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鄉下人家》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線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鄉下人家》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摘錄積累好詞佳句。
2、感受鄉村生活得美好,體會作者對鄉村生活得由衷熱愛之情。
3、學習作者透過描寫鄉下和人家最密切相關的景物來抒發情感的表達方法以及擬人手法的運用。
教學重點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描寫方法,感受鄉下美景。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讀文複習導課
1、師:透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初步瞭解了課文的內容。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繼續暢遊在鄉間的小路上,接著欣賞鄉下人家獨特、迷人的景色,好嗎?(出示課題,齊讀。)
2、回憶課文,作者為我們描繪了哪些動人的美麗景色?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青藤瓜架、鮮花翠竹、群雞覓食、小橋戲鴨、庭院晚餐、紡織娘高唱)
二、整體把握,質疑提問
1、如果只讓你用一句話,你怎樣概括這些美景?
(出示中心句,齊讀。板書:獨特、迷人)
(課件出示:找出中心句,是總體把握文章的一種方法。)
2、讀書貴在質疑。讀了這句話,你有什麼問題要問嗎?看誰善於思考質疑?
三、舉一:指導學習,總結方法
1、學習“青藤瓜架”一段。
過度:黃老師想先邀請同學們去青藤瓜架下看看,尋覓那份獨特與迷人,好嗎?捧起書來,我們來好好讀讀這一段,抓住那些讓你喜歡、讓你心動的.語句來體會體會,把你的讀書感受簡單的寫在書旁邊,學會做批註,一會我們好交流,好嗎?
2、交流:說說自己從這一段中讀出了什麼,也可以讀一讀自己喜歡的句子。
3、文中還用了幾個動詞寫瓜和藤,你能找出來嗎?(課件出示)
4、這麼多的優美詞句,讓我們把它們珍藏在心裡吧!快
5、小結學習方法,課件出示學習方法
三,反三:選擇學習方法,潛心讀文,品味語言,感受情景
1、過度:還有那麼多的美景還需要老師帶領嗎?好,自己學。選擇一個或幾個學習方法自己學習,記著些批註
2、帶著自己的學習收穫交流交流。
3、學生讀文,批註
4、教師巡視,瞭解讀書情況
四、組織交流,感情朗讀,進行文字訓練
1、過度: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你們專心讀書的樣子就是這課堂是最美的一道風景!相信相信課文中的美詞佳句、詩情畫意或多或少都印在了你們的心裡。來,做一個善於分享的孩子吧!誰願意不你覺得最美的景色讀給大家聽,或者跟大家講講你的體會?
2、組織交流,鼓勵個性展示
重點引導:
①青藤瓜架
A、你覺得這些瓜架可愛嗎?為什麼?那些詞語用得好?
B、課件出示圖片,引導感知
C、感情朗讀
②鮮花竹筍
A、出示圖片
B、用一個詞語來形容這片繁花嗎?
C、你覺得在描寫竹筍時,有沒有哪一個詞語特別吸引你?為什麼?竹筍探出頭來會說些什麼呢?
D、女生來讀花的妖嬈,男生來讀讀竹筍的鮮嫩可愛。
③群雞覓食
A、作者運用了什麼樣的修辭手法?這些雞多麼悠閒啊!來,讓我們多讀幾遍!
B、鄉下人家還會養些什麼呀?比如————
你能像作者這樣寫寫嗎?來,我們試一試(課件出示仿寫引導)——,鄉下人家照例總要養幾隻的。從它們的房前屋後走過,肯定會瞧見————————;或是瞧見————————。
④小河戲鴨
A、你從中讀出了什麼?
B、想象說話
即使——————,它們也從不吃驚。
是呀,多麼和諧的鄉村生活啊!讓我們再來讀一讀
⑤看過青藤,賞過繁花,感受了小橋戲鴨,還有什麼讓我們留戀的呢?再來讀一讀你喜歡的句子吧!
五、理清順序,迴歸整體
1、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帶我們欣賞這鄉下美景的?
2、描寫景物一定要有順序,這樣才有調有理。這一幅幅美景如圖畫般順序展開,我們不得不深情地讚歎——(齊讀最後一段)
3、你們知道嗎?讀了這一課,黃老師一直被這篇課文所描繪的鄉下美景深深的吸引著,打動著,所以呀,老師把這些內容做成了一首小詩,想不想一睹為快啊?
在鄉下
在鄉下,在房前
那張滿綠葉的長藤瓜架
結滿了多少水靈靈的故事
在鄉下,在屋後
那幽幽翠竹綽綽花影
把恬淡的日子搖曳成醉人的畫
在鄉下,在場院
雞也悠閒鴨也歡暢
小橋流水映紅夕陽
天也高啊地也闊
天高地闊鄉下人家
六、佈置作業
1、你能像老實這樣把你自己喜歡的一段課文改寫成優美的小詩嗎?
2、背誦喜歡的段落,為他配上美麗的插圖。
3、蒐集鄉下生活或風景圖片,瞭解鄉下生活
4、閱讀連結熟讀,背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