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自在人心的美文
放眼熒屏,以幸福為符號的電視劇蜂擁而至,從《老大的幸福》到《下一站,幸福》、《你一定要幸福》、《尋找幸福的日子》、《幸福裡九號》、《幸福來敲門》、《幸福密碼》……可謂是山頭林立,飄舞的大王旗上繡滿了“幸福”二字。
透過現象看本質,不難“管窺”到,隨著物慾的刺激,人心越來越浮躁,普遍感覺到攥在手裡的幸福越來越少了。每個人都揹負著壓力、焦慮、奮鬥、拼搏等堅硬的詞彙,那柔軟而可愛的“幸福”漸漸變成了一種奢侈品。
其實,幸福本是一隻筐,就看你怎麼往裡裝。如果裝的是蘿蔔青菜,只要自己感覺到很綠色,很環保,很營養,心裡就會漾滿幸福感。如果裝上冬蟲夏草,偏偏感覺到沒有蘿蔔青菜實惠,是一種鋪張浪費,心裡哪有一絲一毫的幸福感呢?
從這裡意義上說,幸福自在人心。一切因人而異,因感覺而變。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告訴我們,幸福被妖魔化了,才會給人們造成“遙不可及”的錯覺。他在散文集《蘭格漢斯島的午後》中明確提出“小確幸”這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詞彙。在他看來,“小確幸”意指“微小而確定的幸福”。那麼,哪些算是“小確幸”呢?村上春樹說,很多事物都可以,只是你有用心去體會就成。
日常生活中,類似於此的“小確幸”還少嗎?在擁堵的城市裡,上班沒有遲到,下班按時回到家裡,何嘗不是“小確幸”?在淘寶網上,終於淘到自己所喜歡的物美價廉的東東,何嘗不是“小確幸”?在小區裡散步時,看到鄰家孩子那張稚氣而甜美的笑臉,何嘗不是“小確幸”?午後坐在窗前發呆,聽到一聲清脆的鳥鳴,何嘗不是“小確幸”?偶然發現一張多年前的.老照片,看到自己當年的傻樣兒,何嘗不是“小確幸”……
“如果沒有這種‘小確幸’,人生只不過像乾巴巴的沙漠而已。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小確幸’清單。”只要你像勤勞的螞蟻蒐集食物一樣去尋找屬於自己的“小確幸”,那麼,必有一大堆“幸福”敲擊你的心扉,闖進你的心宅,讓你成為真正的“福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