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論美》教學設計

《論美》教學設計

《論美》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論美》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論美》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體味文章對美的論述,培養錘鍊語言的意識。

  2、品味美的內涵,能表達對美的理解

  教學重點

  品味文中富有哲理的語言

  教學難點

  感受美的內涵

  教學方法

  朗讀法 引導法 小組討論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一、設定情境,匯入新課。

  1、 播放配樂,展示圖片,共同感受美,營造美的氛圍。提問:同學們你們覺得哪一幅圖片美?(學生各抒已見)

  2、導語:“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美需要我們有一雙發現的眼睛去發現、去用心去感受,更需要我們去理性地思考,今天讓我們隨著英國大哲學家培根一起來《論美》。(板書課題、作者)

  二、播放配樂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

  思考:

  (一)1、文章論了哪幾種美?

  參考:顏色之美、形體之美、行為之美, 美德

  形體是一個人的整體形象,體形。顏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臉部,是區域性的。而行為之美,指舉手投足的動作神態,是後天的,是內在美的折射表現,

  2、作者認為這幾種美是怎樣的關係?由此,可以看出最高層次的美是哪一種美?

  參考:“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而優雅行為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

  (行為之美,指舉手投足的動作神態,是後天的,是內在美的折射表現,內在美重於外在美。所以在三者中最高)美德最美

  3、作者是採用哪些論證方法論證“美德最美”這個觀點的?請舉例說明。

  明確:舉例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引用論證。舉例略。

  小組合作交流。

  全班交流。

  (三)品味語言。

  培根的隨筆,都是勸世箴言之類的短文。黑格爾曾指出:“培根擁有豐富的閱歷,高度的想象,有力的機智,透徹的智慧”“他的話常常被人家引為格言”下面就請同學們再讀課文,選取你認為最精彩的一句話做一張 “美的格言卡”

  小黑板顯示格言卡版式

  (老師也做了一張格言卡 ,先拋磚引玉)

  美的格言卡

  格言:美德好比寶石,它在樸素背景的襯托下反而更華麗。

  賞析(推薦理由):以寶石為喻,說明一個人如果有了美好的德行,樸素的外表會使這美好的德行更加寶貴。

  (現場老師組織學生閱讀、製作格言卡,進行交流時間約5分鐘)

  教師總結:透過格言卡的製作,我們發現這篇文章在語言上有麼特點?

  學生思考後回答:語言準確、精練、雋永、形象。

  美的格言卡:(預案)

  1 、美德好比寶石,它在樸素背景的襯托下反而更華麗。

  2 、因為造物是吝嗇的,他給了此就不再予彼。

  3 、拉丁諺語說過:“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

  4 、美猶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爛而難以保持的。

  分析理解:

  1、 用寶石打比方,說明一個人如果有了美好的德行,樸素的外表不僅不會有影響,而且會使這美好的德行更加可貴。

  2、一個人既有外形美,又有內在美,是不容易的。

  3、晚秋的景色是一種成熟的美,具有最豐富的內在美。用晚秋景色打比方,說明有些老人,因為具有豐富的內在修養而顯示出不同尋常的成熟美。

  4、 這裡的美是指外表的美麗。這句話用水果打比方,說明沒有豐富的內蘊而只有表面的美麗,是不可能長久的。

  四、凡人論美

  1、培根認為:美德最美。確實,一個人無論容貌如何,當有了美德,他身上就會散發出美麗的光芒。同學們,縱觀古今中外,你們知道有哪一些名人因為他們的精神和美德而流芳百世嗎? (學生各抒己見)

  示例:如周總理,居里夫人,任長霞,劉翔等

  2、名人們因為美德更為後人所敬仰,可是美德並不只是名人們的專利,我們平凡的人有沒有德行之美呢?有人說“美在於發現”,同學們,你發現我們的生活當中還有哪一些美呢? (學生各抒己見)

  示例:為身患絕症的同學捐款。樂於幫助同學解決難題。

  3、今天,你讚美了嗎?

  會讚美的人,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會讚美的人,有一顆美好的心靈。讚美別人,就是肯定自己。在別人的優點中,肯定了自己的眼光;在別人的表現中,肯定了自己的氣度。你的讚美,一如珍珠,令別人愉悅的同時也會使你光華耀眼。

  請你說一說,讚美一下一位你認為美的老師或同學的.名字,送他(她)一句精彩的讚美。

  你雖然沒有閉月羞花,沉魚落雁的美貌,但是你在學習上勇於攀登的精神讓我感動,我讚美你!

  五、教師寄語。

  閉月羞花,沉魚落雁的美貌終歸有年華消逝的時候,只有美德能散發出永恆的光芒!不管容顏俊秀還是長相平凡,只要豐富我們的修養,完善我們的德行,只要我們善良、誠實、自信、自強,我們就可以說——我是最美的!

  六、配樂朗誦。

  全班誦讀第5 小節。

  七、佈置作業。

  找出課文中的格言警句,並嘗試記住這些話。

  八、板書設計

  (一)大家論美(培根)

  顏色之美 美德最美 (舉例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引用論形體之美

  優雅行為之美, 美德

  論證方法:舉例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引用論證

  語言特色:準確、精練、雋永、形象

  (二)凡人論美

《論美》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理解文中對美的認識。

  2、體會語言精確的特點。

  教學重點:理解文中對美的認識

  教學難點:語言特點

  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17世紀英國著名的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寫的一篇雜感《》。常言道: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有的人為了讓這張臉變得好看一些,花許多鈔票去美容,還有甚者,不惜千金去做整容手術,當一回人造美女或人造美男。我們都不是一擲千金的富翁,當然沒有那麼許多閒錢花在這張臉上,那麼我們如何去追求自身的美呢?那麼我們學習完這篇課文,相信同學們一定能找到一個滿意的答案。

  二.研讀課文

  1、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2、 這篇課文條理清晰層層推進,試概括全文的主要內容。

  討論並歸納:

  作者認為形體之美勝於顏色之美,優雅行為之美勝於形體之美,最高的美是內在美,品德之美,希望人們把美的形貌和美的德行結合起來,讓美放射出真正的光輝。

  3、 作者用詞準確,試舉例說明。

  討論並歸納:

  美貌的人並不都其他方面的才能。

  “不都有”,三字既精當,又符合實際。

  許多容貌俊秀的人卻一無作為。

  用“許多”一詞,說明數量不小。

  有些老人顯得很可愛。

  用“有些”,數量就少了,用語很有分寸。

  三、找出課文中的格言警句,並加以理解。

  討論並歸納:

  1. 美德好比寶石,它在樸素背景的襯托下反而更華麗。

  2. 因為造物是吝嗇的,他給了此就不再予彼。

  3. 拉丁諺語說過:“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

  4. 美猶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爛而難以保持的。

  分析理解:

  1. 用寶石打比方,說明一個人如果有了美好的德行,樸素的外表不僅不會有影響,而且會使這美好的德行更加可貴。

  2. 一個人既有外形美,又有內在美,是不容易的。

  3. 晚秋的景色是一種成熟的美,具有最豐富的內在美。用晚秋景色打比方,說明有些老人,因為具有豐富的內在修養而顯示出不同尋常的成熟美。

  4. 這裡的美是指外表的美麗。這句話用水果打比方,說明沒有豐富的內蘊而只有表面的美麗,是不可能長久的。

  四、課堂小結

  本文論證了美德是人類最高的美,勉勵人們致力於內在美的追求,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使美放射出真正的光輝。

  五.佈置作業

  1、有一位品學兼優的同學,他的臉上有一塊難看的胎記,其他同學的異樣眼光使他很難為情。他自己也常常為這塊胎記而鬱鬱寡歡。作為好朋友,請你寫一封信勸說他(她)。

  要求:(1)運用文中的一些觀點或語句進行勸說。

  (2)認真研讀課文,收集有關語句,仔細揣摩。

  (3)150字左右,10分鐘左右完成。

  2、辨別觀點。

  仔細閱讀課文,對於作者的一些見解你是否贊成?如果贊成請舉一個例子證明;如果不贊成也請舉一個例子來反駁。

《論美》教學設計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論美》是蘇教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四課,本文是一篇隨感,隨感式的寫法雖於條理上不夠分明,卻於字裡行間中透露出哲學家對“美”的理解,對人生的感悟,是一篇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和薰陶的絕佳範本。進入初三階段的學生,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審美觀、價值觀,再與他們探討新的甚至可能是與以往大相徑庭的觀點,能接受嗎?基於學生的這種情況,這一節課在備課的過程中就必須要下大力氣備學生、備課堂,事先預備好應對學生各種表現、回答的方案,並要重在構建一個平等、對話、尊重、和諧的師生關係和課堂氣氛;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反覆閱讀、品析、質疑、探究。

  2、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新課標要求,教材內容以及初三學生的特點,本節課的三維目標為:

  知識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美有哪些形式,它們都是什麼方式表現。

  2.理解課文運用舉例、對比、比喻的論證方法。

  能力目標:

  1.透過觀察圖畫和理解語言文字,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想象能力。

  2.運用網際網路和區域網查詢收集材料,逐步培養學生運用資訊科技協助語文學習的能力。

  情感目標:

  體會美的內涵,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審美素養。

  3、重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聯絡相關知識,表達自己對美的理解。

  教學難點:表達自己對美的理解,形成對美的正確認識。

  4、突破重難點的方法: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設定情景輔助教學,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來增加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性,擴大教學容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知識的理解和鞏固。

  二、教學方法朗讀法、練習法、小組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三、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導學案

  四、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及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一、激趣引題,設疑自探(5—10分鐘)

  引入新課:【匯入】

  1、播放配樂,展示圖片,共同感受美,營造美的氛圍。提問:同學們你們覺得哪一幅圖片美?

  2.導語:“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美需要我們有一雙發現的眼睛去發現、去用心去感受,更需要我們去理性地思考,今天讓我們隨著英國大哲學家培根一起來《論美》。(板書課題、作者)

  3、檢查預習,瞭解作者

  ①弗蘭西斯培根(1561-1626),培根是西方哲學史和科學史上劃時代的人物,英國十七世紀傑出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在人類思想史上佔有極重要的地位。馬克思曾譽之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培根論人生》《論說隨筆文集》是他重要的著作。《培根論人生》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知識就是力量”是培根的名言。

  ②檢查字詞:

  肅(sù)然吝嗇(lìnsè)滑稽(j)

  攝(shè)取諺(yàn)語愧(kuì)悔

  二、自學展示,解疑合探(10—15分鐘)

  聽課文朗讀,邊聽邊思考之後分小組討論以下問題:

  認識美:

  1.作者論及哪幾種美?這幾種美之間是什麼關係?

  明確:四種美;顏色之美形體之美、

  行為之美品德之美

  關係:形體之美勝於顏色之美,而優雅行為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品德之美麗是最重要的。

  2.作者的主要觀點是什麼?文中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主要觀點: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吧。只有這樣,美才會放射出真正的光輝。

  論證方法:採用對比論證、比喻論證、舉例論證論證

  3.文章最後作者給我們提出怎樣的勉勵和希望?

  希望人們懂得,一個人最重要的是要講究優雅的美,而不是放蕩張揚的美,那樣只會晚年後悔。而把沒得形貌和德行結合才會永垂不朽。

  三、區域性細品,質疑再探(5—10分鐘)

  品味美:

  1、如果請你從課文中選取一句最精彩的話做一張“美的格言卡”,你準備選哪句?為什麼?

  例:美言:美猶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爛而難以保持的。

  賞析:這裡的美是指外表的美麗。這句話用水果打比方,說明沒有豐富的內涵而只有表面的美麗,是不可能長久的。

  2、“顏色之美”中“顏色”指什麼?

  面容、容顏

  3、“最高的美”指的是什麼?

  美德之類的內在美

  4、為什麼“許多人”會“迎受著愧悔的晚年”?

  因為他們年輕時不注意培養德行美,度過放蕩的青春,到老年才懂得德行美的重要

  四、歸納小結,拓展延伸(8—10分鐘)

  辨析美:

  1、17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說過:女人不是因為美麗才可愛,而是因為可愛才美麗。你是如何看待呢?

  2、內在美能夠代替外在美嗎?

  追求美:

  1、同學們,有一位品學兼優的學生,他的臉上有一塊難看的胎記,同學異樣的眼光使他很難為情,他自己也常常為這塊胎記而鬱鬱寡歡。作為他的好友,請你運用文中的一些觀點或語句寫一封信來勸說他。

  2、用你發現美的眼睛去尋找生活中的美。

  3、教師寄語:閉月羞花,沉魚落雁的美貌終歸有年華消逝的時候,只有美德能散發出永恆的光芒!不管容顏俊秀還是長相平凡,只要豐富我們的修養,完善我們的德行,只要我們善良、誠實、自信、自強,我們就可以說——我是最美的!

《論美》教學設計4

  ◆知識與能力

  1、能找出文章的主要觀點,簡述理由。

  2、品味文章的相關論述。

  3、學習雜感的寫法。

  4、品味文章語言,培養錘鍊語言的意識。

  ◆過程與方法

  1、指導學生透過反覆誦讀體會文章主要觀點。

  2、結合課文介紹相關知識,學習雜感的寫法。

  3、組織學生分組活動,討論自己對美的理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正確的審美觀。

  2、初步瞭解培根的審美觀,能夠對作者的觀點作出正確的評價。

  重點、難點及活動突破

  ◆重點

  1、品味文章語言,培養錘鍊語言的意識。

  2、聯絡相關知識,談談自己對美的理解。

  3、理解作者的審美觀,品味文章中的相關論述。

  ◆難點

  1、認識培根的審美觀,並談談自己的認識。

  2、能夠對作者的觀點做正確對待的評價。

  ◆教學突破

  1、熟讀課文,體會作者凝練優美的語言。

  2、結合課文中的論述作出適當的評價,並發表自己的見解。

  課時安排

  2課時

  預習·導學

  1、自讀課文2—3遍,能流暢地讀完課文。

  2、採訪你的家人或親戚、鄰居、朋友,他們怎樣看美。把他們的看法記錄下來。

  3、在預習時,把你的疑惑寫在下面。

  活動過程

  第一課時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激發興趣,走近文字

  1、生活中有很多美,請例舉自己認識的生活中的種種美。

  (聆聽、評價)

  提示:

  (1)容貌之美

  “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 ———宋玉《登徒子好色賦》

  “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鬚。少年見羅敷,脫帽著梢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做觀羅敷。” ——《陌上桑》

  “一雙丹鳳眼、兩變柳葉吊梢眉,身材苗條,體態風騷。” ——曹雪芹《紅樓夢》

  (2)神態之美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徐志摩《沙揚娜拉》

  (3)形體之美

  “像雲一樣柔軟,像風一樣輕……不是天上的仙女,卻是人間的女神。”——《給烏蘭諾娃——看芭蕾舞<小夜曲>後作》

  (4)風度之美

  “腹有詩書氣自華。”——蘇軾

  “三日不讀書,便覺面目可憎。”——黃庭堅(如果你很平凡,優雅的風度能讓你出類拔萃;如果你很優秀,翩翩的風度能讓你卓而不凡。)

  (5)德行之美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大丈夫的英雄氣概。)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愛蓮說》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范仲淹的美在於他遠大的抱負和博大的胸懷。)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言,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的美在於他憂國憂抿的情懷。)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文天祥的美在於他捨生取義的生死觀。)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己亥雜詩》(古人感嘆“無可奈何花落去”,而龔自珍的美在於他能以花自喻,志在培養一代新人的願望。)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陸游的美在於他退居家鄉仍不能忘懷國事的一腔熱情。)

  “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的美在於他立功報國的抱負和氣概。)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木蘭詩》(木蘭的美在於她的淳樸勤勞,勇敢堅強的品質和愛國精神。)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臧克家《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革命者的美在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那簡直是半截老松木……掌皮鼓皮樣硬,老繭佈滿整個角落,手指特別粗大肥圓,一隻手指就像一根三節老甘蔗。”——姜孟之《一雙手》(這雙手的美在於“這隻手一天栽1000多棵樹,一天往土裡插三四千次,這雙手已經栽樹26萬多棵”,他的美在於勞動者無私奉獻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