙盒一頭放在桌子的邊沿,一頭懸空)

  3.交流:你是怎麼讓他懸空的?

  (二)、探索讓紙盒懸空最多的方法

  1.設問:用什麼方法能讓紙盒懸空最多?

  2.幼兒探索(引導幼兒根據已有經驗,運用現有材料,探索讓紙盒懸空最多的方法,體驗到懸空現象與重心的位置有關。)

  3.幼兒交流讓紙盒懸空最多的方法。

  4.小結:木塊在紙盒頂端能讓紙盒懸空最多。

  (三)、比較藉助不同材料後的懸空現象。

  1.設問:每種材料都去試一試,你能發現什麼?

  2.幼兒探索。(引導幼兒比較藉助不同材料讓紙盒懸空最多現象,發現懸空現象與輔助材料的輕重有關。)

  3.交流:你用三種材料比較以後,發現了什麼?

  4.小結:紙盒裡的東西越重,紙盒懸空越多。

  三、結束部分感受身體重心

  1.匯入:紙盒娃娃的表演完了,現在輪到我們小朋友來表演雜技《椅子上的單腳舞蹈》

  2.要求:只用一隻腳站在椅子上,另一隻腳懸在椅子外,肢體表演各種動作。

  3.幼兒表演並體驗單腳懸空的感覺。

  教學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並且達到了預期目標,效果非常好,甚至超過了預期效果。整個活動既讓幼兒體驗了實驗成功時的快樂、增強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護環境的必要性,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這個活動在中班開展是非常有意義和有必要的。

大班優秀科學教案 篇10

  一:活動目標

  1、活動中探索管子運水簡單的運程,使其知道管子運水既快又方便。

  2、透過活動,激發幼兒產生嘗試願望及探索科學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管子、海綿、針筒、杯子、勺子、盆子、水等等

  三:活動過程

  (一)組織幼兒玩水運水

  1、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玩水嗎?今天老師和你們一起玩水好不好。”“不過要求,讓你們把盆子裡的水運到小碗裡,看誰先運滿一碗。”

  1、幼兒操作

  提問:“你剛才是用什麼運水的?”(用碗舀、海綿吸再擰出水等)

  小結:小朋友們真能幹,會用不同的東西想辦法運水,

  (二)引導幼兒用管子運水

  1、出示圖片

  “剛才大家玩得真開心,可是有個小弟弟正在發愁,愁什麼呢?原來他想喝水,但只有一桶水,搬也搬不動,小朋友你們想不想幫小弟弟能運出水來?”

  2、幼兒第一次嘗試

  提問:(1)“你用什麼運水的?水出來了嗎?”

  師:“用管子怎麼運水呢?你來試一試吧。

  (2)“你為什麼不用杯子或其它?”

  師:“大家想不想用他的辦法試驗一下?”

  2、幼兒第二次嘗試

  提問:(1)“你的管子出水了嗎?是怎麼做的?

  (2)“為什麼有的小朋友管子裡不出水呢?”(幼兒討論)

  師:“因為管子裡有空氣,剛才吸的時後沒把空氣吸完,所以不能出水,想再照我的方法來試一次嗎?”

  3、幼兒第三次嘗試

  提問:“這次有沒有成功?你是怎麼做的?”

  (三)瞭解幾種水的運輸

  提問:(1)“在我們的生活中,許多聰明的人就利用這樣的原理髮明瞭好多東西,比如水泵抽水……“

  (2)“知道有哪些東西是利用這個原理的嗎?”(幼兒個別回答)

  (3)“讓我們長大後發明更多有用的東西,給大家帶來好處和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