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累·運用三》教學設計6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積累·運用三》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積累·運用三》教學設計1
第一課時
一、讀一讀,背一背
1、簡單介紹有關《三字經》的知識。
(1)學生介紹《三字經》的知識。
(2)根據學生的回答作補充:《三字經》,作於宋代,作者王應麟。它是當時非常流行的蒙學教材(相當於現在的小學課本),與《百家姓》、《千字文》統稱“三百千”。明代理學家呂昆說:“凡兒童,8歲以下者,皆習《三字經》。
2、指名讀《三字經》選段。
要求:讀準字音,流暢。
3、討論《三字經》選段的意思。
4、朗讀,練習背誦。
5、檢查背誦。
二、閱讀:給予的故事
1、自讀短文,你讀懂了什麼?是怎樣讀懂的?
2、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1)為什麼說這個人面臨的選擇是艱難的?
(2)為什麼“只有把生死置度外,才能嚐到甘美的泉水”?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口語交際)
一、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同學們都愛讀書,讀書是增長知識的最佳途徑。今天,我們就開展一次讀書收穫交流會,把你讀書的快樂說出來,讓大家共同分享吧!
二、小組交流與研討
1、要求:先說自己讀了哪些文章,介紹文章內容,然後談自己讀後的體會和感想。
2、分組交流,教師深入某些小組中傾聽並指導。
3、各小組民主選出最佳人選準備參加全班彙報。
三、班上彙報
1、小組代表依次上臺彙報自己的收穫,老師給每位代表錄音,並做適當點評。
2、師生共同投票,評選出講得最好的同學。
3、頒發“最佳口語交際獎”。
第三課時(習作訓練)
一、啟發談話
人人都有好朋友。你的好朋友是個什麼樣的人?你為什麼願意和他在一起?能給大家介紹介紹嗎?
二、小組內自主介紹與交流
三、指名在班上說一說
師生共同評價,糾正語病,並鼓勵學生的閃光之處,引導準確用詞。
四、寫前提示
1、外貌描寫抓特點,不可面面俱到。
2、把事情的經過寫具體,要突出細節描,藉助語言、動作、神態的描寫展示人物的個性。
五、練習寫作。
《積累·運用三》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讀背成語或熟語,積累語言。
2、閱讀短文,在讀懂內容的基礎上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
3、學習寫讀後感。
4、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練習寫小發明論文。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 :
1、課外注意讀書,準備寫讀後感;
2、意觀察周圍的事物,為改進、發明做準備。
教師準備:一篇適合學生多角度思維,易於寫讀後感的文章。
教學時間:5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讀讀背背)
一、完成“讀讀背背”。
1、自由讀詞語,注意讀準確。
2、小組接讀、接背。
3、比賽:看看誰記住的詞語多。
二、完成“閱讀”。
1、自由讀短文,瞭解大意。
2、仔細讀短文,邊讀邊思考文後練習題,可以在文中圈點標畫。
3、小組內合作學習。
(1)自由讀短文,邊讀邊思考文後練習題,可以在文中圈點標畫。
(2)交流文後練習題的答案。
4、全班交流。
(1)流下美好的懷念,是因為大橋下的景色很美;引起我的惱恨,是、因為石階造得多而陡,讓外婆因揹我過橋而“遭罪”,其實是含蓄地表達作者對外婆的愛。
(2)短文表達的是作者對家鄉的眷戀,對外婆的懷念之情。
(3)朗讀比賽:評選小小朗誦家。
《積累·運用三》教學設計3
教案教學設計:積累運用三
【本學期總第 課時】
【本單 元 第 課時】
【課 題】:積累運用三
【課 型】:積累課
【主 備 人】:
【教 學 目 標 】:
1、引導學生讀背成語或熟語,積累語言。
2、閱讀短文,在讀懂內容的基礎上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
【重 難 點關 鍵】:
【教 具 準 備 】:
【教 學 內 容 】:
一、完成讀讀背背
1、學生自由讀詞語,注意讀準字音。
2、同桌互讀。
3、小組內交流自己對詞語的理解。
4、小組開火車接讀、接背。
5、比賽:看誰在一分鐘內記住的詞語多。
6、鼓勵學生對不理解的詞語可以課後、詞典。
二、完成閱讀
1、自由讀短文,透過或商量的方式讀準字音,瞭解文章大意。
2、仔細讀短文,邊讀邊思考文後的思考題,在文中圈點標畫。
3、小組內合作學習。
(1)先讀課文,檢查讀得是否正確、流利。
(2)交流文後練習題的答案。
4、全班交流。
5、體會作者的感情,懷著對家鄉的眷戀,對外婆的懷念之情,有感情地朗讀短文。
6、選擇自己喜歡的自然段進行朗讀比賽。
7、拓展延伸:
課下自找一篇描寫人間親情的感人之作,閱讀交流
【教學反思】:
《積累·運用三》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
1.引導學生讀背成語,積累語言。
2閱讀短文,在讀懂內容的基礎上,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
3.學習寫讀後感情。
4.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練習寫小發明論文。
教學重點:
1、學習寫讀後感情。
2、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練習寫小發明論文。
教學安排:五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讀讀背背和閱讀
教學目標 :
1.引導學生讀背成語,積累語言。
2閱讀短文,在讀懂內容的基礎上,體會表達的 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
一、完成讀讀背背:
1、自讀成語和熟語,注意讀準字音。
2、小組內輪讀,互相糾正讀音。
3、全班賽讀、接背。
(對較難的詞語,交流理解意思)
二、完成閱讀:
1、自讀《外婆家的石橋》,讀準字音,初知大意。
理解詞義:
趔趄:身體歪斜,腳步不穩。
匍匐:匍匐就是爬行的意思。
2、根據問題再讀短文,並理解:
(1)外婆家的石橋是什麼樣子的?
(2)外婆家的石橋為什麼會給我留下美好的懷念,又能為什麼引起我的惱恨?
(3)課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組成小組交流。
4、小結:
(1)石橋很高,很陡,橋身很寬。石階平貼光滑。
(2)懷念:伏在橋欄上,可以貪婪地眺望大橋下的景色。綠水、白帆。。。。
惱恨:一個……
5、選擇自己段落有感情地朗讀。比一比。
三、作業 :
1、讀記成語。
2、完成同步中的作業 。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寫讀後感
教學目標 :
1.練習寫讀後感,知道什麼是讀後感。
2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教學過程 :
一、讀題目,明確習作的內容。
二、習作指導:
以《秋天的懷念》為例結合指導。
1、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課文主要講了著名作家史鐵生雙腿癱瘓後,對生活完全失去了信心。而生命垂危的母親卻無微不至地關心他、鼓勵他要對生活充滿信心。終於,在母親的鼓勵下,他又重新振作起來了,但曾經鼓勵他、安慰過他的母親卻因患嚴重的肝病而離開了人間。文章讚美了偉大而無私的母愛。
2、作者想透過這篇文章告訴我們什麼?
(母愛的偉大,母愛持無私。)
3、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三、討論弄清什麼是讀後感。
1、閱讀《秋天的懷念》我們知道主要講了什麼,作者透過文章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這就是為寫讀後感做準備。讀後感是在讀文章中產生的情感,寫時要從所回憶的內容中去體會思想感情。
2、討論:
(1)結合課文中的有關句子說說自己的體會。
(2)讀了這篇文章後你想到了什麼?心裡有什麼體會?
四、學生習作,教師相機指導。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修改講評習作。
教學過程 :
一、講評怎樣修改:
1.根據下面要求討論檢查自己的習作。
(1)是否由讀而產生感想。
(2)感受是否真實。
2、集體討論修改一個學生習作。
二、學生自己修改習作,並抄寫。
教學後記: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
1、動手搞小發明,培養學生的動腦動手能力。
2、寫小論文,激發學生繪畫、習作的興趣。
教學過程 :
一、課前準備:
1、結合課內外所學的知識,生活經驗,大膽想象,做好設計。
(1)可以製作、改進一些簡單的工具、文具、玩具或工藝品。
(2)仔細觀察周圍事物或生活中的不便之處,進行改進。
2、在家長或其他人的指導下完成製作。
二、進行寫作:
1、將自己的發明或發現寫成一篇文章。要求:
(1)將自己的發明或發現寫清楚。
(2)可以附上示意圖,說明操作或使用方法。
2、分小組進行展示,全班交流。
三、評選小發明小發現優秀論文:
(1)發明實用,簡單易行。
(2)文章寫得清楚明白。
第五課時
教學內容:
作業 練習
教學過程 :
一、複習本單元生字詞。
二、總結積累運用三的內容。
1、什麼是讀後感及寫法。
2、如何寫小發明論文。
三、學生作業 :
寫一篇小發明論文
《積累·運用三》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練習用學過的偏旁進行歸類寫字。
2、複習鞏固本單元學過的生字,積累用這些字組成的新詞語,提高自主識字的能力。
3、練習用字拓展組詞語,學習用詞語寫句子。
4、自讀關於環保的古詩和有關科技的小詩;感受動物母子情深,提高保護鳥類的自覺性;感受上網的樂趣,培養自己對科學的興趣。
教學準備
教師:相關的偏旁卡片、詞語卡片。《鳥》、《上網》的CD。
教學設計
一、寫出帶有下面偏旁的字
1、學生自己獨立寫字。
2、學生寫的時候,教師可以巡視,表揚寫得多的同學。
3、教師可以在黑板上收集一下大家組的字,再讀一讀。
二、你還認識我嗎
1、自己讀一讀這些詞語。
2、同桌互相讀一讀,聽一聽。
3、找一找,哪些字是個單元學過的。
4、大家一起讀一讀。
5、教師鼓勵同學們會用這些詞語說話、寫話。
三、讀一讀,塗一塗。
1、讀一讀,不一定要記住。
2、把積累詞語、認識事物與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緊密結合。做得多的同學應該得到表揚,但是要注意避免不真實的填塗,鼓勵同學們要實事求是。
四、照樣子組詞語
1、自己用“話”和“愛”字組詞語。
2、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口頭說一說,開啟思路,再寫。
3、如果有不會寫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關鍵是學會運用這些字。
4、用“愛”字組詞語時,不應限制兒童的思維,如果出現“愛情”、“愛人”等詞,不應否定或指責。
五、照樣子寫一寫
1、先讀一讀句子。
2、照樣子自己組詞語組句子。
3、同桌互相批改、交流。
4、鼓勵學生把自己認為寫得好的句子念給大家聽。
5、也可以鼓勵學生口頭組詞造句。比一比誰說得多,說得好。
六、讀讀背背
1、根據拼音自己學習生字。
2、把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記號,自己去問同學或向老師請教。
3、和自己尋找的學習夥伴一起讀這首詩。
4、說一說這首詩的意思。
5、和學習夥伴一起背一背這首詩。
6、也可以採取和爸爸媽媽一起學習和方式來學習這首古詩。
七、讀讀玩玩
1、利用拼音自己識字。
2、自由讀兒歌。
3、教師可以簡單介紹一下“網際網路”及“衝浪”的含義,可以形象地說明,不宜說得太專業。
4、讀這首兒歌可以用同桌擊掌的方式,增強情趣。
八、自主識字園地
1、自己認一認這些字。
2、同桌互相認一認。
3、數一數自己認識多少個,如實填在括號裡。
4、學生能認多少是多少,不要拔高要求。
《積累·運用三》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 體會在一個句子裡恰當運用反義詞的效果。
2. 能主動地積累《聲律啟蒙》中的對偶句,感受漢語語言文字的音韻格律美。
3. 能積極參與集體討論,圍繞主題大膽發表意見。
4. 用心感受身邊的`凡人小事,體會蘊涵的真情,寫一篇記敘文。
教學準備
學生:1. 課外閱讀、瞭解《聲律啟蒙》。
2. 留心觀察身邊的凡人小事,感受身邊的真情。
教學課時
3~4課時。
教學過程
一、(比一比)溫故知新
1. 讀一讀:你發現了什麼?
2. 說一說:交流自己的發現。
教師引導學生仔細讀句子,深入體會句子中反義詞的表達效果。
3. 賽一賽:進一步體會句子的表達效果。
4. 找一找: 在文中再找找這樣的句子,邊讀邊體會。
二、(對一對)語海拾貝
1. 自由讀讀這兩組對偶句。
2. 各種形式對一對,在字數等方面感受對偶的規律,感受句子的節奏、聲律美,鼓勵學生積累。
3. 展示其他對偶句,激勵學生課外閱讀。
4. 練一練:全班共同練習寫寫對偶句。
三、(說一說)互動平臺
1. 默讀互動平臺中的對話,也可以分角色朗讀。
2. 集體討論:從同學和老師的對話中,你瞭解了什麼?
3. 回憶總結本單元的另外兩篇課文《在急流中》和《把耳朵叫醒》,小組討論這兩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4. 勾畫並再讀老師的話:“很多小事都可以成為我們習作的材料,只要我們多留意、細思考,就不會為習作時找不到材料而犯愁了。”結合平時的習作實踐舉例談談自己平常是如何找到習作素材的。
四、(議一議)口語交際:應該錄取誰
1. 活動目標。
(1)能圍繞中心議題作出自己的判斷,並有條理地講述理由。
(2)樂於參與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用語文明。
(3)認真傾聽同學的發言,有不同的意見能與人交流商討。
2. 教學準備。
(1)課前瞭解職場應聘的一些故事,為這次的口語交際做好準備。
(2)課前讓學生準備口語交際中招聘故事的情境表演。
3. 活動過程。
(1)情境表演,引出課題
①指名學生上臺表演口語交際中的應聘故事。
②引出口語交際的主題:應該錄取誰?
(2)合作學習,辯論交流
①獨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觀點。
②在小組內發表自己的見解,尋找觀點相同的同學,豐富自己的認識。
(3)集體學習,開展辯論。
①以“召開董事會”的情境激發學生的辯論興趣。
②觀點相同的同學組成一方,雙方辯論。要求:大膽發言,聲音響亮,有自己的觀點,辯駁有理有據,用語文明。
③看看誰的支持者比較多。學生推舉出的“董事長”進行總結,老師根據學情以“人力資源部顧問”的身份進行總結,總結時以幽默的語言肯定學生在辯論中的突發表現,指出不足之處。要將學生的注意點引向辯論的態度、語言的組織等方面。對辯論雙方都要有客觀的評價。
(4)總結自己的收穫。
五、(寫一寫)習作百花園
1. 讀習作提示,明確要求。
2. 小組交流,介紹自己身邊最感人的真實故事。
3. 由小組推薦學生全班集體交流。
4. 自由表達,完成作文草稿。
5. 自己修改或相互修改,教師評價。
6. 展示交流學生的優秀作品。舉辦“我身邊的事”優秀習作展。
六、(學一學)自主閱讀園地
1. 自讀短文,勾畫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2. 同桌或小組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解決疑難的問題。
3. 再讀短文,體會文章情感。
4. 將這篇短文講給別人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