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彙總10篇

教學設計方案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彙總10篇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條不紊地開展,通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點。怎樣寫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10篇,歡迎大家分享。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情愫。

  2、品味課文優美而富於激情的語言,感受作者所描繪的境界。

  3、感受文章新奇的構思,充滿童心童趣的寫作特色。

  【教材分析】

  《山中訪友》是一篇抒情散文,構思新奇、想象奇特、語言清新、富於激情,且難度適中,結構清晰,脈絡分明,很適合中學生閱讀。文中所描寫的景物,大多數中學生或許都見過,“小橋、樹木、山泉”……並非罕見之景,有的或許還見過更美的景色,但問題在於大多數都缺乏作者這樣的那種發現美的眼光,缺乏與大自然真誠交流的童心,缺乏將美景轉化成文字的寫作技巧。這也就成為學習本文的一個重大任務。

  【教學設想】

  美文需要美讀,在美讀中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讓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體會作者奇妙的構思,奇特的想象。本課試圖透過“美讀五步曲”來完成對此文的學習。

  1、誦讀,初步感受美。

  2、品讀,探究發現美。

  3、聯讀,拓展比較美。

  4、背讀,積累豐厚美。

  5、寫讀,片段創造美。期望以讀代講,以讀帶學,讀讀品品中探究美文、美點。

  【教學準備】

  1、選擇配樂音樂。

  2、佈置學生收集有關“自然之景”的美文,山水古詩。

  【教學步驟】

  匯入新課:詩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熱愛讀書的你,想必也曾遊歷過許多山山水水,在你的心之角落存放著哪些至愛的風景?不妨說出來,與大家分享。

  學生自由暢說。

  老師點評小結後匯入,讓我們跟著作者李漢榮到文字中去旅行,去觸控語言中的山山水水,相信靈氣逼人的你們一定會有美的啟迪,新的收穫。

  課題呈現。(見課件)

  一、誦讀──初步感受美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自古以來誦讀是學語文的最佳方法,何況今天學的是如此美的散文,美文更需要美讀,讓我們蓬蓬勃勃地讀起來吧!

  1、學生自由誦讀課文,思考:

  ⑴ 積累本文的生字雅詞。

  ⑵ 本文寫了一件什麼事,作者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寫就此文的?

  ⑶ 你讀後有怎樣的感受?

  2、學生交流彙報。

  二、品讀──探究發現美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精思可謂學習之高妙技藝,讓我們在讀讀品品中發現課文的美點,在賞賞讀讀中探究課文的亮點。(如從語言、結構、修辭、內容、寫作方法等方面入手)

  1、學生再讀課文,探究:

  ⑴ 你最喜歡哪一個段落,談談它的美處。

  ⑵ 你最喜歡哪一句話,談談它的美處。

  ⑶ 你最喜歡哪一個詞,談談它的美處。

  2、學生交流,且配樂朗讀喜歡的段落,並由學生點評。(音樂見課件)

  3、教師推薦喜歡的段落、句子、詞語,與學生分享。

  小結:

  文章的美處:

  語言清新之美 描寫細膩之美

  想象豐富之美 情景交融之美

  結構新巧之美 童心童趣之美

  前後呼應之美 自然生活之美

  ……

  作者用他新奇的構思、充滿童心童趣的筆墨讓我們走進了畫中,走進了作者的心境中。彷彿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們每一位讀者的。我們似乎也隨著作者把自己想象成一棵樹,一株草,一朵花,一縷微風,一抹夕陽。我們與大自然是這樣的貼近,又怎麼能不熱愛大自然,不熱愛生活呢?帶著感情朗讀段落(第4、第5段)或自己喜歡的段落,體會那“童話般的世界”。

  三、聯讀──拓展比較美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這是陶潛的讀書求知之道。

  1、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自然美文”,四人小組合作。

  ⑴ 傳閱誦讀。

  ⑵ 選擇其中一篇重點聯讀,比較課文,發現異同。

  2、小組代表交流。

  3、教師在學生推薦的美文中選一篇,作較詳細的聯讀。

  教師小結:自然之美豐富多彩,用語言描繪自然更是異彩紛呈,無論哪一種自然之美,哪一種語言表達,卻都有其共性的方面:飽含激情的心緒是妙筆生花的前提,奇特的想象是靈秀文字的翅膀。

  四、背讀──積累豐厚之美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美文似珍寶,需要好好珍藏,積累使你豐厚。

  1、競背文中你喜歡的段落或句子。

  2、背讀收集的自然山水詩,學生交流展示。如:

  山中雜詩

  (南朝)吳均

  山際見煙來,

  竹中窺落日。

  鳥向簷上落,

  雲從窗裡出。

  晚秋

  (南朝)庾信

  悽清臨晚景,疏縈望寒階。

  溼庭凝墜露,傳風捲落槐。

  日氣斜還冷,雲風晚更霾。

  可憐數行雁,點點遠空排。

  題揚州禪智寺

  (唐)杜牧

  雨過一蟬噪,飄蕭松桂秋。

  青苔滿階砌,白鳥故遲留。

  暮靄生深樹,斜陽下小樓。

  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

  獨坐敬亭山

  (唐)李白

  眾鳥高飛盡,

  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五、寫讀──片段創造美

  (紹興名勝風光照片連放)見課件。

  讓我們帶著好心情,拿起筆去勾畫你心中美妙絕倫的景緻,用語言闡釋風景,用真情鋪染底色,相信你的妙筆會生花。

  要求:假設你是某一景物,與遊人互訴心聲。寫一段文字。寫法自由,字數不限。

  1、學生在背景音樂中仿寫。(音樂見課件)

  2、學生交流彙報、點評。

  小結:我們跟著作者從“清晨出發,踩一路月色回家”帶回了滿懷的好心情,學讀了本文,你有怎樣的收穫和啟迪呢?請你用一句話表達自己的悟得。

  學生交流。

  下課。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能進入角色品讀劇本第二幕,為課後表演做好準備。

  2、感悟廉頗和藺相如的性格特點,懂得團結合作的重要性。

  3、積累詞句,豐厚學生的語文底蘊。

  教學重難點:

  進入角色品讀課文,說好臺詞。

  教學準備:

  1、練讀第二幕。

  2、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鋪墊

  1、複習:(課前板書:21 負荊請罪,廉頗,藺相如)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劇本《負荊請罪》,初讀了劇本,我們知道這個劇本主要講的是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學習了劇本的第一幕,廉頗和藺相如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隨機板書:一心為國。

  這裡有一幅對聯,說的就是他們的事情,讀:廉頗揚威盛氣凌人,相如忍辱顧全大局,將相不和。

  2、小結過渡:廉頗和藺相如是水火不容、誓不兩立,那麼後來他們又是怎樣成為志同道合、同心協力、合力衛國的親密朋友的呢?這堂課我們就來讀讀劇本的第二幕,說好劇本第二幕的臺詞。

  二、角色品讀

  1、通讀第二幕:學習第一幕時,我們體會到了讀好劇本說好臺詞的兩個要求:一是要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和精神品質。一是要注意方括號背景的提示,小括號動作、神情的提示,表現出人物的性格特點和精神品質。現在請大家運用這樣的方法讀好劇本的第二幕,說好第二幕的臺詞。

  2、指導朗讀第一個片斷

  出示文字:

  〔幕啟。幾天以後。藺相如在客廳踱步。一會兒,韓勃匆匆走上。〕

  韓 勃 (緊張地)大人!大人!

  藺相如 什麼事?

  韓 勃 廉將軍來了!

  藺相如 (奇怪地)什麼,廉將軍來找我?

  韓 勃 廉將軍他沒穿上衣,還揹著一根荊條呢。

  藺相如 快請廉將軍進來!

  韓 勃 是!

  教學思路:

  (1)過渡:這是第二幕劇本開始的一個片斷,先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體會一下韓勃和藺相如的內心先後是怎樣變化的?試著用朗讀表現出這種變化。

  (2)請兩位同學說一說這個片斷的臺詞。其他同學注意聽,看你能不能聽出韓勃和藺相如的內心的變化。

  要求:人物的姓名、方括號和小括號裡的內容都不讀,直接說臺詞。(下同)

  (3)品讀韓勃的臺詞

  引導:

  你覺得韓勃的內心先後是怎樣變化的?

  點撥要點:

  ①大人!大人!

  第一層:韓勃看到廉頗上門了,心裡會怎樣想?(上門尋事,點:讀書如果能注意前後聯絡起來看,就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穫。)想到了這些,韓勃能不緊張嗎?誰再來說說這句話?

  第二層:聯絡方括號中韓勃匆匆,老師描述:韓勃說這句話時,是急匆匆地,也可能是一路小跑了,他一邊跑一邊喊,那是一聲比一聲近,一聲比一聲高,誰會喊?

  ②廉將軍來了!

  還在緊張之中。

  ③廉將軍他沒穿上衣,還揹著一根荊條呢。

  緊張之中還有什麼?

  ④是

  (韓勃這句話怎麼讀呢?我們等說好了藺相如的話再來看)

  韓勃能領會藺相如的意圖嗎?(聯絡第一幕,多元解讀,肯定學生聯絡上下文的讀書方法)根據學生的理解,給這句話加提示語。

  (4)品讀藺相如的臺詞

  引導:

  你覺得藺相如的內心先後是怎樣變化的?

  點撥要點:

  ①什麼事?

  其一:聯絡藺相如的身份說:藺相如是文人,慢條斯理。

  其二:聯絡藺相如的經歷說:想當年,完璧歸趙、澠池相會,面對兇殘的秦王,藺相如生死不顧,勇鬥秦王,那是何等的壯烈,現如今,一個門客的緊張他會放在心上嗎?

  ②(奇怪地)什麼,廉將軍來找我?

  看臉上有沒有奇怪的表情,同座位互讀互看臉上有沒有奇怪的表情。

  ③快請廉將軍進來!

  藺相如知道廉頗來幹什麼嗎?態度怎樣?為什麼要熱情主動?

  設難:我有點想不通,在這之前,廉頗是三番五次地擋道,還侮辱藺相如,藺相如這麼做不是太沒有骨氣了嗎?為什麼不趁這個機會好好羞辱廉頗一番呢?

  從這句臺詞可以體會到藺相如是個怎樣的人?(不計前嫌,寬容大度,一心為國,心胸寬廣)隨機板書:寬容大度,點藺相如寬容大度是為了什麼?為國而寬容大度,為國家而熱情迎接廉頗。

  (5)總結讀書要領。

  透過剛才的學習,我們應該能體會到,要讀好劇本說好臺詞,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和精神品質,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和精神品質,不僅要注意小括號、方括號裡面背景、動作、神情的提示,還要注意說話人的身份,注意說話人的經歷,體會說話人的心理活動和內心感受,如果沒有動作、神情的提示,你還可以補充出動作、神情的提示。

  (6)自由練讀。

  (7)男女生分角色讀。

  3、運用學法品學劇本後面內容

  教學思路:

  (1)運用讀法,自主試讀,

  讀好了這個片斷,讀好劇本後面的內容就容易了。下面請大家運用讀好劇本說好臺詞的方法,讀讀劇本後面的內容,說說後面的臺詞,請大家一邊讀一邊動筆給沒有小括號和提示語的地方添上小括號和提示語。即使有小括號和提示語的地方,你也可以寫出你自己的理解、感受。

  (2)交流品評,隨機點撥,練讀句子。

  引導語:剛才你寫了些什麼呢?能告訴我們嗎?如果你還有其他的想法,也可以和大家一起討論討論。

  點撥要點:

  ①哎呀,廉將軍,您這是

  破折號表示語氣的延長,表現吃驚。

  ②藺大人,請你用這根荊條狠狠地抽我一頓吧。

  一是體會自責、悔恨的心理,強調狠狠、抽。

  二是介紹荊條是古代刑具,體會真誠:廉頗說這句話的動作是怎樣的?(提示看背景介紹)跪。還有接下來藺相如一再地請他起來他都不肯起來。

  機動:從這句臺詞中,你能想到廉頗是個什麼樣的人?(知錯能改、爽直磊落)板書:知錯能改,點廉頗知錯能改是為了什麼?為國改錯,為國向藺相如請罪。

  廉頗的這種真誠的認錯行為不僅使他名垂千古,而且還為我們創造了一個成語:負荊請罪。

  ③藺大人,請你寬恕我這個老邁昏庸的人吧!我常常在別人面前侮辱你。現在,我知道,那完全是我的過錯。

  一是自責、悔恨;二是罵人,哪些詞是在罵自己 (機動:由此,你體會到廉頗是個怎樣的人) ;三是動作低頭。

  廉頗對藺相如說這句話,實際上是在向藺相如表白,他以後要怎樣做?

  (痛改前非、棄舊圖新、洗心革面、浪子回頭、迷途知返、改頭換面、改過自新)

  ④哈哈哈,廉將軍,您能明白我的心思,我實在太高興了!韓 勃,快叫人準備筵席,我要跟廉將軍痛痛快快地飲幾杯!

  討論藺相如的笑法。(機動)(文人身份:藺相如用您,廉頗用你)

  藺相如此時的心情如何?高興什麼?(提示聯絡後面方括號背景的提示想)

  藺相如的心思是什麼?你想到藺相如是個怎樣的人?含有國字的成語有哪些?(深明大義、顧全大局、大公無私、赤膽忠心、精忠報國、以身許國、憂國憂民)藺相如為自己有了知心朋友而高興,為廉頗知錯能改而高興,更多的是為了國家而感到高興。

  另外隨機點撥:迎笑,扔急切,別提原諒,明白由衷讚美等。

  4、三人小組分角色朗讀第二幕。

  要讀好劇本說好臺詞,使廉頗和藺相如的性格特點和精神品質表現得更加鮮明,劇本的每一句臺詞、每一個詞語都值得細細地推敲。課堂上,我們沒有時間對每一句臺詞來進行討論,但是我相信,有了剛才的學習,大家再來讀劇本,一定能讀得更好,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穫。現在請前後座位的同學三人一組,分角色完整地說一說第二幕的臺詞。

  5、推薦三名學生分角色朗讀第二幕。(或者男女生分別做廉頗和藺相如,老師做韓勃,或者根據學生的願望,自定角色參與朗讀。)

  三、感悟提升

  1、感悟內容(機動)

  師:讀了劇本的第二幕,說了劇本第二幕的臺詞,相信同學們心裡一定會有很多的話要說?能不能請你選用下面的關聯詞語來說說你的感受、你的理解?也可以選用其他的關聯詞語。

  不僅還,雖然但是,因為所以,如果就,無論都,寧可也不

  2、感悟人物

  (1)第二幕中的廉頗和藺相如又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

  (2)廉頗和藺相如是兩個個性鮮明的歷史人物,可以用這樣一組成語來形容他們,一起讀讀。

  廉頗:知錯能改,迷途知返;負荊請罪,痛改前非。

  藺相如:顧全大局,寬容大度;深明大義,一心為國。

  (3)自從廉頗負荊請罪後,兩個人就團結合作,共同保衛趙國。趙國也因為有了他們兩個人,國勢大增,成為當時非常強大的諸侯國。像他們的這種親密合作的情形,可以用哪些成語來形容?讀:親密無間,志同道合;同心協力,風雨同舟;肝膽相照,生死與共。

  四、拓展延伸

  1、編寫對聯

  這是邯鄲市回車巷的碑亭,碑亭高4.4米,寬2.3米。碑文記載就是藺相如回車避讓廉頗的歷史故事。邯鄲市市政府想重新整修這個碑亭,還想在碑亭的兩個高高的石柱上寫上一幅對聯。現在上聯已經有了,下聯還沒想好。如果請你來對下聯,你準備對什麼樣的下聯?

  上聯:廉頗知錯負荊請罪

  下聯:( )

  對聯是一個充滿智慧的語文活動,課後請同學們繼續比試,一定要分出個高低。

  2、自由組合,合作製作道具,表演課本劇《負荊請罪》

  板書

  廉 頗 知錯能改

  負荊請罪 一心為國

  藺相如 寬容大度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 透過學唱歌曲,用自然真摯的歌聲表現小牧童在美麗牧場快樂放牧的情景,從而激發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2. 透過小組合作的方法,掌握歌曲的旋律、節奏,並能用歌聲表現歌曲描繪的意境。

  教學重、難點

  1. 正確掌握歌曲的大跳旋律和切分節奏。

  2. 透過簡單的樂器演奏更好的學習歌曲。

  教材分析

  《牧童》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旋律流暢,節奏輕快,加上簡單和諧的二聲部合唱,把小牧童在美麗牧場快樂放牧的情景展現在人們眼前。歌曲分為四個樂句,切分節奏使音樂顯得活潑、跳躍。一、二、四樂句節奏完全相同,演唱起來十分輕鬆。第三樂句連續運用切分節奏使音樂富有動感、充滿活力。全曲旋律不斷上行,形成歌曲熱烈歡快的氛圍。

  透過學唱歌曲,感受體驗歌曲意境,並用自己自然真摯的歌聲表現歌曲活潑的情緒。透過演唱歌曲,訓練學生二聲部的演唱能力。

  教學過程

  一、發聲練習

  1、1 2 3 2 1 音名演唱

  2、1 2 3 4 5 4 3 2 1 音名演唱

  3、5 4 3 2 1 母音演唱

  4、1 3 5 3 1 跳音演唱

  二、匯入新課

  教師: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斯洛伐克的民歌《八隻小鵝》。

  介紹斯洛伐克,觀看圖片欣賞斯洛伐克。

  三、歌曲學習

  1、欣賞《牧童》動畫,說說歌曲是什麼情緒的?

  2、 仔細聆聽歌曲,(《牧童》音訊)同學們聽到歌中唱了什麼?是用什麼形式來演唱的?

  學生回答:聽到小牧童在吹笛子、放牛、放羊;歌曲採用合唱形式……

  3、學習大切分: X X X ▏X X ▏

  4、全曲學習演唱

  5、運用雙響筒、三角鐵打旋律

  雙響筒: X X ▏X X ▏

  三角鐵:X? ▏X? ▏

  6、兩人雙響筒,兩人三角鐵擊打旋律,全班同學演唱歌曲。

  四、課堂小結

  草地上的牧童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也用自己的方式表現了歡樂的牧童,希望你們能夠利用課餘的時間多走進大自然,感受自然的美。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內容分析:

  這是一節綜合應用學過的乘法口訣解決問題的練習課。教材從“小動物們放學回家”這一生動活潑的情境入手,展現了許多數學資訊,引起同學們學習的興趣。採用“你問我答”的教學遊戲方式,引導學生主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在數學遊戲的方式下會主動提出問題,並運用所學的乘法口訣解決問題,進一步鞏固乘法口訣,能正確熟練地計算。

  2、能力目標:

  提高根據題中資訊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初步培養有條理地說明自己想法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利用數學遊戲的方式激發學習興趣,感受學習數學的快樂。

  教學難點分析:

  面對繁雜的情境圖,怎樣提取資訊、有序而全面的解決問題。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故事匯入

  1、情景匯入。

  教師邊聲情並茂的講述故事,課件出示小動物放學回家的主題圖。 師:隨著一陣清脆的鈴聲,動物學校放學了。瞧,誰揹著書包從學校裡走來?它們在回家的路上都看到了什麼?

  板書課題:回家的路上

  2、觀察畫面

  引導學生說一說畫面上有什麼?誰在幹什麼?

  二、生生互動,合作探究

  1、編故事、收集資訊

  師:請同學們看圖,編一個故事。

  學生展示他們編的故事。

  生:丁玲玲??下課鈴聲響了,動物們高高興興地揹著書包走出校園,有的步行回家,有的划著船回家,一群小鳥飛來,紛紛落到樹上﹑草坪上。湖裡的小魚看到這,也快活地游來游去,動物校園真熱鬧呀!

  師:你們從他編的故事中知道了哪些數學資訊。從這幅圖中你還能瞭解到哪些數學資訊?

  2、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那你能根據這幅圖提出乘法解決的數學問題嗎?你都會解答嗎?

  3、你問我答

  同桌兩人一組進行“數學遊戲”——你問我答

  教師注意調控遊戲中的“全面有序”和“角色互換”

  3、活動反饋

  透過搶問搶答的形式檢驗活動效果。在反饋時要注意訓練學生觀察思考和表述的條理性。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比賽,比一比哪一個小組提出的問題多,哪一個小組解決的問題多?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會有以下幾種:

  ①揹著書包的小動物一共有幾隻?3×3=9(只)

  ②一共有幾朵花?6×2=12(朵)或4×3=12(朵)

  ③一共有幾隻小鳥?3×5=15(只)

  ④地上有幾隻小鳥?5×2=10(只)

  ⑤一共幾條魚?3×4=12(只)

  ??

  三、實踐應用

  1、比一比、算一算

  看書P23第一題: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集體訂正

  2、課件出示P23第2題的圖,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列出算式,再集體交流。

  3、找新家

  課件出示P23的第3題,情境創設幫小動物找家,用線連一連。

  四、課堂小結

  課堂練習:

  1、選擇。

  (!)小紅每天看5頁書,看了3天,( )?

  A、共看多少天? B、共看多少頁? C、還要看多少天?

  (2)振興小學舉辦書法展,( ),每班交5張,二年級一共要展出多少張書法作品?

  A、全校有5個班 B、二年級有70人 C、二年級有6個班

  (3)有3盒月餅,( ),一共有多少塊?

  A、又買來8塊 B、吃了8塊 C、每盒8塊

  (題有一定的難度,要讓學生先弄清題中的數量關係,再進行選擇)

  2、同學們植樹,每隔4米種一棵,從第1棵到第5棵相隔多少米? (5棵樹,有4個間隔,每個間隔是4米,用乘法口訣四四十六)

  3、王師傅家住六樓,他從一樓到三樓要走40級臺階,那麼他從一樓到六樓要走多少級臺階?

  (一樓到三樓,有兩個樓層,共40級臺階,每個樓層是20級,從一樓到六樓,共5個樓層,要走5個20級,一共是100級)

  4、生活中的應用。

  我們已經學會2、3、4、5的口訣,你覺得學口訣有用嗎?你能舉出生活中用到口訣的例子嗎?

  (遵循“多樣性、靈活性、開放性”原則,給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我的舞臺,讓不同的人保證得到不同的發展)

  作業安排:

  找一找生活中還有哪些問題可以用乘法解決

  自我問答:

  《回家路上》的主題圖蘊涵的數學問題非常多,因為教材裡其他應完成的內容都完成了,所以整節課的時間都用來充分地挖掘主題圖裡所蘊涵的知識點。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一、素質教學目標

  德育目標

  知道古代西門豹治鄴的故事,學習西門豹破除迷信,為民除害的精神。

  知識目標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能正確回答課後問題,複述這個故事。

  能力目標

  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能聯絡上下文理解一些句子的意思。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二、教學重點

  瞭解西門豹破除河伯娶媳婦迷信的經過。

  三、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分段、概括段意的能力。

  四、教學方法

  循序式。

  五、教具使用

  生字卡片,小黑板或投影片。

  六、教學時間

  兩課時。

  七、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言板書課題

  1.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課文,題目是“西門豹”。

  板書課題:西門豹

  2.解題:

  “西門”是複姓,“豹”是名字,他是距今兩千多年戰國時期的人。

  3.問: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麼?(想知道西門豹是幹什麼的?課文主要寫了他的什麼事……)

  過渡語:

  那麼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他的什麼事呢?請同學們開啟書,自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這篇課文主要寫了西門豹的什麼事?

  (二)自由朗讀課文

  思考: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麼事?(主要寫戰國時候,魏王派西門豹管理鄴這個地方,西門豹和群眾一起破除迷信,興修水利的故事。)

  (三)默讀課文:劃出生字、新詞,認讀生字,查字典聯絡課文理解新詞

  1.生字:認讀課文後要求學會的生字、並說出每個字的音、形、義,組詞、說話。

  2.理解生字:戰國、鄴、荒蕪、人煙稀少、巫婆、官紳、徒弟、提心吊膽、面如土色、開鑿、灌溉。

  (四)再讀課文:按照“調查情況—懲辦惡人—興修水利”的順序給課文分三段

  第1—9自然段為第一段,第10—15自然段為第二段,第16自然段為第三段。

  (五)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導言引人課題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14課,西門豹,板書課題。

  指名讀第一段。

  思考:

  1.從課文哪句話可以看出西門豹—到鄴地就進行調查?(找老大爺問怎麼回事)

  2.西門豹向老大爺調查了哪兒件事?(①為什麼田地荒蕪,人煙稀少?②是誰要給河伯娶媳婦的?③新娘從哪來?④漳河有沒有發大水?)

  3.從老大爺的回答中,西門豹瞭解到哪些情況?(①河伯娶媳婦是造成“田地荒蕪,人煙稀少”的主要原因。②巫婆和官紳是首惡分子。③巫婆和官紳騙錢害人,使家裡有女孩子的紛紛逃走。④漳河從沒有發過大水,倒是年年鬧乾旱。這四個問題的調查結果,成為西門豹治鄴的可*事實依據。)

  4.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理解句子含義。

  西門豹說:“這樣說來,河伯還真靈啊。”從表面上看,河伯確實很靈。因為河伯要娶媳婦後的確沒有發過大水。但實質是,漳河沒有發過水是因為這裡降水量少。“年年鬧旱災”就是證明。巫婆官紳恰恰利用了這裡的氣候條件來欺騙老百姓,西門豹講這句話時心裡已經明白河伯娶媳婦是個騙局。“還真靈啊”是反話,帶有諷刺意味。“下一回他娶媳婦,請告訴我一聲,我也去送送新娘。”說明西門豹已經根據瞭解到的情況,想好了對策。

  這一節在文中起什麼作用?(即含蓄地總結了上面的調查結果,又引出了下文。暗示西門豹已想好了懲治首惡分子的好辦法。)

  過渡語:西門豹會怎樣做呢?請同學們看課文第二段。

  (二)自由讀第二段

  1.前後討論、讀完這段後,你們知道了什麼?(知道了西門豹把巫婆和官紳都扔到河裡去了……)課文中又是怎樣描寫的?(指名讀有關段落)

  2.出示投影或小黑板、理解句子含義

  (1)西門豹對巫婆說:“不行,這個姑娘不漂亮,河伯不會滿意的。麻煩巫婆去跟河伯說一聲,說我另外選個漂亮的,過幾天就送去。”

  (西門豹這樣說是為了找個理由把巫婆投到河裡。說這個姑娘“不漂亮”,“河伯不會滿意的”,要“另外選一個漂亮的”,並不是西門豹真的這樣認為,而是故意裝著認真給河伯娶媳婦,用這些話作藉口。“麻煩”是表面上對巫婆說的客氣話,實際上是把巫婆投到河裡去。)

  (2)等了一會兒,西門豹對官紳的頭子說:“巫婆怎麼還不回來,麻煩你去催一催吧。”

  (“等了一會兒”並不是真的要等巫婆從漳河裡出來,而是做出等了一會兒的樣子。“還不回來”,並不是西門豹認為巫婆能回來,而是故意這樣說,表面上做出以為巫婆能回來的樣子。“麻煩”,是表面上對官紳頭子說的客氣話,實際上是要嚴懲這個官紳頭子,把他投進漳河裡去。)

  3.那麼西門豹為什麼不直接把巫婆、官紳抓起來殺掉呢?

  (這是因為當時老百姓還沒有真正認識到巫婆和官紳的真面目,西門豹這樣做目的是為了使廣大百姓利用河伯娶媳婦的現場受到深刻的教育,從迷霧中覺悟過來。所以西門豹將計就計,也若有其事似的參加河伯娶媳婦的儀式。就這樣,西門豹用看河伯娶媳婦的辦法使老百姓明白了巫婆和官紳都是騙錢害人的,懲治了危害老百姓的巫婆和官紳。從此“漳河也沒有發大水”,說明給河伯娶媳婦與漳河發大水沒有關係。用事實教育了那些被巫婆、官紳愚弄的老百姓,破除了迷信。)

  4.這段共有六個自然段,可分為四層,請同學們給這段分層並說出層意。

  (①西門豹參加河伯娶媳婦的儀式;②③西門豹藉口姑娘不漂亮把巫婆、官紳頭子投進漳河;④⑤西門豹故意麵對漳河站著,迫使官紳們磕頭求饒;⑥老百姓終於明白巫婆、官紳的騙局。)

  (三)過渡語:西門豹破除迷信後又做了些什麼呢?請同學們齊讀最後一段

  問:1.西門豹又做了些什麼?(興修水利引水灌溉)

  2.這一段哪些地方與開頭照應?“每年的收成都很好”照應了開頭“田地荒蕪,人煙稀少,這種照應方法使前後意思相反,進一步說明西門豹治鄴有功。)

  3.再找一找課文中前後照應的句子。(開頭巫婆、官紳們的態度是“急忙迎接”,後來“提心吊膽,氣不敢出……”這是前後對照的句子。)

  4.說說這些壞蛋為什麼有這麼大的變化?(開頭他們以為西門豹真的是來參加河伯娶媳婦的儀式,後來發現西門豹是將計就計,嚴懲他們,所以態度變化極大。)

  (四)總結全文

  1.指名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全文主要寫了西門豹的什麼事?

  3.透過全文的理解,你認為西門豹是怎樣的人?

  (善於調查,有勇有謀,敢作敢為與民作主,為民除害。)

  八、板書設計

  14 西門豹

  調查瞭解

  破除迷信

  有勇有謀

  懲辦惡人

  敢作敢為

  興修水利

  與民作主

  為民除害

  【設計意圖】

  以事件為線索,抓住課文中故事發生、發展、變化、結局的過程,起到掌握事情來龍去脈和詳細經過的作用。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一,故事設疑,提示課題

  1、同學們,在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一個小偷潛人了陳列珍貴字畫的展覽館,準備劃破玻璃,偷裡面的字畫。當他的刀片剛剛觸及玻璃的時候,展覽館內頓時響起了急促的報警聲。警察立即趕來,把小偷抓住了。同學們,故事講到這裡,你有什麼問題嗎?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讀了課題後,你想知道什麼?

  3、整理學生提出的問題:

  ⑴ 新型玻璃都有哪些名稱?

  ⑵ 具有什麼特點?

  ⑶ 有哪些用途?……

  4、你們最感興趣的是哪個問題 可用什麼辦法解決?

  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有利於培養學生邊讀邊思考的習慣,更能激發強烈的自主學習的意識,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二、自主讀文、解決疑難

  1、自主讀全文,可邊讀邊劃。

  2、交流學習結果,用投影出示填空:

  課文主要介紹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五種新型玻璃。

  三、默讀存疑,讀議解疑

  1、默讀第一自然段,思考:夾絲網防盜玻璃有什麼特點?

  2、把不懂的問題標註出來。

  3、反饋交流:教師鼓勵學生髮揮想像,說說這種玻璃還可以用在什麼地方。

  4、感情朗讀:根據自己對這段文字的獨特感受來朗讀課文,說說這樣處理的理由。

  5、總結學法:

  ⑴ 讀課文,思考問題,標出不懂的問題。

  ⑵ 交流思考的問題,提出不懂的問題。

  ⑶ 根據自己的獨特感受朗讀課文。

  四、提出問題,合作釋疑

  1、按第一自然段的學習方法,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第二自然段。

  2、每小組先派一人彙報,說說讀懂了什麼,還存在哪些疑難。

  3、同學合作,互助解疑。

  4、個性化表達:可以合作讀,小組內競賽讀,也可以與其他小組比賽讀。

  五、獨立運用,還原生活

  1、用學習第一,二自然段的方法,獨立學習第三、四、五自然段。

  2、自由選擇合作伙伴,從第三,四,五自然段中任選一段,完成下面的作業—說一說,演一演:

  ⑴ 以“我是一塊變色玻璃”為開頭說一段話。

  ⑵ 以推銷員的身份到建材商店推銷產品。

  ⑶ 以“街頭商販”的身份賣玻璃。

  生活的外延與語文的外延相等。生活化的語文實踐活動板塊,使語文教學真正走向生活大課堂。

  六、總結談話,昇華主題

  同學們,科學技術的發展將大大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這節課,我們瞭解了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用途,希望同學們努力學習,長大後,去發明更多的新型玻璃,提高生活質量。

  七、表達心願,自主作業

  1、向家人及朋友談談新型玻璃的特點和用途。

  2、課外延伸:

  轉換角色成為顧客,根據實際生活的需要,以書面形式向廠家提出具體的要求或提供市場資訊,為廠家不斷研發新型玻璃提供參考(如“自動除塵玻璃”“氣象預測玻璃”等等)。

  自主,生活化的課外延伸作業,能拓寬學生的時間和空間,打破課內外的界線。將語文與生活緊密聯絡,實現學生學語文的最終目的──用語文。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學目標:

  1、 認識本課的生字詞,會讀會寫。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感悟外祖父對祖國無限眷戀的深情,體會梅花堅韌高潔的品質。

  3、 學習梅花的堅貞不屈,培養學生的民族意識以及愛國情誼。

  教學重難點:透過個性化閱讀,深入感悟梅花精神以及外祖父深厚的愛國情意。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準備:PPT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 新課匯入

  同學們,認識圖片中的花嗎?(PPT出示梅花)

  你們學過哪些關於梅花的詩句呢?(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字苦寒來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看了圖和古人關於梅花的詩句,你們有沒有發現梅花有什麼特點呢?(不畏嚴寒,不怕風雪欺壓)

  大部分的花都是在春暖花開的季節裡綻放自己的美麗,而梅花卻是頂著嚴寒,在冰天雪地中傲然獨立。可見它具有非常不屈的品質。梅花不僅是花中的君子,梅花精神也正是炎黃子孫的品格。這節課,我們就要來學習第六課《梅花魂》。(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你們已經預習過這篇文章了,誰能來解釋一下“魂”這個字的意思。(靈魂,精神)

  看了這個題目,你有什麼想問的嗎?(梅花有魂嗎?梅花魂指的是什麼?)是什麼呢?我們先保留著這個問題,帶著這個疑問共同走進課文。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翻開書本,自由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想一想,本文作者圍繞梅花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2、首先進行生字詞的檢查(PPT出示詞語)

  靈魂 腮邊 訓斥 玷汙 嗚咽

  欺凌 秉性 矇矓 梳理 衰老

  手絹 華僑 白杭綢 抹乾淨 涼颼颼

  不甚在意 頗負盛名 風欺雪壓

  眷戀 縷縷幽芳 葬身異國 漂泊他鄉

  (注意矇矓、曚曨和朦朧的用法,矇矓、朦朧:指模糊不清;曚曨:指日光不清)

  3、你能用最後一排中的幾個詞語來概括一下本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嗎? 本文圍繞著梅花講了漂泊他鄉的外祖父珍愛梅花、眷戀祖國的事。

  4、本文是圍繞著梅花發展的,可見外祖父和梅花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因此,每當故鄉的梅花又開了。那朵朵冷豔、縷縷幽芳的梅花,總讓我想起漂泊他鄉、葬身異國的外祖父。(一起來唸一下)

  5、看到這裡,你們的心裡有沒有一點悲涼呢?都說“葉落歸根”,可是外祖父卻葬身在了異國他鄉,再也回不到他眷戀著的祖國了。故鄉的梅花每年都會再開,可外祖父卻再也回不來了。看著那朵朵冷豔、縷縷幽芳的梅花,作者“我”呢,不禁想起了和外祖父之間的許多往事。在“我”很小的時候,只要一談論到和祖國有關的事,這樣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就會落淚。現在,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找出外公落淚的句子。想一想外公落淚的原因。

  共有三處:

  1、

  2、

  3、 每當讀到“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之類的句子,常會有一顆兩顆冰涼的淚珠落在我的腮邊、手背。 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樣,“嗚嗚嗚”地哭了起來?? 想不到淚眼矇矓的外祖父也隨著上了船,遞給我一塊手絹——一色雪白的細亞麻布上繡著血色的梅花。

  三 探究三苦:體會外公思鄉之情

  1.我們先來看第一處,誰來把它讀一讀。

  從這句話中你讀出了什麼?(從這些詞句可以體會到外祖父思念家鄉、思念祖國的思想感情。)(這些詩句觸動了他思鄉的感情。他思念祖國,卻身在異邦,不能回去,所以外祖父讀到這些詩句時就會落淚。)

  當時的我能不能理解?

  經過幾十年,當作者已成為了大作家的時候,“我”懂得了什麼?

  讓我們帶著對祖國懷念的情思再來讀一讀。

  (思鄉的淚)

  2、探究外祖父的“二哭”,體會他無法迴歸家鄉的情感。

  第二次落淚是在什麼情況下發生的?

  教師讀這部分內容,學生閉上眼睛想象:你看見了什麼?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同桌之間交流。(在我眼前出現了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竟不顧自己的形象在自己的外孫女面前“嗚嗚嗚”地哭著,他哭得是那樣傷心。)

  當得知自己無法回國時,外祖父哭了,是怎麼樣哭的?(像小孩一樣哭了)外祖父和小孩子年齡差這麼多,為什麼這麼形容。(外祖父得知自己不能回國了,感到非常無奈,就像小孩子一樣無奈,情不自禁地哭了。)

  你能理解老人此刻的心情嗎?(自己的孫兒就要回到日夜思念的家鄉,可是因為自己年紀太大,無法和他們一起回到家鄉,無法實現自己心中由來已久的心願。同時,因為年紀太大,自己將永遠不可能回到家鄉,心裡當然十分悲切。)

  讓我們帶著這種無奈的感情再來讀一讀。

  (悲痛的淚)

  3、再來看一看外公的“三”哭

  第三次外祖父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哭了?

  “想不到淚眼矇矓的外祖父也隨著上了船。遞給我一個手絹,一色雪白的細亞麻布上面繡著血色的梅花。”

  哪個詞使我們感受到了老人的“哭”?(淚眼矇矓)

  你如何理解外祖父的這一舉動,難道帶回去的僅僅是手絹嗎?(他借“我之手”把他那顆眷戀祖國的心帶回祖國,讓他也能“魂”回祖國。)

  外祖父心愛的孫女就要回國了,可是外祖父卻因為年事已高,無法和他們一起回國,他是多麼得傷心啊。在第“三”哭中,還有一個句子能夠體現出外祖父的難過,你們找出來了嗎?

  “赤道吹來的風繚亂了老人平時梳理得整整齊齊的銀髮,我覺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許多。” 外祖父的衰老是因為風繚亂了頭髮嗎?

  外祖父想到自己再也無法回到祖國,抑制不住心中的悲傷,體會到思鄉的深情,孤獨的痛苦,一下子把他催老了。

  久居異鄉的外祖父日夜思念著自己的家鄉,他將這種思鄉之情寄託在了梅花上,還將最珍貴的梅花手絹送給了外孫女帶回祖國。至於哪些地方能夠看出外祖父對梅花的珍愛,我們留到下堂課繼續學習。

  板書:

  梅花魂

  一哭: 教“我”讀詩詞時 思鄉的淚

  二哭: 得知不能回國時 悲痛的淚

  三哭: 送“我們”上船時 不捨的淚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一、教學目標:

  1、認識“蒙、喃”等7個字。會寫“並、夜”等8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父親的愛鳥之情和我的護鳥心願。一、教學目標:1、認識“蒙、喃”等7個字。會寫“並、夜”等8個字。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父親的愛鳥之情和我的護鳥心願。3、主動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能用“快活”等詞說句子。4、讀寫結合,擴充套件閱讀,激發學生從小學會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感情。二、教學重、難點:以

  3、主動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能用“快活”等詞說句子。

  4、讀寫結合,擴充套件閱讀,激發學生從小學會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

  以讀促思,以讀悟情,從字裡行間去感受“父親”那份非同尋常的愛鳥之情和“我”的護鳥心願。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字詞卡 小鳥圖

  三、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

  一、談話激趣,揭示課題,

  1、談話激趣:播放鳥叫的錄音,引導學生談話。你喜歡小鳥嗎?你瞭解小鳥嗎?

  2、是啊,鳥兒是大自然中的精靈,是我們人類的朋友,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和鳥有關的故事-------《父親和鳥》(板書課題)。

  3、讀題質疑,讀了課題,你的腦袋瓜裡會迸出那些問題?父親和鳥有什麼關係?父親是個怎樣的人?

  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1、“父親和鳥”之間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呢?快讀讀課文吧! (要求:先自己讀通課文,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讀準,把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然後標出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2、檢查反饋,課件出示詞語,指導認讀;

  霧濛濛 鳥味 獵人 黎明 一瞬間嗯

  喃喃地說 焐得熱騰騰 濃濃的草木氣味

  (1)藉助拼音,指名領讀。重點正音:蒙和騰是後鼻音,瞬是翹舌音,前鼻音。“熱騰騰”變為第一聲

  (2)去掉拼音了,你們還會讀嗎?

  (3)你用什麼好辦法記住了哪個字?學生自由記字形,再交流識字方法。

  熟字加偏旁的方法: 喃 濃 嗯 味

  換一換的方法:焐---悟,獵----借

  (4)開火車讀詞語,齊讀詞語。

  3、指導難句子朗讀。

  句子1:父親突然站定,朝霧濛濛的樹林,上上下下望了又望,用鼻子聞了又聞。他喃喃地說:“林子裡有不少鳥。”

  句子2:在樹林裡過夜的鳥總是一群一群的,羽毛焐得熱騰騰的。 句子3:父親又對我說:“在鳥最快活的時刻,在鳥飛離樹枝的那一瞬間,最容易被獵人打中。 (讀準多音字中)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轉載於:父親和鳥教學設計)、小朋友真能幹,不但讀準了詞語,而且能把難讀的句子讀通了,

  相信你們也能把課文讀通順了,指名分段讀課文。(師生進行評價)

  2、交流感受。讀完了課文,你們知道了什麼?

  父親和鳥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呢?課文中句有一句話已明確告訴我們,快速找一找。

  3、生彙報,引出第一自然段:

  父親一生最喜歡樹林,還有愛唱歌的鳥。

  ①指名讀句子

  ②從這句話中你知道了什麼?(父親知鳥,愛鳥)

  父親是不是真的像作者說的那樣知鳥,愛唱歌的小鳥嗎?下節課我們再來讀一讀父親和鳥的故事。

  四、指導書寫

  1、課件出示生字,觀察討論:在這些字中你覺得哪些字比較難寫,提出來討論,交流,提出解決的辦法。

  2、指導書寫:

  (1)比較“並、喜、重、群”,發現規律;一個字中有多個橫畫,排列的距離應當大致相等,每個字中只能有一個長橫。

  (2)教師範寫喜和重,讓學生觀察體會,進一步感悟以上兩條寫字規律。

  (3)學生臨寫,再進行評議。

  第二課時

  一、複習引入:

  1、上一節課我們認識了很多詞語朋友,這些詞語朋友你們還認識嗎? 課件出示詞語,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2、齊讀第一自然段:父親一生最喜歡樹林,還有愛唱歌的鳥。 說說知道了什麼?(父親知鳥、愛鳥)

  過渡:父親是不是真的像作者說的那樣知鳥,愛唱歌的小鳥呢?這節 課讓我們再來來讀一讀父親和鳥的故事吧。

  二 品讀課文 ,感悟情感

  品讀之一——體會“父親的知鳥”之心

  1、 那麼,你們又是從哪些句子感受到父親的知鳥呢?請大家快速讀課文,劃出有關體現父親知鳥的句子。

  2 交流反饋,深入研讀

  (1)父親突然站定,朝霧濛濛的樹林,上上下下望了又望,用鼻子聞了又聞。他喃喃地說:“林子裡有不少鳥。”

  A、 霧濛濛的樹林是什麼樣的?

  B、 “喃喃地說”是怎樣地說?父親為什麼要這樣輕,這樣慢地說?

  C、 誰能學學父親說話的語氣,讀讀這句話?

  D、父親在霧濛濛的樹林邊就知道了林子裡有不少鳥,可我呢? 生讀:我並沒有看見一隻鳥飛,也沒有聽到一聲鳥叫。

  師:父親上上下下望了又望,就知道了林子裡有不少鳥,可我呢? 生讀:我並沒有看見一隻鳥飛,也沒有聽到一聲鳥叫。

  師:父親用鼻子聞了又聞,就知道了林子裡有不少鳥,可我呢? 生讀:我並沒有看見一隻鳥飛,也沒有聽到一聲鳥叫。

  (2)父親真了不起,簡直就是一位鳥類專家!這鳥類專家為什麼知道樹林裡有不少鳥呢?誰來讀一讀?

  出示:父親指著一根樹枝對我說:“看那裡,沒有風。葉子為什麼在動?嗯,還有鳥味。”父親的話很輕,生怕驚動了鳥。

  誰知道,父親在說的時候,會有什麼動作、表情呢?

  在“嗯,還有鳥味。”前又會有什麼動作或神態呢?說話的聲音呢? 你能把父親的話讀出來嗎?(生自由練讀——指名讀——齊讀)輕一點,別驚動林中的小鳥!

  (3)真的有鳥味嗎?出示:“有。在樹林裡過夜的鳥總是一群一群的,羽毛焐得熱騰騰的。” 冬天,我們的小手都快凍僵了,媽媽拿什麼為你們焐手的?小鳥們是怎樣將羽毛焐得熱騰騰的?

  (4)父親還知道什麼?

  父親說:“這是樹林和鳥最快活的時刻。”

  什麼時候鳥最快活?你能給快活換個詞嗎?你什麼時候最快活?快活的時候你會說些什麼?做些什麼呢?現在,就讓我們到林子裡感受他們的快樂吧!

  是啊,此時在我們的眼裡又多了一幅生動的畫面:小鳥們成群地站在枝頭上,面對著初升的太陽盡情地歌唱。他們在空中時而盤旋,時而低飛,那麼活潑,那麼可愛!你聽,它們掩藏不住內心的喜悅向我們訴說________

教學設計方案 篇9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內容,體會桑娜、漁夫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好品質。

  2、學習含義深刻的句子,指導學生合理的想象。

  3、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桑娜、漁夫的優秀品質。

  2、指導學生合理想象。

  教學準備: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解題知窮人。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窮人一課,齊讀課題。思考:課文中的窮人指的是誰?

  板書:桑娜漁夫西蒙

  二、學習1—7自然段。

  1、課文中哪些內容描寫他們窮呢?同學們讀課文,完成填空練習。

  出示幻燈:桑娜和漁夫從早到晚的幹活,還只能;孩子們沒有;吃的是,菜魚。西蒙的兩個孩子他一個人張羅,如今又加上病。寡婦的日子!他們!

  2、學生練習填寫。

  3、指導有感情的朗讀。

  三、學習描寫桑娜心理的句子。

  1、桑娜一家如此貧窮,當她發現西蒙死了,就毫無猶豫的把兩個孩子抱回家。回來後她想了些什麼呢?同學們默讀8-—11段把有關的句子畫出來。

  2、同學讀自己畫的句子。

  3、教師出示幻燈,逐句學習。

  (1)幻燈內容:“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教師追問,你覺得呢?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2)出示幻燈:“她忐忑不安的想:他會說什麼呢?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部,還沒來!……為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3)學生圍繞省略號進行合理想象,體會桑娜善良的好品質。

  (4)練習有感情的朗讀。

  四、體會漁夫的品質。

  1、不僅桑娜有這樣的品質,還有誰有呢?(找出描寫漁夫品質的句子學習。)

  2、出示幻燈:“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

  3、體會這句話的意思。

  漁夫、桑娜可能。

  孩子們可能。

  五、再造想象。

  那他們今後的生活會怎樣呢?請同學們根據書上的插圖描寫。

  板書設計:

  窮

  桑娜 漁夫 西蒙

  人 抱 熬

  擔憂 害怕 堅定

  善良

  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

  (本課參加北京市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榮獲一等獎。被教育部電教館收錄於《全國優秀教師課堂實錄》錄影帶中並出版發行。)

教學設計方案 篇10

  教學目標:

  1.透過品讀重點詞句,理解作者筆下上海弄堂生活的特點及上海人的特點。

  2.瞭解上海人的生存方式和生活觀念以及弄堂生活所代表的上海城市文化。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藉助文中描寫弄堂的詞句品讀,理解弄堂生活的特點,歸納上海人特點。

  2.難點:理解弄堂生活的所代表的上海城市文化。

  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創設情境。

  1、闡述本課的教學內容是瞭解上海的一個途徑。

  2、透過欣賞一組圖片直觀瞭解上海的弄堂。

  合作探究,理解課文。

  1、分組合作:圈劃文中描寫弄堂生活的句子,概括弄堂生活的特點。

  2、深入探究: 總結歸納弄堂裡的上海人的特點。

  總結全文,歸納主題。

  弄堂文化就是上海城市文化的一種象徵、一個縮影。

  課外延伸,拓展主題:

  1、說說你眼中的上海有什麼樣的特點,你對上海人的想法。(針對外地學生)

  2、談談你認為現今上海人的生活是否還是和作者筆下以前那些生活在弄堂中的上海人區別。(針對上海本地學生)

  歸納: 一樣的土地,不一樣的人。時代在變,人也在變,如今的上海人早已不再只是生活在 弄堂裡的那群人了。新上海人正在以一種全新的面貌迎接四方來客。他們銳意進取、開 拓創新、海納百川、相容幷蓄。在他們的努力下,相信上海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佈置作業:

  1、談一談你心目中的上海人的形象,寫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2、探訪或查閱資料,寫一篇關於上海的弄堂的說明性文字,300字左右。

  板書設計:

  弄堂生活的特點;

  安詳實用 弄堂人的特點;

  既注重面子、又講究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