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課件> 同一幅畫美術課件

同一幅畫美術課件

同一幅畫美術課件

  教材分析

  世界美術豐富而精彩,應讓學生對世界美術文化的精華有所接觸,從中瞭解美術生動的藝術語言。欣賞同一副畫,每個人會有不同的認識與感受,但色彩是我們共同的語言。本課學習的設定挑選了美術史上以色彩表現見長的作品,進行一次有趣的賞析,臨摹與組合的學習活動。學習活動的方式屬於“造型。表現”技巧,提升對美術名作的鑑賞水平,提高美術繪畫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它的意義在於運用色彩與筆觸這些美術語言來與美術大師對話,體會美術語言的魅力,獲得藝術情感的薰陶,在臨摹與組合,模仿筆觸與色彩、重新配色改畫遊戲中感悟和體驗藝術帶來的美感和快樂。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瞭解色彩語言的豐富性,認識色譜,學習調色與塗色的方法。

  方法與過程目標:能準確地識色、調色和塗色,個體完成塗色練習並參與集體組合成畫的活動。

  情感價值觀目標:增強美術活動的興趣和休驗成功的快樂,培養敏銳的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

  瞭解美術語言的豐富性,認知冷暖暖色,學習調色和塗色方法,搭配方法。

  教學難點

  運用調色方法,發揮想象力表現作品。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具準備

  水粉顏料、排筆、,調色盤,小水杯、課件等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欣賞匯入

  1.認識畫家

  文森特梵高1853-1890荷蘭畫家梵高,後期印象畫派代表人物,是19世紀人類最傑出的藝術家之一

  2.賞析作品

  學生欣賞後暢所欲言自己的感受。(作家所要表達的是歡快的、熱烈的、積極向上的一種心態。)

  3.提出今天學習的內容,

  教師歸納後提出今天學習的內容:

  ①學習調顏色;

  ②能利用顏色畫一幅有層次的畫。

  二、探究思考

  1.引導思考:這幅畫主要有那些顏色?(學生觀察與識色,教師提問與引導)

  2.探索調色方法:

  這些顏色是怎樣調配出來的呢?

  (學生討論,自由發言,注意要做到切實的交流探討。)

  三、嘗試體驗

  活動一:

  根據教材的提示,用大紅和檸檬黃進行調和,把產生的橙色與同桌的比一比,色彩效果是否一樣?為什麼?

  教師演示重點小結:

  兩種顏色相調和,顏色分量的不同使得色彩效果產生變化。一般朝分量多的顏色方面傾斜,所以調色時應該能判斷看準色彩的傾向性。

  活動二:

  在一種顏色中調入黑色或白色,看看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教師演示小結:

  透過這一個辦法可以讓色彩發生明度變化,這樣就可以調出許多顏色豐富的層次。

  活動三:

  欣賞一棵秋天的樹,說出哪些地方運用了我們剛才所學的顏色?

  運用所學的色彩知識畫一棵秋天的樹。

  教師邊講邊示範畫法。

  學生繪畫鞏固探究所得知識。

  要求:

  1.用所學的大紅、檸檬黃、白色、黑色畫一棵秋天的樹。

  2.要求要畫得有明暗層次。

  四、課堂小結

  色彩是繪畫的語言,也就象文學語言運用的藝術一樣,色彩語言的調配也需要認真的研究與探索。

  五、安排下節課要帶的東西

  下節課繼續帶這節課的工具及顏料來,我們繼續探究怎樣把今天所學方法運用於其他顏色,來畫其它的景物。

  第2課時

  欣賞匯入

  1.欣賞《修路工人》,問:這幅畫給你什麼感受?

  2.介紹梵高作品並小結:色彩是繪畫的語言,欣賞同一副畫可能有同樣的體驗和感悟,也可能有不同的認識和感受。

  3.揭示課題

  方法探討:

  1.觀察與識色

  提問質疑:這幅畫主要有哪些顏色?

  引導思考:這些顏色是怎樣調配出來的?

  2.教師演示調處橘子與橙子色彩

  將大紅與檸檬黃調和,顏色分量的不同使色彩效果千差萬別,一般分量多的顏色方面傾斜,所以調色應先看準色彩的深淺變化。

  3.師生合作,調和色彩的深淺變化。

  請4個同學來試一試,分別把紅橙色和黃橙色調入白色和黑色,比較色彩又會發生什麼變化?

  4.調色小練習

  (1)在小白紙上調出桌面的色彩傾向選定的主體顏色。

  (2)調入其他合適的顏色使它更接近的桌面顏色。

  臨摹體驗

  1.欣賞《修路工人》分格放大圖,選取其中兩幅做觀察。

  2.你看到兩個小格子畫了什麼?

  3.教師示範這幅畫看成許多小色塊,近看只是這些顏色,但遠一點或眯眼看,具體的形就呈現出來了。

  4.請一個同學來參加臨摹1-3分格圖,老師指導調色。完成後與1-3拼色,觀察效果。

  學生臨摹

  1.指導分工:將每一個小格子分給每位同學。

  2.學生臨摹填色。

  3.教師尋師輔導。

  評價展示

  1.自評,互評,師評結合。

  2.拓展,欣賞修拉作品,進一步感受色彩的魅力、

  第3課時

  感受體驗

  出示《星月夜》的黑夜區域性圖,請同學們猜猜看可能是什麼,再逐漸補齊區域性圖,最後呈現完整的《星月夜》圖。

  出示現實生活中的月亮與華中的月亮,請學生議一議,說一說有什麼不一樣?

  教師小結,與現實的月亮相比,畫中的月亮一筆一筆非常清晰,有很強的筆觸感。

  互動討論

  1.教師示範,對比感受筆觸畫的樹冠。教師運用排列的線條畫出一棵樹的樹冠。

  2.出示一組不同筆觸畫的樹叢,對比分析。有什麼不一樣?

  筆觸的

  運用可不止這一種方法,一起看看還有那些?

  小訓練:試一試用剛學的方法畫一畫雲朵或臨摹《星月夜》的月亮。

  反饋嘗試練習,互動:用了什麼筆觸?畫的時候你是什麼樣的情緒?

  教師指導:用鋼筆繪畫時應注意天條的排列與組合,不可過於凌亂,用水粉繪畫時要注意用色和用水的多少。水分適中,這樣才能更好地表現畫面強烈的筆觸。

  出示莫奈的《日出。印象》畢沙羅的《林蔭大道》提問:這兩幅作品中用了哪些表現筆觸的方法?

  教師小結:有的用刷、擺的方法表現朦朧寧靜的天空及日出時波浪不興的湖面,表達內心的祥和;有的.用點的方法表現樹木上陽光的閃耀,也表達出歡快愉悅的心情。針對不同景色畫家的處理方法各不一樣,因此在畫面中的筆觸和效果也各不相同。

  學生作業教師輔導

  構思一個表達自己心境的場景,選擇《星月夜》的一個區域性,選取合適的色彩和喜歡的筆觸,體驗大師的手筆。

  教師巡迴指導,及時表揚繪畫筆觸感強的學生。

  教學拓展

  油畫大師們用強烈的筆觸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在我們傳統繪畫中,畫家們也同樣如此。

  出示國畫作品,引導發現中國畫的用筆。

  第4課時

  激趣匯入

  1. 馬蒂斯畫作《羅馬尼亞式的衣飾》欣賞匯入,並簡單瞭解馬蒂斯作品的特點。

  2. 教師出示課前繪製的《羅馬尼亞式的衣飾》兩張冷暖色調的笵畫,讓學生按照自己的喜歡選擇分組座位。

  3. 解釋課題並板書——色彩我來配

  對比分析

  1. 對比分析,認知色彩冷暖,以及冷暖色的情感表達。

  2. 給出“活潑”“沉靜”兩個詞,讓學生將詞彙與兩幅畫進行正確聯絡。

  3. 引導學生分析找出表現活潑和沉靜的畫作裡分別用了哪些顏色?

  4. 繼續引導學生對這些顏色給人的感覺進行情感表達。

  5. 出示色輪進行對照講解,讓學生了解顏色的冷暖色以及它們帶給人們的一些色彩感受。

  6. 引導學生學習色調知識。

  認知色彩明度對比強弱所產生的情感表達。

  課件出示教材中兩幅學生作業,仔細觀察,說說同樣的色彩在不同深淺的背景前感覺有什麼不同?

  小結:明度是指色彩的敏感程度,同樣的色彩在背景深淺不同的情況下有不一樣的感覺,明暗對比強,主體突出,畫面明快,讓人感覺歡快,明暗對比弱,畫面柔和,讓人感覺平靜溫和。

  嘗試體驗

  1. 運用所學知識,對八福世界名畫進行冷暖明度的鑑定。

  2. 透過展示畫家作品,進一步引導學生研究冷暖色調的不同色彩感受。

  創作體驗

  1. 色彩我來配作業。

  2. 教師巡視輔導。

  板書設計

  明度 暖色調 紅 活潑 喜慶 黃溫暖

  冷色調 藍 沉靜 寒冷 綠平靜

  作業設計

  欣賞臨摹大師們的作品,體會筆觸的美感。

  板書設計

  同一幅畫

  筆觸表現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