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重力優秀教學設計範文

重力優秀教學設計

重力優秀教學設計範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重力優秀教學設計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瞭解重力是如何產生的,能列舉生活中的重力現象,感知重力;

  (2)透過實驗探究,知道重力大小與物體質量的關係;

  (3)瞭解並描述重力的方向,會用重力方向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4)瞭解重力的重心。

  2、過程與方法

  (1)經歷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麼因素有關的過程,領悟科學探究方法,主動建構知識;

  (2)透過體驗和觀察,感知重力方向,培養學生善於觀察、樂於思考的能力;

  (3)透過創設物理情境,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透過觀察、實驗、設問釋疑,營造師生情感交流、相互啟迪、輕鬆和諧氛圍;

  (2)透過體會“物理就在身邊”的過程,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二、設計思路

  1、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徵和核心任務

  “重力”這節課,知識點本身難度不高,但比較瑣碎。我透過一系列問題情境和實驗情境的設定,以知識為載體,創設對話平臺,營造師生情感交流、相互啟迪、輕鬆和諧氛圍;促使學生主動交流、勇於表現,激發學生積極思維,讓學生利用大量的、具體的、感性的素材,主動建構與重力有關的知識,使學生體驗多種學習方式,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培養學生科學素養,是物理課堂必須承擔的責任

  這節課,透過設定與學生認知不同或認知匹配的情境,培養學生髮問意識和思維能力;透過探究“重力大小與物體質量的關係”,讓學生充分經歷猜想及實驗資料分析的過程,從而透過質疑、對比分析等環節,得出結論,提高探究能力;透過“重力方向”的'感知、探究及應用,使學生對“重力方向”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目的。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學生經歷自主建構重力與質量成正比的過程,認識重力;

  (2)透過觀察、討論及實驗,讓學生了解重力方向、重力的作用點。

  教學難點:

  (1)透過創設主動學習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教師對課堂動態生成的有效引導和駕馭

  (3)學生描述“重力方向”過程的教學

  四、教學準備

  學生:彈簧測力計、質量已知的鉤碼、重垂線、鐵架臺、細線、金屬組教師: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自制“重力方向”演示器、一端裝有鐵塊的粗細均勻的管子、不規則形狀的紙板、細線。

  五、教材及學情分析

  本節是在學習了“力”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重力是一種最常見的力,學生有著豐富的體驗和感性認識。這節課,知識點本身難度不高,可透過一系列問題情境和實驗情境的設定,創設對話平臺,促使學生主動交流、互動,激發學生積極思維,讓學生利用大量的、具體的、感性的素材,從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三個方面,感知重力、認識重力、描述重力。“重力方向”的認識對學生來說是難點,透過學生觀察、實驗、實踐活動等環節的設定,使學生認識“豎直向下”的含義,為後續知識壓強、功、機械效率的學習打下基礎。