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小學體育課接力跑教學設計

小學體育課接力跑教學設計

小學體育課接力跑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那麼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體育課接力跑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體育課接力跑教學設計1

  一、學情分析:

  1、小學三年級學生模仿能力強、好奇心強、活潑好動,但是依賴性強、自我約束能力差。

  2、三年級學生運動能力、性格愛好都具有很大的。差異,但是對於帶有模仿性、競爭性的的練習,學生都有很大的興趣,特別是將練習專案融入遊戲中學生們更容易接受。

  3、三年級幾個班的,班級凝聚力、榮譽感強,學生樂學,愛好運動,而且大部分學生運動能力較強。

  二、教學目標以及教學重點、難點:

  1、認知目標:透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掌握隊形變化的口令及要領,理解短跑、跳躍的動作概念以及動作要領。

  2、技能目標:

  A、學會接力跑,力爭有90%左右的學生能獨立完成,發展學生的速度素質和下肢力量;

  B、透過遊戲,練習跳躍以及短跑技術與速度;

  3、情感目標:透過本節課的學習培養學生頑強的意志品質,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本課重點:

  A、隊形變化時的要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本課難點:隊形變化後的秩序;

  三、教學方法運用:

  1、教法:根據本課內容的.特點,首先採用了情景教學法和情緒激勵法進行教學,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另外,還採用了遊戲法,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激發學生,以及採用講解法和練習法,透過教師的講解和學生的練習,使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動作要領。

  2、學法:本課在學法上主要採用了嘗試學習法、對比學習法和小組合作學習法。首先讓學生在嘗試練習中發現問題,然後在相互對比、小組研討中悟出動作要領、理解道理,及時糾正學生在練習中出現的錯誤動作。從而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練習,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四、場地與器材:

  足球場

  五、教學過程:

  (一)匯入(9—12分鐘):

  1、常規教學(1—2分鐘):

  1)體育委員整對集合,師生問好;

  2)宣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

  3)安排見習生;

  2、對列隊形練習—二列橫隊變四列橫隊(4—5分鐘)

  教學步驟:

  1)教師講解二列橫隊變四列橫隊及四列橫隊變二列橫隊的動作方法及要領;

  2)教師做完整示範;

  3)教師口令指揮學生練習,排頭到排尾。進行隊形變化練習。

  組織隊形:四列橫隊—二列橫隊相對

  3、遊戲:“貼膏藥”(4—5分鐘):

  方法:各組左右間隔兩步,圍成一個圓圈,另外從參加者中選出2人做領頭人,一人追,一人逃,逃者與追者均可在圓圈內外及各組之間穿插。在追逃中,如果追者用手拍到逃者身體任何部位,則追者與逃者角色互換,但如果逃者貼在任何一組人的前面,逃者立即得到解脫,追者不能再拍他,而這一組的最後一人成了新的逃者。

  組織隊形(同上)

  透過上述練習,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為主教材內容的出現,作好了充分的準備。

  (二)展開(19—20分鐘):

  1、30米擊掌接力跑(5—6分鐘):

  教學步驟:

  1)教師示範,學生嘗試性練習;

  2)學生分組進行練習;

  3)教師啟發,學生總結跑時的感受,怎樣才能跑得最快;

  組織隊形:學生分為四組進行練習,二路縱隊為一組。

  2、遊戲:“障礙過關”(13—15分鐘)

  方法:遊戲分兩個部分,中途設定兩個障礙,一段障礙單腿跳過二段障礙蛙跳透過,透過二段障礙後快速返回,與下一個隊員擊掌,遊戲繼續進行。直至所有隊員全部透過站好隊伍,遊戲結束

  教學步驟:

  1)教師講解、示範遊戲規則,見習生做中途裁判;

  2)教師口令,學生進行遊戲;及時糾正學生在練習中出現的錯誤動作;

  3)遊戲結束,教師啟發學生總結遊戲心得;

  組織隊形:同上。

  (三)延伸(5—7分鐘):

  1、遊戲:“抱團數數”

  方法:

  1)教師提示,並示範遊戲規則;

  2)教師口令指揮學生練習。

  2、放鬆操

  方法:

  1)教師講解示範動作,學生練習;

  2)教師巡視指導;

  3)教師對本節課進行小結;

  4)師生再見;

  小學體育課接力跑教學設計2

  一、指導思想:

  根據《小學體育課程標準》和小學生的生理特點,以情知教學為依據,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透過教師組織引導,創設各種情景和條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作用,力求達到身,心,知,智同育,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展學生快速奔跑的能力,培養學生認真學習的態度和體驗與他人合作的快樂。

  二、教學分析

  1、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課選取水平一階段跑部分的內容,透過跑的系列練習,發展學生自然奔跑的基本活動能力,同時安排一些個人與集體的練習,讓學生體驗個人與他人合作的區別,增強合作意識

  2、教學物件分析:

  一年級的小學生活潑、好動、自制力較差,採用情境教學可以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集中注意力。教學中,教師可以讓他們積極模仿、主動練習、開動腦筋,從而達到學會知識的目的。

  三、教學目標

  1、知道趣味接力跑和兩人合作跑的動作方法與要求。

  2、透過趣味跑“植樹造林”等系列活動的遊戲,發展學生自然奔跑的基本活動能力,力求跑得輕鬆、自然。

  3、在活動中能體驗個人遊戲與他人遊戲的區別,增強合作意識。

  四、學習重點與難點:

  重點:自然地邁開步子向前快跑;

  難點:跑得輕鬆自然。

  五、教學方法與手段:

  教法:情境教學法、演示法、練習法、激勵法等;

  學法:觀察法、嘗試法、遊戲法、合作法、競賽法等。

  六、教學思路:

  1、開始部分

  1)課的常規

  2)課的內容

  3)興趣、提出課的要求

  2、準備部分

  1)佇列練習

  2)小遊戲:“抓人”

  3)專門性準備活動:徒手操四節

  3、基本部分

  透過跑的練習——“植樹造林”系列活動,發展學生自然奔跑的基本活動能力,同時安排一些個人與集體的練習,讓學生體驗個人與他人合作的區別,增強合作意識。透過遊戲:趣味跑——建設家園,發展跑的能力,培養同伴之間相互配合的品質。

  4、結束部分

  透過放鬆練習,讓學生身心都得到放鬆,針對教師點評,學生對本節課表現及掌握情況進行自評。

  小學體育課接力跑教學設計3

  一、課題:接力跑

  二、指導思想:

  本課以“健康第一”思想為指導,“快樂體育”為目的,充分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模式,將體育遊戲與教學相結合,利用小的器材,一物多用,達到實用有趣,讓學生在輕鬆、活潑、歡快的氣氛中學習獲得知識,提高素質,使其身心得到全面發展。

  三、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根據新課標理念,透過多個遊戲貫穿其中,使學生在學習接力跑中下壓式交接棒的練習為主教材的教學過程中,身心素質方面得到全面的發展;將技術動作練習與遊戲兩者有機結合,使教育教學質量大大提高。

  四、學情分析:

  我校學生,他們經過半年的學習已經能適應體育課堂教學。學生已經擁有基本體育素養。學生的運動能力差異較大,團隊意識有待提高,本次課的接力跑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團隊意識。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接力的傳接棒基本技術與跑的方法

  難點:注意掌握傳、接棒的時機與配合

  六、教學目標:

  1、學習接力跑中下壓式傳接棒的交與接的動作方法,透過遊戲和比賽使大部分學生能基本掌握其動作要領。

  2、學習和體會接力跑的下壓式的傳接棒交接方法,發展學生的靈敏、協調素質。

  3、激發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熱情,培養其團結協作意識。

  七、教學特點

  1、自主學習——以學生為主體,發揮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透過觀看教師示範,模仿練習,分組討論,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學後反思中充分體會交接綁的基本動作要領。

  2、採用多種分組形式來提供集體學生間的合作時間與空間,提供多樣的學習形式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後,相互幫助、相互改進,進而提高學生透過合作來解決問題的能力,創造良好的合作學習氛圍,讓學生充分發揮團結協作意識。

  3、評價——教師透過師評和學生間的自評與互評了解學生對教材的掌握情況,充分讓學生了解自己在練習中優勢與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