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養豬美文
父親是一位工人,在單位時對工作盡職盡責,從不推三阻四,髒活累活總是搶著做。工作了幾十年,到退休也沒有脫離農民的本性。在職時過著緊張而又忙碌的生活,現如今退了休,一時閒了下來,每天除了煮飯吃,其他沒有什麼事情做,心裡堵得慌。有一天飯後,他說決定養兩頭豬,這決定讓我們都大吃一驚,我們力勸他,都退休了,養什麼豬,跟其他老人學學,去打打太極拳,保齡球什麼的,可他卻說,那是離退休老幹部乾的,他不喜歡。他主意已定,叫我們不要勸。我們知道,只要是父親決定了的,再勸也沒有用,再說,這樣活動一下,對他的身體也許有好處。索性由他去。
果然,第二場父親從市場上買了一對小豬仔回來,這兩頭小豬仔長得很討人喜歡,我長這麼大也只見過通體黑的或是全身白的豬,這兩隻小豬仔卻是兩頭黑、中間白的那種。而且豬的嘴特別短,父親說這樣豬才肯吃,才長得快。可見父親在選豬的時候是經過仔細觀察了的。隨後,父親發揮了他不怕髒、不怕累的勤勞的本性,把豬圈衝了又衝,洗了又洗。我們說那是豬,又不是人,何必打掃得那麼幹淨,可父親卻說,你知道啥,打掃乾淨了還要用生石灰消毒,這樣病菌才沒有地方生存,豬不生病,肯吃,才肯長,你都不付出就想吃豬肉?對父親的這種“敬業”精神,我有些不以為然,好象沒餵豬就沒吃肉一樣。
豬進了圈,這下父親更忙了,但用父親的.話說這是充實、是滿足。每天豬食的餵養、圈舍的打掃,都是那麼認真仔細。以至於有人開玩笑說,你這哪是養豬啊,你家的豬不是住的圈,是“賓館”。看著豬兒一天一天的長大,父親的笑容也越來越甜蜜。六月的一天,發生了豬藍耳病疑似病症,鄰居家的豬很快都被傳染了,沒出幾天村上的豬死了很多,農業局的也來了,告誡鄉親們病豬、死豬都不能弄來吃,看著那一頭頭生病不能醫治好的大肥豬下了土坑,很多鄉親都流下了眼淚,光肉不能吃不說,花的心血,錢財都白費了。而我家的豬卻安然無恙,讓我們相信了收獲與付出確實是成正比的。此時我們家也不敢大意,父親的消毒工作做得更勤了,還熬糖水、粥來餵豬。讓豬熬過了那段人心惶惶的日子。
終於到豬可以出圈了,宰豬在農村來說可是件大喜事,不但要看日子,還要大擺筵席。由於我們家十多年沒有餵豬了,家裡就我一個人,什麼事情總麻煩左鄰右舍的鄉親及親朋好友,父親選好了日子,請了左鄰右舍的鄉親以及親朋好友來吃刨湯,說要好好熱鬧一下以感謝這些年來他們對我的照顧。下午大大小小的座了十多桌,父親還把珍藏了很久捨不得喝的燕麥酒拿了出來,久違了的親情、鄉情在熱氣騰騰的飯菜中、在甘醇的酒香中升溫。父親則從廚房到堂屋不停的跑,看哪桌還差什麼菜,叫我們多炒些瘦肉讓鄉親們吃得盡興,喝得開懷。看到父親那不知疲憊樂滋滋的樣子,我想,明年我要和父親一起養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