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蔔的故事》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式。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蘿蔔的故事》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蘿蔔的故事》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以蘿蔔的生長過程為例,體驗農業勞動的過程。
2.瞭解農業的收穫與農民收入及生活的關係。
3.形成尊重農業勞動、尊重勞動者的情感和態度。
〖教科書分析〗
參見第12~13頁。
〖教學準備〗
教材展示的是蘿蔔的種植和收穫,但教師應對本地區主要的農作物(或蔬菜)從種植到收穫的生產過程有比較清楚的瞭解,對本地區各農時相應的農業勞動有比較清楚的瞭解,以便使教學與本地區的生產、生活情況相一致。
〖教學活動及過程〗
1.匯入。“同學們回家以後,瞭解了自己家經常吃的主要食物,有的同學還了解了這些食物的來源。現在請幾位同學簡單介紹一下。”教師可以將學生的發言簡要記錄在黑板上,並告訴學生:“上一節課,我們已經瞭解到,人們要維持正常的生活,每天都離不開食物,我們所需要的食物大多是在土地上透過勞動獲得的。但是,人們是怎樣透過農業勞動從土地上取得收穫的呢?讓我們一起看一看虎子和爺爺是怎樣種蘿蔔的吧。”
2.組織學生閱讀有關本課題的七幅圖畫,透過討論或談話的方式知道:
第一幅圖畫是播種。在烈日下,按照一定的間距,爺爺用鎬刨坑,虎子在彎腰把蘿蔔種子點在坑內,並把坑用土覆蓋好。
第二幅圖畫是間苗。因為播種的時候,每一個穴位裡都要撒幾粒種子,種子發芽以後,每個穴位裡都會長出一撮蘿蔔苗,但是不能夠任其生長,因為那樣蘿蔔就長不大。所以要拔掉幼弱的蘿蔔苗,只保留一棵最健壯、長得最大的幼苗,這叫做間苗。
第三幅圖畫是除草。在農作物的生長過程中,雜草也會隨著長起來,並且和農作物爭奪土壤裡的水分和養料。為了保證農作物的生長,儘管天氣非常炎熱,虎子和爺爺仍然必須在烈日下給蘿蔔鬆土和除草。
第四幅圖畫是給正在生長的蘿蔔培土。蘿蔔只有在疏鬆的土壤裡才能夠越長越大,因此在蘿蔔的生長過程中,要給蘿蔔周圍培土。
第五幅圖畫是灌溉。水是農作物生長的命脈,所以爺爺要注意給蘿蔔灌溉,保證蘿蔔生長所需要的足夠水分。
第六幅圖畫是收穫。收穫的時候是用鎬把土刨松,這樣把蘿蔔拔出來的。
第七幅圖畫是在獲得了好收成以後,虎子和爺爺有了收入,精打細算地把收入用於日常生活。
3.閱讀課文。教師引導學生討論:“為什麼人們從收穫中留下自己需要的'以後,要把剩餘的部分拿到市場上賣掉?”“為什麼收穫的季節是最開心的季節?”透過討論幫助學生明確,看到田野上豐厚的收穫,自己一年的辛勞得到了回報,這麼多的收成自己家是用不完的,所以從收穫中留下自己需要的,將剩餘的部分拿到市場上賣掉。由於蘿蔔新鮮而且質量好,所以在市場上很好賣,很快就把收成換成了收入,今後一年的生活就有了保證,因此農民的心情都是非常喜悅的。
4.閱讀教科書中“虎子家賣蘿蔔的收入和支出賬目”。教師引導學生討論:“虎子家為什麼要用賣蘿蔔的錢買這些東西?”透過討論幫助學生明確,在賬目中,虎子家購買了象棋、球鞋、老花鏡、食用油、電燈泡等日常生活用品,這些東西都是自家不能夠生產的,但又是生活中非常需要的。所以,用賣蘿蔔的收入買回這些用品,用於日常生活。剩餘的錢存到了信用社。
對照虎子家的勞動收入方式,討論:和自己家的收入方式有什麼不同?自己的父母是怎樣透過勞動來維持家庭經濟來源的?
5.總結。教師肯定學生的討論成果,並概括出農民在土地上生產食物是十分辛勞的,農民們透過他們的勞動得到收成,用於維持他們的生活。
〖給教師的建議〗
教師要對本課題出示的範例―――蘿蔔的生產過程有科學的瞭解。
〖家庭作業〗
建議在家長的支援和指導下,學生選擇合適的時節,在自家院落(城市裡住樓房的學生可以利用陽臺)的一小塊地上(城市裡住樓房的學生可以利用花盆)種植少量的青菜、菠菜、辣椒等好種易活的蔬菜,體驗從種植到收穫的全過程,感受勞動的愉悅。如果有條件,也可以和科學課(自然課)老師合作,組織學生在學校中開展體驗種植活動。
〖評價建議〗
1.觀察學生對農業生產的興趣,評價學生崇尚自然,尊重勞動的態度。
2.對農村的學生,觀察他們是否從“蘿蔔的故事”聯絡到自己家農業勞動的體驗,以及對收穫的態度;對城市的學生,觀察他們是否從“蘿蔔的故事”中讀懂了農業勞動的艱辛,觀察他們對農民生活的關注態度。
本頁的五幅插圖比較完整地展現了蘿蔔從種植到收穫的過程。播下種子。嫩芽出土了,虎子多麼喜悅!剷除雜草。辛勤培土。科學地給蘿蔔“喝水”。收穫的時節。計算收入和支出。收入和支出。農業勞動中收成換為收入的經過,以及與此相伴的喜悅心情。(參照教材第4、5頁)
《蘿蔔的故事》教學設計2
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內容,體驗開動腦筋,解決問題的愉快心情。
2、大膽想象,並能用較清晰的語言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
3、體驗樂於助人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認識瞭解蘿蔔的基本特徵。
2、錄音機、歡快的音樂
3、多媒體課件《蘿蔔兔》
活動過程:
一、分段欣賞,理解故事內容。
1、 出示第一幅畫面(蘿蔔兔、許多蘿蔔的背景圖)
(1)、引出主題:“小朋友,你們看,誰來了。”(要求幼兒講述完整的語句:一隻小兔來了。)
(向兒介紹蘿蔔兔由來)這隻小兔特別喜歡種蘿蔔,所以小夥伴們送給他一個好聽的名字叫“蘿蔔兔”。我們一起來向它打個招呼吧!
(2)、天氣真好,蘿蔔兔決定去很遠的地方旅行,它該怎麼去呢?請你們來幫它想一想!(此問題為開放式問題,一問多答,充分發揮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想象力方面可以讓幼兒創造如小椅子裝上翅膀等,觀察力是結合平時自己看見的腳踏車、汽車等帶著蘿蔔兔去旅行。)
(3)、謝謝小朋友幫蘿蔔兔想了這麼多的好辦法,這些辦法真棒。(鼓勵幼兒,激發幼兒以後回答問題的積極性)蘿蔔兔也很愛動腦筋,它也想了一個好辦法,(出示蘿蔔車)瞧,這是什麼呀?
(4)、教師小結:蘿蔔兔真聰明,用最大的一個蘿蔔做了一輛蘿蔔車,開著蘿蔔車去旅行。
2、出示第二幅畫面(蘿蔔兔、蘿蔔車、一條溝、背景)
(1)、(教師指溝,做出著急的表情)呀,前面的一條溝擋住了蘿蔔車。聰明的孩子快幫它想個好辦法吧?(肯定幼兒的聰明,讓幼兒知道自己是聰明的耗子,增加幼兒的自信心,同時激發幼兒開動腦筋,怎樣讓蘿蔔車過溝呢?
(2)、請幼兒互相商量幫蘿蔔兔想辦法怎麼過溝。
(3)、幼兒討論好以後,提問:你為蘿蔔兔想了什麼辦法?或者你準備怎麼幫助蘿蔔兔呢?或者你想好了嗎,說說你的辦法?(雖然所有提問都是圍繞一個主題,但這樣提問使幼兒不感到單調。同時注意幼兒講述語句的完整。)
教師小結:小朋友你們的辦法都很不錯,其實蘿蔔兔也想了個辦法,你們看。
(4)、放課件(溝上出現一塊小木板)提問:蘿蔔兔想的是什麼辦法?
3、出示第三幅畫面(蘿蔔兔、蘿蔔車掉進裡溝裡、背景)
(1)(教師作出誇張的動作表情,表示著急的樣子)不好,小木板斷了,蘿蔔車掉進了溝裡,蘿蔔兔心裡真著急,怎麼辦,怎麼辦呢?小朋友,你們還願意幫助它嗎?你們準備怎樣幫助蘿蔔兔呢?(分兩個層次,第一層次主要激發幼兒的同情心,願意幫助蘿蔔兔;第二層次主要是讓幼兒開動腦筋想辦法怎樣幫助蘿蔔兔,如:我想----幫助蘿蔔兔。)
(2) 教師小結:你們的辦法真棒,蘿蔔兔自己想的辦法很簡單,請你們看一看。
4、出示第四幅畫面(蘿蔔兔給蘿蔔車澆水,蘿蔔車慢慢的長出葉子,蘿蔔兔抓住葉子用力往上拉,蘿蔔車上來了)
(1)提問:蘿蔔兔想的辦法是什麼?蘿蔔兔為什麼給蘿蔔車澆水?(此提問為分步提問,逐步加深,在回答時,提醒幼兒講述完整的語句:蘿蔔兔想的辦法是給蘿蔔車澆水。)
(2)小結:剛才,小木板太狹窄,所以蘿蔔車掉進了溝裡,,這一次,蘿蔔兔會想什麼辦法讓蘿蔔車過溝呢?(請幼兒自由表述)
5、出示第五幅畫面(蘿蔔兔用一塊寬木板放在溝上,開著蘿蔔車過溝)
提問:蘿蔔兔怎麼過溝的呀?(強調木板的寬度)
一、幼兒完整的聽故事一遍,加深對故事的理解。
師:“蘿蔔兔開著蘿蔔車去旅行,在旅行中遇到了許多問題,小朋友開動小腦筋,幫他想了好多辦法,蘿蔔兔很感謝你們,他想請大家再聽一遍故事。(完整的聽一遍故事,不僅可以幫助幼兒較好的掌握整個故事的情節,而且還可以給幼兒一個完整的語句。)
提問:“請大家給這個故事取一個好聽的名字?”
二、出示第六幅畫面(蘿蔔兔、蘿蔔車、乾枯的花)
提問:蘿蔔兔開著蘿蔔車繼續旅行,路邊的花向他要水喝,可是它只有蘿蔔車,請你們幫幫蘿蔔兔!怎麼讓花兒喝到水呢?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討論、商量,明天來告訴蘿蔔兔。
三、天快黑了,請大家乘上我的蘿蔔車回家吧!幼兒聽音樂出活動室。
活動延伸:
幫幫蘿蔔兔讓花兒喝到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