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經典美文> 美文:不妨多出些老人書

美文:不妨多出些老人書

美文:不妨多出些老人書

  一位年邁的寫作者,寫了一輩子散文隨筆,他曾在報上著文表達了自己的決心,此生唯一難捨的還是手中的這枝禿筆。他手頭積攢了一些雜文隨筆,但苦於找不到出版單位,也不知道它們哪一天能得到出版社的認可,一種強烈的出版願望溢於言表。

  這使我想到一個問題:那就是老年人寫的書,簡言之:“老人書。”近年來,退休之年鍾情於寫作的老人不在少數。一般來說,這有兩種情況:一是過去曾酷愛寫作或從事文字工作,多年的`寫作興趣使之慾罷不能,仍筆耕不輟。如韋君宜晚年寫了回憶錄《思痛錄》,巴金寫了《隨想錄》。另一種是雖然過去沒有寫作習慣,但是其本人有著豐富的社會經歷,甚至有著傳奇的故事,他們很想把自己的人生經驗和感悟形諸筆端,奉獻給讀者。如上個世紀末,上海的董竹君老人寫了《我的一個世紀》,新鳳霞出版了許多回憶文叢。這些自傳以其豐富的資料和傳奇色彩的故事,給人以啟迪,給人以鼓舞。

  應該說,這些年來,“老人書”得到出版部門的一定重視,不斷傳來老幹部及退休人員出版新書的訊息。但是,也應當看到,不少“老人書”還難以出版,不少老人們還在為自己辛辛苦苦寫出的東西不能面世而苦惱。我曾聽說,他們有的是在病床上看到自己的樣本而瞑目的,有的是沒有來得及看到自己的新書就辭世了,人們只得把新書送到骨灰匣前算是了卻憾事。難怪已故出版家範用就曾建議出版社最好規定一條:風燭殘年老人的書稿,優先安排出版。這是很有道理的。

  重視出版“老人書”,實際就是挖掘珍貴的歷史資料。我們的不少老前輩,一生坎坷,歷經磨練,他們在晚年殫精竭力地寫作,留下了寶貴的思想火花和箴言,是我們不可多得的人生財富。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讀一讀這些“老人書”,能幫助我們總結經驗教訓,少走彎路。從某種意義上說,多出“老人書”也是在搶救歷史!

  重視出版“老人書”,其實就是對前輩的尊重。一個老人,退休之後不去遊山玩水,不去養花遛鳥,而是孜孜以求寄情文字,這是何等的精神追求啊。我想,對於這樣勤奮好學的老人最大的尊重和安慰,莫過於幫助他們圓了作家夢。

  重視出版“老人書”,還具有一種參照和牽引的意義在。老人寫作是我們這個社會不可或缺的。試想一想,如果沒有這些珍貴、深厚、睿智的“老人書”,我們的圖書出版領域、我們的文苑是不是顯得有些單調呢。看看那些已過花甲古稀甚至耄耋之年的老人不知疲倦地寫作,對我們年輕的作者,難道不是一種激勵與鞭策嗎

  前人有詩云:“世間功名兼將相,人間聲價是文章。”人生苦短,老人寫書不易,多出一些“老人書”,多讀一些“老人書”,無疑都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