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經典美文> 我家住在北站旁美文

我家住在北站旁美文

我家住在北站旁美文

  小時候,我家在張家口北站附近住過。北站,也叫張家口站,是個100多年曆史的老站了。京張鐵路,是我國自己修建的第一條鐵路,北站,是京張鐵路的終點站,也是一等車站。那時的北站四周有鐵柵欄圍著,站裡,有些神神秘秘,也有些威威嚴嚴。春夏秋季,柵欄內總是鬱鬱蔥蔥的,一圈松柏灌木猶如小戰士一樣,一如既往,義無反顧地站在那裡。穿梭在站裡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各種口音混雜一起,讓我們這些孩子感到新鮮,有趣。

  站裡有歷經70多年的行車室,也就是張家口最古老的排程室。如今,它依然屹立在那裡,它已被張家口市列為文物了。站在鐵柵欄外,看著全木質結構的老舊的行車室,看著門窗上的斑駁油漆,看著滄桑、甚至破舊的滿是裂紋的木門,好似就看到了這裡的繁忙。候車站頭,還有百年曆史的雨棚。詹天佑題字的張家口車站清晰可見。

  北站不僅有客運,更多的還是承擔貨運功能,最繁華時,站裡滿眼的調車機,到處都是裝卸的貨物。當時,體會不到老北站的神奇和輝煌,更體會不到它平凡的偉大,只喜歡北站周圍的好去處,百貨大樓,怡安街商場,慶豐影院,東回民飯館愛吃愛玩兒,都齊全!其實,當時整整一條怡安街都是燈紅酒綠,流光溢彩的。這條大約一華里的街上,醫藥、飲食、住宿、商貿、娛樂一應俱全。凡到張家口來的人,都知道西有武城街,東有怡安街。

  貨場,顧名思義,肯定跟貨物有關,在當時,它就是個大物流中心。進貨場,能清晰看到單獨的火車頭和火車身子,還能體驗火車震耳欲聾的'響聲空卡空卡空卡嗚!如今,貨場取消了,蓋樓了,公交車站站名也改了,但在我們的心底裡,還習慣叫它貨場。

  搬道岔也挺有意思,那時的道岔是手工的,火車經過南口,鐵軌旁有一間小屋,鐵路工人一會會兒出來,道岔放下,嘴裡還喊著:退後、退後!當時,火車從南口穿過,茶坊有一個站臺,在張家口都算是一道風景。

  北站附近住的人講普通話的居多。張家口由橋劃分為橋東和橋西,橋東橋西的區別其實還包括口音。火車通行張家口,使張家口成為塞北大商旅中心,如果說晉商趕著馬車帶著駝隊進入張家口,紮根於橋西。那麼津商、京商進入便是依靠更加方便的火車了。他們駐紮於北站附近的橋東。這些商人把字正腔圓的普通話也由火車一併帶到了橋東,帶到了張家口。住在北站周圍的人,當然也大都說一口好聽的普通話了。

  喜歡北站,主要還喜歡它的作用,它能把我的身體和希望一起放飛。在孩子們的印象中,有身份的,忙碌的,見過大世面的人才有資格常坐火車。爺爺在外地,爸因此每四年有一次探親假。爸去探親喜歡帶著我。那時的春運雖不如現在瘋狂,可沒票沒座兒也是常有的事兒。那時沒有這麼多放假回家的大學生,沒有這麼多漂泊在外發展在外的青年人,也沒有這麼多農民工。可是,那時也沒有現在可供選擇多元的交通工具,所以,作為主要交通工具的火車自然承載了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