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初中七年級資訊科技教學設計範文(精選5篇)

初中七年級資訊科技教學設計

初中七年級資訊科技教學設計範文(精選5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七年級資訊科技教學設計範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中七年級資訊科技教學設計1

  一、學生基本情況

  本計劃針對七年級全體學生,透過上年的學習,學生對辦公軟體例如word、excel有一定了解,但是由於每一學期資訊科技課時比較少,每週只有一節課,學生的遺忘性大,大多數學生學後沒有注意鞏固,學生掌握的情況不是很理想,參差不齊。有條件的學生家中有電腦或父母單位有電腦,上機時間相對多一些,操作較熟練,有大部分學生純粹是上課時間聽課,課後就沒有練習鞏固的機會,所以,這一部分學生對所學知識遺忘較大,操作生疏;學生對本學科的學習積極性還是比較高,因為資訊科技課並不像語文、數學那麼枯燥、單調,也不像歷史、政治需要死記硬背。相對來說學生覺得比較新鮮。但是這又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學生感興趣的並不是學習,而是打遊戲、上網聊天。所以,學生對計算機的認識還有待提高。要進一步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是使用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資訊科技》上冊,內容是全新的。內容包括:資訊科技與資訊社會,計算機基礎知識,文字處理。其中“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內容佔本教材的50%,可見計算機基礎是這學期學習的重點,又是難點。

  知識點:收集身邊的資訊,計算機與系統安全,檔案管理,網路探秘、文字處理,設定文字與段落。

  三、指導思想:

  根據學校工作計劃和中學資訊科技《課程指導意見》以及學生的具體情況,明確中學資訊科技課程的任務: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或掌握資訊科技基本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具有獲取資訊、傳輸資訊、處理資訊和應用資訊科技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資訊科技素養,為他們適應資訊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四、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瞭解資訊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

  2、瞭解什麼是資訊、資訊科技,以及資訊常用的交流方式和載體。

  3、初步學會使用計算機獲取和處理文字的技能。能熟練掌握其中的一些主要功能。

  4、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

  5、透過學習,使學生了解並掌握一些學習方法和技巧,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學生之間相互交流,進行某些創新設計。

  五、教學措施

  本期主要採取課堂教師授課方式、學生自學方式和動手操作三種方式進行學習,適當進行一些小競賽及課堂評價的方式進行教學。其中學生自學和動手是最主要的。

  六、教學進度具體安排如下表

  課時內容

  第一課時收集身邊的的資訊、講解學習資訊科技的方法和本學期課程計劃

  第二課時縱覽飛速發展的資訊科技

  第三課時綜合實踐

  第四課時計算機與系統安全

  第五課時使用資源管理器

  第六課時畫圖程式與使用

  第七課時初識因特網

  第八課時網路基礎知識簡介

  第九課時綜合實踐

  第十課時輸入與儲存文件

  第十一課時設定文字與段落

  第十二課時插入圖片與文字框

  第十三課時製作簡單表格

  第十四課時圖文混排

  第十五課時綜合實踐

  第十六課時複習

  初中七年級資訊科技教學設計2

  當今人類社會已經進入21世紀,以計算機、網路和通訊技術為核心的現代資訊科技在社會各個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並逐漸改變著人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方式。資訊的獲取、傳輸、處理和應用能力已經成為現代新人類最基本的能力與文化水平的標誌。在這種大環境下,本學期的資訊科技教學工作,將嚴格以理論為指導,堅持理論聯絡實際的'原則,教有用的資訊科技知識,以用為主。在學生上機練習中,強調人人學會,人人動手。狠抓學生基本功、基本能力的訓練,並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於實際的生活中,同時,教學中多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為國家培養出合格的中學生。為了完成本學期的任務,制定本教學計劃:

  一、學情分析:

  本計劃針對七年級全體學生,透過六年級的學習,學生對計算機有了一定的基礎,但是由於每一學期資訊科技課程較少,學生的遺忘性大,大多數學生沒有注意鞏固,學生掌握的情況不是很理想,參差不齊,由於學生家庭條件的限制家裡幾乎沒有電腦,學生只是在上課時間練習,課後根本就沒有鞏固練習的機會,所以,大部分學生所學知識遺忘性大,操作時發現有些操作比較生疏。

  學生對本學科的學習性還是比較高的,因為資訊科技並不像語文、數學課程等那樣枯燥單調,也不像歷史、政治那樣需要死記硬背,相對來說學生感覺還是比較新鮮的,但是這又存在一個問題,學生感興趣的不是學習而是遊戲、上網聊天,所以學生對計算機的認識還有待於提高,要更進一步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

  二、教學分析:

  本冊教材共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資訊科技與計算機;第二部分是WindowsXP系統,第一章主要內容有

  學習目標:

  瞭解資訊科技的基本知識,培養學生的資訊意識;

  瞭解計算機的工作結構和基本原理;

  瞭解計算機的硬體和軟體;

  瞭解計算機的安全問題,以及資訊科技相關的道德、規範和法律知識

  主要任務:

  瞭解資訊及資訊科技的概念;

  瞭解資訊及資訊科技獲取方法、工具

  瞭解計算機在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資訊科技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瞭解計算機中資訊的表示方法

  瞭解計算機的硬體及基本工作原理,瞭解計算機的過去、現在和將來;

  瞭解計算機病毒及其防治方法

  本教材的第二部分是windowsxp視窗的操作

  學習目標:

  認識windowsxp的視窗

  會用windowsxp資源管理工具管理檔案和資料夾

  主要任務:

  認識windowsxp的操作介面

  學習windowsxp視窗作業系統

  學習我的電腦和資源管理器的使用

  掌握檔案和資料夾的管理

  學習使用回收站

  三、教學策略:

  1、開拓學習理論活動,加強業務知識的學習,提高整體素質和資訊化水平。

  2、改進教學方法,集體備課、教科研的實效性

  3、抓好資訊科技質量揣測。

  4、做好學生上機考核,抓好競賽活動

  5、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爭取更多的上機機會。

  初中七年級資訊科技教學設計3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發展,大膽開設資訊科技課程,深入有效的開展課程改革實驗,進一步提高素質教育和教育現代化發展水平。以《中小學資訊科技課程實施標準》為指導,注重培養學生應用資訊處理資訊的能力,培養他們良好的資訊素養為目標。

  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資訊科技是一門講究操作性和實踐性的課程,所以應注重培養孩子的動手操作實踐能力,達到手腦並用,同步發展。學生先從培養興趣愛好入手,只有對資訊科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有學習的動力。本學期我仍然擔任七年級1—6班的資訊科技教學工作,透過上學期的學習,學生對電腦有了一定的認識,能夠正確的開機關機,能進行簡單的計算機操作,及使用一些簡單的應用程式。但是由於每一學期資訊科技課時比較少,學生的遺忘性大,大多數學生學後沒有注意鞏固,學生掌握的情況不是很理想,參差不齊。有條件的學生家中有電腦或父母單位有電腦,上機時間相對多一些,操作較熟練,有大部分學生純粹是靠每週上課時間鞏固練習的,所以,這一部分學生對所學知識遺忘較大,操作生疏;

  學生對本學科的學習積極性還是比較高,因為資訊科技課並不像語文、數學那麼枯燥、單調,也不像歷史、政治需要死記硬背。相對來說學生覺得比較新鮮。但是這又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學生感興趣的並不是學習,而是打遊戲、上網聊天。所以,學生對計算機的認識還有待提高。要進一步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

  三、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是使用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七年級資訊科技下冊。內容包括:初始因特網、網上瀏覽、網上搜索和軟體下載、收發電子郵件和即時通訊五章內容。其中第三章的軟體下載和第四章的收發電子郵件是本冊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內容。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我計劃把課程分成基礎型和拓展型,並對教材進行重新編排,主要是考慮知識內容的系統性,也考慮對學生資訊素養形成過程的系統性。在第一單元《資訊與資訊科技》中,不是簡單的靠書本傳授理論,而是首先提出任務,要求學生依靠自己的能力,透過網路收集、篩選資訊,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基礎型課程中,關於資訊科技基礎的內容採用以知識、技能體系為主的編排原則,應用軟體則採用以合適的任務或活動串連相關知識、技能的方式,要防止將應用軟體操作指南作為課程內容的簡單做法,要注意能力提高的有序性。

  四、教學目標

  1、進一步使學生了解掌握計算機的硬體與軟體的維護。

  2、初步學習認識因特網的概念和用途。

  3、掌握登入網站和瀏覽網頁的方法。

  4、掌握網上搜索和軟體下載的方法。

  5、學會申請電子郵箱的方法和收發電子郵件的方法。

  6、會在網上和同學進行交流、學習。

  7、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自學能力,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資訊科技的方法。

  8、瞭解網路安全,嘗試使用防毒軟體,能正確地引用網上資源,具備良好的網路禮儀和網路道德

  五、教學措施

  本學期主要採取課堂教師授課方式、學生自學方式和動手操作三種方式進行學習,適當開展一些小競賽及課堂評價,以這種方式促進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其中仍以學生自學和動手操作為主。

  六、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章初識因特網2課時

  第二章網上瀏覽4課時

  第三章網上搜索和軟體下載4課時

  第四章收發電子郵件5課時

  第五章即時通訊2課時

  初中七年級資訊科技教學設計4

  一、指導思想

  當今人類社會已經進入21世紀,以計算機、網路和通訊技術為核心的現代資訊科技在社會各個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並逐漸改變著人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方式。資訊的獲取、傳輸、處理和應用能力已經成為現代新人類最基本的能力與文化水平的標誌。在這種大環境下,本學期的資訊科技教學工作,將嚴格以理論為指導,堅持理論聯絡實際的原則,教有用的資訊科技知識,以用為主。在學生上機練習中,強調人人學會,人人動手。狠抓學生基本功、基本能力的訓練,並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於實際的生活中,同時,教學中多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為國家培養出合格的中學生。

  二、學情分析

  本學期七年級一班至八班由我指導教學,每班人數較多,家庭大多無計算機,只能在校上機練習。

  1、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濃厚,熱情較高

  2、學生的計算機基礎知識掌握不夠牢

  3、學生運用電腦的能力較差

  4、部分學生上機行為不夠規範

  5、有些學生鍵盤不會操作,有的不熟練,用一隻手操作鍵盤現象較嚴重,還有部分學生在小學根本沒有接觸計算機。

  針對上述不良習慣,在學習中會嚴格要求,對於本學期的學習,要使他們進一步入好門,並能學以致用。

  三、目的要求

  1、培養學生愛護公物的良好習慣

  2、提高學生學習計算機理論知識的興趣

  3、規範學生上機行為

  4、對學生適時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四、教材分析

  本學期使用的計算機教材是寧夏教育廳教研室編著的七年級資訊,義務教育教看書。

  本教材主要內容如下:

  1、資訊社會。

  2、計算機的組成。

  3、計算機的作業系統。

  4、熟悉“我的電腦”。

  5、用“資源管理器”管理檔案。

  6、用好“回收站”

  教學目標:

  ①瞭解資訊及其特徵。

  ②瞭解計算機在資訊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

  ③樹立資訊意識,培養資訊道德。

  教學重點:

  ①資訊科技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如何迎接資訊社會的挑戰。

  ②在計算機中如何表示資訊。

  五、教學措施

  1、認真鑽研教材,精心備課。

  2、仔細講授,進行演示教學+啟發式教學模式教學。

  3、耐心輔導,注重能力的培養,加強思想教育,增強資訊素養。

  4、嚴格要求學生,督促他們按時、按質、按量的完成上機任務。

  5、寓教於樂,在學中受教育,在玩中受教育。

  6、分組教學,互相幫助,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六、教學計劃:

  (略)

  初中七年級資訊科技教學設計5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屆初一新生裡面,在小學裡學習過資訊科技課程,因此,學生對基本的計算機操作有一定的基礎。而且,資訊科技課程是一門特殊比較的學科,操作性較強,大部分學生對此相當感興趣,學習較積極,比較熱情,討論和學習的氣氛比較不錯,這是我們教學的優勢。但是由於每一學期資訊科技課時比較少,學生的遺忘性大,大多數學生學後沒有注意鞏固,學生掌握的情況不是很理想,參差不齊。有條件的學生家中有電腦或父母單位有電腦,上機時間相對多一些,操作較熟練,有大部分學生純粹是上課時間練習,課後就沒有鞏固的機會,所以,這一部分學生對所學知識遺忘較大,操作易生疏。而且還有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學生感興趣的並不是學習,而是侷限於遊戲娛樂和上網聊天方面,缺乏全面性。對教材要的一系列操作知識不感興趣,只對娛樂功能感興趣。所以,學生對本課程的認識還有待提高,要進一步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

  二、教材分析

  學校教材採用的是海南省九年義務教育資訊科技七年級下冊教材。本學期學習1三個單元的內容,分別是:第一章資訊的整理與展示,第二章資料的處理與分析,第三章資訊的交流與共享。

  第一單元中涉及的知識點有:簡報的策劃與準備、簡報的製作與放映、新增多媒體和設定效果、簡報的打包與釋出。

  第二單元中涉及的知識點有:電子表格的特點及應用、使用電子表格收集資訊、電子表格的排版、資料處理、直觀生動的圖表。

  第三單元中主要內容有:電子郵件、即時通訊、網路論壇。

  三、教學目標

  1、瞭解簡報的用途;掌握策劃和製作簡報的方法;根據需要合理地應用動畫和切換效果;綜合使用文件和簡報加工展示資訊。

  2、掌握資料收集過程中常用的編輯操作方法;合理調整電子表格的版面;掌握查詢和替換、排序和篩選以及常用的函式;運用圖表直觀地表達資料的涵義。

  3、掌握電子郵件的使用方法;瞭解即時通訊並選擇適合自己的交流工具;能夠使用網路論壇資源促進學習與交流;瞭解網路對學習生活的影響並樹立良好的網路道德。

  四、教學進度安排

  第二週:第一章第一節簡報的策劃與準備;

  第三週:第一章第二節掌握策劃和製作簡報的方法;

  第四周:第一章第三節掌握設定簡報的動畫和切換效果;

  第五週:第一章第四節綜合使用文件和簡報加工展示資訊;

  第六~七週:第二章第一節掌握資料收集過程中常用的編輯操作方法;

  第八~九周:第二章第二節合理調整電子表格的版面;

  第十~十一週:第二章第三節掌握查詢和替換、排序和篩選以及常用的函式;

  第十二~十三週:第二章第四節運用圖表直觀地表達資料的涵義;

  第十四周:第三章第一節及第二節掌握電子郵件的使用方法;瞭解即時通訊並選擇適合自己的交流工具;

  第十五週:第三章第三節及第四節能夠使用網路論壇資源促進學習與交流;瞭解網路對學習生活的影響並樹立良好的網路道德;

  第十六週~第十七週:期末總結與測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