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逛公園的教學設計

逛公園的教學設計

逛公園的教學設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物件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逛公園的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逛公園的教學設計1

  活動目標:

  1、在音樂遊戲中學習唱準歌曲的弱起小節。

  2、嘗試用音樂方式與人交流。

  3、學習順向和逆向行走。

  活動準備:

  1、歌曲《逛公園》。

  2、爸爸、媽媽、小弟、小貓的圖片各一張。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幫助幼兒瞭解歌詞大意。

  1、小朋友,我們一起來聽一首好聽的歌曲吧。

  2、歌曲裡有哪些人去逛公園了?(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圖片。)

  3、那我們再來聽一遍歌曲,聽一聽到底是不是這幾個人在逛公園。(再次聽歌曲)。

  4、師:歌詞裡有爸爸、媽媽、小弟、小貓。那現在老師請一個小朋友來按逛公園的順序排列圖片。(幼兒排列圖片)。

  二、學唱歌曲。

  1、那現在我們就跟著錄音機一起來演唱歌曲。(師幼一起演唱數遍)

  2、加入動作表演唱。

  三、遊戲“逛公園”。

  1、請全體幼兒圍成一個大圓圈,教師站在中間扮“爸爸”,音樂開始時幼兒邊拍手唱歌,邊順時針方向向前走。教師則沿逆時針方向邊走邊拍手唱歌。第二段歌詞開始後,“爸爸”從圈上請一個女孩出來當“媽媽”,兩個人同時邊拍手邊走。第三段同第二段。最後一段“小弟”從圈上拉一個人到中間做“小貓”,大家邊唱歌,邊用手指著“小貓”。唱完後,“小貓”大聲說:“喵,我現在就去抓老鼠。”說完,就去抓圈上的人,圈上的小朋友迅速跑回座位。

  2、指導幼兒玩2-3遍遊戲。在遊戲過程中,應注意提醒幼兒保持圓形隊形。

  四、活動結束。

  邀請配班教師等一起玩。

  教學反思:

  對於本次活動,首先我重點抓住兩個重難點一是學唱弱拍起唱的歌曲;二是掌握兩個重點的遊戲規則:強拍帶人,和貓叫後抓人和逃回座位。在這兩點上我們最大的困惑是如何讓孩子很好的理解“”第一強拍?在具體活動中我讓幼兒在開始部分的律動中、基本部分感受歌曲內容和旋律的過程中以及在遊戲中引起對第一強拍的感知和充分的運用。

  其次,反饋目標我們發現由於歌詞易於幼兒理解,幼兒很容易在邊遊戲邊歌唱的過程中學會演唱,第一條目標基本完成,但是在幼兒唱弱拍起唱的歌曲時我過分注重了遊戲性即讓幼兒發現第一強拍,而忽視了第一強拍因唱出強拍的重音的唱法的指導,對於第二條目標我們個別遊戲和集體遊戲的過程中不斷的引導幼兒嘗試,在孩子玩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再請大家幫助解決使遊戲規則得到落實。第三條目標我個人認為完成的很好,孩子們在活動的最後都還是興致勃勃,意由未盡的。但是原本在活動最後我們只安排了一次拓展遊戲,但是由於我個人的疏忽把歌詞接錯了,因此又加了一次遊戲,使整個活動時間超了一些。

  每一次活動儘管設計時自己認為已經很完善了但是在具體的組織過程中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需要老師靈活機智的調整,我想只要心中有孩子,在不同的孩子嘗試的時候給予適當的引導和學習的機會,給予能力不太強的孩子學習調整的機會,活動是孩子們的,面向全體孩子讓他們都能從中獲得有益經驗和愉快的體驗最為重要。

  活動開始,先讓幼兒初步學唱《逛公園》,掌握弱起拍的重拍,這是幼兒學唱歌曲的難點,我只要求幼兒能剛上老師的節拍。接著是讓幼兒手拉手圍成圓圈進行遊戲。開始我採用一對一的形式,就是一個爸爸,一個媽媽,一個小弟,一隻小貓。嘗試下來,等待的幼兒比較多,在第二次遊戲時,我多請了幾位男生做爸爸。在轉圈時,幼兒對順時針、逆時針的方向感還不夠明確。在最後一個環節,貓叫後追逐老鼠時,由於教室比較擠,“貓”一回頭就捉到“老鼠”了,我覺得這樣還不夠刺激,應讓幼兒有追逐的過程,以後遊戲時可帶幼兒到室外進行,還可以增加家庭中得其他成員。由於這個遊戲帶有趣味性,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可高了。

  逛公園的教學設計2

  活動目標:

  1、反覆遊戲中學會唱歌曲,能注意弱拍起唱,唱出句首重音。

  2、圓圈行進走時,注意與前後的同伴保持適當的距離。

  3、體驗音樂遊戲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幼兒站成內、外兩圈的對形,學習內外圈按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走。

  活動過程:

  一、律動匯入活動,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1、老師帶領幼兒一起聽樂曲《幸福拍手歌》邊律動。

  2、什麼是幸福的事?(幼兒結合自己的經驗和理解大膽表達)

  3、小結:是呀,生活中有許多讓人覺得幸福的事,尤其是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

  二、學唱《逛公園》

  1、傾聽師邊範唱歌曲,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2、教師用較慢的速度範唱歌曲,邊唱邊按歌詞的內容依次指圖中每個角色,並按音樂節奏輕輕搖動。教師要特別注意在唱到弱起後的重音時,用較大幅度的動作暗示幼兒此處的唱法。

  三、學玩音樂遊戲

  1、師邊講解邊與部分幼兒合作,示範請朋友的方法。

  2、教師:現在我來當爸爸,我要邀請小朋友和我一起逛公園了,我請到誰,誰就跟在我後面走。教師邊唱第一段歌詞,邊在幼兒圍坐的半圓形內側,按順序時針方向有節奏地走動,當唱到第一段的最後"爸爸逛公園"的"園"時,用左手請一個身邊的小朋友,請他扮"媽媽"跟在自己的身後走。當唱到第二段結束的前一句時,教師停下來提示幼兒:該"媽媽"來找小弟了。然後幫助"媽媽"在唱到第二段的最後一拍時,請一個身邊的小朋友扮"小弟"跟在自己的身後走。當唱到最後一段開始時,扮"小弟"的幼兒任意指一個人扮"小貓",大家停下腳步,一同對著"小貓"邊唱邊表演。

  3、教師引導幼兒想一下:在唱到什麼地方時,就要請下一個小朋友了?

  4、當幼兒熟悉遊戲後,可討論增加其他人物,如大哥、大姐、小妹等家庭人員同去逛公園,以增強遊戲的趣味性。

  逛公園的教學設計3

  活動目標:

  1、學習用三種顏色有規律地進行接龍,感知接龍的特點。

  2、透過活動,培養幼兒細緻的觀察力。

  3、願意參加操作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創設情景:佈置公園情景,裝飾公園的龍燈(每節龍燈有兩種不同的顏色,三節為一小組,有紅、黃、藍三種顏色的花)

  2、操作材料:

  集體操作材料:造小橋的小石塊(每塊石塊上有兩種不同的.顏色,三塊為一小組)。

  分組操作材料:製作龍船的紙盒。

  活動過程:

  一、看龍燈。

  1、看一看: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你們到公園去玩。(帶領幼兒進入活動場地)過節時公園真漂亮,看,那裡有一隻龍燈,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幼兒邊看邊說,老師引導幼兒將龍燈上的內容說清楚)

  2、說一說:

  師:走了這麼長時間,我們該休息一下了,找塊草地坐下來吧。(幼兒坐下)剛才我們在龍燈上看到的花是怎麼樣排隊的?(幼兒回答)

  老師引導幼兒看清楚接龍的方法。師:紅紅的花想找和它一樣的好朋友拉拉手,黃(藍)的花也想找和它一樣的好朋友拉拉手。

  二、造小橋。

  師:公園的景色真漂亮,怎麼沒有小橋呢,我們就用這一堆小石頭給公園造一座小橋吧。

  1、引導幼兒看清楚小石頭上圖片上的不同。

  2、老師與幼兒一起造小橋:老師先搬起第一塊石頭放好,請幼兒說一說這塊石頭上的圖案有什麼顏色,然後請幼兒接下去操作。老師提醒幼兒找一樣的好朋友拉拉手,這樣造出來的小橋又結實又漂亮。

  3、帶領幼兒在造好的小橋上走一走,體驗勞動後的快樂。

  三、做龍船。

  師:公園裡不光有漂亮的景色還有好玩的玩具呢,想不想要?不過今天的玩具要請那麼自己來做。

  1、老師介紹材料和簡單的製作方法。

  2、幼兒製作,老師指導。

  幼兒在製作時老師用語言提醒龍頭放在第一個,龍尾放在最後一個,龍身上一樣的好朋友勾在一起拉拉手

  3、老師檢查幼兒的操作結果,給接龍正確的幼兒獎勵穿有夾子的綵帶,讓幼兒夾在龍頭上在公園裡自由的玩一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