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化學課件
高中必修化學課件已經為大家整理好啦,老師們一起來參考以下是教案內容,整理好授課思路吧!
一 學習目標分析
(一)學習目標確定的依據
必修模組要求選修模組要求
《課程標準》要求《模組學習要求》《課程標準》要求《模組學習要求》
能列舉合金材料的重要應用
1、能列舉鋁合金材料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重要應用
2、瞭解銅合金在工業生產和高科技領域的應用
認識金屬與合金在效能上的主要差異,知道生活中常見合金的組成
1、認識金屬與合金在效能上的主要差異
2、知道生活中常見合金的組成
(二)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能列舉鐵合金材料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重要應用
(2)瞭解銅合金在工業生產和高科技領域的應用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運用合金材料在生活中的應用創設學習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2)對教材和教師給出的合金資訊進行分類歸納概括,引導學生資訊加工。
(3)體驗科學知識和社會生活的互相影響的過程。
(4)透過完成小論文,體驗科學研究和收集整理資訊的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透過多種多樣的活動,鼓勵學生積極提出問題,培養學生敢於質疑、勇於創新的精神。並透過相互交流、角色扮演的活動,增進感情,培養合作的精神。
(2)透過金屬材料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例項,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熱情和求知慾,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服務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學重難點分析
材料發展的歷史從生產力的側面反映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文明使,鑑於金屬材料在一個國家的國民經濟中佔有舉足輕重的位置和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所以本節主要學習合金的效能、常見合金的組成和重要用途、如何正確選用金屬材料等。此外金屬材料自身還在不斷髮展,傳統的鋼鐵工業在冶煉、澆鑄、加工和熱處理等方面不斷出現新工藝。新型的金屬材料如高溫合金、形狀記憶合金、儲氫合金、永磁合金、非晶態合金等相繼問世,大大擴充套件了金屬材料的應用範圍。所以介紹金屬材料面臨的挑戰,激發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基於以上觀點確立教學重點為:
(1)生活中鐵合金及銅合金的主要成分及效能定為本節的知識重點;
(2)培養學生的獲取和整理資訊的能力,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是教學的重點;
(3)解決怎樣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自主學習是教學重點
難點為:
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自主學習
三、教學內容安排
(一)本節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節內容是在初中介紹的金屬和金屬材料的基礎上,進一步加深和提高。金屬種類選了“鈉、鋁、鐵、銅”,具有代表性:除鈉外,其他三種金屬都是常見金屬,學生有感性的認識,能與日常生活中金屬的應用相結合。鑑於金屬材料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和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編寫一節金屬材料的內容,以體現教科書內容的時代性,反應教學與生產、生活實際的聯絡。
(二)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課是人教版化學1第三章第三節教學內容,是金屬知識的應用,密切聯絡生產、生活實際。教學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透過實物、圖片、錄象等展示,讓學生對金屬材料形成一個初步概念再學習
合金的效能、常見合金的組成和重要用途。
第二部分:再透過金屬材料及有關知識的學習,使學生初步認識合理使用金屬材料的意
義。
合金以及金屬材料的內容學生在初三已有一定知識基礎,課標要求也僅為“能列舉鐵合金材料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重要應用,瞭解銅合金在工業生產和高科技領域的應用”故不應過多介紹各種合金材料組成、性質、用途,以致過多使用課堂資源。應該著力開展實踐活動(小論文要延伸至課外,做好動員和指導即可),組織好關於選用材料的討論。這些教學內容充分體現了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學目標,理應獲得相應的重視和教學資源。
(三)學時安排:1課時
四、教學資源建議
(一)利用大量的圖片資訊和影片材料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的教學中,可展示常見鐵和銅金屬材料的實物,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展示多種金屬材料的圖片或影片,以幫助學生加深對合金等金屬材料的認識。
(二)引用大量的生活中的'事例
(三)可充分利用相關網站
五、教學方法、學習指導策略
這節課在“知識與技能”上要求不高,教學的重點是如何在課堂教學中以知識為載體落實“過程與方法”實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教學過程中建議靈活地應用多種學習方式,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有機結合起來,組織多樣化的學習活動。
1.獨立思考
2.交流討論
3.展示交流
4.學生小結
六、教學資源建議
(一)上網查閱我國材料科學的發展史
(二)可上網查閱相關資料,就是否應該停止使用鋁質飲料罐交流討論
(三)任選你感興趣的關於合金的課題進行調查,完成一篇關於合金的小論文。
七、課堂評價建議
對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達成度,可以透過活動表現評價表的方式進行。
小組成員:
小組分工:
評價的內容評價細目結果備註
ABC
主題選擇1、為什麼選擇此設計思路?
2、對能否完成好此設計思路是否進行論證?
活動過程評價1、學生的參與意識
2、分析問題的思路是否清晰?
3、收集資料對所學知識的學習、理解是否有恰當的幫助?
資料收集與整理1、小組成員能否分工?透過多種手段收集相關資料?
2、能否對收集資料進行有序的分類整理?
3、收集的資料是否充分並能圍繞設計思路?
交流與表達1、能否對所選設計思路作準確、有條理的表達?
2、能否對他人觀點做準確、恰當的補充?
3、能否對他人的觀點提出合理的質疑並能正確回答他人質疑?
整體評價1、參與意識
2、合作意識
3、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4、交流表達能力
5、查閱和整理資料能力
6、處理現場提問的應變能力
整體表現評價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