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閱讀策略《搭石》教學設計模板(精選8篇)

閱讀策略《搭石》教學設計

閱讀策略《搭石》教學設計模板(精選8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式。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閱讀策略《搭石》教學設計模板(精選8篇),歡迎大家分享。

  閱讀策略《搭石》教學設計1

  學習目標:

  1、認識“譴、惰、俗”等7個生字。會寫“洪、暴、猛、漲”等1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山洪暴發、猛漲、褲子、平穩、平衡、聯結、清波盪漾、理所當然、有序、伏下”等11個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

  3、品味由“搭石”引發的感人的場景;感受鄉親們純樸、美好的情感,體會人與人之間互相關愛帶來的溫暖和快樂;學會從平凡的事物中發現美。

  教學重、難點:

  品味由“搭石”引發的感人的場景;感受鄉親們純樸、美好的情感。

  課前準備:

  1、生字新詞卡片。

  2、有關橋樑的圖片和課文插圖,鄉親們協調有序走過搭石的圖片。(有條件的可製成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

  一、激趣引入,質疑定標

  (一)激趣匯入

  (出示幾幅有關橋的圖片,或課件展示橋的圖景。)

  同學們,你們見過哪些橋?你們知道橋的作用嗎?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搭石》,作者沒去讚美雄偉壯麗的大橋,沒去描繪古老的橋樑,而想念起家鄉小河裡那些不起眼的石頭,(出示課文插圖),這些石頭有什麼特別吸引人的地方呢?你們想了解嗎?

  (二)質疑定標

  “搭石”這個詞對絕大多數同學一定都感到陌生,看了這個題目,你一定想弄明白一些問題,你有什麼疑問?

  教師適時引導,歸納學生提出的問題。如:

  1、什麼是“搭石”?

  2、搭石是怎樣鋪成的?

  3、人們是怎樣過搭石的?

  4、為什麼搭石留給作者這麼深的印象?

  二、個性自讀,自主感知

  1、第一遍: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碰到生字多讀幾遍,想辦法解決不理解的詞語。

  2、第二遍:試著從課文中尋找同學們提出問題的答案,並提出自己透過努力但沒能解決的問題。

  3、第三遍,畫出自己最喜歡的詞、句、段並寫上旁註,說明為什麼喜歡。

  三、合作交流,釋疑解難

  1、同桌對讀課文,互相欣賞、評價。

  2、小組合作討論解決問題,交流自己的感受,提出不懂的問題,組內相互幫助解決。

  3、全班交流,反饋。

  解決幾個問題,初步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及作者要表達的情感。

  1、什麼是“搭石”?

  2、作者圍繞著搭石描繪了哪幾個生活場景?

  3、作者為什麼要寫家鄉的搭石?

  四、練習

  1、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1)自學生字,讀準字音,特別注意俗(su)、綽(chuo)、序(xu)的讀音。

  (2)交流識記方法,寫字經驗。(“漲、衡”左中右結構的佈局;“惰”右上角是“左”;“序”裡面勿寫成“矛”。)

  (3)練習書寫生字。

  2、抄寫本課的詞語,給生字表中的生字並擴詞。

  3、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檢查反饋,複習鞏固

  1、抽讀生字卡片。

  2、聽寫部分詞語。

  二、尋美悟情,晶讀薰陶

  1、尋美,知情。

  課文許多地方都使我們感受到“美”,有看得見的具體“美”,也有看不見的心靈的“美”,把你認為美的句段讀給你的同桌同學聽,並向他(她)談談你的體會。

  2、賞美,悟情。

  組織學生交流感受到的美。(教師隨機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品讀感受,賞美悟情。)

  例一:“上了點年歲的人……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

  讓學生找出文中的關聯詞(“無論……只要……“直到……才……”)從中體會老人的公益之心。

  例二:“每當上工、下工……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1、看圖,品讀這段話,想象那優美動人的畫面,說說你眼前浮現出什麼情景。

  2、請幾個同學上臺表演,體會動作的協調有序。

  3、朗讀,讀出疊詞給人的韻律感。

  例三:“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

  (1)“風景”是什麼意思?

  (2)作者用文字向我們描繪由搭石引發的一道道風景,如果你是畫家或攝影師,你會畫下或拍下哪幾道風景呢?你能給你的畫或照片取個題目嗎?把你的想法在四人小組內交流。

  (3)各小組推舉代表彙報。

  (如:背老人過搭石;相讓;流動的畫;緊走搭石……)

  例四:“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們聯結……”

  (1)你是怎樣理解最後一段話的意思?

  (2)讚頌了搭石什麼精神?聯結著鄉親們什麼美好的情感?

  (3)文章的結尾表面是讚美搭石的,如果改為以讚美“家鄉人”作結的,你準備怎樣寫?請試寫幾句。

  三、誦美,傳情。

  1、讀一讀,把你認為“美”的語段,高聲誦讀,把你體會到的情感表達出來。

  2、評一評:指名朗讀,讓學生在評議中增強語感。

  四、創美,抒情。

  1、有個作家說過“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作者從不起眼的事物中發現了美,其實,你我的生活也處處有美的存在,你發現了嗎?

  2、學生交流平凡事物中的“美”。

  五、課後延伸,拓展

  六、板書設計

  閱讀策略《搭石》教學設計2

  一、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並從中受到感染、薰陶。

  3、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1、讓學生從鄉親們擺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體會其中的人性美;

  2、學習作者從不起眼的事物中發現美、感受美、表達美。

  三、教學過程:

  (一)、課件匯入

  1、出示課件。

  2、畫面給你怎樣的感覺?

  3、生彙報。

  (二)、初讀文字

  1、畫面的內容被寫成了一篇文章,請同學們開啟課文,自由大聲地朗讀《搭石》一文,說出你的讀後感。

  2、生自由讀課文,師指導。

  3、檢查讀書效果。

  (1)課件出示新詞:譴責懶惰俗語伏下協調有序人影綽綽

  自由讀指名學生領讀

  (2)放入句子中,能讀嗎?

  1、家鄉有一句“緊走搭石慢過橋”的俗語。

  2、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麼協調有序!

  3、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4、假如遇上老人來走搭石,年輕人總要伏下身子背老人過去,人們把這當成是理所當然的事。

  指名讀,評價。

  指導讀:聽了句子有何感覺?帶著這種感覺來讀。(滲透文字的美)

  好文章要讀出韻味來,不知有沒有信心把課文讀好,把感知的美讀出來。

  組內分工練讀(提示要注意傾聽別人的朗讀並給出意見)

  指名讀,自選段落,把自己最拿手的段落展讀給大家。(誰第一段最拿手?誰第二段最拿手?……)

  生評價,可以二次來讀。

  四、自讀釋疑

  讀的不錯,有幾個小問題希望大家幫忙解答。

  課件出示:搭石是什麼?誰搭的?有什麼作用?

  學生筆答,交流彙報。

  五、紮實習字

  1、讀完課文解決了很多問題,輕鬆一下,來看看字。

  出示:洪暴猛漲褲惰穩俗衡序伏

  做個小老師,給大家講講你最瞭解的字(組詞書寫等)

  2、課件分部分範寫暴、衡、惰(師生分析各部分佔位,交流如何寫美觀)

  3、同學們現在你挑一些最難的字寫一下,一會兒交流。

  生寫字,師指導坐姿。

  六、再讀全文

  自由讀,鼓勵學生讀出新的感悟。

  閱讀策略《搭石》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聯絡上下文理解“協調有序、清波漾漾、理所當然、”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並從中受到感染、薰陶。

  3、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教學流程

  一、匯入

  1、上節課時,我們對這句話(出示“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還記到是什麼問題嗎?生說師板:搭石一道風景?同學們是否去思考過嗎?

  2、學生交流:

  板書:

  景美

  二、研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2~4節課文。邊讀邊用“──”劃出直接描寫搭石風景美的句子。

  2、學生讀勾畫的句子,談感受。

  板塊一:

  出示:

  “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麼協調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1、“協調有序”什麼意思?在這段話中,哪個語句在解釋“協調有序”?自己讀讀這句話。

  2、學生交流。

  3、聽老師讀這幾句話,你們閉眼聽,你彷彿聽到了什麼?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⑴體會音樂美:

  在這輕快的音樂中,除了踏踏的聲音外,你彷彿還聽到了什麼聲音?(你聽到了水中的聲音,地上的聲音,空中的聲音)指導朗讀聲音這句。

  ⑵多麼美妙的協奏曲、多麼動聽的交響樂:

  ①體會畫面美,動作協調美: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指導朗讀景物美這句。

  ②除了漾漾清波和綽綽的人影外彷彿還看到什麼?

  齊讀整句。

  ③也許這是一個黃昏,你彷彿又看到什麼美景呢?

  師:夕陽灑下了它最後一縷光輝,勞作了一天的人們回來了,一路歡歌笑語,雖說身體是疲憊的,但腳步卻是輕快的“踏踏”,在這一塊塊搭石上,我們不僅看到了鄉民們配合默契的身影,也看到了他們辛勤的勞作和對生活的熱愛。此時,你覺得,這曲音樂它演奏的是一首什麼歌呢?(勤勞、甜蜜、團結的讚歌)為什麼是快樂的歌呢?齊讀整句。

  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畫中有歌,歌裡有畫,好一個讓人陶醉的畫面。難怪作者會說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齊讀“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

  板塊二:

  這是看得見的美,課文中還有許多看不見的,是需要用心靈去感受的美,請再讀2、4兩段,用“~~~”劃出。

  出示:

  “上了點年歲的人,無論怎樣急著趕路,只要發現哪塊搭石不平穩,一定會放下帶的東西,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

  1、師:請輕聲讀讀這句話,你體會到了什麼?從哪些詞中體會到的?

  (引導學生從“無論……只要……一定……直到……”等詞語中體會。)

  2、齊讀句子,注意讀好這些詞。

  3、出示:

  早晨,一位大叔抗著鋤頭去翻地,突然踩到一塊搭石不平穩,連忙()。

  中午,一位大媽急著去學校接孫子,發現河中一塊搭石不平穩,連忙()。

  夕陽西下,一位大伯挑著穀子匆匆回家,發現河中有一塊搭石不平穩,連忙()。

  4、同桌互說後指名說。

  5、師:是啊,那多危險啊,所以上了年歲的人總會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幾個來回。”你覺得這兒的“踏”是怎樣地“踏”?

  師:講得真好!這小心翼翼地“踏”、……更讓我們感受到了上了年歲的人一心為別人的心靈美。難怪作者要說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這是一道一心為別人的美麗風景。

  6、齊讀“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

  板塊三:

  出示:

  假如遇上老人來走搭石,年輕人總要伏下身子背老人過去,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1、讀讀這句話,你又體會到了什麼?

  (年輕人很好,老年人腿腳不好,年輕人就主動背老人過去。)

  2、“理所當然”是什麼意思?理所當然的事是指什麼事?

  師:即便是素不相識也讓你感到人與人之間是那麼親近、那麼和睦,好像是相識已久的老朋友,是自己的至親至愛。正是這搭石體現了鄉民們互相幫助的美好情感,又構成了──

  3、齊讀“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

  四、全課小結

  現在,你們還覺得只是景美才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嗎?

  透過這小小的搭石,我們看到了鄉民們那熱愛勞動的美,尊老愛幼的美,樂於助人的美,透過這小小的搭石,我們看到了鄉親們的純樸和善良。讀到這,你覺得這搭石還僅僅只是普通的石頭嗎?它更像一顆顆什麼?

  齊讀最後一段。

  師:這普普通通的搭石任人走、任人踏,無怨無悔,就像這裡的鄉民們默默的無私奉獻,而鄉親們一心為他人,無私奉獻的精神更像這普普通通的搭石一樣默默無聞,讓我們一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最後一段。

  學生齊讀最後一段。

  五、練習

  我見到的美。

  1、師:走搭石,這是鄉親們每天生活中極為平凡的小事,可在作者筆下,平凡之中卻顯現出不平凡的美。美,就在我們身邊。同學之間、鄰居之間、人與人之間,這些小事,並不起眼,但用心體會,卻讓人感動。你能選一件說一說,寫一寫嗎?

  2、學生練筆。

  3、交流。

  閱讀策略《搭石》教學設計4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鄉親們的美好品質,並從中受到感染、薰陶。

  2、學習作者從平凡的事物中發現美,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訓練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中感悟鄉親們的美好情感。

  三、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21課搭石,請大家齊讀一遍課題。讓我們再次來到作者劉璋爺爺的家鄉,(播放課件)大家看!這裡有連綿起伏的山巒,有鬱鬱蔥蔥的樹木,還有一條清澈見底,潺潺而流的小溪。聽,小溪唱著歡快的歌兒,向前流淌,它流過田野,經過果園,滋潤著大地,澆灌著農田。咦,這是什麼?(指搭石)

  (設計意圖:透過播放課件,讓學生形象地感受到作者家鄉的美麗風光,為下面體會美作好鋪墊。)

  2、透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對搭石有所瞭解了,誰能說說什麼是搭石?

  3、那麼搭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生談)

  過渡:搭石看似平常,卻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板書:家鄉的一道風景)在它上面,每天都在發生著動人的故事,下面請同學們靜靜地默讀課文2—4自然段,用波浪線畫出人們走搭石的句子,再想想那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二)朗讀課文,體會美

  1、生讀文,找句子。

  2、師:剛才我在下面看到許多句子都畫上了美麗的波浪線,咱們來交流交流。

  3、生彙報,師相機指導朗讀,讓學生從朗讀中感悟美。

  句1:上了點年歲的人,無論怎樣急著趕路,只要發現哪塊搭石不平穩,一定會放下帶的東西,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再在上邊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

  (1)師:這句話描寫了什麼人來走搭石?

  生:上了點年歲的人。

  師:即……

  生:老人。

  (2)師:當她發現哪塊搭石不平穩時,心裡會想些什麼呢?此時他的心情怎樣?(著急)當搭石擺好了,此時老人又會想些什麼呢?此時他的心情又是怎樣的?(高興)搭石已經擺好了,她為什麼還要在上面踏上幾個來回?(進一步引導學生體會老人的行為美。)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讓學生加深理解老人的行為美,為朗讀營造氛圍。)

  (3)指名讀……同桌互讀……喜歡這句話的同學站起來讀一讀吧!

  師:從朗讀中你體會到了什麼?生談,師總結為……奉獻美(板書:奉獻美)這也是家鄉的……一道風景。

  (設計意圖:多種形式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深深地感受老人的那種奉獻美。)

  過渡:還找到別的句子嗎?

  句2: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麼協調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1)師:剛才是上了點年歲的人來走搭石,現在是……(一行人來走搭石)一行人走搭石有人搶路嗎?(沒有)動作是怎樣的?(動作是那麼協調有序)

  (2)理解“協調有序”。

  ①怎樣的動作才是協調有序的呢?(生談)

  ②讓學生透過朗讀,試走搭石,感受協調有序的動作美。

  師:沒有人踩腳,沒有人跌入水中,該是有人指揮吧,(生搖頭)對,其實又沒有人指揮,那麼默契,那麼有序,這樣的動作就叫做……

  生:協調有序

  師:體會得好。這協調有序的動作美我們可以稱為和諧美(板書:和諧美)這也是家鄉的……(一道風景)

  (設計意圖:讓學生透過自己走搭石,更好地體會“協調有序”的動作)

  (3)你們還從哪兒體會到畫面的美呢?

  生:我從“清波漾漾人影綽綽”體會到畫面的美,我感受到水波和人影都很美。

  ①師:“綽”是生字,它在字典中有三種意思,出示:

  綽:a寬;不狹窄

  b寬裕;富裕

  c形容姿態柔美

  想一想,“人影綽綽”的“綽”是什麼意思?

  生:我認為是“姿態柔美”的意思。

  (設計意圖:滲透雙基訓練,使學生的基礎更紮實。)

  ②師:不錯。那麼“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在文中描繪的是怎樣的畫面?想一想。(生描述)

  ③感情讀這兩個詞語。

  (設計意圖:訓練學生的想象與表達能力,同時透過這種方法加深學生對這兩個詞的理解。)

  ④師:真美!這既像是一幅美麗的畫,又像是一首清麗的小詩,你看……(點選變成詩的語段,音樂起)

  每當

  上工

  下工

  一行人

  走搭石的時候

  動作

  是那麼協調有序

  前面的

  抬起腳來

  後面的

  緊跟上去

  踏踏的聲音

  像輕快的音樂

  清波漾漾

  人影綽綽

  給人

  畫一般的美感

  ⑤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讀中悟美。(師範讀……自由讀……指名讀……男同學讀……女同學讀……同桌互讀。)

  小結:是呀,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樂美、畫面美,這的確是家鄉的(指板書)……

  生:一道風景

  (設計意圖:把文段詩化,給文字增添美,讓學生更容易讀出感情,體會美。)

  過渡:一行人走搭石是美麗的風景,那麼兩個人面對面走又是怎樣的情景呢?用文中的句子來說。

  句3: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同時走到溪邊,總會在第一塊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讓對方先走,等對方過了河,倆人再說上幾句家常話,才相背而行。

  (1)師:兩個人面對面走搭石有搶著過嗎?(沒有)那他們是怎麼做的?(招手示意,讓對方先過)我想請兩個同學出來表演一下這個情景。誰願意?

  (2)生表演情景。

  (設計意圖:透過表演,把文中情景再現,加深學生的理解。)

  師:從中你發現了什麼呢?生自由發言。師概括為:謙讓美(板書:謙讓美)這份美好的情感也是家鄉的……(一道風景)

  (3)誰來讀讀這個句子?(指名讀……自由讀……小組讀。)

  過渡:那麼老人和年輕人一起來過搭石的時候,又是怎樣的呢?指名說。

  句4:假如遇上老人來走搭石,年輕人總要伏下身子背老人過去,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1)理解“伏”。

  透過這個“伏”字,你體會到什麼呢?引導學生體會敬老美。

  (2)理解“理所當然”。

  ①鄉親們把什麼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

  ②你認為我們生活中有什麼事是“理所當然”的呢?

  ③感情朗讀這句話,讀中體會鄉親們的美好情感。

  ④這份美好的情感也是……(家鄉的一道風景)

  小結:其實鄉親們的美好情感還有很多(板書:……)

  4、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1)從“任人走,任人踏”我們又可以感受到什麼呢?(默默無聞、無私奉獻)

  (2)這不緊是搭石所擁有的品質,還是鄉親們美好的品質。

  (3)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最後一個自然段,讀中加深對文章中心的理解。

  5、下面請同學們選擇你最喜歡的句子用你最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讀

  (1)你可以坐著讀、站著讀,找你的好夥伴幾個一起讀,或者去讀給後面聽課的老師聽聽,讓我們一起從朗讀中來感悟美吧!(生自由讀自己喜歡的句子。)

  (2)師:剛才我看到教室裡一片書聲朗朗,老師真高興!希望今後同學們多讀書,從朗讀中感悟更多。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主閱讀,打破常規課堂閱讀模式,使學生樂讀,收穫更多。)

  (三)拓展延伸

  作者從平凡的搭石中發現了這麼多的美,其實我們生活中到處都存在著美,你們發現了嗎?播放課件,生自由說。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文字的理解,拓展到生活中,透過交流,激發學生留心觀察身邊事物,發現美,創造美。)

  (四)總結

  同學們,課文中所體現出來的奉獻美、和諧美、謙讓美和敬老美,還有我們所說的美,其實都是愛的體現。讓我們以愛對待生活,對待他人,世界將變得更美好!

  (五)作業設計:

  1、課文中,你最喜歡哪些句子?請自己再讀一讀,然後抄下來。

  2、小練筆:寫一寫平凡事物中的美。

  (六)播放歌曲“愛的奉獻”,在歌聲中結束這節課。

  (設計意圖:透過一首感人的歌曲,讓學生的情感更高漲,昇華這節課的主題。)

  閱讀策略《搭石》教學設計5

  設計理念:突出語文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本特點,緊扣文中所流淌的美,引導學生感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透過學生、教師、文字之間的對話,使學生在感知語言文字的同時感受人與人之間的美好情感。

  設計特色:以“美”作為全文的主線,以自讀自悟貫穿課堂始終。引導學生自讀時想象畫面,自悟時體會情味,交流時暢所欲言。透過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加深對語言文字的感悟。使學生在感受美、欣賞美、發現美的過程中獲得情感的昇華。

  設計流程:

  一、激情匯入——感知美

  1、點選課件,伴著輕鬆明快的音樂,眼前出現一幅幅鄉村美景圖。

  2、教師配以深情的語言:

  我的家鄉在一個小山村,那兒流水潺潺,炊煙裊裊;那兒的人們善良淳樸,互敬互愛。最讓我難忘的還是小溪中的那一排搭石,靜靜地躺在溪水中,為我們帶來了多少方便,多少歡樂。

  3、瞧!這放在小溪裡用來幫助人們踩踏過河的石塊就是搭石。板書課題,讀題。

  (課堂伊始,一曲明快輕鬆的樂曲縈繞於教室之間,為整堂課奠定了“和諧”的基調;抬起頭,幾塊形態不一的石頭平整地跨過小溪——簡筆畫擺放在黑板上,不僅喚起學生對“搭石”的感知,也幫助他們理解“搭石”的含義。)

  二、初步感知——尋找美

  1、這些小小的搭石,構成了家鄉一道亮麗的風景。讓我們一起走進它,睜大雙眼去發現美,欣賞美。

  2、細細地讀讀課文。要求:一邊讀一邊體會,你感到課文中都流淌著怎樣的美呢?

  3、說說你彷彿見到了哪些美麗的畫面。課件隨機出示相應的畫面:

  精心擺放搭石老人調整石塊一行人走搭石

  同時過溪,招手禮讓偶遇老人,揹負過溪

  學生每尋到一處美,就用不同顏色的筆在黑板的石頭上寫上一個“美”字。

  (學生帶著任務讀課文,讀書的目的性自然體現,又增加了語言的積累。以“美”為切入點,帶著學生走進了小村莊,開始感受“搭石”,欣賞“搭石”,尋找美的畫面。)

  三、品讀體味——欣賞美

  搭石,構成了家鄉一道亮麗的風景。讓我們一起來走近搭石。

  (一)例段指導(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要求:仔細聽,在書上圈畫你認為最能體現美的詞句。

  2、說說你從課文中感受到怎樣的美,從哪些詞句感受到的。

  重點體會“平整方正”、“按照兩尺左右的間隔”中體現出來的鄉親們心中有他人的美德。隨機在石頭上板書:善良。

  3、指導朗讀。

  (例段的指導意在向學生滲透學習方法,為後面的自主學習打下基礎。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二)自主學習2、3、4自然段。

  美麗的畫面還有很多,你們想不想來欣賞欣賞?

  1、學生從2、3、4自然段中選擇最喜歡的一段以學習小組或個人為單位欣賞,體會其中流淌著的美。

  2、推薦幾種學習方式,自己有更好的方式也可以。

  出示課件:學習小幫手

  我想讀一讀課文中的美文。

  我想說一說自己的感悟。

  我想畫一畫文中的美景。

  我想演一演文中的情景。

  我想邀請同學(老師)一起……

  我想……

  (推薦學習方式,既體現了教師的主導,又可以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並提供了創新的契機。)

  3、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巡視指導並參與其中,從中發現有創意的學習方式。

  4、全班交流,展示學習成果,評議。

  (評議這一環節,意在使學生在自主閱讀的基礎上,透過師與生、生與生的討論交流,互相啟發、補充,加深理解與感受。並結合評議將對語言文字的學習與感悟落在實處,實現與文字的對話。)

  5、在交流展示過程中引導學生說說自己體會到的美。(個人感受不同,不強求統一的答案。)

  隨機在石頭上板書:勤勞、和諧、謙讓、尊老。

  6、隨機指導各種形式的朗讀,以求達到品品讀讀、以讀促悟的效果。

  (讀書是師生對話,尤其是學生與文字進行心靈對話的過程。在學生對“搭石”有了一定的瞭解後,組織多種形式、不同層次的讀書活動,使其感悟體會“搭石”的美,欣賞一幅幅動人的畫面,從而實現教師、學生與文字對話的目的。)

  (三)學習中心段。(最後一段)

  1、課件再次出示幾幅畫面。思考:為什麼說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

  2、齊讀最後一段。

  (1)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2)搭石和鄉親們有什麼聯絡?

  引導學生體會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為他人著想的傳統美德也正是“搭石”於默默無聞中凸現出的精神。

  (文章最後一句話含義深刻,不易理解。在學生對文中所流露出的人性美有了感悟之後,再讓學生來理解句子,句子含義就自然出來了。)

  四、走向生活——發現美

  1、是啊!美無處不在,有看得見的美,看不見的美,就連搭石這麼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你現在對美有了哪些更深的認識?

  2、藝術家羅丹說過:“世界上並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作者就是從一件很小的事物中發現了美。在我們的身邊哪裡也可以找到美?

  (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中尋找美。)

  隨機板書:友善美、團結美、奉獻美、無私美、敬業美……

  五、超越文字——傳播美

  1、聽故事:《一個承諾》

  2、談感受。主要引導學生學會人與人之間要互相關愛。

  3、昇華情感;

  美是一把雨中的小傘;美是一句風中的問候;美是一個關懷的眼神;美是一片溫暖的陽光……

  讓我們將真善美撒播到每一個角落,讓世界因我們而充滿愛。

  4、課件播放《愛的奉獻》,在溫情的音樂聲中結束全課。

  (“美”作為全文的主線,貫穿課堂始終。學生們感受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感情,體會到相互關愛,生命才更有意義,人生才更幸福。)

  附:板書說明

  該課板書為一幅風景畫:幾塊形態不一的石頭平整地跨過小溪,每一塊石頭上用不同顏色的筆寫著——善良美、勤勞美、和諧美、謙讓美、尊老美、團結美、奉獻美、敬業美……

  《搭石》教學反思

  四年級語文上冊《搭石》一課,截取了農村生活中幾個非常平凡的鏡頭,但平凡中透出深意,樸素中閃爍著美好的思想,令人感到情致淳厚。讀書是師生,尤其是學生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的過程。教學《搭石》一課時,在學生對“搭石”有了一定的瞭解後,我便組織學生運用多種形式,進行不同層次的讀書活動,使其感悟體會“搭石”的美,欣賞一幅幅動人的畫面,從而實現教師、學生與文字對話的目的。

  1、發現感受文中的美

  文中有看得見的具體的“美”,也有看不見的心靈的“美”:

  秋涼在即,人們精心挑選平正的石頭擺放在小溪中,幾番精心踩踏;——助人為樂美

  急著趕路的老人,發現搭石不穩,及時調整,滿意才肯離去;——勤勞美

  行人走搭石,動作協調有致,聲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充滿了詩情畫意;——和諧美

  如果兩個人同時過溪,招手禮讓,閒話家常;——謙讓美

  要是誰偶遇老人,蹲身下伏,揹負過溪;——尊老美

  心靈美、友善美、自然美、團結美、善良美、奉獻美……

  美是永恆的主題,教學時採用自讀時想象畫面、自悟時體會情味、交流時暢所欲言的教學思路。請學生分別畫出有關語句或段落,並試著在頭腦中浮現畫面,在空白處寫上自己的感受,然後在小組內及全班交流,解決疑惑,完善認識,昇華情感。學生們自讀、自悟,在尋找美,欣賞美的同時,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諧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2、發現感受身邊的美

  簡單的事情中閃爍著美好的思想,散發出融融的暖意。是啊,美無處不在,就連搭石這麼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作者就是從一件很小的事物中發現了美。你現在認為什麼是美?在我們身邊哪裡也可以找到美?”隨著我的話音落下,學生思考後各抒己見。

  “我是值日生,當我想起擦黑板時,發現不知誰已經把黑板擦乾淨了,這也是美!”

  “老師為了我們,經常忘我地工作,就連中午吃飯的時候也在管我們用餐,這種盡職的工作精神就是美!”

  “我班的同學了,我天天給她送作業,給她補課,給她講學校裡發生的事,使她不再寂寞,這種同學間的關心也是美!”

  美是明媚的陽光,給人以溫暖;美是盛開的鮮花,給人以芳香;美是潺潺的溪流,滋潤萬物的成長;美是熊熊的火炬,點燃生命的希望。學生們感受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感情,體會到人與人相互關愛,生命才更有意義,人生才更幸福。曾經有位名人說過這樣一句話:美到處都有,只要我們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世界將會變得更美好。

  在教學中讓學生從鄉親們擺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體會到其中的人性美;並學習了作者從不起眼的事物中發現美、感受美。

  閱讀策略《搭石》教學設計6

  教材分析:

  《搭石》這篇課文洋溢著濃濃的鄉土氣息,寫的`是鄉村質樸的事物,用的是鄉村般質樸的語言,表達了村民們質樸純潔的美好心靈。課文透過對擺搭石、走搭石、碑老人過搭石等畫面的描述,表明搭石的作用不僅在於供人們在溪面上行走,它還聯絡著故鄉的小路,聯結著鄉親們美好的感情。

  教學目標:

  1、藉助拼音,認識譴、惰、綽等7個生字,讀準山洪暴發、間隔、懶惰、俗語、平衡、溪水猛漲、理所當然、聯結等詞語。

  2、在朗讀和評價過程中品位拖鞋綰褲、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協調有序等詞,並感受看得見的具體的美。

  教學過程:

  一、揭題,初識搭石。

  1、(出示情境圖)同學們看從這幅圖你們看到了什麼?

  是呀,一塊一塊平整方正的石頭擺在小溪就是搭石

  齊讀課題

  2、課文中有一句話具體地描述了什麼是搭石,

  出示:進入秋天,天氣變涼以後,家鄉的人們會根據水的深淺,從河的兩岸找來一些平整方正的石頭,按照二尺左右的間隔,在小溪裡橫著擺上一排,讓人們從上面踏過,這就是搭石。

  3、現在你會介紹搭石了嗎?

  二、整體感知,疏通課文。

  1、自由讀讀課文。出示要求:

  1、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把你喜歡的句子劃下來多讀幾遍。

  2、交流反饋,出示詞語,

  3、指名讀自己喜歡的句子。

  三、交流釋疑,理解搭石的重要性。

  那如果沒有這些搭石,家鄉的人們都怎麼過小溪的呢?請用課文中的句子來說一說?

  出示:山洪過後,人們出工、收工、趕集、訪友,來來去去,必須脫鞋綰褲。(重點理解脫鞋綰褲)

  四、感悟搭石,構成風景、

  1、擺搭石那麼有講究,走搭石就更有講究了,你知道走搭石要注意什麼嗎?

  出示:家鄉有一句緊走搭石慢過橋的俗語。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塊,踩上去難免會活動,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們走搭石不能搶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後邊的人沒處落腳,就會掉進水裡。

  2、自主交流

  出示: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麼協調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理解:協調有序)

  (1)生讀句子,正音。

  (2)給人畫一般的美感,那你從哪裡體會到美了呢?還能從哪裡體會到畫面美呢?

  (3)指導朗讀:

  五、小結。

  師: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樂美、走出了畫面美,那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樣的情景呢?我們留到下節課來學習。

  六、作業

  教學反思:

  第一次上語文公開課,我選定了《搭石》這一課,並進行了認真的備課。當我捧讀課文,一幅幅生動的畫面映入眼簾:秋涼在即,人們精心挑選石頭擺放在小溪中,幾番精心踩踏;急著趕路的老人,發現搭石不穩,及時調整才肯離去;一行人走搭石,動作協調有序,聲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充滿了詩情畫意;兩個人面對面過溪,招手禮讓,閒話家常;偶遇老人,蹲身下伏,揹負過溪

  課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裡行間洋溢著鄉村的生活氣息。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一種看得見的美和看不見的美在文字中和諧共生。這篇課文一開始設計的時候我是讓學生抓住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來讓學生找出一行人走搭石、兩個人面對面走搭石和遇到老人走搭石。來體悟,最後試教下來感覺面面俱到但都是蜻蜓點水,所以最後還是紮紮實實,在第一課時就上掉一行人走搭石的美。

  透過這次上課,各位前輩的指導我也明白了很多教語文的方法,如:以讀為基本手段,促進理解、促進感悟,習得語感。讀是學習語言最基本的方法,在課堂上要給足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讀,把作者的思想情感讀出來,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讀進去,這一出一進,就是學生學習語言的途徑,就是學生髮展語言的方法,就是學生積累語言的手段。

  所以根據本文特點,結合新的課程理念,本課在教學時我注重以人為本,以讀為本。

  如在教學一行人走搭石這塊內容時,我主要是指導學生朗讀,透過各種形式的讀,各種層次的讀,讓學生體會蘊涵的情景。指導朗讀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麼協調有序!前面的抬起腳,後面的緊跟上,踏踏的聲音,像輕快地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這一句時我將協調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點選成紅色引導學生讀一讀,說說從哪兒體會到畫面的美。相機學習生字綽,課件出示字典的三種解釋,學生聯絡上下文知道應該是姿態柔美,然後讓學生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的畫面,透過畫面讓學生如臨其境地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師生合作著讀一讀,真切體驗協調有序。

  學生透過品讀、感受,在頭腦中就形成了一幅一行人走搭石是那麼協調有序的美。

  教學中,我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在詞句教學時,我不光引導學生了解意思,還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聯絡上下文理解,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在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基本功綜合訓練的同時,要注重對學生關愛他人美好情感的薰陶和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引導。

  美是永恆的主題,學生們自讀、自悟,在尋找美,欣賞美的同時,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諧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閱讀策略《搭石》教學設計7

  教材分析:

  《搭石》一課是本第六單元中的第二篇課文。這篇散文,是作者劉章以家鄉小溪中普普通通的搭石為素材,運用質樸的語言為讀者展現出家鄉人擺搭石、走搭石的優美畫面,向人們傳遞著家鄉人淳樸的民風和為他人無私奉獻、敬重老人的美好情感。學習本課不但要使學生透過一幅幅美的畫面,體會其中蘊含的人性美,還要引導學生學習作者在平凡的事物中發現美、表現美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1、讓學生從家鄉人們擺搭石、走搭石的場景中,感受“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體會其中的人性美。

  2、體會作者是怎麼樣透過平凡的事物中發現美、感受美、表現美的。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山洪暴發、間隔、懶惰、俗語、平衡、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理所當然、聯結”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理清脈絡。

  3、創設情境理解“什麼是搭石,搭石對家鄉的人們有什麼作用?”。

  教學準備:

  師生查閱的本文的寫作背景資料及作者劉章的資料。

  2、為本課製作的PPT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新課匯入:

  1、這是作家劉章爺爺的家鄉,他的家鄉是個美麗的地方,那裡有連綿起伏的山巒,有鬱鬱蔥蔥的樹,還有一條清澈見底潺潺而流的小溪。可是作者每每回憶起自己的家鄉風景,覺得最美的還是家鄉的搭石。最讓我們一起去欣賞平凡而美的搭石。(結合PPT配樂引入情境,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2、檢查預習,介紹作者劉章。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初讀課文,讓學生思考:我們這篇課文圍繞搭石,寫了哪些內容?

  (第一段講)什麼是搭石;(第二段述)X擺搭石;(第

  三、四段寫)X走搭石;(最後一段議)以石喻人。透過學生的回答來幫助學生了解大意,整體把握。

  (二)學習生字詞,多音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多媒體出示課文第一自然段找學生讀,並在課文中標出“山洪暴發、溪水猛漲、挽褲、間隔”邊讀邊學習生字詞;

  3、出示第二自然段學習“譴責、懶惰、平穩”;

  4、出示第三自然段學習“俗語、平衡、協調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結合實際理解“俗語”就是(緊走搭石慢過橋)

  5、出示第四自然段學習“伏下、聯結、理所當然”;

  (二)再讀感知課文

  1、學習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思考“什麼是搭石?如果沒有搭石會怎麼樣呢?”(訓練學生默讀,要求略讀)用“”在課文中畫出相關句子。(學生回答)師:搭石就是用石頭搭成的橋。如果沒有搭石人們出工就必須(脫鞋挽褲)收工就必須(脫鞋挽褲)、趕集就必須(脫鞋挽褲)、訪友就必須(脫鞋挽褲)總之一句話人們來來往往都必須(脫鞋挽褲)。師:一次又一次的脫鞋挽褲你體會到了什麼?生:(搭石對家鄉的人們很重要)

  師:進入秋天,天氣變涼,人們過河就必須使用搭石,再讀一讀什麼是搭石。說說搭石又給你留下了怎麼樣的印象?

  生:(很方便、很美)

  師:同學們體會到了搭石給家鄉的人們帶來了方便,讓家鄉很美。家鄉的人們怎麼走搭石?這又是一幅怎麼樣的風景呢?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運用抓住重點詞句、邊讀邊想象畫面、創設情境理解“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展現的情景,體會搭石中蘊含的美好情感。

  2、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寫作方法,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上節課同學們都有各自不同的感受和體會,你們的感受和作家劉章爺爺的心靈是相通的。

  二、學習課文第2—4自然段

  1、課文的第二自然段也有一句話寫了搭石很美,同學們找找看,找到本文的中心句。

  生:(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標註重點。)師:在作者的眼裡普普通通的搭石不僅僅是過小溪的一種方式,還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為什麼說“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讓我們跟著劉章爺爺跟著家鄉的人們一起走走搭石吧。

  2、品讀課文第2自然段:思考:“家鄉人是如何擺搭石的?想想他們為什麼會這樣做,當時可能會怎麼想?”(從老人擺搭石過程體會老人的品質及家鄉人們的品質)。

  生:(搭石跟家鄉的人們有著密切的關係)

  3、學習3、4自然段,要求:“請邊讀邊從文找一找人們走搭石的語句,用~~”畫下來。(邊讀邊標註,勾畫、圈點訓練學生不動筆黑不讀書的習慣。)

  4、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從哪體會到這幅畫面的美呢?(找學生讀一讀)

  師:體會一行人走“搭石”的“協調有序”的動作,聯絡課文理解。

  引讀:讓我們一起加入走搭石和行列合作讀一讀,體會動作是那麼協調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前面的(抬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前面的(抬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師生合作多讀幾次)。那聲音,像(輕快的音樂)

  師總結:沒有人指揮,卻那麼默契,那麼有序,這樣的動作就叫做“協調有序”。(並對重點句用多媒體出示並多訓練。)

  5、還有哪些句子可以體會到畫面的美?

  品讀“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綽”是生字,有三種意思,出示:a、寬,不狹窄;b、寬裕,富裕;c、形容姿態柔美。理解綽在不同語境中的意思。

  加深理解:“人影綽綽”和“綽綽有餘”的“綽”又是什麼意思。

  6、指導多朗讀幾遍,體會“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樂美、畫面美”這在確是家鄉的一道風景。(板書)

  7、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地走搭石又是怎麼的情景呢?誰來讀讀文中的句子?學生朗讀談談對這幅畫面的感受。

  8、“青年人”和“老人”來走搭石,又是怎麼樣的情景呢?課件出示:假如遇上老人來走搭石,年輕人總要伏下身子背老人過去,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抓住重點詞“理所當然”會出一種村風、民風、道德風尚)。

  9、運用創設情境,聯絡上下文、想象畫面指導朗讀,體會畫面的美。

  10、訓練想象表達。“假如走過來的是抱著孩子的婦女、假如走過來的是一位盲人”試著用“假如……,總要……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寫一句話。

  11、你覺得這搭石還是普通的石頭嗎?(出示最後一段,學生讀。)思考:透過一排排搭石你感受到了什麼?(生:感受到一顆顆善良的心,是傳遞情感的紐帶,是無私奉獻精神。)

  總結全文:在作者的筆下這搭石這麼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其實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美到處都有,只要我們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請同學們回憶一下,課後老師留一個小練筆。

  (課件出示)妙筆生花:作者從不起眼的事中發現了美,對我很有啟發。我也想寫一寫平凡事物中的“美”。

  板書:

  21、搭石擺

  家鄉的一道風景走景美人更美

  贊

  閱讀策略《搭石》教學設計8

  教學內容:21搭石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山洪暴發、間隔、汛期、清波漾漾”等詞語。

  2、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

  3、感受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並從中受到感染、薰陶。

  教學重點:讓學生們從鄉親們擺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體會其中的人性美。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是怎樣透過平凡事物讓我們感受到美的。

  教學過程:

  一、齊讀課題。

  談談對搭石的瞭解。透過預習,你對搭石有哪些瞭解?

  二、學習字詞,走進課文

  1、抽讀生子

  2、讀“山洪暴發間隔懶惰俗語平衡清波盪漾理所當然聯結”

  三、小組合作分段學習討論

  (一)學習

  自讀本段,你明白了什麼?人們是怎樣挑選、擺放搭石的?找出文中的詞語理解體會。

  “平整方正”是為了讓人們……按照“兩尺左右”的間隔均勻擺放是為了……從中感受鄉親們的善良、質樸。

  (二)、學習2——4自然段。

  在這美麗的山村,搭石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讓我們睜大眼睛發現美、一起來欣賞美。

  1、指名分段讀二三四自然段,邊聽邊想象,說說你都見到了哪些美麗的畫面。

  2、生談自己發現的美

  (1)老人及時調整搭石。

  (2)一行人協調有序地過搭石。

  (3)兩人相遇,招手禮讓;遇見老人,揹負過溪。

  3、欣賞第一幅:讀段落想象,老人踩到不穩的搭石會怎樣想,表情、動作會怎樣?挑選合適的石頭時,會怎樣想怎樣做?滿意離去時,會是怎樣的心理、表情、動作?

  討論後表演有感情地朗讀。

  4、欣賞第二幅:聽讀,說說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理解“緊走搭石慢過橋”,進一步感受鄉親們相親相愛,生活默契,所以動作協調。配樂感情朗讀,讀中體會美好情感。

  5、欣賞第三幅: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拿起筆發現美、尋找美。然後各抒己見。重點體會“理所當然”感悟每一位鄉親都是這麼做的,都具有無私奉獻精神。

  四、用朗讀和討論來理解最後的情感昇華。

  在反覆的朗讀中,悟出無私的搭石正是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寫照,也是鄉親們相親相愛、友好互助情感的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