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回聲》教學設計三人教版

《回聲》教學設計三

《回聲》教學設計三人教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回聲》教學設計三人教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回聲》教學設計三人教版1

  【教學要求】

  1、學會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什麼是回聲和形成回聲的原因。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結合有關內容,培養學生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為什麼是回聲和形成回聲的原因。

  【教具準備】

  教學掛圖或投影片,生字新詞卡片。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激發興趣

  同學們,你們聽到過回聲嗎?回聲是什麼聲音?在哪兒能聽到回聲?今天我們學習一篇課文,看看課文是怎麼講的。

  二、初讀課文,粗知課文內容

  初讀課文。

  要求:

  1、藉助拼音讀準字音。

  2、標出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3、找出圖文對應的段落。

  二、再讀課文,思考問題

  1、小青蛙在什麼地方發現有一隻小青蛙在學它說話?

  2、小青蛙問媽媽,媽媽是怎麼做的?又是怎樣說的?

  三、檢查初讀效果

  1、檢查生字詞的讀音。

  2、指名學生分段讀課文。

  四、佈置作業

  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複習檢查,鞏固練習〗

  1、認讀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指名朗讀課文。

  〖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一、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1、回答下面的問題:

  ⑴這一段有幾句話:講的是什麼?

  ⑵“倒影”是什麼意思?(結合圖的理解)

  ⑶課文中把什麼比作大月亮?(把半圓的橋洞和水裡的倒影連成的圓形比作大月亮)

  2、指導朗讀描寫美麗景色的第二句話,注意句間停頓。

  3、齊讀第一段。

  二、小青蛙在什麼地方發現有一隻小青蛙在學它說話?指名學生讀第二自然段,並引導學生劃出與問題有關的詞語。(橋洞底下)

  提問:

  1、小青蛙看到周圍美麗的景色,高興得叫起來。“周圍”指什麼地方?“美麗的的景色”指什麼?結合圖(一),聯絡課文第一段說明。

  2、小青蛙“呱呱呱”地叫起來,這時,它聽到什麼?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回答,訓練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3、齊讀第二段。

  三、默讀第三自然段,思考回答

  小青蛙為什麼很奇怪?它是怎麼問媽媽的?

  1、指導朗讀第三自然段,要用適當的語氣朗讀小青蛙和青蛙媽媽的話。

  2、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這一段寫的是什麼。

  四、圖文對照。理解第四、五自然段

  1、默讀第四、五自然段,觀察第二幅插圖,思考:青蛙媽媽帶小青蛙跳到岸上以後做了什麼,說了什麼?

  2、圖文對照,引導學生理解小青蛙問媽媽,媽媽是怎樣做,怎樣說的?課文是怎樣具體描寫的?(引導學生從課文中畫出有關的句子)

  3、藉助圖(二)理解畫出的句子。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四、五自然段。

  5、分角色朗讀四、五自然段。

  6、填空練習

  ⑴青蛙媽媽撿起一顆石子,()進河裡,河水激起一圈圈(),()碰到河岸,又一圈一圈地()回來。

  ⑵青蛙叫的聲音的(),碰到橋洞的(),也要()回來。

  7、引導學生說一說:

  ⑴結合課文內容講講“蕩”和“返”的意思。

  ⑵什麼是“回聲”?你曾在什麼地方聽見過回聲?(用自己的話說)

  五、齊讀最後一段

  理解“小青蛙又游回橋洞裡,呱呱地叫個不停”這句話的意思。

  〖總結全文,點明課題〗

  〖作業〗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完成課後練習第二題。

  第三課時

  一、練習朗讀全文

  1、指導讀好句子末尾的助詞,如:啊、吧、哩、啦等。

  2、採用多種形式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3、揭示學生注意小青蛙的思想感情的變化:先是看到美景很高興,要用讚美的語調讀得稍慢些;再是聽到回聲很奇怪,要用問話的語氣讀;聽了媽媽的話,恍然大悟,非常高興,讀的節奏要稍快些。

  青蛙媽媽的話要讀出耐心、親切的語氣。

  二、識記生字字形

  1、讀生字詞卡片。

  2、分析、記憶字形。

  重點指導“藏”和“蕩”。“藏”:上面是草字頭,下面先寫“廠”字,“蕩”:上面是草字頭,下半部左邊是三點水,右邊的“揚”是一筆,不要寫成兩筆。

  三、指導正確書寫

  四、練習用生字口頭組詞,加深對字義的理解

  五、填上合適的詞語

  半圓的()歡快地()

  美麗的()高興得()

  六、佈置作業

  1、讀課文。

  2、閱讀《看浪花》。

《回聲》教學設計三人教版2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學生: □中學 □小學

  2、學科:語文

  3、課時:2

  4、學生課前準備:

  (一)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二)自學生字新詞,讀準生字的讀音,想想詞的意思。

  (三)自學課文,思考課後的問題。

  (四)讓學生提出自學中遇到的問題。

  二、教學課題

  教養方面:

  1、 學會本課5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和由熟字組成的新詞。

  2、 理解課文內容,能根據課文中的句子展開想象,從而懂得回聲形成的原因。

  3、 能正確完成課後第二題填空。

  4、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育方面:

  1、 培養學生好學好問的良好習慣。

  2、 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熱愛大自然、勇於探索大自然奧秘的熱情。

  發展方面:

  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三、教材分析

  說明教材版本、選取的教學章節、以及教師個人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分析,需要清晰的闡明教學重點、難點以及教學準備。

  四、教學方法

  本課課文的語言淺顯,內容讀起來有一種親切感。為了突出教學重點,在教學中我把讀貫穿全文。我在朗讀教學中採用了齊讀、默讀、師生合作讀、表演讀、賽讀、帶動作讀等等。讓學生經歷了一個自讀、學讀、練讀、美讀的提高過程。我在本課教學中還創設了一定的語言情境,讓學生在語境中邊讀邊悟小青蛙的不同語氣和青蛙媽媽的語氣。讀出青蛙媽媽耐心、親切的語氣。很多學生都能讀出小青蛙的歡快和奇怪的語氣,讀出青蛙媽媽耐心、親切的語氣。學生各個都積極踴躍要參與分角色朗讀,學習氣氛活躍,收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五、教學過程

  說明如何匯入該課程,主要教學點的設計,知識拓展等。

  第一節

  教學要點:

  理解課文的內容,透過理解青蛙媽媽的話從而懂得回聲形成的原因。

  教學過程:

  一、 設疑激趣,匯入新課。

  1. 找一段回聲的錄音,課堂放給學生聽。

  2. 你覺得這聲音有什麼特別?你想知道些什麼?

  3. 設疑:你聽過回聲嗎?在什麼地方聽到了的?回聲是什麼回事?

  4. 板書課題、交待學習任務。

  二、 檢查預習

  提問: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 引導細讀,邊讀邊議

  1. 學習第一自然段。

  1.) 自由讀

  思考:這段話有幾句話,告訴了我們什麼?

  2.) 觀看示圖,用導讀的方法回答思考題:

  第一句告訴我們:小河上……

  第二句:半圓的……和水裡的……連起來,好像一個……

  3.) 指導感情朗讀:你覺得這裡的景色怎樣?誰能把這美的感覺說出來?

  過渡:就在這個美麗的地方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請同學們讀第二、三自然段,讀完後用一、兩句話告訴老師。

  2. 學習二、三自然段。

  1.) 小聲自由讀。

  2.) 在這裡發生了一件什麼有趣的事?看誰能用一句話來告訴老師?(強調“橋洞”)

  3.) 默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把小青蛙和“看不見的小青蛙”的話用“___”劃出來。

  4.) 檢查,示句:

  “呱呱呱,多好看哪!”

  “你是誰?你在哪兒?”

  5.) 指導讀句 想一想:小青蛙兩次說話的語氣一樣嗎?從哪裡知道的?

  a. 指導按標點符號讀好句子。

  b. 分角色朗讀:誰來當小青蛙?誰來當看不見的小青蛙?讓我們聽聽“看不見的小青蛙”怎樣學小青蛙說話的?(提示:學話的小青蛙要比小青蛙聲音要小。)

  6.) (讀小青蛙媽媽的問話。)聽到有人在學自己說話,小青蛙心裡非常奇怪,書上怎麼說。

  理解:奇怪極了

  板書:奇怪

  示句:“橋洞裡藏著一隻小青蛙吧!他在學我說話哩!”

  7.)指導讀好這個句子。

  出示生字卡讀讀理解: cang 藏

  過渡:多好向的小青蛙呀,橋洞裡真的藏著一隻小青蛙嗎?讓我們跟著青蛙媽媽一起去看一看。

  3. 學習第四自然段。

  1.) 自由讀

  思考:青蛙媽媽是怎樣做的?

  2.) 示第四自然段

  默讀:把寫青蛙媽媽動作的詞用“.”把它點出來。

  示生字卡讀讀理解:

  jian reng

  撿 扔

  (用做動作的方法學記這兩個生字)

  3.) 再找出寫河水變化的句子,用“___”劃出來。

  4.) 做實驗:利用玻璃缸投石演示,觀察水面的變化。

  5.) 剛才大家看到了什麼?

  師:剛才老師做的實驗,跟課文所講的現象是一樣的,讓我們一邊讀課文的句子,一邊想象剛才的情景。

  6.) 讀句“……河水……蕩回來”,出示生字卡讀讀理解:

  bo dang

  波紋 蕩

  7.) 演示動畫“扔石頭”,進行說話訓練。

  8.) 齊讀這個自然段。

  9.) 這個自然段告訴了我們什麼?

  小結板書:碰

  水的波紋 河岸

  蕩

  過渡:青蛙媽媽為什麼要這樣做?回聲到底是什麼回事?看第五自然段,聽聽青蛙媽媽是怎樣說的?

  4. 學習第五自然段

  1.) 指名讀

  思考:青蛙媽媽一共說了幾句話?

  2.) 示青蛙媽媽的話:

  問:有幾句話?第一句說什麼?

  3.) 示2、3句話,引導比較,理解。

  先引導學生從句子中找出相同的詞,再引導悟出聲音的波紋與水的波紋相似之處:碰到擋住它們前進的東西,都會回來。

  4.) 引導學生板書: 碰

  聲音的波紋 石壁

  返

  【】

  5.) 演示動畫:青蛙叫的回聲。

  練習說話:青蛙是怎樣聽到回聲的?

  6.) 填空練習:

  1. 水的( )碰到( )又( )回來。

  2. 青蛙叫的聲音的( ),碰到橋洞的( ),也要( )回來。

  7.) 小結板書:明白

  8.) 分角色朗讀這段。理解:一蹦老高

  過渡:回聲多有趣呀,小青蛙又回到橋洞裡聽那有趣的回聲了。

  5. 情景導學最後一段。

  四、 小結質疑。(略)

  1、 按板書小結。

  2、 質疑:學習了課文,你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嗎?

  第二節

  教學要點:

  鞏固練習,訓練提高。

  教學過程:

  一、 分角色朗讀課文。

  二、 練習說話,用“因為……所以……”說說回聲的形成。

  三、 完成課後練習題

  四、 分析生字的字形,指導田字格的書寫,進行擴詞,說話的練習。

  五、 佈置作業: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抄寫生字詞。

  附板書設計:

  回聲

  碰

  水的波紋 河岸

  奇怪 明白

  碰

  聲音的波紋 石壁

  返

  六、告訴同學們,如果有不理解或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透過百度去網上搜索相關內容參考複習

《回聲》教學設計三人教版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①初步感受聲音的強弱

  ②會唱《山谷回聲真好聽》,並唱出歌曲的強弱。

  能力目標:

  ①能區別生活中聲音的強弱;

  ②形成初步的音樂感受能力;

  ③培養初步改編歌詞的能力。

  情感目標:

  ①培養對音樂的濃厚興趣;

  ②培養熱愛自然,用歌聲讚美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並表現聲音的強弱。

  難點:較準確地用歌聲表現回聲的強弱效果。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1.聽音樂(課件播放《郊遊》歌曲)學生律動進教室。

  2.師生問好。

  3.匯入。

  孩子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好多動物朋友,你們能模仿出他們的叫聲嗎?試一試(課件出示動物形象:狗、青蛙、小雞、羊、蜜蜂、虎)。

  學生逐一模仿動物的叫聲。

  二、聯絡生活,自主感受

  1.辨析叫聲,感覺強弱。

  師:誰能告訴老師,蜜蜂和考慮的叫聲有什麼不一樣?

  2.打擊樂器,感覺強弱。

  節奏型 x x│x x│xx xx│xx xx│x x │x—│

  f p│f p │ff ff│pp pp│f x │f—││

  師:動物朋友們給你們帶來了兩種禮物,瞧,一個是大鼓,一個是雙響筒。你們喜歡這兩樣禮物嗎?誰想上來敲一敲?(點兩名同學),其他的同學閉上眼睛,仔細聽聲音,分辨是哪一個禮物發出的響聲。

  師:你們是怎麼分辨出來的?

  3.聯想生活,辨別強弱。

  師:嗯,聲音有大有小,有重有輕,在音樂課中我們把大的、重的聲音叫強音,用字母f表示;把小的、輕的聲音雖弱音,用字母p表示。小朋友們想一想,在平常的生活中,你們聽到過什麼聲音是強的,什麼聲音是弱的?

  學生討論後回答。

  4。敲擊節奏,辨別強弱。

  小白兔凱麗想請大家來進行一場比賽,大家想不想參加?

  a.課件出示比賽規則:每組推選一位選手,這兩位選手分別敲大鼓和雙響筒,選手聽從老師的指揮,奏出一段強弱分明的節奏,看哪一組選手敲得最準確。

  b.課件逐一出示節奏,選手按課件提示擊節奏。

  c.引導學生用嘴或身體發出強音或弱音。

  師:大家這麼高興,是不是都想親自參加比賽呀(是),可是,老師沒有這麼多大鼓和雙響筒呀,怎麼辦呢?(引導學生利用嘴或身體發出強音或弱音。如:考慮叫<強>、密蜂叫<弱>、拍肩<弱>、跺腳<強>, 用拍手、拍肩表示一。

  三、巧設情境,探究學習

  1.聽回聲、析強弱

  師:同學們表現棒極了,老師真高興,心情特別好,孩子們、能和老師一塊兒去效遊嗎?

  (課件出示美麗景色,老師解說畫面:你們瞧,鮮豔的花朵露出了燦爛的笑臉,清澈的小溪唱著歡快的歌曲,銀白的瀑布似一條條白玉帶,遠處的高山在雲霧中時隱時現,碧綠的河山圍著山腳蜿蜒盤旋。啊,我們終於登上了山頂,多狀觀啊,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山連綿起伏,一道道山谷深不見底。我真想大喊一聲。)

  教師示範大喊:“啊—————”。

  課件出示回聲,師作聆聽狀:咦,孩子們,這是什麼聲音?

  生答:回聲。

  師:老師的喊聲和回聲有什麼不同?

  2.練回聲,感強弱。

  師:小朋友們,你們和山谷一起來表演老師的回聲好嗎?(同時進行唱歌的發聲練習)

  師:(強)①你們好?————————— 生:(弱)①你好嗎?———————

  ② 12 3 4 5—— ② 12 3 4 5—— 、

  啊 啊

  ③ i 6 i 6 5 — ③ i 6 i 6 5 —

  啊 啊

  (小組討論)師:你們想對山谷說些什麼呢?好好想一想,想好了和同組的同學說一說(小組討論,為創編歌詞的五一節教學打下基礎)

  討論結束,師:想對山谷說什麼呢?誰先說,對著山谷大聲喊出來吧!老師表演你們的回聲。

  學生輪流說。

  3。唱歌曲,練強弱。

  ①初步感受歌曲旋律。

  師:同學們這麼熱愛山谷,山谷可高興了。聽,它唱起歌來了(課件播放歌曲)

  ②示範唱,讓學生找出喊聲部分和回聲部分。

  ③師:你怎麼知道這兩句是喊聲,這兩句是回聲呢?喊聲和回聲分別該怎麼唱呢?

  學生自由回答,師點評:喊聲強,回聲弱。

  ④多種形式教學歌曲。

  a.按節奏跟讀歌詞。

  b.跟琴模唱。(用la唱)

  c.齊唱。

  師:瞧,山谷邀請我們一起唱呢?

  d.學生分兩組輪流練唱回聲。

  e.表演合唱。

  師:同學們喜歡這美麗的山谷嗎?那我們把這首好聽的歌獻給它好嗎?(教師指導學生站好合唱表演隊伍,程式完整地表演合唱。)

  四、拓展延伸,創編歌詞

  1。激發創作興趣。

  師:當同學們看到美麗神奇的山谷時,有好多好多的話想對山谷說,那麼大家想不想把我們對山谷說的話唱進歌裡去呢?好,讓我們都來做小小詞作家吧!

  2。合作創編歌詞。

  3。小組彙報演唱。(老師也想做一做,能不能讓老師先寫一寫,出示“你好嗎?”發動小歌手,小小作詞家開始工作了。

  個人展示:學生表演時話筒沒響:可以即興說一句:可以集體表演)

  五、課後總結,激情延伸

  今天,小朋友們真能幹,不但學會了聽辨強音、弱音,模仿強音、弱音,還學會了一首好聽的歌,會新編歌詞,希望同學們每次學習都有很多的收穫,將來成為一名真正的音樂家。哦,時候不早了,看,小火車來接我們回去啦!孩子們,跟山谷說再見。

  (課件:火車開啦)學生律動出教室。

《回聲》教學設計三人教版4

  教學目標:

  1、認識呱、哩等六個生字,會寫岸、紋等八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歡快、奇怪、親切的語氣。感悟撿、扔、激、碰、蕩、返等詞語的用法。

  3、讀懂課文,初步瞭解回聲形成的原因,激發探索科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認識呱、哩等六個生字,會寫岸、紋等八個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歡快、奇怪、親切的語氣。感悟撿、扔、激、碰、蕩、返等詞語的用法。

  教學難點:

  讀懂課文,初步瞭解回聲形成的原因。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依題設疑,匯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當中有哪位到過空房子裡或是到過空曠的山谷中,拉長嗓音大叫過,叫完後你叫到什麼了嗎?(你啊他也啊;你問你是誰他也問你是誰)有趣嗎?誰知道這是怎麼回事?

  (設計理念:透過設疑,可集中學生注意力,讓學生產生急於學習本文的興趣和動力。)

  二、學習生字,讀順課文

  1、初讀課文,畫出生字。

  2、學習生字,生字組詞。

  3、理解有關詞語。

  (設計理念:先掃除文字障礙為後面的讀通、讀懂課文鋪平道路。)

  三、實驗演示,釋疑解難

  1實驗演示,也可透過媒體媒體演示,課後還可利用小溪、池塘做實驗)

  ①觀察並口述實驗過程中水的變化。

  ②默讀課文第四自然段,畫出課文描寫水變化的句子。

  (她撿起蕩回來)並認真朗讀。同時對撿、扔碰、圈等字詞加深理解。

  2、觸類旁通,釋疑解難

  重複朗讀感悟第五自然段。

  指名朗讀第五自然段,(板書關鍵詞)

  指導有感情地(用耐心、親切的語氣)讀青蛙媽媽的話。(可先聽課文錄音,再讀)

  (設計理念:透過演示,變抽象為具體,化難為易,觸類旁通。)

  四、感情朗讀,整體感悟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內容,感悟課文內容。

  2、引導學生說說讀後體會,(今天透過這篇課文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回聲是怎麼形成的,其實大自然還有很多奧秘我們還不懂呢,今後我們還要更進一步的學習研究。)

  (設計理念:整體感悟課文內容,有利於進一步地把握全文。)

  五、讀寫練習,鞏固新知

  1、熟讀課文。

  2、抄寫有關字、詞。

  (設計理念:透過讀寫練習,有利於鞏固新知。)

  附:板書設計

  回聲

  水水波河岸蕩

  (聲)(聲波)(石壁)(返)

《回聲》教學設計三人教版5

  學習目標:

  1、認識呱,哩,圈,紋,碰,返6個生字,指導書寫“倒”“影”兩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歡快、奇怪、親切的語氣。

  讀懂課文,初步瞭解回聲形成的原因,激發探索科學的'興趣。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語氣朗讀課文,讀出奇怪、親切、歡快的語氣。

  教學難點:

  初步理解回聲形成的原因。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

  1、板書“聲”(學生讀一讀)。

  師:平時大家都聽到過什麼聲音?(學生自由說)

  2、(1)板書“回”。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回聲,那什麼才是回聲呢?同學們想不想知道?(師問生答)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給課文標上自然段。(教師巡視指導)

  思考:這篇課文講了誰和誰?它們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2、學習課文生字生詞(課件出示)。

  a、學生齊讀,抽讀。

  b、學生認讀生字卡。

  c、示範會寫的生字:洞和遊

  d、找出帶生字的句子讀讀。(出示對話的句子)

  三、細讀課文、感悟課文。

  1、學習第一自然。

  (1)、出示課文插圖。(學生自由說說看到了什麼?)

  (2)、出示:半圓的橋洞和水裡的倒影連起來,好像一個大月亮。(結合圖片理解“倒影’)(半圓的橋洞和水裡的倒影連結起來像什麼啊?)

  師:你覺得這裡的景色美嗎?(用讚美的語氣讀一讀)

  2、學習2、3自然段

  (1)師:小青蛙看到美麗的景色,很高興,他叫了起來(學生畫一畫句子)

  (2 )課件出示句子(學生讀一讀,讀出歡樂的語氣) 板書:高興

  (3)這時,小青蛙聽到了什麼聲音?(學生畫一畫句子)

  a、課件出示(學生讀一讀)。

  你能讀出小青蛙的高興勁嗎?學生練讀,指2生讀。

  引讀:感嘆號誰能讀出來?問號誰又能讀出來?你愛讀嗎?

  b、分角色朗讀。誰當真的小青蛙?誰當那隻看不見的小青蛙?老師讀旁白。

  多奇怪呀,小青蛙也感到很奇怪,

  他奇怪什麼?他來向媽媽尋求答案了,找出小青蛙問媽媽的話。那你就用非常奇怪,奇怪極了的語氣讀讀青蛙問媽媽的這句話。(出示青蛙問媽媽的話)

  橋洞裡藏著一隻小青蛙吧?他在學我說話哩。 板書:驚訝

  1、媽媽又是怎樣告訴他的,是不是直接回答的啊?(找出有關的句子)

  2、媽媽是怎樣說的?(找一找,讀一讀,讀出親切的語氣)

  (1)請大家快來讀一讀第四自然段。

  (2)隨學生的朗讀,螢幕出示句子:你能填空嗎?

  青蛙媽媽帶著小青蛙跳到岸上。她( )一顆石子,( )河裡,河水被激起( )。波紋( )到( ),又一圈圈地( )回來。

  指名填空。

  (學生自由讀,表演體會:撿、扔、碰、蕩)

  a、出示課文插圖。(學生結合插圖理解水的波紋)

  大家一起表演一下青蛙媽媽投石擊水的動作。對,就這麼一扔,河水發生了什麼變化?請大家再看螢幕課件(石子激起波紋,又蕩回來)。有趣不?誰能再來讀一讀?(指2名讀這一段)。

  那麼聲音的波紋和水的波紋是一樣的。(出示媽媽說的話再讀一讀。)

  誰願意讀青蛙媽媽的話?指名讀。誰來說一說你讀懂了什麼?(水的波紋碰到橋洞要蕩回來,聲音的波紋碰到石壁也要返回來。)板書:(略,見附頁)

  b、課件出示課文插圖(結合圖片引導學生了解回聲形成的原因)。

  同學們想一想,蕩回來的“蕩”是什麼意思?

  你蕩過鞦韆嗎?我們說水波那種一起一伏,慢悠悠地回來的樣子,就是蕩。大家再想想返回來的“返”是什麼意思?“返”就是回來的意思。(師示範加上動作說這句話)

  瞧,為了讓小青蛙明白回聲,青蛙媽媽是多麼耐心,多麼親切,多麼形象的打比方!老師特別想把青蛙媽媽的話讀一讀。你們想聽嗎?師範讀。

  誰願意學著老師的樣子,把青蛙媽媽的話再完整地讀一下?看誰能讀出媽媽親切的語氣,對孩子深情的愛!自己練習讀,指名讀。

  這下子謎底揭開了。小青蛙明白了嗎?從哪看出來的?你說他現在心情怎麼樣?

  生:(高興)從哪個詞可以看出來?(一蹦老高、、、)

  師:你能讀出它高興的心情嗎?快來讀一讀這句話!

  所以小青蛙又游回橋洞裡,呱呱地叫個i不停,他現在心情怎樣呢?從哪個詞看出來的。(歡快) 板書:歡快

  你看,小青蛙多麼善於觀察,善於思考,而且發現問題就去問,他多可愛啊!

  “歡快”是什麼意思?:非常興奮。特別高興。他為什麼特別高興?

  我們就用歡快的語氣齊讀最後一段。生:(齊讀)。

  3.指名分角色讀課文。(出示小青蛙與青蛙媽媽對話的句子)

  四、總結拓展。

  師:好,大家平時聽到過回聲嗎?在什麼地方?

  生:在山谷裡能聽到。

  生:在新家裡沒放東西的時候,一叫能聽見回聲。

  師:還從哪兒能聽到回聲呢?以後同學們得留心觀察哦。

  出示小青蛙的話:大自然還有很多像回聲一樣的知識等著我們去發現、去探索呢!衷心祝願小朋友們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到更多知識。

  五、小結。

  學習這篇課文,你們懂得了什麼?(生自由說)

  五、佈置作業。

  1、回家後用臉盆做一個實踐,觀察水波碰到盆壁又蕩回來的樣子。

  2、到空房子喊兩聲,聽聽自己的回聲。

  3、抄寫生字詞。

  六、板書設計。

  1、回聲

《回聲》教學設計三人教版6

  【教學思路】

  實驗演示,突破難點。

  1、思考:青蛙媽媽帶著小青蛙跳到岸上以後做了什麼事?請大家默讀第四段,用筆畫出表示青蛙媽媽動作的詞語。

  2、演示解疑。(課件或投影)

  ⑴觀察水的變化。

  ⑵口述水的變化。

  ⑶朗讀課文第四段,並指導學生將文中的詞語和老師實驗時所用物品、所做動作的詞語加以比較,撿—拿、扔—投、河岸—盆壁。

  ⑷結合詞語比較,記認“撿、扔、碰、圈”等字,並相機進行字義的理解。

  3、朗讀感悟第五段:

  ⑴指導朗讀青蛙媽媽的話。

  青蛙媽媽是在解答小青蛙的疑問,要讀出耐心、親切的語氣,節奏應該稍慢。

  自由練讀──指名讀──範讀或領讀(如果學生讀不好)──練讀──指名讀──齊讀。

  ⑵小青蛙聽了媽媽的話恍然大悟,他非常高興,要讀出歡快的語氣,節奏要稍快。

  自由練讀──指名讀──範讀或領讀(如果學生讀不好)──練讀──指名讀──齊讀。

《回聲》教學設計三人教版7

  教材分析:

  《回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快樂讀書屋”四中的一篇課文。這篇科學童話向學生展示了一個物理現象——回聲,本文讀起來有一種親切感,也增加了學生對大自然現象瞭解的吸引力,激發學生有探索科學的興趣。

  教學理念:

  1、本次教學透過創設一定的情境,採用悟讀組合式教學。在教學中,多方位組織、引導、點撥,使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2、課前佈置學生到大自然中去體會回聲,大致對回聲有一個初步認識。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8個漢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歡快、奇怪、親切的語氣。

  3、可聯絡上下文讀懂課文,初步瞭解回聲形成的原因,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

  4、透過朗讀課文感受語言的美,體會文中展示的奧秘,展開想象,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讀懂青蛙媽媽說的話,瞭解回聲的原理。

  2、認識6個生字。

  課前準備:

  1、生字詞語卡片、圖片或課件。

  2、課前引導學生去生活中體驗回聲。

  教學時間:

  建議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揭示課題

  1、談話揭題:小時侯,老師很喜歡鑽到空房子裡或是到空曠的山谷中,拉長嗓音不停地大叫:“你是誰?誰在學我說話?”然後總能聽到令人興奮而又好奇的回答。課前我也讓大家在生活中去尋找這個感覺,你談談自己的體會吧!(學生談感受)(板題:回聲)

  (聯絡課前實際,拉近課文內容與學生的距離,激發學生表達願望,自然引入課文學習。)

  2、揭題激趣:(板書:聲)你們看這是什麼字?平時你們聽過什麼樣的聲音?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篇課文《回聲》,看到課題同學們想知道什麼?(學生質疑。)好,下面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自己讀課文。

  (因題質疑,培養了學生思考、提問的能力。同時瞭解了學生的認知基礎和學習動機及問題取向,有利於設計教學活動,促進教學活動的高效率。)

  二、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引導學生明確學習任務,自讀課文。思考: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麼?注意讀準每一個生字的字音,劃出帶有生字的新詞以及不懂的詞句。記下自己不明白的問題。

  (培養自讀能力,整體感知課文。)

  朗讀

  1、分組自由朗讀課文,互相評議,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幫助讀書有困難的同學共同進步。

  2、指讀。喜歡讀哪段就讀哪一段,師生共同評議。

  三、交流探討,理解感悟

  1。小組合作學習,理解內容。

  (1)小青蛙聽到了什麼聲音?把有關句子畫下來。想一想,這些聲音是小青蛙在哪兒聽到?媽媽是怎樣回答小青蛙提出的問題的?把有關的句子畫來。仔細讀一讀。

  (2)小青蛙是怎麼弄明白這是回聲的?媽媽不但告訴了小青蛙這是回聲,還做了一個小小的實驗,誰來說說這個實驗是怎麼做的?從青蛙媽媽的話裡,你知道了什麼?

  2。彙報展示,深入理解。

  教師可以提供如下的提示:(出示句子,引導學生填空。)

  青蛙媽媽帶著小青蛙跳到岸上。她()一顆石子,()河裡,河水被激起()。波紋(),又一圈圈地()回來。

  (抓住課文的主要線索,突出重點部分,引導學生透過分角色朗讀,合作討論,完成填空等活動,初步瞭解了回聲現象。培養了學生合作交流能力,提高了閱讀理解和語言表達水平。)

  3、教師運用多媒體或圖片等,進一步解釋聲波,加深學生對回聲現象的理解。

  4、根據自己的理解,結合課件或圖片,同桌或與周圍的同學互相講解。

  教師也可以根據本班學生實際選擇如下方式進行提示:(1)聲音的()碰到橋洞的(),要()回來。這樣,小青蛙就能聽到()啦。這返回來的聲音就是()。(2)你能用上“因為……所以……”的句式來說說小青蛙為什麼能聽到自己的回聲嗎?

  四、拓展閱讀,延伸課外

  1、出示句子:暑假裡,媽媽帶著小明大山裡去遊玩。她們來到山頂上,小明對著大山喊:“喂,我來啦!”對面的大山也喊了起來:“喂,我來啦!”小明感到非常奇怪。媽媽笑著說:“___________。”

  小朋友都來做小明的媽媽,對你的同桌說說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呀?

  (訓練學生語言,發展學生思維,鞏固學生對回聲現象的認知。)

  2、平時生活中你認為哪裡還可以聽到回聲?你能來解釋一下嗎?

  3、小結:課外同學們可以去找一找,親耳聽聽自己的回聲,只要我們多聽、多看、多想,就能發現大自然中的無窮奧秘。

《回聲》教學設計三人教版8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歡快、奇怪、親切的語氣。

  2.讀懂課文,初步瞭解回聲形成的原因,激發探索科學的興趣。

  3.感受語言的美,體會文中展示的奧秘,展開想象,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初步瞭解回聲的成因。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上一節課,我們學會了課文的生字新詞,還學習了第一自然段,把我們帶到了這個美麗的地方,(課件展示“橋景圖”)讓我們用讚美的語氣再讀一讀第一段吧。

  2.過度:就在這個美麗的地方小青蛙發現了一種奇怪的現象,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二、研讀感悟。

  (一)學習二、三自然段

  1.請一、二組同學朗讀第二段,我們想想小青蛙發現了什麼?(在橋洞底下發現的有一隻小青蛙在學它說話。)

  2.那隻小青蛙學它說了什麼話,請你用 畫下來讀一讀。請注意標點,讀出不同的語氣。

  3.誰能給大家演一演呢?誰當小青蛙?誰當學話的小青蛙?大家仔細聽他們是怎樣讀的。

  4.小青蛙兩次說話的語氣一樣嗎?為什麼?(不一樣,第一次話是讚美的語氣,第二次話是疑問的語氣。)

  5.引讀第三段:這時候,小青蛙——,於是他——,媽媽——

  6.過度:我們也跟著青蛙媽媽一起去看一看吧。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

  1.請三、四組同學讀第四段。想想:青蛙媽媽是怎樣做的?

  2.青蛙媽媽怎樣做呢?它有哪幾個動作,你能找出來嗎?

  3.青蛙媽媽把石子扔進小河裡,水面發生了什麼變化?(板畫:河水激起波紋)在什麼情況下蕩回來?(碰到河岸)(板畫:又一圈圈蕩回來)同學們想一想,如果離著河岸很遠,會蕩回來嗎?

  4.我們一起來看看動畫。(課件演示青蛙媽媽把石子小河裡)

  5.學了這段你知道了什麼?(板書:水波 河岸 蕩)

  6.過度:青蛙媽媽為什麼讓小青蛙觀察水波紋呢?請看第五自然段。

  (三)學習第五自然段。

  1.請同學們自由讀第五自然段,想想青蛙媽媽的話是什麼意思?

  2.大家數一數青蛙媽媽說了幾句話?你明白嗎?

  3.引導理解:第一句話告訴我們什麼呢?(叫聲像水的波紋)(師學著青蛙媽媽的樣子一邊指圖一邊範讀)第二、三句:青蛙媽媽為什麼說他們像呢?(板書:聲波 石壁 返)師引導比較:水波一起一伏地在動,因此是——(生答:“蕩” 回來);而聲波是直接——(生答:“返” 回來。)下面我們加上動作說說這句話。(師示範,生配動作讀)第四句:小青蛙又一次聽到的聲音我們叫它什麼?(回聲)

  4.青蛙媽媽可真會講道理,我們把它的話再完整地讀一遍。

  5.(課件演示“回聲圖”)引導學生邊看邊說:小青蛙在橋洞裡面叫,聲音的波紋碰到橋洞的石壁又返回來,小青蛙就聽見自己的聲音了。

  6.小拓展:關於回聲和聲波的知識資料城也有介紹,大家快來讀一讀p139~140第6、7篇小短文。

  7.除了課文講的橋洞裡,在生活中,我們還會在哪些地方可以聽到回聲呢?

  8.同學們看來都明白這個道理了,我們回到課文裡看,小青蛙明白了嗎?從哪看出來的?你說他現在心情怎麼樣?這句該怎樣讀呢?

  (四)學習第六自然段。

  1.最後一段又告訴我們什麼呢?齊讀第六段。

  2.你覺得小青蛙現在心情怎樣?他為什麼特別高興?

  3.小結:小青蛙明白了道理,學到了知識感到由衷的高興。

  三、總結拓展。

  1.你還想知道更多關於回聲的故事嗎?小青蛙邀請大家到資料城裡閱讀p137~139第3、4、5篇故事。

  2.過度:這些回聲的小故事有趣嗎?老師相信你們編的會更有趣!現在我們進入“小作家天地:回聲的小故事可真有趣,我也來編一個!”

  提示:(一)小青蛙學會了回聲的知識,高興極了。他要去告訴小夥伴。他去找誰了?他怎麼找?他們說了什麼話,還做了哪些有趣的事?

  (二)哪些人或者小動物來到什麼地方聽到回聲?他們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編一個有趣的故事。

  3.評議習作。

  4.小結:關於聲音還有許多奧秘,同學們課後繼續尋找吧!

  四、板書設計。

《回聲》教學設計三人教版9

  【教學內容】

  人教社課標實驗教材二年級上冊

  【課前透視】

  這篇科學童話借小青蛙遇到的“問題”和青蛙媽媽的講解向學生展示了一個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回聲。課文語言淺顯,情節生動,引人入勝,內容充滿童真童趣,讀起來有一種親切感。教學中應從文章內容和學生實際出發,透過多形式的朗讀,理解課文內容,提高閱讀能力,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大多數學生對回聲的瞭解只停留在感性認識的層面,甚至有的同學根本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因此,在課前教師應鼓勵學生到大自然中去體會,豐富學生的感知。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充分閱讀課文,聯絡生活經驗,運用圖片或多媒體等手段,揭開回聲的奧秘。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8個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和由熟字組成的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歡快、奇怪、親切的語氣。

  3、讀懂課文,初步瞭解回聲形成的原因,激發探索科學的興趣。

  4、感受語言的美,體會文中展示的奧秘,展開想象,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初步瞭解回聲的成因。

  【資訊資料】

  1、生字詞語卡片、圖片或課件。

  2、課前引導學生去生活中體驗回聲。

  【教學時數】

  兩課時。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談話揭題:小時侯,老師很喜歡鑽到空房子裡或是到空曠的山谷中,拉長嗓音不停地大叫:“你是誰?誰在學我說話?”然後總能聽到令人興奮而又好奇的回答。課前我也讓大家在生活中去尋找這個感覺,你談談自己的體會吧!(學生談感受)(板題:回聲)

  (聯絡課前實際,拉近課文內容與學生的距離,激發學生表達願望,自然引入課文學習。)

  2、揭題激趣:(板書:聲)你們看這是什麼字?平時你們聽過什麼樣的聲音?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篇課文《回聲》,看到課題同學們想知道什麼?(學生質疑。)好,下面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自己讀課文。

  (因題質疑,培養了學生思考、提問的能力。同時瞭解了學生的認知基礎和學習動機及問題取向,有利於設計教學活動,促進教學活動的高效率。)

  〖對話平臺〗

  一、自讀

  引導學生明確學習任務,自讀課文。思考: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麼?注意讀準每一個生字的字音,劃出帶有生字的新詞以及不懂的詞句。記下自己不明白的問題。

  (培養自讀能力,整體感知課文。)

  二、識字

  1、字卡出示“我會認”中的生字:“呱哩圈紋碰返”:

  結合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把識字與讀文聯絡起來,強調重點字音。如:呱:讀什麼?“呱呱呱”是誰的叫聲?課文裡的小青蛙是怎麼叫的?(指名讀句子、指導朗讀);圈、紋:課文中“圈”和“紋”可以組成詞語──一圈圈波紋。(出示)看看課文的插圖,找找一圈圈波紋是怎麼樣的?(指名)你能不能根據課文內容用這個詞語一句話?(出示課文插圖。一圈圈波紋碰到河岸又返回來。)

  (結合語言環境,進行識字活動,避免了形式枯燥,做到了識用結合,提高了識字效率,訓練了學生語言。)

  2、組內識字鞏固。組織組間的識字比賽。

  二、寫字

  1、出示我會寫中的8個字,組織學生觀察,分類學習書寫。

  2、要寫的字中有三個左右結構的字,看看哪些字左窄右寬,哪些字左寬右窄?指名說(洞、紋是前者,影是後者。)範寫。生描紅,臨寫。同桌評一評。

  3、觀察。兩個大口框的字──圓,圍。大口框和口字的寫法不同(口字的左右豎和右邊的折向裡收,大口框不向裡收。)範寫。生寫。

  4、範寫“倒、遊”提醒各部分應該寫的瘦長,緊湊一些。提醒寫字姿勢。

  (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抓住漢字的書寫規律和特點,豐富識字寫字經驗,提高書寫能力。)

  三、朗讀

  1、分組自由朗讀課文,互相評議,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幫助讀書有困難的同學共同進步。

  2、指讀。喜歡讀哪段就讀哪一段,師生共同評議。

  四、感悟

  1、組織學生透過讀文,回答自己課前的問題或是在讀書中弄懂的問題。回答,讀相應的課文。

  2、啟發思考:小青蛙聽到了什麼聲音?把有關句子畫下來。想一想,這些聲音是小青蛙在哪兒聽到?媽媽是怎樣回答小青蛙提出的問題的?把有關的句子畫來。仔細讀一讀。

《回聲》教學設計三人教版10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科學童話。它透過小青蛙在石橋洞裡聽到自己的回聲以及和媽媽對話,生動有趣地說明了什麼是回聲和產生回聲的原因,深入淺出地告訴了我們一個科學知識。課文優美、生動,動靜結合,給人以美的享受。

  【學習目標】

  1.認識“呱、圈”等6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第四和五自然段,讀出親切,歡快的語氣。

  3.透過課前體驗,朗讀課文,合作探究等形式瞭解回聲形成的原因,激發探索科學興趣。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情朗讀課文,重點理解第四和第五自然段。

  【教學難點】瞭解回聲形成的原因。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1.看大螢幕,師:同學們請你們閉上小眼睛,仔細聽聽,這是什麼聲音。師:誰來說說你聽到了什麼?

  2.師:今天我們來學一個和回聲有關的故事。

  3.師:請同學們拿出小手和老師一起寫課題。{板書:回聲}

  師:同學們請注意“聲”字不僅翹舌而且還有後鼻音。{板書:shēng}讀“聲”。

  4.師:請同學們把課題齊讀一遍。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初讀課文。

  師:請同學們自己來讀讀這個故事吧?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並在每個自然段前標上序號。師:恩,有的同學速度很快,已經讀好了,坐端正了。

  2.檢查生字:

  呱 哩 圈 紋 碰 返

  師:誰來讀讀第一個字?拼讀。師:你的三拼音讀得很準。師:誰再來試試?師:你的聲音很響亮。師:同學們,我們一起來讀讀吧!師:下一個,誰來?你來讀。師:你的輕聲讀得很好!師:我們學著他的樣一起讀讀。

  師:第三個字有點難讀,誰來試試?師:三拼音節讀得很準。師:一起讀!

  師:下個字,請你讀!師:前鼻音讀得真準。大家一起來試試!

  師:誰來讀第五個字?師:很好,後鼻音讀得很準。師:請大家齊讀。師:恩,同學們都讀準了!

  師:最後一個字!請你讀。師:全班跟讀。

  3.去拼音讀字。

  師:去掉拼音帽還能讀準嗎?自由試一試。師:都讀好了嗎?現在我們來開火車,火車火車往哪開?

  4.讀詞語。

  師:生字躲到詞語裡去了。你還會讀嗎?呱呱叫一圈圈波紋碰到返回

  師:現在請同學們同桌互相讀這些詞,如果你的同桌還讀不準的,請你幫幫他!一起讀讀!

  5.瞭解“返回”

  師:最後一個詞“返回”有個小秘密,返就是回的意思,我們再來讀讀這個有趣的詞吧!(齊讀)

  6.讀詞、句子(河水被激起一圈圈波紋)

  師:大家看“一圈圈”和“波紋”碰到一塊兒了,你會讀嗎?你讀,你讀。師:這就是一圈圈波紋,一起讀。師:(電腦螢幕用滑鼠點)現在老師把詞語放進句子裡,你還會讀嗎?自己練一練。請你讀!師邊做動作,邊讀河水被激起一圈圈波紋。請大家帶著動作讀。

  三、細讀課文,感悟回聲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師:同學們生字寶寶我們已經掌握了,那現在老師想問問你們:這篇課文講了誰和誰的故事呀?

  2.師:是呀!小青蛙跟著媽媽來到橋洞底下,他看到了什麼?你們覺得這裡的景色怎樣呀?

  3.師:是呀!特別美!課文的哪個自然段描述了這個美麗的地方呢?

  師:你能不能美美地讀一讀這個自然段?請你來!師:我聽到他讀得真美呀!讓我們一起來學他的樣讀一讀吧。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師:是呀!小青蛙看到美麗的景色,高興地叫?註明:師引讀,點選螢幕。

  師:這時橋洞裡傳來了一個聲音——(師輕讀)“呱呱呱,多好看哪!”

  師:小青蛙緊接著又問?

  師:“你是誰?你在哪兒?”

  2.師:(出示這句話:呱呱呱,多好看哪!)仔細看,這句的結尾是什麼標點符號呀?

  師:說明他心裡怎麼樣?師:那我們一起來高興地讀讀這句話吧!誰再來讀讀?他讀得真高興呀,我們再來讀讀!

  師:(出示這句話:你是誰?你在哪兒?)這句是什麼標點符號呢?師:那該怎麼問呢?請你來!(我們在讀問句的時候,要稍微地往上揚一點,像老師這樣,){範讀}我們一起來問問吧!

  3.師:誰想來表演這隻小青蛙?誰想來表演那隻看不見的小青蛙?咱們一起來看看,看不見的小青蛙是怎樣學小青蛙說話的。學生評價。

  4.師:小青蛙這時聽到有一隻青蛙在學他說話,他心裡會感到怎樣?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師:於是,他就去問?誰來讀讀他問媽媽的話?(指導讀出奇怪的語氣。)我聽到他讀出了那種奇怪的感覺。我們也一起來奇怪地問問吧!

  (四)學習第四——六自然段。

  師:青蛙媽媽聽了小青蛙的話是怎樣做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學習第四自然段

  (1)師:同學們,青蛙媽媽撿起一顆石子,扔進河裡。這時河水發生了什麼變化呢?請同學們先讀讀第四自然段,再來填一填吧。師:誰來填?師:我們一起讀。

  (2)師:我們一起來看看河水是怎樣變化的吧?

  (3)師:誰來讀讀這段話?我聽到你的碰字字音讀得比較重。

  師:誰再來讀?你的蕩字也讀得比較重了。我們大家一起再來讀讀吧!

  (4)師:是呀,石子一扔,河水被激起一圈圈波紋。水的波紋{板書:水波}碰{板書:碰}到了?{板書:河岸}又怎麼樣?(師邊做動作演示){板書:蕩}

  (5)師:我們再來讀讀這河水的變化吧,會做動作的同學可以邊讀邊做動作。

  2.學習第五自然段

  (1)師:還有什麼波紋也跟河水的波紋一樣呢?讀讀第五自然段,你們就能找到答案了。

  師:請你說!你找到了什麼?(生:聲音的波紋)

  (2)師:哦,聲音的波紋,那聲音的波紋又是怎樣變化的呢?請同學們填空:聲音的()碰到橋洞的(),要( )回來。這樣,小青蛙就能聽到()啦。這返回來的聲音就是( )。師:請你來填!師:一起讀。

  (3)師:同學們現在我們來感受下小青蛙的回聲吧!

  (4)師:你能用上“因為……所以……”的句式來說說小青蛙為什麼能聽到自己的回聲嗎?

  (5)師:是呀,聲音的波紋{板書:聲波}碰{板書:碰}到了?(生:橋洞的石壁){板書:石壁},也要返回來{板書:返}。(手演示)這樣我們的耳朵就聽到回聲了。(一隻手指著耳朵)這就是回聲。(手指著板書課題)

  (6)師:聲音的波紋可真有趣呀,誰來讀讀這句話?請你讀!恩,我聽到你的返字讀得比較重,大家再來讀讀吧!

  (7)師:是呀,這就是回聲,青蛙媽媽就是想把這個道理告訴小青蛙的,我們把青蛙媽媽說的話讀一讀吧!

  (8)師:小青蛙明白了回聲,高興得一蹦老高,說:“(生:媽媽,我明白了,這就是回聲吧?)”師:媽媽笑著點點頭。

  3.學習第六自然段

  (1)師:小青蛙又游回橋洞裡,(生:呱呱地叫個不停)。橋洞裡立刻響起了一片呱呱的回聲。小青蛙歡快地說:“(生:多好玩啊!)”

  (2)師:小青蛙懂得了道理,多高興呀!同學們,讓我們把自己當成小青蛙,高興地讀讀最後一個自然段吧。

  四、學寫生字

  (一)學“影”字

  1.師:同學們現在我們也和小青蛙一樣,帶著歡快的心情來學寫兩個生字吧!看到“影”字。師:同學們看看這個字是什麼結構呀?你是怎麼記住這個字的?

  2.這個字的部首是什麼呀?這個三撇就是我們今天新學的部首,我們仔細觀察寫這三撇的時候,我們要注意什麼呀?要注意這三撇起筆在同一條線上。我們在寫這個字的時候還要注意左邊要寫得比較(生:寬)右邊寫得比較(生:窄),(師:加上手勢)這就叫左寬右窄。

  (二)學“遊”字

  1.看看這個字,遊的左邊是?(生三點水),中間是?(生方),右邊是?(生撇,橫,子,)老師有個好方法來記這個字:大人帶著孩子到一個方方的池塘裡游泳。

  2.這就是什麼字呀?閉上眼睛記一記,記住了吧?我們一起來寫一寫,(書空)小手拿出來。預備齊,點(生繼續讀)。(師生一起寫,師注意面對學生書空)同學們注意這三個部件要寫得瘦長一些。

  3.下面老師把兩個字送進田字格!{板書“影和遊”}請你們用小眼睛仔細觀察!現在你們也把這兩個字送進田字格里吧,描一個,寫一個。(師範寫“影和遊”,生描和寫)師提醒寫字姿勢。

  4.學生作業展示:師:我們一起來看看某某的影字三撇的起筆在同一條直線上,(用筆指著書上)整個字擺在田字格的正中央,而且寫得左邊寬右邊窄。哎呀,真棒!打鉤。

  5.這個學生的遊字三個部件寫得瘦長,而且捱得很緊,像一家人,真不錯!打鉤。

  五、拓展

  1.師:同學們,生字我們就學到這,今天我們學習了一篇很有趣的課文《回聲》,平時你們聽到過回聲嗎?(生:聽到過)你們是在哪聽到的呢?

  2.師小結:除了回聲,其實我們的生活處處存在著一些自然科學現象,只要我們仔細觀察,認真思考,我們就會發現很多很多,用你們的眼睛,用你們的心到生活中去發現吧。

  3.師:好,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生字,讀懂了課文,還學寫了兩個生字,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剩餘的生字,並且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以上就是小編分享的回聲優秀教學設計的全部內容,如果對你有幫助,請繼續支援語文網,並提出您的寶貴建議,小編會盡最大的努力給大家收集最好最實用的教學文章!

《回聲》教學設計三人教版11

  【教材簡析】

  《回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31課。這篇科學童話向學生展示了一個物理現象—回聲,本文讀起來有一種親切感,也能增加學生對大自然現象探索的吸引力,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

  【學生分析】

  本課是二年級的語文課,涉及到的是自然當中一種普通物理現象,但大多數學生對回聲知識瞭解的不夠多,多數學生不知道“回聲”是怎麼回事,因此,課前鼓勵學生到大自然中去尋找、去體會,學生可結合簡單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表達自己對回聲的認識。還可藉助圖片多媒體等手段讓學生了解回聲是怎麼回事。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漢字,會寫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要讀出奇怪、歡快、親切的語氣。

  3、可聯絡上下文讀懂課文,初步瞭解回聲形成的原因,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

  4、透過朗讀課文感受祖國語言的美,體會文中展示的奧秘,展開想象,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和詞句訓練。

  【設計思路】

  1、本次教學透過創設一定的情境,採用邊讀邊悟組合式教學。在教學中,多方位、多角度組織、引導、點撥、使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合作,交流。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在小組討論中學會語言合作。

  2、課前佈置學生到大自然中去尋找、去體會回聲,課堂上大家交流,讓每個學生積極參與,鍛鍊口頭語言的表達能力。

  【教學準備】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收集有關回聲的資料;設計識字的相關課件,創設一定的情境;設計引導性問題。

  2、學生準備:收集有關回聲的資料;預習課文;自己嘗試學習生字;查閱相關資料,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師:呱呱……青蛙寶寶們好!我是你們的青蛙媽媽,今天媽媽就為你們帶來好看的動畫片,開心嗎?

  生:開心。

  (師播放回聲的錄音)

  師:告訴媽媽,你們聽到了什麼?

  生:(各抒己見)

  師:這就是回聲(板書課題)

  師:你還在哪兒聽到過回聲呢?

  生:(各抒己見)

  師:回聲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媽媽不想直接告訴你們,想讓寶寶們利用你們手中的課本自己去探討,媽媽相信你們都是最棒的。

  (學生自己自由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識字

  師:寶寶們長的真快,連媽媽都快叫不出你們的名字來了,下面媽媽想和你們做一個遊戲,首先四個小寶寶在一起先介紹自己,在讓別人給自己的名字找一個好朋友。

  (學生分組識字)

  師:寶寶們,再和媽媽玩遊戲吧!媽媽喊你們的名字,喊到誰,誰就要站起來高舉自己的名字,向大家介紹自己的名字。

  三、理解課文內容

  師:寶寶們真聰明,媽媽想帶你們到小河邊去玩吧(出示課件1)瞧!小河上有座橋。半圓的橋洞和水裡的倒影連起來,好象一個大月亮。寶寶們感覺怎樣?

  生:多好看呀。

  師:媽媽想做個實驗考考你們,請認真觀察(播放課件)。

  師:媽媽是怎樣做這個實驗的呢?你們發現了什麼?哪個寶寶最棒?(生邊說,師邊出示第四自然段的文字)

  師:寶寶說的真好,哪個寶寶能讀的最好?(指導讀,強調動詞)

  師:寶寶們,你們也像媽媽一樣自己做做吧,不過媽媽有要求,組長寶寶做,其他的寶寶認真觀察。

  (學生做實驗)

  師:寶寶們請坐好,你們發現了什麼?

  生:我發現石子扔進水裡會有一圈一圈的波紋。

  生:我看見那一圈一圈的波紋碰到盆壁又回來了。

  生:……

  師:寶寶們觀察的真仔細,你們不是想知道回聲是怎麼回事嗎?媽媽告訴你們呀,其實聲音和水一樣,也要波紋,只是我們看不見,有一個青蛙寶寶想為大家演示一下,可要認真看喲。(播放課件)

  師:寶寶們發現了什麼?

  生:(各述己見)

  (師根據生說的出示第五自然段的文字)

  師:這就是媽媽要給寶寶們說的。(師範讀第五自然段)

  師:寶寶們,你們覺得媽媽說的好嗎?

  生:好!耐心,親切。

  師:哪個寶寶想模仿一下耐心而親切的媽媽給其他的小寶寶講講。下面請寶寶們自由練習一下吧!

  (生自由練讀。)

  師:現在我們邀請一位青蛙媽媽上場,誰第一個挑戰?

  生:我來試一試。

  師:他讀的像嗎?

  生:我認為他讀的還可以,但語氣還是不夠耐心,親切。

《回聲》教學設計三人教版12

  教學目標

  〖教養方面〗

  1、學會本課5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和由熟字組成的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能根據課文中的句子展開想象,從而懂得回聲形成的原因。

  3、能正確完成課後第二題填空。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育方面〗

  1、培養學生好學好問的良好習慣。

  2、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熱愛大自然、勇於探索大自然奧秘的熱情。

  〖發展方面〗

  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第五段青蛙媽媽對小青蛙說的話。

  教具準備

  多媒體電教裝置(電腦、投影儀、電教平臺)

  多媒體電教軟體(《回聲》課件)

  幻燈機、盛水的玻璃缸

  教學時數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誘導預習。

  〖教學過程〗

  1、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2、自學生字新詞,讀準生字的讀音,想想詞的意思。

  3、自學課文,思考課後的問題。

  4、讓學生提出自學中遇到的問題。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理解課文的內容,透過理解青蛙媽媽的話從而懂得回聲形成的原因。

  〖教學過程〗

  一、設疑激趣,匯入新課

  1、聽回聲的錄音。

  2、你覺得這聲音有什麼特別?你想知道些什麼?

  3、設疑:你聽過回聲嗎?在什麼地方聽到了的?回聲是什麼回事?

  4、板書課題、交待學習任務。

  二、檢查預習

  提問: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引導細讀,邊讀邊議

  1、學習第一自然段:

  ⑴ 自由讀。

  思考:這段話有幾句話,告訴了我們什麼?

  ⑵ 示圖,用導讀的方法回答思考題:

  第一句告訴我們:小河上……

  第二句:半圓的……和水裡的……連起來,好像一個……

  ⑶ 指導感情朗讀:你覺得這裡的景色怎樣?誰能把這美的感覺說出來?

  過渡:就在這個美麗的地方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請同學們讀第二、三自然段,讀完後用一、兩句話告訴老師。

  2、學習二、三自然段:

  ⑴ 小聲自由讀。

  ⑵ 在這裡發生了一件什麼有趣的事?看誰能用一句話來告訴老師?(強調“橋洞”)

  ⑶ 默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把小青蛙和“看不見的小青蛙”的話用“___”劃出來。

  ⑷ 檢查,示句:

  “呱呱呱,多好看哪!”

  “你是誰?你在哪兒?”

  ⑸ 指導讀句 想一想:小青蛙兩次說話的語氣一樣嗎?從哪裡知道的?

  ① 指導按標點符號讀好句子。

  ② 分角色朗讀:誰來當小青蛙?誰來當看不見的小青蛙?讓我們聽聽"看不見的小青蛙"怎樣學小青蛙說話的?(提示:學話的小青蛙要比小青蛙聲音要小。)

  ⑹ (讀小青蛙媽媽的問話。)聽到有人在學自己說話,小青蛙心裡非常奇怪,書上怎麼說。

  理解:奇怪極了

  板書:奇怪

  示句:“橋洞裡藏著一隻小青蛙吧!他在學我說話哩!”

  ⑺ 指導讀好這個句子。

  出示生字卡讀讀理解:藏

  過渡:多好向的小青蛙呀,橋洞裡真的藏著一隻小青蛙嗎?讓我們跟著青蛙媽媽一起去看一看。

  3、學習第四自然段:

  ⑴ 自由讀:

  思考:青蛙媽媽是怎樣做的?

  ⑵ 示第四自然段:

  默讀:把寫青蛙媽媽動作的詞用“。”把它點出來。

  示生字卡讀讀理解:撿 扔

  (用做動作的方法學記這兩個生字)

  ⑶ 再找出寫河水變化的句子,用“___”劃出來。

  ⑷ 做實驗:利用玻璃缸投石演示,觀察水面的變化。

  ⑸ 剛才大家看到了什麼?

  師:剛才老師做的實驗,跟課文所講的現象是一樣的,讓我們一邊讀課文的句子,一邊想象剛才的情景。

  ⑹ 讀句“……河水……蕩回來”,出示生字卡讀讀理解:波紋 蕩

  ⑺ 演示動畫“扔石頭”,進行說話訓練。

  ⑻ 齊讀這個自然段。

  ⑼ 這個自然段告訴了我們什麼?

  小結板書:

  碰

  水的波紋 河岸

  蕩

  過渡:青蛙媽媽為什麼要這樣做?回聲到底是什麼回事?看第五自然段,聽聽青蛙媽媽是怎樣說的?

  4、學習第五自然段:

  ⑴ 指名讀。

  思考:青蛙媽媽一共說了幾句話?

  ⑵ 示青蛙媽媽的話:

  問:有幾句話?第一句說什麼?

  ⑶ 示2、3句話,引導比較,理解。

  先引導學生從句子中找出相同的詞,再引導悟出聲音的波紋與水的波紋相似之處:碰到擋住它們前進的東西,都會回來。

  ⑷ 引導學生板書:

  碰

  聲音的波紋 石壁

  返

  ⑸ 演示動畫:青蛙叫的回聲。

  練習說話:青蛙是怎樣聽到回聲的?

  ⑹填空練習:

  ① 水的( )碰到( )又( )回來。

  ② 青蛙叫的聲音的( ),碰到橋洞的( ),也要( )回來。

  ③ 小結板書:明白

  ④ 分角色朗讀這段。理解:一蹦老高

  過渡:回聲多有趣呀,小青蛙又回到橋洞裡聽那有趣的回聲了。

  5、情景導學最後一段。

  四、小結質疑。(略)

  1、按板書小結。

  2、質疑:學習了課文,你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嗎?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鞏固練習,訓練提高。

  〖教學過程〗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練習說話,用"因為……所以……"說說回聲的形成。

  3、完成課後練習題

  4、分析生字的字形,指導田字格的書寫,進行擴詞,說話的練習。

  5、佈置作業:

  ⑴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⑵ 抄寫生字詞。

  6、附板書設計:

  回聲

  碰

  水的波紋 河岸

  蕩

  奇怪 明白

  碰

  聲音的波紋 石壁

  返

《回聲》教學設計三人教版1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7個生字,會寫10個字。

  (2)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歡快、奇怪、親切的語氣。讀懂課文.初步了

  解回聲形成的原因。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探求知識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不同語氣。理解青蛙媽媽言行的語句,懂得水的波紋

  與聲音的波紋相似點,從而明白“回聲”原理。

  難點:理解什麼是“回聲”及“為什麼會生產回聲”這一科學知識。

  教學準備: 課件、讓學生蒐集回聲的資料。

  教學方法:以讀為主,以詞句訓練為重點,充分利用電教手段及課文插圖幫助學生理解什麼是回聲

  及產生回聲的原因。

  課型:新授課: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小時侯,老師很喜歡鑽到空房子裡或是到空曠的山谷中,拉長嗓音不停地大叫:“你是誰?誰在

  學我說話?”然後總能聽到令人興奮而又好奇的回答。課前我也讓大家在生活中去尋找這個感覺,

  你談談自己的體會吧!(學生談感受)(板題:31 回聲)

  2、(板書:聲)你們看這個字讀什麼?平時你們聽過什麼樣的聲音?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篇課文《

  回聲》,看到課題同學們想知道什麼?(學生質疑。)好,下面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自己讀課文。

  二、認識生字,初讀課文

  1、自讀:思考: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麼?注意讀準每一個生字的字音,劃出帶有生字的新詞以及不

  懂的詞句。記下自己不明白的問題。給自然段標上序號。

  2、識字:出示帶有生字的新詞:“呱呱叫、說話哩、圓圈、 波紋、碰到、返回”指明學生認讀。

  3、出示“我會認”中的生字:“呱、哩、圈、紋、碰、返”。

  結合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把識字與讀文聯絡起來,強調重點字音。如:呱:讀什麼?“呱呱呱”是誰

  的叫聲?課文裡的小青蛙是怎麼叫的?圈、紋:課文中“圈”和“紋”可以組成詞語——一圈圈波

  紋。(出示)看看課文的插圖,找找一圈圈波紋是怎麼樣的?(出示課文插圖。一圈圈波紋碰到河

  岸又返回來。)

  4、組內識字鞏固。組織組間的識字比賽。

  三、精讀課文,讀中感悟

  預設統領全文的問題:回聲是怎麼產生的呢?

  文中關鍵的句段:水的波紋碰到河岸又蕩回來。你在橋洞裡叫,聲音的波紋碰到橋洞的石壁,也要

  返回來。

  預設師生雙邊活動:

  學習第一自然段

  1、同學們想知道回聲是怎麼產生的嗎?讓我們逐段學習課文,找到答案。指名讀第一段,其餘學生

  邊聽邊想:這段告訴我們什麼?

  (讀後回答:什麼像個大月亮?這裡的景色怎麼樣?)

  2、請同學用讚美的語氣讀一讀。

  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在這美麗的地方,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奇怪極了,是什麼事這麼奇怪呢?同學們讀第二、三自

  然段。

  讀後回答:它是在什麼地方發現的?這隻小青蛙都學它說什麼話了?

  2、默讀第二段,並把話畫出來。

  3、分角色朗讀小青蛙和學說話的小青蛙。

  4、想一想:小青蛙兩次說話語氣一樣嗎?為什麼?

  5、再讀:注意語氣不同。

  6、小青蛙很奇怪,它是怎麼做的?讀一下小青蛙媽媽的話。

  我們也跟著小青蛙媽媽去看看吧。

  學習第四段

  1、指名讀第四段。

  2、小青蛙媽媽是怎樣做的?我們找一找描寫青蛙媽媽動作的詞,老師先找到了“跳”,大家找還有

  表示動作的詞嗎?拿起筆,把這三個字塗上黑點。

  3、表演撿起石子扔進河裡。問題:河水發生了什麼變化?波紋在什麼情況下蕩回來?如果離著河岸

  很遠,波紋還會蕩回來嗎?

  青蛙媽媽為什麼這樣做呢?

  學習第五自然段

  1、指名讀第五段,其他同學邊聽邊想青蛙媽媽說了幾句話?

  2、指名讀青蛙媽媽說的第一句話。

  3、青蛙媽媽為什麼說叫聲像波紋?讀第二、三句找到答案。

  4、填空:水的( )碰到河岸又( )回來。你在( )裡叫,聲音的( )碰到橋洞的( ),

  也要( )回來。

  5、解釋:“蕩”:(水波一上一下,一起一伏地動)和“返”

  6、學生加上動作說一說。

  7、指名讀第四句話。回答:小青蛙又一次聽到的聲音叫什麼?

  8、朗讀青蛙媽媽的四句話。回答:什麼是回聲?

  9、小青蛙明白了什麼是回聲,做了什麼動作?說了什麼話?指名讀。

  學習最後一段

  1、小青蛙的心情現在怎麼樣?為什麼高興?

  2、我們也學到了知識,讓我們高興地讀第六段吧。

  四、拓展

  1、出示句子:暑假裡,媽媽帶著小明大山裡去遊玩。她們來到山頂上,小明對著大山喊:“喂,我

  來啦!”對面的大山也喊了起來:“喂,我來啦!”小明感到非常奇怪。媽媽笑著說:

  “___________。”

  小朋友都來做小明的媽媽,對你的同桌說說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呀

  2、平時生活中你認為哪裡還可以聽到回聲?你能來解釋一下嗎?

  3、小結:關於聲音還有許多奧秘,同學們課下去尋找吧!

《回聲》教學設計三人教版14

  一、教材簡說

  《回聲》是一篇生動形象的科學童話。文中配有插圖。本課的主人公小青蛙,它不明白為什麼有一隻小青蛙在調皮的學它說話。在青蛙媽媽投石擊水,用水波和聲波相比的巧妙指點下,小青蛙才明白回聲的原理。小青蛙的思想感情是隨著對回聲的認識而變化的。要引導學生讀出變化的語氣。同時激發孩子學科學、愛科學的慾望。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鞏固“呱”“哩”等6個生字,會寫“圓”“圍”兩個字。②初步瞭解回聲形成的原因。

  ③感悟“撿”“扔”“激”“碰”“蕩”等詞語的用法。

  (2)能力目標。

  ①培養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出讚美、奇怪、歡快、親切的語氣。

  ②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

  ③培養學生自主讀書,小組合作探究的能力。

  (3)德育目標

  體會學習語文的樂趣,激發探索科學的興趣。

  (4)創新目標。

  ① 培養學生再造性想象,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

  三、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出讚美、奇怪、歡快、親切的語氣。

  ②感悟“撿”“扔”“激”“碰”“蕩”等詞語的用法。

  ② 圓、圍這兩個字達到四會。

  (2)教學難點

  ① 理解回聲形成的原因。

  四、教法學法

  本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是讀出小青蛙和青蛙媽媽的各種語氣,在教學中採用了導讀法。例如:在整體感知課文時進行師生互讀。在教學1--3自然段時,對重點句子進行範讀、賽讀、對比讀。在教學4-6自然段時,讓學生默讀、帶動作讀、小組裡邊讀、分角色讀、齊讀、帶頭飾表演讀。俗話講“書讀百遍,其意自見”在閱讀教學我把讀貫穿於全文。為了突破難點,在教學4—5自然段時,我採用了直觀演示的方法。讓學生輕而易舉的理解回聲是怎樣形成的。

  本篇課文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例如:在教學1—3自然段時,讓學生自己選擇朗讀的方式,並且說說都讀懂了什麼?在教學4—5 自然段時,以小組為單位討論青蛙媽媽是用什麼方法讓小青蛙知道回聲是怎麼回事?並且自己選擇朗讀的內容。這種學習方法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幫助下,以學生為主體,以小組為單位,在合作中學習,培養學生的探究,團結協作,勇於創新的精神。

  五、教具的選擇與使用目的

  (1)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頭飾。一是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二是為了解決重點、突破難點。

  六、教學程式設計

  這節課我是分六大部分進行的。

  1、看圖談話,設懸匯入。

  我設計兩個問題,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習動機。併為講授新課創造良好的學習氣氛。

  2、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利用猜字遊戲複習鞏固生字。

  採取同桌互讀和猜字謎的辦法來鞏固生字,符合低年級兒童思維的特點,並且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達到了鞏固生字的目的。

  3、師生合作,朗讀感悟,研究體驗。

  首先創設情境,師生互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透過師生合作,培養了孩子的合作意識,使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然後圖文結合,小組合作,研讀1---3自然段。讓學生一邊看圖,一邊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課文,讀完了在小組內交流,說一說都讀懂了什麼?老師對重點句子進行朗讀指導,達到有感情的朗讀。新課標指出,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讓學生自主的選擇朗讀方式。為了避免教師牽著學生的鼻子教,設計了一個這樣環節,讓學生說說自己讀懂了什麼?教師適時點撥。接著實驗演示,突破難點,研讀4、5自然段。先讓學生討論青蛙媽媽是用什麼方法讓小青蛙知道回聲是怎麼回事?然後進行演示青蛙媽媽投石擊水和小青蛙的叫聲,讓學生仔細觀察,同桌互說水和聲波的變化。用水波和聲波相比的巧妙指點下,讓學生明白回聲的原理。並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來感悟語言。瞭解回聲的形成是教學的難點,為了突破教學難點,我採取了演示法,呈現學生面前的是一幅幅真實、直觀的畫面。讓學生直觀的感知回聲形成的過程,主動參與到學習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突破了教學的難點。最後,帶上頭飾演讀課文並進行拓展練習。

  4、指導寫字。

  引導學生觀察,說說都發現了什麼?教師示範寫字。學生描紅,練習書寫。教師巡視,鼓勵寫的好的和寫的有進步的學生。並挑選學生寫的字在實物投影上展示。

  5、總結全文。

《回聲》教學設計三人教版15

  名師簡介

  方敏,女,1965年出生,浙江省名師培養物件,浙江省特級教師,中學高階教師,曾參加國家級骨幹教師培訓。先後被評為省優秀青年教師、省教改之星、金華市勞動模範、教壇新秀、首屆名師等。從教以來,一直致力於教改實驗,樹立以人為本理念,構建民主、和諧、互動的師生關係,同時樹立大語文教學觀,實行開放性教學,開展“生活作文”和“情趣作文”研究,引導學生在交際應用中學習語文,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設計理念]

  以疑導學、層層質疑是一種高效的教學方法。它不僅有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能有效促進學生的主動探究和發現,從而深刻地理解、感悟學習內容。本案採用“問題”探究法研讀重點句段,旨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推動學生的閱讀思辨與探索。

  [設計特色]

  以“問題教學”引導學生研讀重點句段,推進學生自主探究和感悟。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揭題引趣。

  1.師板書“聲”,請學生說說平時聽過什麼樣的聲音?

  2.板書“回”組成課題,學生齊讀,思考:看到課題,你最想了解什麼?學生質疑。

  二、初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1.請學生給大家提個醒,明確讀課文時要注意做到:

  (1)讀準字音,遇到生字多讀幾遍。

  (2)在自然段前標上序號。

  2.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讀課文,學習生字。

  3.檢查自學情況,順情引導。

  (1)採用多種形式檢查生字讀音。

  (2)選一句自己認為比較難讀的句子,請大家再讀讀,或者選自己認為讀得最棒的句子讀給大家聽聽。

  (以此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達到進一步通讀課文了解大意之目的。)

  4.通讀課文,思考:你初步讀懂了什麼?產生了哪些問題?

  (簡單問題當場請學生嘗試解決,較難問題或中心問題留待學習課文時探討。)

  三、學習課文第一段。

  1.自由讀第一段,想想:這一段告訴了我們什麼?

  (1)實物投影或課件出示文中插圖,並理解句子:“半圓的橋洞和水裡的倒影連起來,好像一個大月亮。”

  (2)請學生根據插圖說說什麼像大月亮?明確多音字“倒”的讀音。

  (3)引導學生用讚美的語氣朗讀表達這美麗的景色。

  四、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就在這兒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是什麼事呢?

  1.請大家讀讀第二自然段,把寫小青蛙聽到的聲音的有關句子畫出來,思考並討論:這些聲音小青蛙是在什麼地方聽見的?

  2.朗讀小青蛙說的話,注意兩次語氣的不同。(從問號、感嘆號等分析理解。)

  3.這時候,小青蛙聽到有人在學它,會怎麼想呢?找出課文中寫小青蛙心情的句子,並理解“奇怪極了”的意思。

  媽媽怎麼說呢?讓我們一起跟著媽媽去看一看。

  五、生字書寫指導:

  “岸、洞、倒、影”,重點分析“岸、影”的書寫。

  第二課時

  一、匯入新課。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回聲》,小青蛙媽媽是怎麼說,怎麼做的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

  (以疑導學,深入理解課文。)

  二、研讀第四自然段。

  1.指名讀:說說青蛙媽媽是怎樣做的?找出表示青蛙媽媽動作的詞語,並引導學生用詞語替換法理解這些動詞的近義詞。

  2.河水發生了什麼變化?請學生根據生活經驗談談。同時播放課件錄影,理解詞語“激”“蕩”。

  3.師生共同板畫,再次理解“激”“蕩”的意思。

  碰

  水波)))))))))))河岸

  蕩回來

  4.齊讀,學了這一段你知道了什麼?青蛙媽媽為什麼要投石擊水呢?

  三、合作探究第五自然段。

  1.自由讀青蛙媽媽說的話,合作小組學習討論。出示自學要求:

  (1)青蛙媽媽一共說了幾句話?每句話說了什麼?用序號標出句序。

  (2)試著畫出回聲原理圖。

  (3)相互說說回聲是怎麼產生的。

  2.實物投影學生圖畫(或請學生板畫),說說為什麼這樣畫,是根據青蛙媽媽哪句話畫的。

  3.為什麼說小青蛙的叫聲就像這水的波紋呢?播放課件錄影,想象聲波碰到石壁返回來的現象。

  碰

  聲波石壁(障礙物)

  返回來

  4.討論:聲波與水波有什麼相像的地方。結合看到的現象與課文相關語句進行理解。同時聯絡生活實際理解“返”。

  5.齊讀青蛙媽媽的話。說說小青蛙是怎樣聽見自己的聲音的?

  6.分角色朗讀這一段。

  想想:青蛙媽媽投石擊水是為了說明什麼?

  說說:回聲就是聲音的______碰到______返回來的聲音。

  7.小青蛙明白了這個道理,非常高興,你從哪兒看出來?這時的高興與剛來橋洞時一樣嗎?引導讀出小青蛙興奮、欣喜的感情。

  四、學習第六段。

  1.自由讀這一段,理解小青蛙現在的“歡快”心情。

  2.指名一個同學扮演小青蛙,其餘同學讀回聲,體驗歡快的心情。

  3.放課件錄影,欣賞小青蛙的回聲。

  五、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你學了課文,懂得了什麼?

  2.說說還在哪些地方可以聽到回聲?是怎樣產生的?

  3.小結:同學們只要留心觀察,參與實踐,就一定會比小青蛙聰明。

  六、複習鞏固。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完成課後作業“讀讀抄抄”。

  [評點]

  傳統語文教學強調熟讀的同時主張精思。小學生學語文思什麼?如何思?它不是邏輯性極強的概念、判斷和推理,而是建立在經驗之上的主體感悟。本案以“對回聲,青蛙媽媽是怎樣說怎樣做的”為主問題展開,並讓學生聯絡生活說說“還在哪些地方可以聽到回聲,是怎樣產生的”,正是這種建立在經驗之上的主體感悟。朱熹雲:“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裡才是長進”,可謂至理矣。(週一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