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二年級下租船教學設計範文

二年級下租船教學設計

二年級下租船教學設計範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二年級下租船教學設計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級下租船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有餘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應用意識。

  2、引導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透過合理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運用有餘數除法解決問題,練習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靈活處理有餘數除法中根據實際情況而定的對餘數的“取捨”問題。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主題圖、多媒體課件等。

  2、學生準備:蒐集有關的數學資訊。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亮點:

  透過創設同學們租船的情境,結合生活實際,運用有餘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簡單的生活實際問題。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和數學學習的作用。在學生獨立完成基礎上發現問題,再組織學生討論,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最大能填幾?(指名回答)

  ()×6<258×()<387×()<40

  2、列豎式計算(全班齊練,三人板練,集體訂正)

  48÷5=36÷6=53÷7=

  3、提問:你認為試商時要注意什麼?

  二、探索新知

  出示P10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

  1、尋找資訊:每條船每時3元、每條船限乘4人,這個班共來了22人等資訊,並舉手發言。

  2、提出問題:根據圖中的資訊,想想看,22個同學去划船,至少要租幾條船?

  3、解決問題。

  (1)學生獨立完成列式,然後小組交流,交流時要圍繞:你是怎麼想的,如何列式,怎樣回答問題。

  (2)小組交流後,指名學生回答,進行全班交流。根據學生回答。

  教師板書:

  22÷4=5(條)……2(人)

  (3)確定租幾條船?

  在學生回答至少要租幾條船時,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想法,重點說明為什麼至少要租6條船,而不是5條,當大家統一認識到至少要租6條船後,再提出問題:

  (4)你認為怎樣分配合理?請用小棒擺一擺,擺出你的分配方案。(讓學生各抒己見)

  學生可能出現如下方案:

  (1)其中5條船,每條船4人,還有一條1人。4×5+1=21。

  (2)其中4條船,每條船4人;另外兩條船,一條2人,一條3人。4×4+5=21。

  (3)其中3條船,每條船4人;另外3條船,每條船3人。3×4+9=21。

  4、小結。

  師:用有餘數除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時要注意什麼?

  今天這節課我們應用了有餘數除法的知識來解決簡單的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解決這類問題時,我們要結合實際來思考,如上面租船的問題……至於這6條船怎樣分配更合理,我們要動腦想一想,但分配時不能違反“限乘4人“這個規定。

  強調:我們在各項活動中都要注意安全,不能做違反安全規定的事。

  5、練習:P11“試一試”

  先默讀題目,獨立思考條件和問題。後指名回答。

  條件:每時租金9元。問題:30元錢最多劃幾時?

  先小組討論怎樣列式,並完成在練習本上。

  30÷9=3(時)……3(元)

  答:30元錢最多劃3時。

  提問:上面的橫式中3元表示什麼?為什麼不能劃4時?

  三、鞏固練習:P11-12“練一練”的第1~4題。

  1、要求學生回答解題思路,為什麼要5壺茶而不是4壺茶。

  2、要求學生回答解題思路,為什麼至少要8張桌子?7張桌子夠嗎?

  四、課堂小結

  讓我們一起回憶,我們都考慮到了哪些問題,是用什麼知識來解決的?生活處處有數學,在生活中尋找可以用今天知識解決的問題。

  板書設計:

  租船

  -----------有餘數除法的應用

  22÷4=5(條)……2(人)

  5+1=6(條)

  答:至少要租6條船。

  30÷9=3(小時)……3(元)

  答:租一條船最多可以劃3小時。

  教學反思:

  《租船》這一課是在學生能正確計算有餘數除法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學會靈活運用有餘數除法的有關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根據《課程標準》的理念,本節課充分地體現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絡。

  “租船”這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是運用有餘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在教這一課時,我是透過創設同學們租船的情境,結合生活實際,運用有餘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讓學生透過這一課的學習以後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在教學時,我先演示課件圖,讓學生說一說從情境圖中得到了什麼資訊,然後提出課本中的問題。

  在個人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你是怎樣想的,如何列式,結合實際想一想,怎樣回答問題。學生都知道要利用有餘數除法的知識來計算,可是在最後的“答”這一環節就出現了問題,大部分學生都想21÷4=5(條)……1(人),所以“至少要租5條船。”他們沒有想到多出來的1人。還有學生對於安排的合理性掌握也不算好,他們不知道怎樣的安排才是合理的。在理解“最多”、至少“的意思時還存在一定的難度,不會寫答。所以在上課應儘量多給學生一些主動探索的空間,多設計一些動手操作的遊戲和活動,這樣學生的主動性可能會發揮得更好一些,體會得更深一些。

  本節課的不足是:學生在練習時探索的空間還不夠,雖然學生在解決有餘數的問題時大部分孩子基本上都已經會計算,但在寫商和餘數的單位名稱時還有幾個孩子寫不對,在理解“最多”、至少“的意思時還存在一定的難度,所以不會寫答。所以老師在上課應儘量多給學生一些主動探索的空間,多設計一些動手操作的遊戲和活動,這樣學生的主動性可能會發揮得更好一些,體會得更深一些。

  二年級下租船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熟練掌握有餘數除法的豎式計算方法。

  2.初步學習畫圖、列表等多樣化的解決問題,知道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並運用有餘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3.感悟知識的內在聯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重難點

  運用有餘數除法解決問題,根據實際生活情境,尋找合理的解決問題方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口算競答

  二、探索新知

  出示課件,學生觀察。

  1.說一說,你從圖片上觀察到了哪些數學資訊?

  2. “限乘4人”是什麼意思?

  ——最多隻能做4人,如果超過4人,容易翻船,不安全。

  3.有22人,每條船限乘4人,根據這兩個數學資訊,你能提出什麼問題?(板書:要租幾條船?)

  4.透過畫圖、列表,學生獨立完成。

  5.個人彙報。(板書:1人—22條,2人—11條,3人—8條、7條,4人—6條)

  6.這些方案當中,哪一個方案更好一些?為什麼?

  ——我們租船的時候還要本著租最少的船,,這可以解決一個“至少”要租幾條船?的問題。

  7.接下來,你能不能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

  22÷4=5(條)……2(人)

  5+1=6(條)

  為什麼要用除法?

  8.還有同學有不一樣的`寫法嗎?

  22-4-4-4-4-4-2=0

  9.這幾個算式中的“4”表示的意思一樣嗎?你能從算式中找到第六條船嗎?

  ——關於租船問題,大家都找到了好的辦法,接下來我們看看這個問題你會解決嗎?

  三、鞏固練習

  我們班有46人,1張桌子最多圍6人。

  (1)圖中有哪些數學資訊,和同伴們說一說。

  (2)至少需要幾張桌子?畫一畫,算一算。

  四、總結

  透過這節課,我們主要解決了“至少”的問題,至少要租幾條船,至少需要幾張桌子,既保證了最少,也保證了每個人都參與其中。

  老師希望課後你們在生活中能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去發現,去解決數學問題,好嗎?

  這節課,我們就探究到這裡,下課!

  二年級下租船教學設計 篇3

  一、教學目標

  1、經歷在具體情境中解決租船問題,嘗試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形成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比較分析判斷的能力和最佳化的數學思想。

  3、在合作交流中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解決租船問題的基本策略。

  教學難點:透過對現實資料的分析進行合理調整,尋找最佳方案。

  三、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提出問題

  1、師:同學們,春天到了,老師想組織一次春遊活動,他們想去划船,遇到了租船問題,請幫他們想一想,怎樣租船最省錢?(板書:租船問題)

  (二)自主探索,研究問題

  1、出示問題:人數:32人

  小船租金:24元/艘 大船租金:30元/艘

  小船人數:4人/艘 大船人數:6人/艘

  2、師:怎樣租船最省錢?這個問題怎樣解決呢?你們有什麼想法?先獨立思考後可以同桌一組討論一下。

  3、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取樣,合作交流:

  提示:大船和小船的租金不一樣,坐的人數不一樣,每人付的錢?? 大船:30÷6=5(元) 小船:24÷4=6(元)

  大船便宜,儘量多租大船。

  如果都用大船需要多少錢? 32÷6=5(條)??2(人) 5條大船,1條小船:30×5+24×1=174(元) 師:這是最省錢的方法嗎?你還有什麼想法?

  (三)逐步調整,深入研究

  1、生:租5條大船,1條小船,小船上還會空出兩個座位,如果不空座位會不會更省錢?

  2、師:小組合作,再調整試試,看看能否說明5條大船和1條小船是最省錢的? 小組合作,再次調整試一試。

  3、反饋交流,上臺展示:

  (四)總結過程,形成方法

  1、師:我們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 生:先假設,再調整。

  2、介紹假設策略:

  (五)鞏固練習、拓展提升

  1、出示題目:P11 練習三 春遊 問題:怎樣租車更省錢?

  2、四一班有42名學生去划船,大船60元限乘4人,小船50元限乘3人。怎樣租船最省錢? 3、有27名老師帶203名學生去遊玩,怎樣買票省錢?

  成人:40元 學生:20元 團體(30人及30以上)30元 4、某公園門票售價有兩種方案:

  方案A:成人160元/人 兒童40元/人 方案B:團體(5人及5人以上100元/人)

  1、如果有5個成人、5個兒童,怎樣購票最合算?

  2、如果有3個成人、5個兒童,怎樣購票最合算?

  (六)全課總結,昇華認識

  板書設計:

  租船問題

  先假設,再調整

  一、 32÷6=5(條)??2(人)

  30×5+24×1=174(元)

  二、 30×4=120(元) 24×2=48(元) 120+48=168(元)

  教學反思:

  租船問題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內容。目的是透過不同的租船方法,向學生滲透最佳化思想,在多種方案中透過比較、對比,得出最佳方案。

  這節課的內容,在學生能正確計算有餘數除法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學會靈活運用有餘數除法的有關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是《課程標準》的新理念,充分地體現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絡。租船問題在能正確計算有餘數除法的基礎上,提出了“至少”和“最多”這兩個問題,在計算出餘數後,還要進一步思考,要求更高了。在教學過程中,我改變了以例題、示範、

  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而是讓學生自己找出條件、提出問題、獨立思考解決問題,並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中,使之在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相互結合的過程中,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這節課的教學中,也有許多不足,學生都知道要利用有餘數除法的知識來計算,可是在最後的“答”這一環節就出現了問題,還有學生對於安排的合理性掌握也不算好,他們不知道怎樣的安排才是合理的。所以在上課還應儘量多給學生一些主動探索的空間,多設計一些練習,讓學生多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思考過程,這樣學生的主動性可能會發揮得更好一些,體會得更深一些。同時在小組合作中,可以採用學生提問的方式來提高小組活動的有效性。讓學生更好的融入到課堂學習中!

  二年級下租船教學設計 篇4

  (一)激趣引入,提出問題

  1.師:同學們,中央3套有一檔娛樂節目叫《開門大吉》,大家知道嗎?課前,我們也來玩一把《開門大吉》考考大家的耳力,看看誰反應最快?

  (播放歌曲伴奏)

  預設:

  生:《讓我們蕩起雙槳》

  2.師:同學們猜得真準,《讓我們蕩起雙槳》是老師兒時流行的歌曲,幾十年來經久不衰。你知道這首歌描寫的是什麼情景嗎?

  預設:

  生:北海划船

  3.師:大家想象一下,和風旭日,楊柳如茵,輕搖櫓槳,泛舟河中,是多麼愜意的事情呀!別光美,你知道嗎?這划船裡也有不少學問呢?今天我們這節課就來研究《租船問題》。

  (板書:租船問題)

  【設計意圖】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從現實生活的事例引出研究內容,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而且可以提升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審視事物和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二)自主探索,研究問題

  1.出示問題:

  2.師:從圖中你瞭解到哪些資訊?

  預設:

  人數:30人

  小船租金:20元/艘

  大船租金:35元/艘

  小船人數:4人/艘

  大船人數:6人/艘

  3.問:根據題目中的資訊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嗎?

  預設:

  生:怎樣租船最省錢?

  4.師:這個問題怎樣解決呢?你們有什麼想法?可以同桌一組討論一下。

  5.學生反饋:

  預設:

  生1:可以算算每種船每個人合多少錢?再選擇。

  生2:可以都用小船或都用大船試一試,看看哪種方式更省錢,然後再調整。

  ……

  6.師:同學們都有好的想法了。你們認為哪種方法可行呢?

  預設:

  生:第二種方法可行,因為用20÷4我們可以計算,35÷6我們還沒有學過。

  7.師:既然方法選定了,就請同學們自己試一試,計算一下。

  8.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取樣

  9.合作交流:

  (1)問:如果都用小船需要多少錢?

  預設:

  30÷4=7(只)……2(人)

  7+1=8(只)

  20×8=160(元)

  問:7表示什麼?2表示什麼?為什麼要7+1?

  (2)問:如果都用大船需要多少錢?

  預設:

  60÷6=5(只)

  35×5=175(元)

  10.比較方案:

  問:透過兩種方案的比較,你有什麼發現?還有什麼疑問嗎?

  預設:

  生1:儘量租小船會比較合算。

  生2:全租小船,但有1條小船隻坐了2個人,沒坐滿。是不是可以再省錢?

  11.問:全租小船,沒坐滿,怎樣可以更省錢呢?小組討論一下,試著計算出結果。

  預設:

  生1:把這兩人和一條小船上的人都安排坐一條大船就可以更省錢。

  生2:

  6條小船:20×6=120(元)

  1條大船:35元

  共花:120+35=155(元)

  【設計意圖】圍繞本課的教學重點,讓學生在假設的情況下,在算一算、比一比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實際問題的複雜性和數學方法的靈活性,同時把相關內容進行了整理,使學生先假設再調整的方法有更全面的認識。

  (三)逐步調整,深入研究

  1.師:這樣確實更省錢了?大家對於這個結果滿意嗎?

  預設:

  生:怎麼能說明這種方案是“最”省錢的呢?

  2.師:要想證明“最”你有什麼好辦法?

  預設:

  生:可以再次調整試一試。

  3.師:小組合作,再調整試試,看看能否說明6條小船和1條大船是最省錢的?

  4.小組合作,填寫學習單

  5.反饋交流:

  問:觀察表格,你發現了什麼?

  【設計意圖】小學階段的計算教學不能僅僅著眼於“情景”和“解決”本身,應該更加重視問題解決過程和結果的理性上。透過表格對實際問題的解決和分析,在比較中自然的感悟調整方向的確定,形成最終科學和嚴謹的結論。

  (四)總結過程,形成方法

  1.師:我們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

  預設:

  生:先假設,再調整。

  2.介紹假設策略:

  【設計意圖】畢達哥拉斯說過:“在數學的天地裡,重要的不是我們知道什麼,而是怎樣知道什麼”。方法性的總結有助於學生形成思考模型,逐漸內化解題技巧。

  (五)鞏固練習、拓展提升

  1.出示題目:P11 練習三 春遊

  2.問:透過問題了解到了哪些資訊?

  預設:

  生:

  老師人數:14人

  學生人數:326人

  大車承載人數:40人

  小車承載人數:20人

  大車租金:900元/輛

  小車租金:500元/輛

  問題:怎樣租車更省錢?

  3.問:瞭解了資訊,有什麼要提醒同學們的?

  預設:

  生:計算人數時別忘把老師算上。

  4.獨立計算,集體交流:

  預設:

  假設都租大車:

  326+14=340(人)

  340÷40=8(輛)……20(人)

  (8+1)×900=8100(元)

  假設都租小車:

  340÷20=17(輛)

  17×500=8500(元)

  調整:

  8輛大車,1輛小車

  900×8+1×500=7700(元)

  【設計意圖】學以致用,溫故知新。合理的課堂練習有助於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反思教師的教學過程,使教師對教學設計和教學物件本身做出理性的評價。

  (六)全課總結,昇華認識

  1.問:這節課有什麼收穫?

  2.問:今天這節課你最感興趣的是什麼?

  二年級下租船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靈活運用有餘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能力目標:在合作交流中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透過合理解決實際問題,體驗成功的喜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悟知識的內在聯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靈活運用有餘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教學難點:解決實際問題。

  解決策略合作探究

  前置作業從圖中你知道哪些資訊?並提出問題嘗試解決。

  教學內容:有餘數除法的應用

  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情境匯入:

  二、探究新知。

  出示掛圖,談話引入同學們,到了公園,你最喜歡做什麼?你能把圖上的情景講給大家聽嗎?

  1.說一說,想一想。

  從圖中的情境入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1)從圖中你得到了什麼資訊?

  (2)如果有22個同學去划船,至少要租幾條船?

  先獨立思考:你是怎樣想的,如何列式,怎樣回答問題。

  學生說圖。

  獨立探究,小組交流方法。

  教學流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四、總結:

  試一試,有30元,租1條船最多可以劃幾小時?想一想,說一說。

  你能列式解決嗎?

  1.完成練一練的1、2題。

  2.完成練一練的3、4題。

  (1)獨立完成。

  (2)小組交流,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學生獨立完成,交流反饋。

  學生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