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教學設計(精選5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大家知道規範的教學設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峽》教學設計(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三峽》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理解文意。
2、反覆誦讀,欣賞三峽的優美風光,品位語言的精妙。
3、激發學生誦讀的興趣,指導誦讀的方法,培養誦讀的習慣,形成誦讀的能力。
教學重點
透過對課文的多遍不同形式的讀,完成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教學難點:培養誦讀的習慣,形成誦讀的能力。
教學方法
朗讀法、練習法、討論法。
運用的資訊科技工具 硬體:多媒體網路教室,計算機。
軟體:自制的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計思路
始終以“讀”貫穿全過程,讓學生透過不同形式的讀,如默讀、齊讀、品讀句段等,在朗讀、練習、討論中完成教學目標,加深文字印象。
教學過程
匯入:(約3分鐘)
曾有一位有名的外國友人問餘秋雨先生:中國哪一處景點最值得遊覽?餘秋雨先生給出的答案是:三峽。同學們,三峽究竟有何魅力呢?今天讓我們走進酈道元的《三峽》探究一下。
走近作者及作品(約2分鐘) 同學們,酈道元因一部《水經注》而出名,《水經注》因為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和地理價值而被後世稱頌。這節課我們不僅要了解長江三峽的魅力,還要欣賞《三峽》語言的特色。
學生齊讀書下註解1,讓學生了解作者、作品,熟讀課文,理解文意。
1、教師範讀一遍,學生把自己把握不準的停頓在聽老師讀時做上批註。學生再自由讀2遍,然後請一名同學展示一下,老師點評。
2、透過小檢測,檢視對課文的翻譯是否到位。
(投影出示)準確譯,我能行!
1、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2、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3、沿溯阻絕。
4、素湍綠潭,迴清倒影。
5、朗讀並要求:正字音、準確停頓。
6、譯文:藉助課下注釋和相關資料把課文通順地譯成現代文。重要的詞作出批註,有疑問做出標記,
7、準確完成翻譯。
讓學生掌握朗讀和課文翻譯
1、分段朗讀,知三峽,欣賞三峽的優美風光。
2、品位語言的精妙。
3、背誦(約20分鐘)
1、評價學生朗讀2、出示問題讓學生作答。
怎樣的山……
夏水有什麼特徵……
春冬景色如何……
秋景給你什麼感覺……
3、提示學生從從修辭、色彩、觀察角度、準確精煉的語言等角度品味課文,學生完成後展示再作評講。
1、男生讀寫山和夏水的層次,女生讀春冬和秋景的句子。
2、回答問題。
3、讓學生在書上批註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和賞析。
4、背誦。
5、比比看誰更能讀出三峽的特徵來。
6、讓學生更深刻掌握文字。
《三峽》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積累文言詞語,掌握讀音和意義,領會課文內容。
2、過程與方法
在反覆朗讀、整體感知基礎上把握各段寫景重點及景物特徵,體會文章整體佈局的妙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作者筆下三峽的獨特風光,激發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反覆朗讀課文,把握各段寫景重點及景物特徵。
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整體佈局的妙處,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學生課前預習要求及預習作業。
要求:
1.藉助工具書和課下注釋,讀準字音,準確、順暢地朗讀課文。
2.疏通文意,能用現代漢語說出文句的主要意思。
預習作業:(見本課“教學文字”中的“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
1.一讀課文,藉助書下注釋及有關參考資料完成下題。
(1)讀準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闕( ) 嶂( ) 曦月( )
襄陵( )沿溯( )素湍綠潭( )
漱( ) 屬引( )絕巘()
(2)文學常識積累
《三峽》的作者是北魏的,選自《》,這是一本有很高文學價值的專著。三峽是指長江中上游湖北、重慶兩省市之間的峽峽和峽。國家投入大量資金已在此建成。
2.二讀課文,藉助書下注釋及有關參考資料,解釋下列實詞
絕巘多生怪柏_________________或王命急宣__________________
略無闕處_____________________雖乘奔御風__________________
不見曦月_____________________猿鳴三聲淚沾裳______________
飛漱其間_____________________林寒澗肅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讀課文,初步口譯句子,瞭解課文大意,在課本中註明你的疑問:
疑問摘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匯入新課
播放電視片《話說長江》有關“三峽”的片斷以及長江三峽的風光輯錄片,學生觀看後,教師匯入:美麗的三峽的確讓許多人為之陶醉,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揮毫潑墨盡情描繪,也寫不盡長江三峽的俊美。北魏著名的地理學家、散文家酈道元就曾來過此地,用自己的親見親歷撩開了三峽的神秘面紗,讓世人真正認識了這一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觀。這節課,讓我們隨著酈道元的腳步,回到1500年前,一起來領略那時三峽的美麗風光吧。
三、檢查學生課前預習情況
1、教師根據對預習作業抽改的情況,有重點的訂正“教學文字”中“課前預習”作業第1、2兩題。(影片展示)
2、檢查
(1)學生朗讀、點評。老師請五位同學朗讀文章,比比誰讀得好。全班同學一起監督,然後點評。(重點注意不讀錯字,不漏字,並把握好節奏)
教師總結指導範讀課文後全班齊讀。(配樂)
(2)看誰對文意理解得準。採取一組一人問,另一組任何一人譯的方式,答對得10分,答錯,則問的組得10分,每組限問5題。(教師針對學生翻譯中出現的共性問題,及時點撥指正)
第二課時
四、深入研讀
1、理清思路。
全文僅一百五十餘字,卻思路清晰、音韻和諧,那麼酈道元是如何用凝練的筆墨將三峽的萬千氣象盡收筆底的呢?下面,就讓我一起來看看課文按怎樣的思路行文的`?
(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思考後回答)
明確:
前三句總寫了三峽的地貌特徵,其餘以夏、春冬、秋為序描寫了三峽的四季景色。
2、深入研討。
(1)三峽究竟有怎樣的地貌特徵呢?請同學們稍稍思考一下。
(學生思考後回答)
明確:
地貌特徵有:山高嶺連。依據“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和“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如果說山塑造了三峽的形,那麼水便是三峽的魂。酈道元被後人譽為“善寫山水的大手筆”,下面,讓我們來看看他又是如何描寫春冬景色的。
組織學生思考討論:(生討論,師巡視)
①請分別用四至六個字概括三峽的四季之景。
②作者是如何抓住特點描寫三峽的四季之景的呢?
③文章為什麼不按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順序寫景,而要先寫夏景,並將春冬二季合為一體呢?
④文中曾寫道“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但接下來又說“朝發白帝,暮到江陵”,這是否自相矛盾?
⑤本文結尾引用漁歌起到怎樣的作用?
討論交流明確:
①三峽春冬之景是清榮峻茂;三峽的夏天水流湍急;三峽的秋天是水枯谷悽。
②寫春冬之景從色彩的角度描寫,如“素湍綠潭”,還採取了動靜結合的手法,如“迴清倒影”“飛漱其間”等。同時“素湍綠潭”一句是從俯視的角度寫的,“絕巘多生怪柏”是從仰視的角度寫的。
③因為三峽的水最具特色,而水又以夏水最盛,長江在三峽段的迅疾兇險之特徵亦體現得尤為突出,故作者將“夏水”置於首位。相較而言,春冬二季的長江皆有“清榮峻茂”的盎然情趣,故而合為一體描繪。
④這是本文的一個難點。前句是概述夏季江水的兇險,在通常情況下,船隻因江水流速過急,不會冒險出發,但在“王命急宣”的情況下,船隻一旦起航,便可“朝發白帝,暮到江陵”。作者正是透過一般和特殊這兩種情況的對比性敘述,表現夏日的長江水勢大,流速快。
⑤結尾引用漁歌更反襯了三峽的淒涼。在行文的過程中,如果恰當引用古人詩詞佳句,不僅可以準確地表現文章的中心,而且可以增強文章的文學性、可讀性,使文章更具音韻美。
(充分尊重學生的感悟,對文字上的缺陷及時給以點評指導)
五、拓展延伸
1、文章以寫景為主,其目的是什麼?這種寫法叫什麼?
明確:
目的是抒發感情,這種寫法叫借景抒情。
2、作者在文中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
表達了對三峽欣賞讚嘆之情。夏天寫了江水的奔放美,春冬寫了江水的清幽美,晴初霜旦寫了悽婉美。
3、學完了這篇課文,你覺得作者的哪些寫作技巧是值得你借鑑和學習的呢?
學生思考、討論後明確:
(1)抓住特點描寫景物;
(2)注重字詞的錘鍊。
(鼓勵學生大膽發言,他們的任何一點發現都是他們自己所得,不必把老師的答案強加給學生)
六、佈置作業
(1)背誦翻譯課文。
(2)做好“教學文字”中的“課後作業”。
附板書設計:
三峽
酈道元
山山高嶺連
夏季水流湍急
水春冬清榮峻茂
秋季水枯谷悽
《三峽》教學設計3
【創意說明】
《三峽》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散文,描寫了三峽四季的壯麗景色。語言精練,思路清晰。但由於是一篇文言文,剛上初一的學生接受起來較為困難,可能會有枯燥之感。教師在教學中可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憑藉多媒體,利用豐富的“三峽”聲像資料,形象直觀地感受三峽風光,讓學生身臨其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凋動自己的閱讀體驗,結合註釋,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容,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感受三峽的壯麗風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2、學習文中描寫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徵,動靜結合,情景交融。
3、引導學生揣摩作者的筆法之妙。
【教學過程】
序曲
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三峽》這篇課文(展示課題)。長江是我們的驕傲,是我們的自豪;長江一瀉千里,氣勢磅礴,特別是三峽的景緻,更是雄奇險拔,清幽秀麗,令人神往。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揮毫潑墨盡情描繪,也寫不盡長江的俊美。長江之美,美在三峽。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作者酈道元,去遊一遊那雄偉壯麗的長江三峽。
欣賞有關三峽圖片,領略三峽壯麗景色。(感受瞿塘峽的雄偉險峻,巫峽的幽深秀麗,西陵峽的灘多水險。)
本篇課文的學習分為四大板塊進行:
教學板塊一:複習舊知,積累詞彙
1、 大螢幕投影 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闕、嶂、曦、襄、溯、御、漱、澗、嘯、屬
2、大螢幕投影 明確下面加點詞語的意思並翻譯句子。
a.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b.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半,不見曦月;
c.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教學板塊二:研讀賞析,共同探究
過渡:《三峽》以凝練生動的筆墨,寫出了三峽雄奇險峻、清幽秀麗的景色。下面我們細細品讀課文,體會其寫景的妙處。
1、 指名學生朗讀課文:要求讀順句子,體會文章的音樂之美。
2、 共同探究:
a.作者寫了三峽的哪些自然景物? b.作者分別抓住了這些
自然景物的什麼特點來寫的? c.課文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螢幕顯示)四人小組討論交流,全班討論明確:
a.先寫山,後寫水。(佈局自然,思路清晰)
b.寫山,突出山高峽深、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特點。(“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是寫兩岸山峰連綿起伏。“重巖疊嶂,隱天蔽日,不見曦月”是從側面映襯
《三峽》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讀準字音,讀清句讀,對照註解疏通文意,初步感知文章的內容。
2、積累一些文言知識,包括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句式等。
能力目標
1、透過文言知識積累,朗讀訓練,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讀和對文意的理解能力。
2、引導學生品味文章的語言,深入作品的意境,涵詠體會,獲得美的享受,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讓學生把想像中的三峽風光用語言描述出來。
情感態度價值觀
欣賞三峽雄偉壯麗的奇景,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重難點】
透過品析語句領悟三峽的雄壯美、奔放美、清幽美、悽婉美,並且能用語言把美描述出來。能夠掌握一些描寫景物的技法。
【教學方法】
朗讀法、討論點撥法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訓練朗讀,積累文言知識,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讀和翻譯理解能力。
一、匯入:
二、讀一讀,讀通文意
1、初讀:生速讀課文,理出課文生字,藉助工具書解決。師檢查字音。
2、順讀:根據學生讀課文出現的節奏問題,老師加以指導。解決學生朗讀出現的問題。
3、默讀:對照註釋,藉助工具書,讀懂文意。
4、賽讀:男女生比賽朗讀,加深理解。
5、齊讀:理清內容。
三、作業
1、整理文言字詞。
2、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品味文章美點,探究文章寫作技巧,學以致用。
一、匯入
以“三峽”影片匯入新課。
二、說一說,說出美點。
1、你能用“三峽的________美,美在________。”的句式說一說嗎?
學生思考,然後發言。
如:三峽的山美,美在雄壯,你看,七百里三峽,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幾乎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懸崖,層層峭壁,遮蔽了天空,擋住了陽光。
教師點評小結。
2、播放三峽圖片,再次感受三峽的美。
三、品一品,品出技法。
三峽的這些美作者是透過怎樣的手法將它們表現出來的呢?如:
文章句式美。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運用對偶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收放自如,很有節奏感。
文章修辭美、文章妙在語言精練……
學生思考發言,教師小結。
四、小結
本文寫景生動,用詞精準,有著一種特殊的藝術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描寫手法以及成功運用了對偶、誇張、引用等修辭和襯托的寫作手法,更是令人讚歎。
五、繪一繪,繪三峽美景
語文活動設計:我是三峽小導遊
1、活動要求:人人都是小導遊,緊扣課文內容,適當選擇課前蒐集的相關資料或學過的有關詩文,發揮想象寫一段情文並茂的導遊詞。
導遊詞設計範例:(多媒體影片出示)
2、學生交流,進行小組間合作。
3、交流反饋。
六、作業
1、根據課堂活動整理導遊詞。
2、用你從課文中學到的寫作技法寫一段文字描述家鄉的山水美景。
《三峽》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 知識和能力:正確、流暢地朗讀課文,達到熟讀成誦;積累文言詞語;整體感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 過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感受三峽雄奇險峻、清幽秀麗的景色,激發熱愛祖國壯美山河的感情。
教學重點:積累文言詞語;理解文章內容。
教學難點:體會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想:
1. 強調朗誦,整體感知課文,感悟作者的欣賞之情。
2. 引導學生合作探究,鼓勵學生髮表見解、質疑、釋疑。
3. 課內安排一課時
4. 教學方法;朗讀法,合作探究法。
5. 學法指導:①在反覆誦讀中理解文章內容,感悟作者的情感。②自主、合作、探究中積累文言詞彙。
教學用具:幻燈機
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落實《新課程標準》
精神想象匯入
發揮想象力,描述心中的三峽情景。引入課題,組織學生交流。
“聯絡學生的想象世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整體感知
聽教師範讀課文,把握文章朗讀方法,試讀,評價,修正,感知課文內容。
範讀課文,指導學生朗讀,整體感知課文。“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文章意境和作者情感。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意境和作者情感。
“能運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對作品中的情境,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疏通文意
詞彙積累
小組合作,藉助工具書結合註釋,掃清字詞障礙;歸納總結文言詞彙。
引導學生合作探究,疏通文意,積累詞彙。“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理解成誦
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力爭當堂成誦。
鼓勵學生背誦文言名篇。
“背誦優秀詩文80篇。”
課外作業
蒐集閱讀三峽相關資料。
“廣泛閱讀各種型別的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