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方案範文錦集九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紮實開展,時常需要預先開展方案准備工作,方案是綜合考量事情或問題相關的因素後所制定的書面計劃。方案要怎麼制定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學設計方案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要求】
1、學會7個生字,認識1個偏旁,會認9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通過了解鄉村建設的變化情況,使學生知道黨和人民重視教育,希望孩子們幸福快樂地成長,從而教育學生為建設四化努力學習。
【教學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課文生字及知道新房子是什麼樣的?哪一座最漂亮?
難點:明白小學堂為什麼最漂亮。
解決辦法:
1、小組交流。
2、看農村變化的錄象片。
【教學用具】教學掛圖、生字詞卡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匯入語:今天老師帶同學們到山區的農村去看一看,大家看這裡的房子哪座最漂亮。(看錄象片)
學生答:圖中間有三層樓的房子最漂亮。
2、揭示課題。板書6哪座房子最漂亮(學生齊讀)
二、自讀生字,初讀課文
1、藉助拼音輕生讀課文,讀準字音。要求學生把要學會的7個生字用·畫出,用──畫出要求認識的9個字。多讀幾遍,記住字音。
2、在讀中檢查字音掌握情況,注音讀準三拼音節和輕生音節。zuò piào liàng qiáng chuāng kuān xiāng guǒ qián niǎ
3、出示生字卡片,檢查讀音。
⑴ 兩 青 白 前 花 果 香
⑵ 哪 座 房 最 漂亮 牆 寬 窗
4、再讀課文。
三、圖文對照,理解課文
1、在學生已經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說到了農村之後看到了什麼?教師隨學生說出示掛圖,講解。
2、提出疑問,逐步理解。
⑴ 新房子是什麼樣子的?(學生透過看圖回答,再引導看書,書上是怎樣說的?)讀一讀,指導學生讀出喜愛的語氣。
⑵ 讀詞:青青的 白白的 大大的 寬寬的
問:這些詞是說新房子的什麼?
⑶ 師問:新房子周圍是什麼樣的?自讀第二句,你是怎樣理解花國香和樹成行的?
學生答後,師述:一座座房子的前面鮮花盛開,果樹飄香;房子後面綠樹一行一行,非常整齊好看。
⑷ 再讓學生看圖:問,哪座房子最漂亮?學生齊答。
⑸ 指導讀第三、四句。範讀,讀好問句和答句,讀出自豪的感情。
3、運用比較,想象解決難點。
⑴ 提問:過去的農村是這樣嗎?為什麼回有這麼大的變化呢? 生自由說。
⑵ 讓學生指一指哪是小學堂,把新房子和小學堂比一比,展開想象。小組討論:小學堂是什麼樣的?它好在哪裡?為什麼小學堂會建的這麼好?
四、總結全文,深化主題
教育學生不辜負黨和人民的希望,為建設四化努力學習。
第二課時
一、朗讀,試背課文
小組讀,指名讀,評議後看圖試背全文。
二、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1、看田字格中的生字,認讀要求學會的7個生字。
2、學習新偏旁:(艹字頭)
3、利用偏旁、熟字,筆順識記字型。(鼓勵學生說出不同的方法)
教師重點指導:青:注意下面的月第一筆撇變豎。
香:上禾下日禾中的豎寫得短些。
前:上邊是 下邊分左右兩部分,左邊月右邊刂。
兩:由一、冂 、人、人組成。人要頂住
4、觀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關鍵筆畫的書寫。
學生在田字格中描寫、收寫。師巡迴指導。
三、做課後練習第3題
口頭填空、再寫下來,然後讀一讀。(可不按課文內容填)
四、複習鞏固,佈置作業
1、檢測新學的7個生字;認讀要求認識的8個。
2、檢查朗讀、背誦。個別讀背;全班會背。
3、畫一幅花果香、樹成行的鄉村美景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課前透視:
這首兒童敘事詩主要講一個小朋友從取下兩隻鳥蛋到送還鳥蛋的事。在這首清新流暢的小詩裡,我們能看到孩子在母親的啟發下,幼小的心靈裡萌生出的對小鳥的關愛,對生命的珍愛以及對大自然的熱愛。當孩子把目光投向高遠的藍天時,孩子看到了小鳥的明天,我們看到了人類的希望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
詩歌語言優美流暢,學生以前也有過接觸,他們比較喜歡這種形式,教師可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進一步體會詩歌的節奏美、音韻美和意境美,從而讓學生逐漸熟識詩歌。另外文中的字大多數學生已經認識,教師可放手讓學生自主交流識字經驗,激發他們識字的熱情。
教學目標:
1、認識蛋、取等12個生字,會寫聽、唱6個字。
2、從媽媽的語言,我的神情動作中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懂得鳥類是人類的朋友,有愛鳥的意識和情感。
教學重點:
識記生字,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資訊資料:
生字卡片、課文插圖、鳥蛋實物、錄音機和磁帶。
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切入舉偶
1、聽音樂。放音樂《百鳥朝鳳》:你聽到了什麼?彷彿看到了什麼?指名說。
師:在大自然中,鳥類是個大家族,無論是陸地、海洋還是天空,到處都有他們的身影。鳥媽媽是怎樣把它的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來的呢?(板書課題)
2、出示實物。教師讓學生摸盒子裡的實物:猜猜這是什麼?(鳥蛋)你們對小鳥和鳥蛋有哪些瞭解?今天我們學習一首有關鳥蛋的詩。
二、對話平臺,自學(合作學習互相取長補短,利於提高自學效果。)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難讀的字或句子作上標記。
2、學生任意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小節讀一讀,其他人認真評議:發現他哪個字音讀得準,你就向他學:他哪個字音讀得不太好,你就提醒他。
識字(多種形式復現生字,促使學生多種感官參加活動。)
1、合作識字。出示帶拼音的生字詞,讓學生先進行小組學習,會讀的讀給小夥伴聽,不會讀的互相幫助,然後請小夥伴合作讀。
2、交流識字。哪些字你已經認識了?你是怎樣認識的?同座交流,看誰的辦法最好。
3、競賽識字。出示詞語大轉盤,讓學生自己轉動,轉到哪個詞就領讀三遍,看誰讀得準,認得多。
三、朗讀(讀說思議練結合,培養學生語文綜合能力。)
1、學習第一小節:
(1)指名讀,回憶剛才摸鳥蛋的感覺(小小的、涼涼的)體會著讀一讀。
(2)比較鳥蛋涼涼的和涼涼的鳥蛋:你發現了什麼?(引導學生髮現這類詞語的特點:詞序不同,但表達的意思相同。)除了涼涼的鳥蛋還有什麼是涼涼的?
(3)你還能像這樣再說幾個嗎?
(如果學生說不出來,教師可進行指導,把寫有花兒、小草、柳枝、大海,紅紅的、綠綠的、軟軟的、藍藍的的詞語卡分給學生,讓擁有不同詞語的學生去找朋友,再讓兩個朋友變換左右順序。)
2、學習第二小節:
(1)輕聲讀文,思考:你怎麼知道兩隻鳥蛋就是兩隻小鳥?
(2)出示小鳥破殼的圖片或課件,引導學生說一說。
(3)啟發想象:鳥媽媽焦急不安是什麼樣?你能表演一下嗎?
表演後試著把媽媽的語氣讀出來。
(4)你還能用焦急不安說句話嗎?看誰說得和別人不一樣?
四、背誦(採用多種形式調動學生背誦積極性,幫助學生有意識地積累語言。)
練習有感情的背誦前兩個小節。
五、寫字(在自主發現中引導學生體會漢字之美。)
1、認讀聽、唱、連、遠,學生觀察,你發現了什麼?
2、教師重點指導口字旁和走之旁,學生練習書寫。
3、展示學生的優秀作業。
第二課時
一、朗讀(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理解讀文,提高學生語言表達和感受能力。)
1、學習第三小節:
(1)自由讀,邊讀邊畫出描寫我的神情動作的詞語。
(2)學生做動作理解小心、連忙、捧著、輕鬆等詞語。
(3)小組練習演讀課文,體會我送還鳥蛋時小心翼翼的樣子。
2、學習第四小節:
(1)組內讀文,討論:我為什麼把目光投向高遠的藍天?(結合插圖理解投向)
(2)想象讀文: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我,聽到嘰嘰喳喳的鳥叫聲,當你抬頭仰望藍天時會看見什麼?體會著讀讀這小節。
(3)彷彿一詞怎樣理解?(可以和好像互換)你還能用它說句話嗎?
如:鳥兒彷彿
3、配樂有感情的朗讀全詩。
(配樂渲染氣氛,情景交融,使學生情感和課文語言合二為一,進入物我同一的審美境界。)
背誦(競賽更易於激發學生積累語言的積極性。)
分小組以挑戰冠軍的形式背誦全文。
三、練習(延伸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
1、讀文抄寫文中你喜歡的詞語,爭取記住它。
(這是積累語言的過程。讓學生透過讀、寫、記好的詞語,加深了對詞語的理解,培養學生積累語言的興趣,運用語言的能力。如文中涼涼的、焦急不安、連忙等詞語。)
2、學生想象最後一節詩所描繪的畫面,並畫一幅畫。
3、尋找有關鳥的圖片、文字資料,想想我們應該怎樣保護他們。
四、寫字(自主練習書寫更易於培養學生寫字興趣)
學生自己描紅,練寫定、向兩個字,並說說怎樣才能寫好這兩個字,教師相機指導。
伴教錦囊
五、詞語解釋:
焦急不安:心裡著急不安定。
彷彿:似乎、好象。
連忙:趕快,急忙。
六、相關連結:
1、鳥蛋。
世界上的鳥蛋五彩繽紛,大多數啄木鳥、貓頭鷹和鴿子的蛋是純白的,畫眉的蛋是純藍的,大白鷺的蛋翠綠如玉,短翅樹鶯的蛋就像紅寶石,夜鶯的蛋殼上有大理石般的花紋,美不勝收。鳥蛋的顏色和花紋有保護色的作用,可隱蔽自身,不被敵害發現。
2、鳥類的有關知識。(略)
閱讀線上:
《兩隻小鳥》(略)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認識兩個偏旁蟲、目;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觀察能力、表達能力。
4、瞭解課文內容,知道小雞、小鴨、小狗、小馬這四種動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狀和青蛙冬眠的特點。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識字、寫字和朗讀課文;
三、教學準備:
冬天大雪場景圖片、錄音機,生字卡片、小紅花、彩色筆。
四、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會讀並記住生字;激發學生對大自然和小動物的興趣;正確朗讀課文。
二、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訊,談論冬天:
導語:冬天到了,漫天飄起了雪花,湖面很快就變成了大玻璃。那些紅色的、黃色的葉
子都凍在玻璃裡了,多美的一幅畫呀!誰來和老師一起說說冬天?
(引導學生從看到過的場景、兒歌、歌舞等多個方面、多種形式來談論冬天。讓學生有極大的學習興趣,能積極主動地用語言、歌聲、舞蹈來抒發對冬天的喜愛之情。)
2、下了一天一夜的大雪,房子上、樹上、地上全都白了。早晨天晴了,一群群孩子們在雪地裡堆雪人、打雪仗。他們玩得多高興呀!這時候,又來了幾個新朋友,也想跟他們一起玩,他們在幹什麼?引出《雪地裡的小畫家》並板書。
3、出示冬天雪後小朋友堆雪人、打雪仗圖片。一邊放音樂,一邊說出自己看到的事物。(讓學生能從不同側面瞭解冬天,把學習與生活聯絡,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主動識字:
1、請學生自己讀這首詩,遇到不認識的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可以查生字表、問同學、猜一猜等。
2、同桌倆互讀課文,注意生字讀音,想一想:雪地裡的小畫家都有誰?
小雞、小狗、小鴨、小馬都來參加這次美麗的畫展,他們都畫了些什麼?你們想不想參加?
5、小雞畫竹葉、小狗畫梅花、小鴨畫楓葉、小馬畫月牙,多美的一幅畫呀!趕緊再讀課文,找找可愛的青蛙在幹什麼?你還知道哪些冬眠動物?根據老師提出的問題再次讀課文,師生共同交流資訊。
四人小組內認字,看哪個小組記的方法多、方法好:
(1)4人一組。由四人小組長負責用多種形式進行教讀;
(2)當小老師教讀;
檢查認讀生字情況:開小火車抽讀接讀。
(三)賞讀課文,擴充套件想象:
下雪了,大地像一塊白白的、軟軟的地毯,森林裡的動物們都來參加《雪地裡的小畫家》
評比活動,他們都畫出了非常美麗的圖畫,一起看看他們都畫了什麼?
學生邊說,老師邊以簡筆畫的形式板書。
1、為什麼稱他們是《雪地裡的小畫家》?
2、讓學生自主賞讀喜歡的地方。
3、小動物們是小畫家,你們也是小畫家,快快拿出自己的畫筆,發揮你的想象力,把自己想到的用畫筆展現給大家。在柔美的音樂聲中揮筆作畫。
(四)作業:
完成圖畫,朗讀課文。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1、作業要求說明:
(1)自己選擇某課程中一節課(45分鐘)的教學內容,在“以“教”為主的教學設計方案表格模板.doc”的基礎上,完成一個教學設計方案的撰寫,要求按照表格中的專案來填寫,根據具體情況來寫,表格中多餘的行刪除,缺少的則自行新增。(請嚴格按照模板來填寫,建議選中小學教材內容,模板中加入標註的或者黃色部分文字作業時請刪除)
(2)本作業涵蓋的主要知識點都在教材第八章中,其中案例在P254——P264,另外,本作業3(教學設計)和作業4(課件製作)選題內容保持一致(也就是課件是根據前面的`教學設計來製作),請在選擇內容的時候,綜合考慮。
2、學習資源:
對於不會填寫的地方請先仔細研究“案例”資料夾提供的兩個案例。
提供案例:見“案例”資料夾中的文件,也可參照教材中的案例: 以“教”為主的教學設計方案.DOC
多媒體組合課堂教學設計方案.DOC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1、 培養學生從平凡的生活中發現美、鑑賞美的良好習慣。
2、 引導學生理解樸素美、人格美的內涵,爭做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
3、 體會景、情、理的完美結合。
4、 令輝文中對比手法的運用。
教學重點:體會景、情、理的完美結合。
教學難點:“樸素”、“最美”的深刻內涵。
教學設想:運用提問、討論法,藉助多媒體使學生更形象、更具體的理解作者所要表達情感。
教學教具:多媒體。
教學方法:提問法、討論法、閱讀法。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匯入課文
“美”是我們人類古老而永恆的話題。關於“美”的詮釋,歷來都是眾說紛紜,五彩繽紛,美的事物更是不勝列舉。我們也學過不少描寫美的文章,如描寫月下荷塘“朦朧美”的《荷塘月色》,寫北平秋天的“清”、“淨”、“悲涼”之美的《故都的秋》等,那麼,如果美和墳墓聯絡在一起,你認為合適嗎?
今天我們共同討論的就是茨威格的《世間最美的墳墓》。(出示課題及作者)
作者簡介:
茨威格(1881~1942),奧地利作家。生於維也納一個尤太工廠主家庭,青年時代在維也納和柏林攻讀哲學和文學。1904年後任報社編輯。他早期致力於詩歌創作與翻譯。歐戰爆發後,流亡瑞士,從事反戰和平活動。戰後埋頭寫作。曾出訪過蘇聯,與高爾基相識。1933年法西斯上臺,他再次流亡,加入英國國籍,後輾轉流寓巴西,終因對歐洲前途的絕望偕妻自殺。他一生中著有多種名人傳記,突出再現了人物的精神面貌,並用精湛的心理分析手法,在中短篇小說《狼子野心》上取得了獨特的成就。其著名作品有刻畫中產階級婦女感情生活和不幸命運的《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及譴責法西斯迫害的《象棋的故事》等。他僅有的一部長篇小說《煩躁的心》。
二、 出示圖片:
奢華浩大的秦始皇墓(兵馬俑)、金碧輝煌的明十三陵、奇特神秘的古埃及法老墓金字塔、典雅華麗的印度泰姬陵、簡陋寒磣的托爾斯泰墓。
提問:你們認為哪座墓最美?
答案不會統一,在這裡,不要多做解釋,給學生留下疑問,然後直接進入教學的下一個環節。
三、 範讀課文
結合上一個問題讓學生思考為什麼此為個人維托爾斯泰墓是“時間最美的墳墓”?
四、 設疑
問題1、文中最能概括墳墓特點的詞語是什麼?
問題2、“樸素”的具體的外在表現在哪裡?
問題3、托爾斯泰為什麼願意埋葬在這樣一個荒郊野外“小小的長方形土丘之中”呢?
問題4、作者認為他獲得安寧、幸福嗎?
問題5、人們參觀此墓式的心情如何?
問題6、人們為什麼會這樣莊重肅穆?
問題7、人們如此敬仰他,是否僅僅因他的墳墓極為樸素?
問題8、文中還提到拿破崙、歌德、莎士比亞墓地的奢華,其作用是什麼?
問題9、文中還是哪些地方運用了對比?有什麼作用?
問題10、為什麼說托爾斯泰墓是最美的?
五、 學生自行朗讀課文,解答上述問題。
第二課時:
六、 答疑;
問題1:文中最能概括墳墓特點的詞語是什麼?(請同學在文中找出相應的詞語)
教師明確:樸素
問題2、“樸素”的具體外在表現在哪裡?(請同學在文中找出相應的詞語)
1)遠離塵囂的長方形土堆;(極為普通)
2)無人守護,無人管理;(入土為安,不勞頓他人)
3)沒有十字架,沒有墓碑,沒有墓誌銘,甚至連名字也沒有(淡泊名聲)
問題3:托爾斯泰為什麼願意埋葬在這樣一個荒郊野外“小小的長方形土丘”之中呢?
首先插入介紹一下托爾斯泰的一些情況,同時出示幻燈片。
十九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最偉大的文學家,也是世界文學史上最傑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學作品在世界文學中佔有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戰爭與和平》、《復活》以及自傳體小說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它作品還有《一個地主的早晨》、《哥薩克》、《塞瓦斯托波爾故事集》、《琉森》等。
評價:他以自己漫長一生的辛勤創作,登上了當時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高峰。列寧稱他為“偉大的藝術家”
教師明確:文中第一段“飽經憂患的老人突然從中獲得一個新的、更美好的啟示。”(在此基礎上,學生可以很自然的去下文找尋答案)
教師繼續提問:
1)“飽經憂患”在文中表現在哪句話?
教師明確:“比誰都感到被自己聲名所累的偉人。”
2)“新的、美好的啟示”是什麼?
“埋骨於那些親手裁種的樹木之下”就能獲得幸福。托爾斯泰生前精神飽受痛苦,希望死後在這樣樸素的墳墓中靈魂獲得安寧、幸福。
問題4、作者認為他獲得安寧、幸福嗎?
教師明確:獲得了。
繼續提問:從哪裡體現的?
墓地的寧靜,寫景部分即:“夏天,風兒在俯臨這座無名者之墓的樹木之間颯颯響著,和暖的陽光在墳頭嬉戲;冬天,白雪溫柔地覆蓋這片幽暗的土地。”
再問:這段話在文藝工作者中起到什麼作用?
教師明確:1)用“風兒”、“俯臨”、“嬉戲”、“溫柔”等溫情的詞語,讓人感到在這樣的環境中,這位偉人安睡其中是何等幸福。
2)選取“夏天”“冬天”兩個季節中的景物來裝飾托爾斯泰墓,表明時間在行進中,讓人感到一顆偉大的靈魂永恆不變,永世長存。
問題5、人們參觀此墓式的心情如何?(用原文回答)
教師明確:“逼人的樸素禁錮住任何一種觀賞的閒情,並且不容許大聲說話。”
“沒有一個人有勇氣,哪怕僅僅從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紀念。”
問題6、人們為什麼會這樣莊重肅穆?
教師明確:“因為人們尊敬、敬仰這位偉人。”
問題7、人們如此敬仰他,是否僅僅因他的墳墓極為樸素?
教師明確:不是,因為他生前具有偉大的成就、高尚的人格,即人格美(不重名聲,淡泊名利,品格高尚,精神崇高)
問題8、文中還提到拿破崙、歌德、莎士比亞墓地的奢華,其作用是什麼?
教師明確:這裡運用了對比的修辭手法,反襯托爾斯泰墓逼人的樸素。偉人與偉人比,使人體會到這幽暗小土丘的“宏偉”,更能震撼人的心靈。
問題9、文中還是哪些地方運用了對比?有什麼作用?
教師明確:無名墓冢與托爾斯泰偉大聲名的對比,莊嚴肅穆的氣氛與觀賞閒情的對比,這些對比都形成極大的反差,無不使人感受到托爾斯泰墓的“逼人的樸素”和託翁的崇高精神境界,突出了托爾斯泰墓是“世間最美的墳墓”這一主題,表達了作者的崇敬之情。除此之外,文中還有一處正面對比,即托爾斯泰與“偶爾被發現的流浪漢、不為人知計程車兵”的正襯,強化突出了托爾斯泰的平凡普通。
問題10、為什麼說托爾斯泰墓是最美的?
教師明確:墓的外形:樸素美
墓的實質:人格美
七、 教學延伸:
透過對本課的學習,使學生領會到美的真正內涵,即樸素美有時比華貴之美更加感人。
八、總結:儘管這是一個極普通,極樸素的墓地,但它和偉人高尚的心靈聯結在一起,也可以說,正是墓地驚人的樸素與墓主人的偉大形成鮮明的對比,更感動了作者。作者又將自己被劇烈震撼的情感透過樸素的語言傳達出來,多少情思、多少感慨,都包含在《世間最美的墳墓》平淡樸素的文字中,使文章的形式與內容、情感的表達與理性的思考都達到了完美的統一,具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作者深切的歌頌托爾斯泰不重名聲、追求樸素自然的高貴品格。在作者對托爾斯泰的歌頌中,也體現了作者的價值判斷――最樸素最動人。
八、 板書設計:
(對比)
九、 作業佈置
1、 完成課後練習。
2、 結合自身感受,依據本課的寫作特點寫一篇讀後感。(不少於300字)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課時目標:
1. 理解課文內容,在圖畫情境中感受大海帶來的樂趣。
2. 學會“有……有……還有……”的句式說話。
3.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和難點:感受做一名海邊孩子的快樂,初步培養愛大海,愛家鄉的感情。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 複習字詞。
1. 認讀詞語並口頭造句。
住在、海洋、海灘、金色、黃金、一面、上面、方面、歌唱、唱歌、各位、撿到、撿起。
2. 聽寫課文要求的生字新詞。
二. 進入情境,理解課文,指導朗讀。
1、朗讀第一段。
看課件指出“海”與“海灘”。
朗讀:你能用你的聲音把大海的寬廣,海灘的美麗表現出來嗎?
2、學習第二、三段。
(1)、自由朗讀第二、三段,感受小主人向我們介紹的海邊情景。交流。
體會:又松又軟的感覺是怎樣的?你能舉個相似的例子來說明嗎?“松”和“軟”的反義詞是“緊”和“硬”。
大海會唱哪些歌?也許是《趕海的孩子》,也許是《小海螺》……
(2)、透過聯想,體會樂趣。
說海:我們小朋友非常幸福生活在大海邊,大海給我們帶來許多快樂。請你告訴住在城裡的孩子好嗎?(大海是無邊無際的,海上船隻來來往往,節假日大人小孩盡情玩耍,有的堆沙,有的拾貝,有的游泳,有的划船……
(3)、開展海灘撿貝殼比賽。
海灘上的貝殼多麼討人喜歡啊!顏色鮮豔,形狀各異,大小不同,希奇古怪的品種看也看不厭。就一會兒工夫我們都撿了滿滿一小籃。
練習說話:用歡快的語氣對小夥伴們喊:“嗨!快來看啊!我撿了許多貝殼。有……有……還有……”
(4)、有感情的朗讀2、3段。
自由讀——指名讀(評議)——配上歡快的夏天歌曲有感情的集體朗讀。
(5)、用一句話說說大海給我們大家和廣大的遊覽者帶來了什麼?
3、學習第四段。
引讀第四段:小主人和大家一樣瞭解海,喜愛海,難怪他要說……。
4、有感情的朗讀全文。(輕鬆、舒適、歡快的語調)
三、課後延伸。
收集有關大海的各類資料、文章,來寫一寫我們的家鄉。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一、教材所處位置及學習目標
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材五年級下冊安排的《走進資訊世界》,是繼五年級上冊《遨遊漢字王國》之後的又一次圍繞一個主題,課內外結合,學生自主程度較高的大綜合性學習。學習的目標是:瞭解現代資訊傳播的主要方式,知道古今資訊傳遞方式的不同,感受資訊傳遞方式的變化對我們生活、學習的影響;懂得正確利用媒體,趨利避害;初步養成留心資訊的好習慣,逐步學會蒐集資訊、選擇資訊、運用資訊,善於和別人交流資訊;學習利用資訊撰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二、發揮“單元導讀”的導學功能
帶領學生走進資訊世界,需要認真閱讀理解單元導讀,幫助學生搞明白開展這次綜合性學習的社會背景、自身需要、學習目標。單元導讀的學習應該讓學生生成“我的五官所觸及的都是資訊,”“我就被資訊所包圍”的感受;生成“讓我們馬上開始關於資訊的研究”的急切心態。一句話,充分發揮單元導讀的功能,使學生對本次綜合性學習目標明確、充滿激情。
三、用活“資訊傳遞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的“活動建議”
(一)根據需要活用“閱讀材料”
教材選編了五篇針對性很強的閱讀材料。這是為學生提供的開展綜合性學習必需的資料,特別是對無圖書館可去、無網路可上的農村小學生,更是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按照第一條“活動建議”,“認真讀讀‘閱讀材料’中的文章”展開研究學習時,可以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閱讀、概括能力自主閱讀這些資料,討論交流資訊傳遞的方式;可以引導學生對閱讀材料中的資訊進行比較,瞭解古今資訊傳遞方式的不同。根據第三條建議做活動準備時,可以引導學生再次閱讀這些材料,提取現代傳媒對人們生活影響的資訊,作為論辯發言的材料。當然,有條件的地方,還是要引導學生拓寬蒐集資料的渠道。比如,透過訪問專家、親身體驗等形式,進一步蒐集資料,更廣泛地瞭解資訊的傳遞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二)一次調查結果兩次運用
“活動建議”第二條是“做一次調查,記錄全家人在一天中都從哪些渠道獲得了哪些資訊。再根據記錄做一些分析,看看從中能發現什麼。”用活這條建議,首先是在調查前,引導學生設計好調查記錄表,培養學生事前注意做好準備工作的良好習慣;透過留心自己和家裡人獲取的資訊及獲取資訊的渠道,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調查後,指導學生填寫調查表,對資訊進行篩選、整理、彙總、分析。不要滿足於發現傳播資訊和獲取資訊的規律,以及資訊對不同群體的影響,還要注意指導學生分類儲存資料,為第二階段利用資訊、撰寫研究報告做準備。
(三)靈活選用辯題,重視前期準備
活動建議第三條就“怎樣正確利用電視、網路等傳媒的問題,展開討論或辯論。”用好這一形式,一要根據當地實際,靈活選用論辯主題;二要重視論辯前期準備。教師應和學生一起擬訂討論或辯論的題目,指導學生多渠道蒐集正、反雙方的資料。論辯由學生自己組織,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陳述自己的觀點。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辯證地看問題,防止“走極端”。論辯勝負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透過論辯提高學生蒐集資訊、選擇資訊、運用資訊、組織語言、口語交際的能力,增強抵制不良資訊的自覺性。
(四)拓展活動內容,體會資訊對學習、生產、生活的“影響”
教材選用的活動建議是面向全國各地小學生的。我們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針對當地、本校或本班的實際,設計感興趣的活動。譬如,城市的孩子可以搞“天下事我關心”新聞摘要活動,感受現代資訊的影響;做“購物方式的變遷”調查活動,瞭解網路購物給人們帶來的方便等。農村的孩子可以開展“與致富專業戶零距離接觸”,看他們是怎樣獲取致富資訊的,資訊給他們的生產、銷售帶來了什麼好處等。學生透過親身體驗,對資訊傳遞方式的變化給人們帶來的影響,會有更直觀的感受。
四、學習寫“研究報告”的五個步驟
“利用資訊,寫簡單的研究報告,”綜合性強、難度大,是對學生蒐集處理資訊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的一次全面鍛鍊。可指導學生分五個步驟進行。
(一)研讀例文,開啟思路
引導學生閱讀兩篇研究報告,讓學生感悟到像“爸爸咳嗽”這樣的小事也可以進行研究。教師可再進一步舉例激趣,讓學生形成這樣的認識:搞研究並不是什麼神秘的事情,只是需要留心觀察生活、注意蒐集資訊、善於發現問題。像家庭生活、校園文化、環境保護、資源利用、當地習俗、科技文化等都有值得研究的問題。其中,校園文化就有許多值得研究的課題,例如,學生近視情況及形成原因的調查,預習與學習成績之間關係的研究,校園童謠的研究……從而打消學生的顧慮,開啟學生的思路,引導學生暢談自己最想探究的問題,激起“我也要研究”的慾望。
(二)選定主題,制訂計劃
小學生好奇心強,喜歡探究問題,從“小小的陀螺”到“神秘的UFO”,幾乎都感興趣,思路開啟後,他們列舉的問題可能五花八門,涉及面很廣,有的會有一定的難度,甚至是離奇古怪,即使研究也不可能有結論,像“有沒有外星人”等。因此,教師指導學生從眾多的問題中選定合適的研究主題至關重要。透過引導,讓學生知道,選題首先得是自己感興趣、樂於研究、適合研究的。選題設計的內容和範圍儘量淺、小,多著眼於身邊的現實問題。例如,“從玩具的變遷看小學生的消費觀”“環保與衛生習慣的內在關係”等。確定選題後,小組制訂研究計劃。由於是第一次訂研究計劃,教師要具體指導,可給學生提供例文,讓學生明白,研究計劃分“研究課題──研究方法──組員分工”等方面。
(三)蒐集資訊,分類整理
計劃確定之後,蒐集資料是中心環節。教師在這方面要引導學生運用第一板塊學習的蒐集資料的方式方法,擬訂一個簡單的計劃,蒐集什麼資料和到哪裡蒐集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避免無效勞動。蒐集的資料應當和課題有關,儘可能多一些和全一些,正反方面的都要有。蒐集資料可以自己調查、訪問、記錄,也可以從書報上摘選、從網路上搜索等。例如,“我們家生活的變化”這一選題,就可以透過調查家人、親朋,從衣著、傢俱、電器、過節消費、交通工具幾個方面蒐集資料。接著,小組成員要一起對收集的資料進行篩選:與研究課題有關的保留,無關的刪除;已有的資料刪去,新的保留;與自己有不同觀點的留下,然後歸類整理。
(四)閱讀資料,形成觀點
小組成員要充分閱讀整理好的資料,每個組員都要注意篩選為自己觀點作支撐的、對解決問題有價值的資訊,逐漸形成自己的觀點,經過小組討論達成共識,為撰寫研究報告做準備。
(五)研究寫法,撰寫報告
再次研讀兩篇研究報告,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總結出研究報告的不同寫法:《奇怪的東南風》語言生動形象,寫作思路是“記錄資訊──分析資訊──請教別人──得出結論”;《關於李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語言平實,寫作思路是“問題的提出──調查方法──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得出結論”。兩篇研究報告寫法雖有不同,但基本都是“提出問題──蒐集資訊──整理資訊──分析資訊──得出結論”。必須讓學生清楚:研究結論的得出,是以蒐集資料和分析資料為基礎的;撰寫研究報告要做到問題明確,資料充足,分析合理,結論清楚。掌握基本寫法後,撰寫小組研究報告,並集體進行修改、完善。
五、展示交流,總結反思
本次綜合性學習成果展示的形式力求多樣化。可以佈置展覽,展出這次綜合性學習中進行的各種調查結果、活動紀實、研究報告;可以召開主題報告會,報告小組的研究成果,或個人收穫、感悟、發現。
進行活動的評價反思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在活動結束時以“慶功會”的形式,引導學生正確評價自己和他人在活動中的變化,共享成功的喜悅。同時進行反思,為今後開展綜合性學習提供借鑑。
活動結束後將全部資料編輯成冊,把有價值的研究報告呈送相關部門。
下面節選我們上學年《利用資訊寫簡單的研究報告》聽課筆記如下:
環節一:閱讀報告,習得方法(一課時)
一、出示自學提綱(教師簡短匯入新課後出示)
1.讀一讀,想一想:兩篇報告研究的各是什麼問題,問題是怎樣提出來的。
2.讀一讀,議一議:作者是怎樣蒐集資訊的,又是怎樣利用資訊進行分析研究的。
3.讀一讀,比一比:兩篇報告在寫法上各有什麼特點。
二、學生自學(師提醒學生)
第一個問題適合個人自學;第二、三個問題應採用個人自學、小組學習相結合的方式。
三、交流彙報(教師板書要點,並抓住小組未能解決或解決得不好的問題要學生討論)
1.蒐集資訊的方法:
《奇怪的東南風》:觀察、記錄、聽醫生解釋;
《關於李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閱讀書報、上網、調查訪問、其他。
2.運用資訊進行科學研究的方法:
《奇怪的東南風》:透過對蒐集到的“每天的風向和爸爸的病情”兩項資訊進行分析,發現兩者之間的因果聯絡──刮東南風爸爸便咳嗽,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關於李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對透過多種途徑蒐集到的資訊進行分類整理逐條分析,進而得出令人信服的結論。
3.關於研究報告寫法(作為教學重點,教師在此處下了工夫):
第一篇:記錄資訊→分析資訊→請教別人→得出結論;
第二篇:問題提出→調查→整理調查情況和資料→得出結論。
第一篇語言生動形象,第二篇語言平實。
兩篇報告寫作思路雖有不同,但基本規律都是:提出問題→蒐集資訊→整理資訊→分析資訊→得出結論。
環節二:研選主題,制訂計劃(一課時)
一、教師舉例開啟思路
1.英國的波義耳無意中發現紫羅蘭花遇酸變成紅色,便潛心研究,最後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酸鹼指示劑。
……
二、結合實際,選擇課題
1.分組討論。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有哪些問題值得我們研究?
2.班內交流。在互相交流的基礎上,學生選題的範圍還是比較窄,思路沒有開啟,教師就選題範圍、選擇課題適時點撥,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1)選題範圍發散:如,家庭生活、校園文化、環境保護、資源利用、當地習俗、科技文化等。(2)選擇的課題發散,如,家庭生活方面:①家庭讀書氛圍與孩子成才的關係的研究;②家庭和睦對孩子成長的影響的調查;③單親家庭中孩子心理特點的調查與研究;④家庭安全教育現狀的調查;⑤小學生家務勞動情況的調查……校園文化方面:①本班同學視力保護情況調查和分析;②本校課外讀書情況的調查和建議;③預習與學習成績之間關係的研究;④學生課間活動的調查與研究;⑤校園童謠的研究……
三、組成小組,編制計劃
選題相似或相同的學生自願結成課題小組共同研究一個課題。制訂計劃,明確分工。(出示研究計劃的例文──第六小組的研究計劃,幫助學生制訂小組研究計劃)
第六小組的研究計劃
環節三:按照計劃,課外蒐集資訊(略)
環節四:方法遷移,學寫報告(一課時)
一、閱讀資訊,形成觀點
教師指導學生根據課題,學習處理資訊。
1.組內交流資訊,彙總資訊。
2.閱讀資訊,篩選資訊。篩選的標準:(1)是否與研究的課題有關,有關的保留,無關的刪除;(2)這個資料已有還是未有,未有的留下,已有的刪去;(3)注意是否有不同看法的資料,把不同的觀點保留下來。
3.分類整理,形成觀點。(1)對篩選後的材料再進行分類整理,形成觀點;(2)整理後的資訊不足以形成觀點、得出結論,需要繼續蒐集資訊;(3)補充蒐集,充實觀點。
二、利用資訊,學寫報告
1.充分討論,準備撰寫。(1)研究報告的標題可以像第一篇研究報告那樣有正、副兩個標題,也可以像第二篇那樣只有一個標題,簡單醒目;(2)引用哪些資訊,這些資訊在報告中怎樣安排;(3)研究結論是什麼,怎樣表達這一結論;(4)研究報告的寫法。
2.小組合作,撰寫研究報告:(1)確定組內執筆同學;(2)小組集體討論定稿。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教材簡說:
這個語文園地有四項內容,包括“我的發現、日積月累、口語交際、展示臺”。
學習目標:
1、自主發現漢字的構字特點,透過觀察圖畫,能說幾組反義詞;積累詞語,恰當運用詞語。
2、讀通、讀懂簡短的課外文章,願意把自己想說的話寫出來。
3、學習蒐集資料,培養口語交際的能力。
4、能主動參與展示活動,樂於展示自己學習的收穫和才能,並善於和別人交流。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我的發現。
(一)1、出示基本字:牙、令、皮、隹,引導學生認讀。
2、引導學生給這些字加上偏旁,學生上臺板書。
3、出示書上的內容,讀學習夥伴的話,說說自己發現了什麼。
4、展開想象,記住這些字。
(二)看看說說。
1、讀學習夥伴的話,仔細觀察圖畫。
2、看誰說的多,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二、日積月累。
(一)讀讀記記。
1、自由讀詞語,指名讀,齊讀。
2、創設情景,理解意思。
如:太陽一出來——金光閃閃;黃山的風景——秀麗神奇;小兔子跑進樹林——無影無蹤;廣闊的大海——無邊無際。
(二)我會選。
1、讀讀“飄浮、飄揚”。
2、啟發學生想象“雲、紅旗”,理解詞語意思。
3、默讀思考後填空,朗讀填好的句子。
(三)我會寫。
1、平時你們有很多悄悄話藏在心裡沒有說,找個好朋友說給他聽,好嗎?
2、展示例話,師生共同朗讀。
3、學生寫心裡話。
4、交流學生作品,注重真情流露的作品。
(四)我會讀。
1、學生自由練讀,讀準字音。
2、比賽讀,當小老師讀。
3、討論:為什麼先生說韓愈是個聰明的孩子?
第二課時
一、口語交際。
(一)小組討論交流。
1、展示並向同學介紹自己蒐集的資料,同學間互相閱讀。
2、互相推薦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
3、用簡單的話向全班同學介紹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
(二)召開“動物、植物介紹會。”
1、創設情境:大家看了這麼多有關動植物的資料,掌握了這麼多動植物方面的知識,可以說是動植物的小專家了。我們組織一個“動植物講解團”,向別人介紹動植物,你們願意嗎?
2、示範引導:昨天,我請一頭大熊貓作了一次講解,下面我把錄音放給大家聽聽,然後,咱們再學著大熊貓的樣子進行講解。(播放錄音)
我叫大熊貓,是你們的好朋友。你們別看我的體態笨重,顯得笨手笨腳,實際上我卻出奇的靈活。告訴你們,我可以用後腳夠到腦袋,我還能夠輕而易舉地爬上樹。哈哈,怎麼樣,我厲害吧!哪位小朋友要是不服氣,可以和我比一比,看誰先爬到樹的最頂端。
3、分小組準備講稿。
4、學生小組內練習講解(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講)。
5、各組推選最佳講解員參加全班比賽。
二、展示臺。
1、日記展示可以讓學生自己讀,也可以擺出來參觀,或是列印成冊發行。
2、中華鱘等資料可以以資料卡片的形式展示。
3、由於只有少數學生去過溫州科技館,可以讓去過的學生說說所見所聞。
教學設計方案 篇9
一.教學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會讀生字組成的詞語,會寫“誇獎、斥責”這四個字。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找出愛迪生救媽媽的句子從而理解“恍然大悟”的意思,能用上學過的詞語說說愛迪生救媽媽的辦法。
3.從愛迪生想出的辦法中領會他的聰明,愛動腦、多動手、善發現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在朗讀中感悟,用上積累的詞句說說愛迪生救媽媽的辦法,領會愛迪生的聰明可愛。[在詞語教學中,緊緊結合《課程標準》中“閱讀”的階段目標——結合上下文,在閱讀中積累詞語、運用詞語。對有些詞語採用讀對話、看圖,各種形式的說話練習的手段來理解。]
三、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
學生:查詢資料瞭解愛迪生。
四、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會讀生字組成的詞語,會寫“誇獎、斥責”這四個字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一、匯入新課
(課件)同學們,你們知道愛迪生嗎?他是一位偉大的發明家。你們知道我們生活中的哪些東西是他發明的嗎?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關於他小時候的故事。(板書、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
1、聽讀課文,同時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課件演示)
2、自讀課文:讀音字音畫出生詞和其他自己不理解的詞語,想一想它們的意思以及在什麼情況下使用。
3、生字辨析
(課件出示)生字:
yóu音序:y字義:動植物體內所含的脂肪物質。
油部首:氵組詞:油畫、汽油
結構;左右造句:我喜歡畫油畫。
jiǎn音序:j字義:1、查2、注意約束
檢部首:木組詞:檢查、早檢
結構:左右造句:老師在檢查我們的作業。
chá音序:c字義:翻著看。
查部首:木組詞:檢查、查字典
結構:上下造句:老師正在檢查作業。
tuán音序:t字義:圓形的。
團部首:口組詞:團結、團體
結構:全包圍造句:團結起來就能打敗敵人。
yán音序:y字義:熱、炎症
炎部首:火組詞:闌尾炎
結構:上下造句:我的耳朵發炎了。
zé音序:z字義:批評
責部首:貝組詞:責怪、責備
結構:上下造句:我受到了媽媽的責備。
chì音序:c字義:責備、多、廣
斥部首:斤組詞:斥責、怒斥
結構:獨體字造句:爸爸斥責我不懂禮貌。
kuā音序:k字義:表揚
誇部首:大組詞:誇獎、誇口
結構:上下造句:小紅得到了老師的誇獎。
jiǎng音序:j字義:稱讚、表揚
獎部首:大組詞:獎勵、獎品
結構:上下造句:老師獎勵我一朵小紅花。
4、詞語積累
重點詞:恍然大悟:忽然醒悟。
遲疑:拿不定主意。
環顧:向四周看;環視。
三、知識拓展
同學們,誰願意給大家介紹愛迪生呀!愛迪生是舉世聞名的美國電學家和發明家,他除了在留聲機、電燈、電話、電報、電影方面有發明外,在其他化工領域也有不少創造。愛迪生一生大約有兩千項發明創造。為人類作出巨大貢獻。因為他除了有一顆好奇心、一種親自試驗的本能,就是他具有超乎常人的艱苦工作的無窮精力和果敢精神。
四、課堂總結
教師小結: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知道了愛迪生的聰明智慧,下節課我們用心去看看他是怎樣救媽媽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